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声乐教学职业化探析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声乐教学职业化探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声乐教学职业化探析

作者:陶健单位:贵州民族学院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教学内容陈旧在高职院校内的教学内容大多延续着本科教育,感觉好似一块“压缩饼干”,虽有型、有量但乏味。声乐技巧小课虽然延续着“一对一”教学,但这种教学方式往往根据教师本人掌握声乐的能力、喜好传授于学生,学生毕业后,学得再好充其量只是“某教师”演唱的翻版。教师所采用的教材往往根据本人的喜好取舍,其主观上随意性太强。而授课教师也常年在教育一线工作,接触社会机会较少,对目前的声乐专业的需求市场知之甚少,缺乏有针对性的改进和创新,教学内容缺乏职业需求针对性,培养出的人才难免都是清一色的“方形产品”或者“圆形产品”,造成了“出校产品”与就业市场的要求相距甚远。

教学设备单一目前高职院校在声乐技巧教学中,教师琴房一般只配备了一架钢琴,甚至连模拟比照的大镜子都没有配备,更谈不上其他设备配乐,教学设备的过于单一,不利于教与学的有效进行。在声乐小课学习中,学生只能跟随着教师,使用模仿的学习方法进行声乐学习,无法参与多样性的音乐学习,这种单调的教学手段既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想象能力。如果该生小课教师的教学驾驭能力较强,而学生领悟能力又较强,也许三年的高职学习生活,该学生也许有一定的就业能力,加大些就业筹码(教学驾驭能力指为示范演唱能力、钢琴弹奏能力以及市场职业岗位需要的各种洞察力)。

课程设置不合理目前,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有问题,特别是声乐专业过于偏向专业基础知识层面,忽视了对就业市场实际需求特别是实际舞台表演和相关方面的专业培养。高职院校中声乐课程设置上过于重视学科知识的衔接性能,将学科知识发展限定在适应本科学校的需要范围之内,不结合职业市场需求专业和学科的内在设置培养课程,而是以专业名称设置学科课程,这种课程目标体现了与高等教育精英化时代相适应的基础教育的价值取向,是为了培养研究型人才,造成了所设置的专业大而全,广而难,脱离普通就业市场和普通的职业需求实际。而高职院校教育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出具有专业化、实用化、市场化、职业化的一专多能型人才,课程目标的确定应该理所当然地反映社会实际的需要,将社会各界的实用型专业课程作为制定课程目标的重要论据之一,就声乐专业而言,比如,可以设置和开展与舞台表演、节目主持、礼仪司仪等与就业息息相关的基本课程。

教研室缺乏就业杠杆作用目前大多职业学院的声乐教研室只是为了管理教师方便,为布置教学任务而设置的传达科室,起到的只是领导或者教务安排的传话筒作用,并没有延伸到职业教学研究和职业前瞻性研究。教研室职能的落后导致了教学研究与职业市场需求缺乏有效对接,以至于整个声乐人才培养计划与职业化的需求脱节。

教学计划应与职业化定位相关联高职院校声乐教育的教学计划应该根据职业专业面向制定。比如,拿笔者所在的职业学院声乐专业来讲,属于专科层次,学制3年。学生在校大概有两年半的学习时间。在这样短的时间内,教学培养目标定位不可能是高、大、全。合理的教学培养计划应该把目标定位在小学音乐教师、幼儿园教师、社会培训中心教师、文化传媒公司办公人员和礼仪司仪人员等等。而教学计划的安排应该偏向技能性、实用性和专业性等相关的教学课研。

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就业职业趋势相匹配教学内容安排上除了传统上完整学习科学的发声教学外,还应加入目前老百姓们喜闻乐见和乐意欣赏的演唱方法,如通俗演唱方法、美通演唱方法、民通演唱方法和原生态演唱方法等。除了教授演唱方法,而应引入多种合唱排练及节目排练和动作技巧排练、主持人课程等教学内容,如女声小合唱、混声合唱、合唱指挥、小品排练、队形编排、主持节目等等,旨在培养学生舞台表演、舞台排练、组织节目的能力。教学模式要推陈出新。教学手段不能仅仅拘泥于钢琴配音教学,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MIDI网络、舞台立体表演、音乐会观摩、职场趣向模拟等教学工具与教学手段,丰富教学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要改变过去教师和学生只重视声音和演唱技术,而不重视拓展学生的视野和职业化引导,彻底改变声乐课上课形式程式化、单调无趣的教学模式。

教学主体、客体的教与学要跟随职业化发展趋势所谓教学主体是指教师,客体是指学生。教师要多到用人单位接触走访,通过学习、调研了解市场职业需求现状,结合学生对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职业的规划,将职业取向和职业趣向融入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教学安排,从而改变以往学生被动地学习声乐,成为“我要学习,我要为未来的职业生涯设计学习生涯”的一种积极主动态度。主体与客体的教与学跟随职业化发展趋势,教与学就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充分发挥教研室的教研功能高职院校的教研室现在的功能大多发挥在教学任务分配、学校招生和学生就业指导上,可以说,教研室只是成为整个学校承上启下的工作纽带,没有充分发挥教学研究和职业化研究指导的核心功能。要想充分发挥教研室的教研功能,学校领导层面需要充分重视起来,建立研究、学习和探讨教学引导方案机制,不断地组织授课教师外出学习,与时俱进,到一线企业和用人单位调研考察,通过学校教学实训和社会调查研究,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心得和体会探讨研究,适时提出修改和更新方案,形成一个有效的教学研究和投入职业化教学指导方案机制,做到调查研究有针对性,职业教学有指导性,导入有研究性、时效性、可行性的教学指导方案,使得培养出的学生不仅会演、会唱、会组织,而且具备职业素养和职业素质。教研室要充分发挥组织教学、教学研究、职业化教学指导等功能。

重视声乐实践课,建立健全实践和实训基地声乐实践教学通过上台表演、参加比赛、组织合唱、参与影视作品、仪式和晚会真人秀、举办或观摩演唱会等参与性实践活动,它能有效地提升和检验学生参与和适应社会职业化的能力。声乐实践教学对于学生接触、了解社会,认识自身优势与改进不足,有着举重若轻的作用。科学合理的声乐实践教学能有效地调整和改善学生心态,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促进学生自我修正。实践教学可以延伸到社会多个用人单位,通过与企业和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合作办学,建立健全实践和实训基地,把用人单位的职业素养需求融入到实践课,通过这样的实践教学,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达到“双赢”的效果。

综上所述,高职声乐教育职业化进程,需要充分了解当今社会职业市场岗位群的需要,以就业市场为导向,需要有步骤、有计划、有节奏地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引导等方面进行调整,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能动性、积极性和有效性。以职业导向为依托,以教学实践为主线,力争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职业化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