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教师教育探讨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教师教育探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高校教师教育探讨

论文关键词:学习型社会;高校;教师教育

论文摘要:建设学习型社会是我国的教育发展战略之一,高校既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处于基础地位又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阵地。本文探讨学习型社会视野中高校教师教育的性质、目标、课程体系等,并提出高校教师教育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教育教学改革建议。

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学习是提高人的能力的基本途径,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是我国的一个重要发展战略。研究学习型社会视野中高校教师教育的新内涵,探讨其性质、目标、课程体系等显得尤为重要。

一、学习型社会的概念

“学习型社会”这一概念是个“舶来品”,在国外被称作“learningsociety”。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美国学者赫钦斯(R.H.Hutchins),他在1968年《TheIearningSociety》的著作中最早提出“学习型社会”这个概念。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发表了一份名为《学会生存》的报告,采纳了赫钦斯提出的这一概念,并将其作为教育革新的“根本方向”,从而使得这个概念开始为国际社会所关注。报告认为:“社会与教育的关系,在其性质方面,在发生变化。一个社会既然赋予教育这样重要地位和这样崇高的价值,那么这个社会就应该有个它应有的名称——我们称之为‘学习化的社会’”在1996年《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又把学习型社会思想与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问题紧密联系起来。1998年兰森教授编辑出版了《处在学习型社会》(InsidetheLearningSociety)一书,将学习社会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四个方面:学习型社会是个需要了解其自身特点和变化规律的社会、一个要了解其教育方式的社会、一个全员参与学习的社会、一个学会民主地改变学习条件的社会。兰森旗帜鲜明把学习型社会作为一种社会形态来看待,与以往者的态度有很大不同。他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20世纪末国外学术界有关学习型社会的新知识。理解学习型社会,可以从微观、中观、宏观层面上探讨。从微观层面的学习型个人来说,通过积极主动的终身学习来增加自己的知识、发展自己的技能、完善自己的个性;从中观层面来说,学习型团队和学习型组织,通过不断学习力求创新来获得持续发展;从宏观层面来看,学习型社会,也是通过建立终身教育体系、社会创新体系促进社会系统的持续发展。

二、学习型社会视野中的高校教师教育

学习型社会对学习型教育人才的需求,使得高校教师教育重新审视其性质、教育观念以及目标。只有对高校教师教育进行新的认识与探索,才能够使其进一步改革,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才能够有效引导高校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的深入改革。

1.学习型社会视野中高校教师教育的性质高校教师教育的性质问题,是回答高校教师教育究竟是什么的一个最基本问题。面临着学习型社会的到来,面临着学习型社会对高校教育的新要求,应当对高校教师教育性质进行新的认识。

学习型社会中教师教育的内涵或性质具有了一体化和专业化的特点。一体化指的是不仅注重教师职前培养,而且关注职后教师的进修与研修。学习型社会视野中的教师教育不仅指职前培养,更强调职后的教师进修或培iJIl以及新教师为期一年的试用期教育,这些一起统称为教师教育。从宏观的教师教育来看,高校教师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一个阶段,也是接受有师生互动的教师教育的高级阶段。教育类大学生在高校期间可以充分利用丰厚的学校教育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在高校教师教育课程和教学的活动中结合自身的经验和特点,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文化素养,将教师教育活动融人到日常生活中。由此看来,高校教师教育是个人终身教师教育的高级培养阶段,是有效提高教育理论与实践学习动力、毅力和能力的关键阶段。专业化是指教育理论课程作为师资培养的专业课,应能体现专业特点,且在教师教育中能转化为现实的素质和技能。也就是说,概而言之,教师教育性质就是培养师资的专业性教育。

2.学习型社会视野中高校教师教育的教育观念

正确的教育观念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在深化教育改革中起着导向和调控作用。研究学习型社会视野中的高校教师教育,就需要对学习型社会视野中的高校教师教育观念进行探索。

首先,树立终身教育观。高校教师教育承担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教育教学第一线人才的重任,教师教育单靠职前教育阶段(从事教师职业前的学校教育)所学的东西显然是无法胜任教学工作的。解决动手能力差的最好途径,就是接受终身教育,坚持终身学习。只有坚守终身教育观念,才能依靠制度建设和体制建设构筑起终身教育体制,才能规范且强迫性地保证教师的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

其次,树立主体观。学习型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学习者的主体性。主体性是人的个性的本质特征之一,一个人只有作为主体而独立支配自己的意识和活动时,才有可能是有个性的人。主体性教育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个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在高校教师教育过程中应树立主体观,以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与提高他们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使之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主体观指导下的教师教育,应注重对教师教育课程模式的合理构建以及教师教育教学方法与组织的有效运用,通过高校教师教育使大学生能够有愿望、有能力自主和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只有树立主体观,才能展示和发挥出高校教师教育的益智、育德等多重功能。

3.学习型社会视野中高校教师教育的目标

高校教师教育的目标决定着高校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的内容、方法的选择与运用,关系到高校教师教育的发展方向,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由此可见,探索学习型社会视野中的高校教师教育目标。对于高校教师教育发展有着导向、激励等作用。依据学习型社会对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依据高校教师教育所具有的功能,依据大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身心发展特征以及已有基础,学习型社会视野中高校教师教育的总目标应该是:以“加强素质教育,增强质量意识”为思想核心,努力造就厚基础、宽专业、主动学习、主动适应型的人才。具体目标为:有开放的心态、主动吸纳新知识和建构知识的能力、教学中的反思、探索研究的意识以及与人沟通交往和自我调整的能力。

三、高校教师教育的改革及其实现途径

(一)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

开放灵活是相对于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独立封闭的教师教育体系而言的。高水平大学、师范院校、其它举办教师教育的高校、社会力量等积极参与,职前职后教育贯通,形成办学、管理和支持系统有机联系的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

1.建立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制,建立促进教师终身学习的教师教育制度。

发展教师的在职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包括教师的各种在职学历教育和在职技能培训,加强教师的职后培训和专业发展,使教师培养和培训向一体化转变。一体化的教师教育包括三层意思:一是职前培养、入职教育、职后提高的一体化,即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一体化;二是中小幼教师教育一体化;三是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的一体化,即师范大学与中小学的伙伴关系,如国内已有的“教师发展学校”。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要保证教师专业化,就要确立和完善国家对教师职业准入的认证制度、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促进教师终身学习的教师培训考核认证制度、培养培训的课程标准和质量评估标准等教师教育标准体系,使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制度、标准、保障监督机制,从而依法治教,保证其可持续发展,促进教师终身学习,改变培养和培训相分离的现状。

2.培养学习型人才。

教育类大学生不是简单、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能积极学习的主动体,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和意识,教学重心由教向学倾斜。要改革教学机制,扩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可以实行弹性学制选课制度和导师制等.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管理模式要适应学习型社会学生的培养,从制度上保证学生有选择专业、选择教师、选择学习方式的权利。

(二)敞开教育资源,发挥优势作用

高校在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中,有着自己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如智力、技术、信息、网络、图书、教学设施、活动场所等,高校是社会公益事业的组成部分,应敞开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其作用。例如可利用高校三个月以上的假期,充分敞开自己的丰富教育资源。高校教师教育拥有自己独特的智力资源即大量理解和掌握了教育理论、参与了教育见习、实习等教育实践的教育类大学生。这些“鲜活”的教育资源可以与社区、社会共享,即鼓励大学生广泛参与社区、社会各界举行的各种推进学习型社会的实践活动,如扫盲活动,普通话培训活动,读报活动等等。

(三)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的创新功能,建设学习型大学

一是要以改革促创新,不断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增添动力。注重不断改革教师教育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注重培养教育专业学生的终身学习观念、习惯、方法和技能,提高其知识、技能和素质,使其跟上社会与科技的发展步伐。二是要面向社会面向实践,完善教师教育类教材内容,加强教材与见习、实习等实践结合度的深入研究,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时代性,真正使高等教育走向社会。三是提高科研水平,推动校企合作和校际联动。不断提高教师教育科研成果的社会推广利用率,为建设学习型社会,促进自主创新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