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中美术素描教学论文2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中美术素描教学论文2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高中美术素描教学论文2篇

第一篇

一、着重提高学生对优秀素描作品的独特鉴赏力

优秀的素描作品往往都是作者经过巧妙构思、精心描绘后的创作,其不但体现了画家创作时的灵感与激情,更蕴含着画家自身独特的艺术个性及聪明、智慧。鉴于这种情况,教师在进行素描教学时应当着重引导学生对优秀素描作品进行鉴赏(可以是文艺复兴时期古典大师的传世经典作品,也可以是近现代中外著名画家的出色素描作品),以此促使学生在欣赏这些素描艺术品的同时,显著提高自身对于优秀素描作品的鉴赏水平与实际能力。

例如,有一次素描课上,我就利用多媒体幻灯片向学生展示了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创作《蒙娜丽莎的微笑》。并以这幅经典画作为契机,指导学生深入挖掘该幅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所具有的历史文化内涵;除此之外,还引导学生从美术专业的角度出发,对画作的明暗关系、艺术特点以及具体的表现手法、表现形式等角度对这一画作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如此一来,不但学生的鉴赏水平、审美情趣以及艺术品位等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进步与提升;更重要的是还促使他们在鉴赏的过程中极大地开阔了自身的素描视野范围,增强了素描的相关学识与见识,而这些显然都为他们日后更好地进行素描实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美术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

所谓科学的观察方法,即是指遵循客观规律的观察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素描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对所描写的事物进行正确的、综合的观察,并促使学生以此为基础尝试用分析对比的方式方法对具体要描写的事物进行深入的探索与研究。以下,仅以科学观察所描写事物的局部与整体为例。有经验的画家在创作之前就对所要描写的事物形成了整体而综合的认识与感受,并以此为前提进行下一步的艺术想象、构思与具体创作。反观,我们的美术特长学生,却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尚未对所描写事物形成整体认识时就已经下手进行描写对象的艺术创作。其后果只能是看一点,画一点,既丧失了作为创作者应有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又在失去整体认识的同时,无法真正确保素描作品的艺术风格与独特魅力。

这就要求我们美术教师在素描教学过程中要向学生灌输一种理念:整体是艺术的完整表现形式,创作者在创作之前必须养成整体观察和思考的良好习惯,从一开始就要明确所描写事物所特有的明暗关系、大致结构等大致方向,这样才能确保自身在真正的创作过程中不至于完全陷入被动消极的尴尬境地。需要指出的一点是,重视整体观察的同时并不意味着创作者就可以轻易忽视所描写事物的具体细节。须知,假如缺乏细节,整幅素描作品就会显得极为单调、缺乏应有的生命与活力。细节的观察与刻画同等重要,既要从事物的整体出发,又服务于事物的整体创作,应当对这两者形成辩证统一的认识。

三、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创新意识,促进他们素描学习的个性化发展

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及影响,部分美术教师往往倾向于依据美术专业考试的内容与标准展开教学,考试考什么就教什么,并将所谓的“素描考试技巧与秘籍”一一灌输给学生。如此,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创新意识及个性的发展,致使同一主题下,相当一部分学生的画风与创作风格都趋向于一致。这不能不说是美术教育的弊端。众所周知,素描是一项艺术创作,需要创作者拥有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与深刻感悟,并以美术专业法则的形式充分表现出来。

这就决定了素描创作过程中作者必须具备积极的创新意识,这样才能确保将自身对于所接触事物的影响与感官感受进行生动、形象的描述。这就要求高中美术教师在素描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学生的自我变形、个性化表达予以高度肯定与重视,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的素描技巧与规律之后,鼓励他们尝试依据自身的主观喜好与情感态度进行创作。这样既能充分尊重学生在素描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同时,还可以促使最大限度上培养与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艺术创造力,从而为其创作出具有生命力的、真正能打动人心的优秀素描作品提供充足的保障。

四、结语

为此,高中美术教师必须积极更新教育理念、优化课堂教学细节,创新素描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在切实促进高中美术特长生素描真实水平与实际能力的显著发展与进步的同时,为他们高考专业考试中更好地发挥自身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潘黎单位:杭州市桐庐县富春高级中学

第二篇

1、强化感受意识

感受力的培养是美育的重要内容。石涛“话语录”中提到“先受而后识也”。说的就是感受的重要性。感受力在艺术创作中是极其重要的,它也是艺术天赋中重要组成部分。感受力每人先天都有,或强或弱,它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而增强,反之则越来越弱。儿童画之所以生动,就是儿童具有很强的感受力,通过画直接表现出来。而常人随着岁数增长,受社会上各种意识的影响越多,感受力受到的压制就越大;另一方面,绘画技巧的训练模式往往也容易抑制感受力,我发现许多技巧熟练的学生画面僵化死板,毫无生气,如一具无主的躯壳,而一些技巧不好的学生往往能画出一些有生气的画来。技巧训练和感受力培养二者之间存在着矛盾。这是理性和感性之间的矛盾,二者之间必须找到一个合适的方法来协调,不然后果很严重。许多画家就是被技法套牢,一辈子也走不出来,导致越画越差,越画越差的根源很大部分感受力的越来越差。感受力体现在素描中就是对形的敏感,对黑白灰色调层次,对形体空间的敏感。在素描静物课上,我先让学生练抓形,不上色调,把几个水果放在一起,水果不能多,三五个足够。让学生把这些水果的个性画出来,其实这并不容易。画准一个水果需要最少10多个点的准确搭配,最少得比较几十次。

2、强化构成意识

构成是一个作品的骨架,是作品中各元素按照一定规律的组合,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范畴。构成有自己的规律,合规律的构成就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作品,不合规律的构成的作品肯定是失败的。在就比如一个人,如果这个人的四肢比例不合规律或长或短肯定是个畸形人。在现代美术中,构成可分为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构成在素描中的体现就是平面构成,就是点、线、面的组合。无论中西绘画,都把构成当成重要的须域去研究。中国画中的构成称为布局,谢赫《画品录》中对六法的论述是:“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其中的经营位置值指的就是构成。中国画是一个十分讲究构图的画种,其中“计自当黑”,“虚实相间”是秉承传统哲学中的阴阳学说。中国民间艺术的剪纸把构成做到了极致,剪纸艺术中的构成严谨、和谐,其中的抽象意味更浓,完全是点、线、面的构成,改动一点就能使原作面目全非。西画大师们对每件作品的构成都作了千锤百炼的修整。马蒂斯的一张卧女图,其中的构图小样就有几十张。可以说构成是美术的根本,抓住构成这点,才能有更长远的发展和更广泛的拓展,追本溯源,举一反三。一张好的作品,必定有一个好的构成在其中。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无论涉及到的种类多么广,我们都能以构成这一角度去讲解,抓住根本,挖掘教学的深度。在我的教学中,把这种构成意识的培养,渗透到每一段课中,在素描静物课中,我有意识的摆放不同形状,不同角度的物品,让学生有选择地组合,在绘画形式上抛弃光影,结构,仅从黑白灰和形状上研究作彻底的平面化处理。我同时又选择一些大师的作品对学生进行讲解分析,让学生逐渐养成能从作品表象去探究其内在结构组合的意识。在素描人像课中,我也有意识地方引导学生作全景式构图,把环境道具和人物组合一起,对环境物品的取舍和位置的摆放,都做到反复推敲。

3、强化节奏意识

节奏多用于音乐,舞蹈,书法等艺术门类,在绘画中体现在画面的构成,绘画语言的组合变化之中。节奏一方面属于绘画的形式,它是由画面各因素的组合而生,这种组合是有规律的重复和变化。节奏是产生节奏美的前提,而节奏美是画面的美感之一,可以说节奏是搭建物质层面和人的情感互应的桥梁;另外,节奏也是绘画的内容范畴,因为节奏本身就具有独立的审美内涵。节奏作为即是绘画的形式,又是绘画内容的特殊身份在绘画自身研究的范畴内占有重要的位置,可以说对节奏的重视是十分必要的。蒙德里安说过:“艺术家心中的普遍性促使他们通过身边个性的事物从所有的个体事物中表现的一种秩序,然而这种秩序却是被遮蔽的。尽管这种自然的秩序不能被那些未经训练的眼睛立即辨认出来,然而就是在这种均衡的秩序唤起了欢画者内心最深层的和谐情感。”对节奏的研究还能改变我们看待世界的眼光和方法。艺术家和常人不同之处重要一点就是以不同的视角看待世界。

我们周围的世界纷繁复杂,变化万千,我们应透过表层现象,分析其本质。而节奏就是在这些表象下覆盖的本质因素。我们画面的东西都是眼睛看得到的,什么样的观察方法就形成什么样的画。而通过对节奏分析画出来的画自然就充满了节奏。不同的对象具有不同的节奏。我在教学中,让学生面对对象去感受,是对象的哪些因素打动他,这些因素是一个什么样的组合,产生什么样的节奏。自然的节奏在素描中的体现有形的节奏,光线的节奏,黑白灰的节奏,体积空间的节奏,质感量感的节奏等。形的节奏体现在形的方圆长短的变化,黑白灰的节奏体现在深浅的变化之中,空间的节奏体现在长短和角度的变化规律。让学生有针对性对这些节奏进行研究。可以说节奏是决定画面完整的重要因素,一个没有节奏的画面只能是支离破碎的拼凑。素描中的整体意识是极其关键的,它是决定着会不会画的重要标准。如果我们的学生体会不到这点,那他们去当教师是否能胜任,不言而喻。

4、结语

在美术教育中,美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艺术感受力,无论学生将来从事什么职业,艺术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许多大家都认可艺术在科学和其他学科中的重要性。在我们高师美术素描课教学中,只有强化感受意识,构成意识,节奏意识,才能有的放矢,抓住根本,能使我们的学生将来能更好地适应中小学美术教学的任务。

作者:郭树军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