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黑白灰在素描中的应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排除对象的结构意念、形体意念,纯直觉地观察对象的明暗。运用这些方法,我们看到的暗部不再是简单的两三个层次,而是很多丰富的微妙的层次,这些层次只是被“雾化”到暗部这个大的系统里。画暗部几乎是很多初学素描的同学的噩梦,不是画得漆黑一片就是又薄又脏又花,这些毛病都是因为不会归纳暗部的黑白灰,看黑画黑看白画白所致。
我们说灰中的黑白灰。灰色是介于黑白之间的色调,有的称为中间色,也是体现物体固有色特点的重要部分。在光线强烈时,灰色的调子较短,我们称为短调子,当光线变弱时,灰色的面积就会拉长,我们称之为长调子。无论长调子还是短调子,灰色都是黑和白这两极之间最漫长最丰富的地带,灰比黑隐蔽一些,内敛一些,朦胧一些,低调一些,不像黑色那么硬,也不像白那么鲜明刺眼。灰色更有弹性,很多人观察事物类似于看月亮一样,只看到亮与暗的简单对比,却看不到其中绝大部分的明暗变化是由灰色来完成的。我们举个简单的石膏球体的调子变化为例,除了高光与明暗交界面以外,其它色调都是不同明度的灰色。我们甚至可以认为明暗交界面和高光都是灰的,它们只是“灰色中的灰色”。“灰”是素描高考应试的“公敌”,很多初学者误认为“灰色”是造成画面“灰”的元凶,并没有意识到是明暗关系导致的“灰”,所以几乎所有高考试卷都是无条件加强黑白对比,而对于微妙的灰色唯恐避之不及,同学们都多快好省地忽略了“灰色”地段,这给艺术高校的基础课教育带来不小难题。
关于黑白灰中的白,就像我认为没有黑一样,我同样认为没有白,白最多算是灰中明度较亮的色阶,就像高音中的更高音阶。专业训练的目的不是简单地划分黑白灰、亮与暗,而是要在宏观中寻找微观表达,在微观表达中体现宏观关系。我们要训练学生在白中找白,亮中找亮,像油画的罩色一样,要有“色层意识”,要敏感于分毫之差。真正的洞察力不在于大起大落之间,而在于分毫之差。明暗的微差就像色彩的微差,变化不在于大红大绿之间,而是在红中找红,绿中找绿。学生们画亮处容易画得灰脏,就是对亮与亮的比较不够微妙,微差意识弱,只会使用“加法”不知道“减法”也是塑造,处理雷同肯定会灰。
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在学习素描的过程中最普遍的问都题比如:花、乱、脏、碎、僵、等毛病都是源于“滥用黑白”,在学生眼中不是黑的就是白的,灰呢?很少或干脆没有了。其实一张好的素描黑和白是相对较少的,而大部分是各种层次的灰色。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准备有色纸张或用碳粉刷在白纸上自制灰色底子,在有色底子上画素描,学生利用纸本身的底色作为画面的灰色部分,经营好画面的黑和白,作业效果有很明显的好转,很多同学对素描的兴趣越来越浓,还在课外做了很多材料尝试,技术语言得到锻炼的同时,也激活了他们的材料思维。
所以在素描的黑白灰训练中,我更注重“灰”这个容易被忽略的环节,它是黑和白之间最重要的润滑剂,是画面丰富性的重要载体,它决定着一张素描的基调。理性地说,我们可以将物体上微妙的灰色变化无限的细分下去,但这没有视觉意义,我们要做的是在视觉感性的基础上触发理性的基因,让我们的视觉能启发并引导我们的思维,重新审视我们所表现的对象。
作者:李昌龙单位:四川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油画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