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信息素养教育知识导学系统探讨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信息素养教育知识导学系统探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信息素养教育知识导学系统探讨

论文关键词:信息素养教育知识管理知识创新网络教学

论文摘要:分析国内外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引入知识管理、知识创新转化的经典理论,结合我国信息教育的实际。构建基于知识需求的信息素养教育导学系统,引领科研课题策划演练,开启科研创意,推动高校学生自主知识创新演进。

2000年美国大学与研究型图书馆协会指导委员会(AGRL),审议批准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至今,全世界图书馆界教育界都倍加关注信息素养教育,在信息素养能力培养标准制定的基础上,出现了大量应用性研究的文献,信息素养教育研究正不断深人。

复旦大学图书馆参考了国内外信息素养教育的最新研究,将信息的获取、评价、利用与开发学生的科研能力、发展自主创新能力相结合,在建立文献检索教学网上学习支持系统的基础上,应用知识管理理念,构建网上信息素养教育知识导学系统,从知识创新视角,规划信息素养教育,推动学生自主知识创新活动。

1信息素养教育知识导学系统的设计思路

1.1深化信息素养教育,全面提高高校学生知识创新能力

传统的信息素养教育多数基于“图书馆素养、数据库素养”,往往并不能全面地改善信息素养能力。当前,人们开始深人研究信息素养教育的本质,出现了如现象图式法等心理学、认知原理的分析研究及实践,研究学生对信息利用学习的需求,打破常规信息素养教育术语的约束,充分地考虑学习者的需要,了解学生怎样理解信息利用,促进教育者创造改进学习环境闭。不仅从信息识别和获取方面,更多地从信息素养的较高层次出发,如锻炼学生注释文章技术,让学生熟练的选择资源、表述思想、引证文献、撰写论文等,深化信息素养教育。一些国际著名高校的教学由长期的格式演讲转变为让学生充分发挥思考、论证信息、发展新思路能力的灵活多变培养方式。信息素养教育知识导学系统在信息的有效获取基础上,基于新型教育理念,加强信息的分析、评价与利用教学,深化信息素养教育,全面提高高校学生的知识创新能力。

1.2构筑信息素养教育的现代技术平台

当前,网络文化深入人心,信息素养教育现代技术系统构建势在必行,信息素养教育只有与网络技术、数字化技术相结合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许多国家开始了OnlineILI—在线信息素养教育的各种项目研究,在网上建立完整的IIJ的标准理论研究、互动间答式学习方式、知识点测试平台和ILI评估体系。如美国现在有50多个ILI相关网站,对电于ILI在课件、辅导、互动交流等各方面有较完整的研究与建设。在我国,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等都有ILI的教育网站。这些网站,从研究课题的选择、明确检索的内容、检索策略的制定到评估信息、引用信息都有详细的指导网页,并且借助于Title,Blackboard,NetworkLink等电子教学平台实施OnlineILI。新型网络文化,包括Web2.0,Lib2.0等的影响,新型图书馆设施如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commons(IC)的发展,为信息素养能力培养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和环境。复旦大学信息素养教育知识导学系统的设计,立足构建基于知识管理、群体知识创新环境的现代教学网络平台。

2信息素养教育知识导学系统的构建与实践

2.1依靠网络学习平台,建立网上基于课题需求的自助学习

网上知识导学系统,打破常规线性图书情报学科分类课程体系,依靠网上学习支持系统平台,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基于问题学习。同时,赋予特定的信息学专业元素,引人认知检索经典理论,将学术信息知识的需求按照科研的不同进程阶段,进行归类和划分,列出了不同科研阶段知识需求的基本类型(见图1),为学生提供结合科研实际、明确课题特定目的的信息需求思路。

在此基础上,系统针对特定研究日的,将信息资源及工具、查找方法,与教案、实习指导、案例分析等教学资源建立网上模块关联,以知识和科研需求为引发点,建立非线性导学系统。让学生在网上通过自助方式,按科研课题需求灵活获取信息检索的知识(见图1),掌握针对各种特定日的课题需求的信息获取和研究的方法。例如,如果基于了解科研背景和概况的特定课题目的,系统将首选学习资源引向知识类别为综述文献的学术文献数据库查找、学位论文的查找教案模块,并同时链接实习指导、案例分析等相关教学资源。让学生掌握了解学科专业领域总体研究枢架、历史沿革与背景的特定方法。

2.2加强信息研究教学,引领课题策划演练

以往的信息教育,重检索而轻研究,忽略科研选题、避开寻找科研切人点。知识导学系统加强信息研究教学,开展发现研究的热点、寻找研究突破点等科研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完成了知识辨识、获取信息后,针对科研特定目的,引导学生进行科研课题策划演练和研究实践。此阶段,提倡学生深人科研,在专业课程、实验室、临床、图书馆、校园网的广泛资源背景下,应用信息研究方法,丰富科研创意。系统建立科研课题策划演练引领案例,以期让学生掌握如何开展信息研究,包括策划调研选题,确定研究方向,调整调研策略,掌握主流文献,分析研究信息,寻找课题的切人点。知识导学系统支持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教学不再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是让学生在知识导学系统提供的教学资源和环境中,将所获得的知识融人自身知识体系、主动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2.3利用网络文化,加强师生互动

知识导学系统的网上教学资源,集文本、PPT、视频、音频于一体,基于演练的需要,导学系统同时配备了网上教学辅助资源,包括视频详解实习指南、案例分析、综合实习报告演示等。在Web2.0环境中,通过去中心化网上交流社区、远程教育平台、E—mail、网上自动教学反馈意见表等,让教师、学生身处一个互动场,及时多途径的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在知识导学系统引领的同时,促进教学资源和导学系统的信息反馈,丰富教学及案例素材内容(见图1)。

3知识导学系统推动知识创新螺旋演进的作用

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教授提出了著名的SECI模型,勾勒了在知识管理理念基础上知识创新螺旋转化的全过程。这个模式的理论核心是通过隐形和显性两类知识的相互转化推动知识创新。

3.1知识导学系统为隐性知识社会化营造了良好氛围

当今网络环境下,在信息教育中更要重视难以言传与表达的隐性知识转化,如科研需求的隐含问题、对课题基础、学科来龙去脉、研究热点的了解等,知识导学系统通过基于知识和科研需求的引领,让师生在网络文化环境下,伸展对科研认识的触角,有利于共享、理解课题需求和研究动意,促进隐性知识社会化。

3.2知识导学系统促进知识外化,增强信息表达的能力

知识外化过程是指将人们头脑中的经验和诀窍进行总结,并以文字、图形等形式表现出来,使隐性知识得以保存、传播和重用。知识导学系统引导学生明确信息研究的目标、正确表达信息需求、研究结果,为知识外化的锻炼,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3.3知识导学系统将外化知识融入自身知识体系

应用至实际课题研究中。信息素养教育的深化,应充分重视信息的研究,将信息融人学生的学习和科研知识体系中。知识导学系统设计集信息获取、筛选、分析、研究、表达于一体的综合实习作为课程实结、考核的方式,引领学生结合科研实际,对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开展信息综合调研。为学生创建信息利用的思维环境,强化了知识创新的融合转化程序。

3.4知识导学系统开启研究动意,促进知识内化升华

知识导学系统设计科研选题指南、研究案例的演示、加强信息研究总结、开展综述、论文写作实践,促进了知识内化升华,推动学生进行科研自主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