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素描教学观念及实施探究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素描教学观念及实施探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素描教学观念及实施探究

作者:刘宏达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不同画家的气质、性格、爱好也在素描中体现无遗。素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素描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不同的观念、不同的审美、不同的目的、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手段。以研究性为主的素描,我们一般叫它习作,目的是为了研究造型和训练能力。以表现性为主的素描是具有创作性的,作为创作的准备阶段素描也是一种方法和手段,如草图、手段、白描等。根据时间的长短可分为长期、中期、短期素描。根据材料的不同;如铅笔、木炭、色粉、水墨、钢笔、油性笔等,表现出不同的感觉。艺术中的各种门类,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存在价值,素描艺术也是如此。素描又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它是以形体结构为基础。从某种观念出发,利用形体结构这种因素表达某种审美倾向。在美学价值上,素描并不因失去色彩因素而逊色。一些大师如米开朗基罗、丢勒、鲁本斯、安格尔等的素描作品及创作手稿,并不因无色彩而失去它的价值,恰恰相反,以其素描独有的技艺创造了其它画种难以达到的艺术成就。素描作为一门课程在我国开设是20世纪初才开始的,清末开设学堂,请外国人教授西画,便从素描入手。1902年清政府在南京创立的我国第一所高等师范———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开设有西画课,包括油画、水彩画、素描等。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艺术青年在新学潮流的冲击下,纷纷留洋出国学习西画。其中李叔同曾在民国时期对西画的引进起了巨大的作用,后来,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等为代表的留学归国兴办美术学校传授西法,从此西洋画开始在我国广泛传播。解放后,由于政治原因,中国学习苏联,文学艺术全盘苏化,绘画也不例外。创作上的现实主义与拔法上的写实主义主张给学院的素描教学与训练带来了严谨、写实的画风。但这种统一化的“契斯恰柯夫体系”的素描训练与素描教学造成了僵化呆板、排斥多样化表现的消极影响。然而苏派体系素描却影响了几代中国的画家。苏派素描以契斯恰柯夫体系为最具代表性,也是对中国那个年代的画家影响最大的素表体系。契斯恰柯夫堪称俄罗斯素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他的美学观点和教育理论是在车尔尼雪夫斯基及其现实主义美学观的影响下形成的,其本质在于对现实与自然的深刻认识。契斯恰科夫认为素描是全部技巧的基础,表现空间、塑造体感、量感、质感的教学目的。通过严格的,由浅入深的教学程序,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回到整体,如此反复,最终熟练地掌握素描的手段。正是在这种素描教学体系下培养了一大批艺术家。五十年代后,我们学习苏派的素描体系,也就是契斯恰科夫体系。苏派素描中有大量的灯光作业,那是因为彼得堡的冬天白天很短,尽有的几个小时时间还要画色彩,素描只能黑夜里画了,晚上画画不打灯光是不现实的,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俄罗斯独特的素描特点。利用调子塑造形体,运用光影分面,强调三大面,五大调子。这与西方传统素描对形体结构的研究有所不同。85思潮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开始接受西方文化,一改以往的“一边倒”。我们开始对西方素描有所了解,以形体结构为主要研究对象,中、短、长期作业结合,强调画面中线的作用。这时中国人似乎对素描的理解有了观念性的改变,有人说这叫宁可当儿子也不当孙子。进入九十年代,素描风格的多样化取代了过去苏派素描的单调性。其中有短期作品,以线为主,有以长期局部画法为主的,还有以表现各种材料为主要目的的素描作品。

素描是绘画的基础训练,是有目的,有计划地传授给学生系统知识和经验,从而形成自己的技能与技巧。素描基础训练中对问题的认识十分重要,要用科学、艺术的思维来理解和感受事物及问题。画画的时候在哪个思维层次上进行,最终会直接影响其深度和水平。素描的训练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对直观性的感性认识,它强调运用感官认识事物。直观性符合人类的认识规律,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出来的是一种直觉状态下的现象。另一种是用抽象思维间接地概括性的表现事物本质的特性。这种训练强调抽象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把零零碎碎毫无系统的形状事物概括归纳出来。直觉性与概括性是两种训练方向,不能片面的强调某一个方面,人们的认识过程一般是从感觉到知觉、表象、概念再到规律这样的过程。如果我们只停留在感觉阶段并以此为指导来作画,结果是可想而知的。而只有理性没有感觉也是画不出好画来的。培养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的提交,再运用理性的思维帮助自己恢复直觉性。这样可以做到直觉性中有理性的概括,把理性的概括再带回到直觉。这种理性知识是与基本造型能力有关的,必须学习和掌握的如动势、比例、形体、结构、透视、解剖、明暗等基本知识。这段时期画素描,要把手、眼、脑三者结合,把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把造型观念放在某种规律和方法上加以理解并最终掌握。基础素描教学,就是要让学生从这些基础知识学起,从而达到训练造型能力,培养造型观念的目的。在素描基础训练当中,只要说到形就一定是立体的,有形就有体,也就是说形和体是不分家的就叫形体。形体是基础素描研究的本质,无论是画面中的线,还是调子,都是为形体服务的。不管是用直觉感知还是用理性概括都要把东西画出形而且立体,这便是基础训练的目的。为了达到复杂的要求,我们一般以最简单的几何形体入手开始研究,几何形体是从千万个十分复杂的物象中提炼出来的最简约,最基本的形体。

素描是艺术创作的探路石,打什么样的基础,便画什么样的创作。在素描的范围以内,我们能做的尽尽是造型的因素,然而也就是它将会构架我们创作的主要方向,是我们创作的基本因素。素描是创作前的准备阶段,是一种思维方式,是大赛前的训练,热身,是与艺术创作思维方式相统一的,是与自己的心灵相一致的。所以有什么样的素描就该有什么样的创作。在造型艺术的学习阶段,往往要求把技术和艺术分离,这是因为学习阶段和课程的需要,在这段时期重点解决比例,透视、结构、明暗等问题,是纯粹的技术法则。在这个时候学生可能具有的艺术潜能被压抑着。随着技术的熟练,学生可能自然地完成从技术到艺术表现的转变。技术和艺术的矛盾、分裂现象比较多见,原因一般有两方面,一是学生本身的艺术素质,二便是在素描学习和训练上的方法不当。因此在素描训练中好的方法,合乎造型艺术规律和本质的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在国内,一般的画家是在结束了基础训练以后,在西方的油画中才渐渐发现了自己的方向,而不是在素描中领悟到的。素描往往被看作是一种基础训练,就像学生考完试后将课本扔掉一样,不愿意再回到过去。大多数画家用油画材料和工具直接思考和表述自己的观念,很少有人先用素描的形式来思考,也没有意识到素描工具的自由度和表现力,不晓得素描在基础习作训练以外还有空间值得探索。

高考前的素描教育与大学阶段的素描教育之间的衔接非常重要。高考前素描要解决的问题是考学,目的很明确———应试。不适应现在的高考,就无法进入美术院校。这种考前素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传统素描,更不是那种带有主观个性化的素描艺术,它是一种公共性的素描,是带有某种针对性的,它不是终点,只是一个驿站。进入大学以后,应该建立新的标准,学生应从理论上、观念上改变对素描的认识,从而形成新的对素描的价值标准。如何思考关于素描的问题,几乎应该是每个画画的人大学时期都要面对的问题,没有思考过素描问题的人很难在画面上做太深文章,这是必须要通过的门槛。改变高考前那种模式化的素描,从寻求真正意义的传统素描着眼,从课堂教学实践中入手,形成一整套新的对待素描的方式。把传统素描大师做为榜样应该是这段时期最好的学习方法,寻找与自己气质相近或是自己喜欢的大师,体会他的观察方法和思维方式,以此研究素描的造型规律及表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