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语文教学中融入品德教育探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文以载道,诗以咏志。自古以来,我国古人就强调在文章中融入道德和志向。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小学阶段,是学生初步认知世界的起始阶段,在此阶段,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有着无以加复的重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时代下的小学教学,更强调在日常教学中融入品德教育。本文从“立足课本教材,发掘高尚品德;拓展阅读内容,融入品德教育;结合写作教育,内化品德于心”三方面,对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品德教育进行简要探究。
一、立足课本教材,发掘高尚品德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内容,是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经过优秀教师和语文教育工作者的精心编排而撰选出的。其中不仅能让学生在语文语用知识层面获得助益,更能让他们在心灵层面获得极大的满足。教师要善于发掘文章中蕴含的高尚情操和质朴的伟大心灵,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完成教学,将品德教育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日常的语文教学中,让学生的精神和人格在平静中成长。例如,在教学《穷人》一课时,文章的主人公桑娜无疑拥有着打动人心的高尚品质。托尔斯泰先生在小说中刻画了一位虽然物质贫穷,但精神富足的“穷人”桑娜夫妇,在他们身上闪耀的是人性的光辉,是母爱父爱的本能。教师在教授完基本语用知识后,便可以就《穷人》一文中赞扬的那些身处艰苦生活中的穷人,并没有因为身外之物而改变自己高贵、无私、仁慈的“富人”精神,对学生进行深入教学。教师要表明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和其创作的初衷,赋予文章更深刻的时代精神,由此引导学生基于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形成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在此过程中,不仅学生能吸收作者写此文所想要抒发的情感,教师的品德教育也已渗透进其中,从而完成了品德教育。
二、拓展阅读内容,融入品德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在合理使用下,能培育出一颗追求真善美的心灵。但是从语文学习和品德教育的角度来思量,学生能够遨游的天地未免狭小。语文天地是浩瀚无边的精神世界,翻阅古今中外的文学大家,琳琅满目的书籍中,都蕴含着高尚的品德和朴实无华的心灵。因此,教师应该积极给学生拓展阅读素材,将品德教育自然亲和地融入日常的语文学习中。例如,在教学《匆匆》一课时,文章的写作时间于春意阑珊之际,散文表面上写对时间流逝的无可奈何的心理,实际上是表明一代知识分子苦闷但不甘于沉沦,迷茫却并不愿停滞的心声。因此,教师既可以从珍惜时间的角度拓展阅读内容,也可以从中流露的爱国主义等精神进行拓展,完成品德教育。从时间的角度,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杜秋娘的《金缕衣》、苏轼的《望江南·超然台作》,让学生在韵味悠长的古诗中体味古人对时间流逝的慨叹,产生珍惜时光的品质。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五四斗士闻一多先生的现代诗、鲁迅先生的《呐喊》《彷徨》中的文章,让学生体味鲁迅、闻一多等人身上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大义精神。在学生大量阅读优秀文章的情况下,那些伟大作家的心灵将会伴着学生的心灵同行,由此,教师的品德教育便完成了。
三、结合写作教育,内化品德于心
语文的学习简要概括,可以分为两大方面:一是吸收,二是表达。教师要想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离不开吸收和表达两个环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阅读隽永的文学作品、名家著作,但是学生缺少人生经验,难以有效基于自我认知经验,将其转化为自身所能理解的情感,由此导致品德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鉴于此,教师应该结合写作进行品德教育。例如,在教学《巨人的花园》一课时,这篇由唯美主义英国作家王尔德写作的童话,旨在告诉读者“你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做了什么”和“同情是人与人相处的基本美德”等内涵。但教授的内容不代表学生认同的内容,因此,教师应让学生阅读后,进行读后感的写作。本篇文章情节简单,结构清晰,学生不仅没有任何阅读上的障碍,还因其是童话故事,反而能更深入领悟文中巨人由自私走向博爱这一改变背后的寓意。在学生的写作中,学生需要将教师教授的内容融合自身的生活情感经验,进而流露于文字中,此种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还能内化品德教育,巩固品德教育的效果。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对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意义重大。小学语文课本教材中,有着能激发学生兴趣,唤起他们情感的优秀文章,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利用课本素材开展教学,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心灵。具体来说,首先教师需要立足课本教材,借此打开学生的心灵,其次要拓展阅读内容,带领他们遨游真善美的文学世界,还要结合写作进行品德教育,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感悟到心灵之美和赤子之情,完成品德的渗透教育。
【参考文献】
[1]李彦霞.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品德教育[J].河南教育(基教版),2021(01):60.
[2]李平.浅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7):124.
作者:徐欢 单位: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文桥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