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实现品德教学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实现品德教学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实现品德教学

【摘要】在小学道德法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进行知识教学,传授给学生最基本的技能,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应用能力,还要让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有意识地去运用它们,在体验运用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品德,发挥德育的作用。知识教学与品德教育相得益彰,缺一不可。本文从几个具体方面入手,结合具体的课堂实例,浅析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实现知识教学与品德教育的融合。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知识教学;品德教育;有机融合

一、素质化教育,实现有机融合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课标》)第一部分课程性质指出:教学活动体现学生生活经验、知识学习与社会参与的彼此渗透和相互促进,从多角度、多层面引导学生去理解、认识自我、他人和社会,并以此为基础形成基本的道德品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学生对许多知识点的充分理解和掌握,需要其发自内心的认同。为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呈现教学内容、传授知识要点的同时,要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品德,让学生能把这种品德内化为自己的德行,例如勇气、信念、创造力、责任感、团结合作、友善、真诚等。用崇高和美好感召学生,使其获得内心认同感,再去进行知识的学习,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例如,在教授小学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学会沟通交流”这一课时,笔者引导学生换一种思路,尝试在面对问题时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理解别人、赞赏别人、尊重别人。学生渐渐发现,从不同角度想问题,会有不同的心情和想法,体会到了沟通的重要性。在这个基础上,笔者再进行课程知识要点的教学,例如与人沟通需要讲究一定的方法;要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不要沉默不语,让别人知道自己心中所想;要学会倾听,从倾听中准确领会他人的想法和诉求;不要相互指责,给别人充分解释的机会等。教师还要激发学生相互了解的兴趣,激发他们沟通的欲望,教授他们沟通的技巧,让学生在沟通中展现对他人的赞赏和尊重,既体现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也是将知识与德育相互融合的表现。

二、生活化教学,渗透德育理念

《课标》中强调: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为课程的基本追求。因此生活化教学,既可以让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用到生活中,过上更好的生活,又能在生活实践中有效地渗透品德教育,助力学生成长。例如,在教学“友爱残疾人”这一课时,笔者让学生进行了两个生活化的体验活动,让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残疾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首先是体验活动一,名叫“辛苦的右手”,要求是让学生把红领巾先解开,照着笔者的样子放到肩上,然后让学生把左手背到身后,一起来体会缺了左手的残疾人是怎么系红领巾的。当学生体验后,笔者随机采访学生“你刚刚独自用右手系红领巾的时候,遇到了哪些困难?”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没有了左手,只用右手,这红领巾好像和我作对似的,一直扭来扭去不听话。”“我连牙齿都用上了,可是还是没能把红领巾系上……”紧接着,笔者让学生伸出右手来帮忙,再来系一下,看看跟刚才相比有什么不同,这样一来,通过和之前一次的对比,学生很容易就能感受到残疾人生活的艰难,明白“健康真好”的道理。只是体验肢体残疾这一种情况,还远远不够,所以笔者又设计了第二个体验活动,名叫“黑色的眼睛”,让学生先一起来看一张图,指导学生“让我们一起来为她画上一双美丽的大眼睛吧,但前提是,要蒙上眼睛,接下来,就让我们用1分钟的时间为她画上眼睛”,当他们画完摘下眼罩的时候,笔者让学生把自己的画举来,互相看看他们画得怎么样。学生都笑了,但是在这笑声的背后,学生知道了原本可能让他们自信满满的事情,盲人做起来却是如此艰难。“盲人每完成一个任务都非常艰难,那同学们能不能当她的眼睛呢?”学生回答“能”,于是笔者就再请一位学生来当这个盲人,另一位学生来当他的眼睛,帮助他完成画眼睛的任务。笔者问那位体验盲人的学生:“画之前那幅画和画现在这幅画,你有什么体会?”他说:“有了别人的帮助,我画画时候就容易多了!”紧接着,笔者采访了这位指引的学生:“你刚刚做了他的眼睛,你心里有怎样的感觉呢?”指引的学生说:“帮助别人是很快乐的事情。”最后文章的主题自然就出来了:我们应该关爱残疾人。

三、启迪式引导,闪现德育火花

《课标》中指出: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儿童更多的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来学习知识,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在小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的“家乡新变化”这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出示了一张苏州的老照片引出课题,之后笔者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在每天上学、放学的路上,有没有感受到什么变化呀?”学生畅所欲言,有不少学生能说出自己的发现,例如:有的学生说家的附近在造地铁,还有的学生说经常能看到建筑工地在造学校和高楼……通过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和学生一起谈一谈、聊一聊眼中家乡的变化,从这种谈话式的教学中,初步感知家乡的美丽。紧接着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讨论,说说他的家乡以前和现在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学生课前已经进行了一定的资料搜集,所以在讨论的时候,大家的热情都非常高涨,思维也很活跃,有的学生甚至还拿出自己事先找到的图片来考同组的其他学生,让他们来猜猜这是现在的哪里;还有的小组根据人们的“衣食住行”等不同的方面,依次交流讨论,依据新旧照片的对比和介绍进行了解。最后,笔者请学生打开笔者补充给他们的资料袋,结合他们课前搜集到的资料,一起完成一张剪贴画,要求如下:首先准备好底纸和素材,其次将素材贴到底纸上,最后,看着剪贴画上的内容,和其他小组的同学说说你为什么要选择这几处进行介绍。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也更加期待家乡能够越来越好。再如,在小学五年级“美丽文字民族瑰宝”这一课时,在带领学生感悟认识甲骨文后,笔者根据视频的内容,出示了两个甲骨文字,让学生来说说“这是哪两个字,你是怎么猜到的?”在“猜一猜”中让学生去感受甲骨文形象的特点,学生在教师的启迪下,能说出:“身上的斑纹,张大的嘴巴,这个字体现了老虎的威风,所以这个字就是虎”“另一个长长的鼻子,把大象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肯定就是象字了。”这样的活动能让学生意识到这些古老的文字非常优美,是人类文化的珍宝。课前,笔者让学生进行分享活动,既可以搜集字帖,也可以自己书写作品。让学生先在小组中交流一下,再请小组成员上台来汇报。学生依次上台介绍,教师依次结合学生所说进行点评,介绍到楷书的时候进行拓展:“老师知道有很多学生都学过书法,学习书法之人,相信对颜真卿一定不陌生,颜真卿的字浑厚方正,为何他的字深受人们喜爱,来听听他的故事”,然后播放颜真卿的小故事,问学生看后的感悟。“我们可以用正直一词形容他,他的字恰恰体现了他的品行和气节。”此时,相继请班级的小书法家在黑板上写一个正楷的“宝”字,再请班级的小书法家展示一下自己的毛笔作品,一笔一画,工工整整,教师再提出“行书和草书又有怎样的特点呢?”同样请后面两个小组进行介绍。我国几千年的文字发展,甲骨文字生动形象、小篆隶书古色古香、正楷端庄、行书流畅、草书蒙放,处处流淌着形态的优美。伟大的中华民族的汉字源远流长,经过岁月的沉淀,在人类历史中愈发璀璨。四、结语综上所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从不同方面入手,实现知识教学与品德教育的有效融合。重视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在体验中教学,学生在生活中成长,提升自我品德。此外,学校的道德与法治教师还应该是一个善于启发学生思考,能够耐心引导学生的教师,让学生的思维能够有效发散,用这些方法深化知识教学,更好地发挥德育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和丽仙.德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实践[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01).

[3]李小平.提升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新课程,2019(08).

[4]王杰.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01).

[5]桑吉曼.德育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中的渗透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A4).

作者:赵苏苏 单位: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文萃小学

文档上传者

相关期刊

小学德育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教育部委托华南师范大学

小学时代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小学教学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西省新闻出版局(总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