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声乐教学变革研究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声乐教学变革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声乐教学变革研究

本文作者:叶倩作者单位:泉州师范学院

高师声乐教学改革培养方略

(一)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实战型人才

创新能力培养。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从事音乐教育工作,因此,在声乐教学中仅停留在对其技能技巧的训练和提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使学生掌握发声原理和声乐演唱的基本方法。现有声乐课堂上,教师一般采用练声—讲解、示范—再练声—唱歌—讲解、示范—再唱歌—布置作业等流程进行教学。有的教师认为,声乐课不应讲太多的理论,只要唱出好听的声音就可以了,因此从头至尾不停地示范,让学生模仿自己的声音演唱。一节课下来,只听到老师的声音,学生的声音全被掩盖掉。这种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只知模仿教师声音歌唱,对发声原理不知所以然,根本无法胜任中小学声乐教学工作。高师声乐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教学能力和指导相关声乐的活动能力,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其创新能力。因此,实践教学中,应化模仿型学习为研究型学习,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具体而言,一年级第一学期应开设声乐理论集体课,让学生对歌唱的发声原理及歌唱的基本方法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使学生可以按照发声原理和方法对自己的声音进行调整训练,有目的主动地进行声乐学习;应在三年级开设声乐教学法大课,让学生掌握中小学声乐教学的基本方法,以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为四年级的教育实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实践能力培养。在高师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声乐实践能力尤为重要。声乐实践主要包括舞台演唱和钢琴即兴伴奏。高师声乐专业的培养目标与专业音乐院校不一样,不能以歌唱家的标准来要求学生。高师声乐教学中,应尽可能按照不同学生的嗓音条件、特点布置作业,比如对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挑些优秀的中外歌剧选段或艺术歌曲使其演唱,对能力差点的学生则可以挑些技巧不是很高的民通、美通作品使其演唱,如此,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还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而且通过不定期的声乐习唱、各种艺术实践活动和声乐比赛,能使学生积累一定的舞台经验,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演唱能力。高师音乐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而这些年龄段的学生声带正处于发育阶段,所以,要求老师在歌唱教学中具备良好的钢琴伴奏能力。此外,高师音乐专业应与社会各界、企事业单位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声乐研究能力培养。《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指出,音乐教育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音乐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具备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声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声乐理论是在声乐实践基础上提炼出的结晶。正确的声乐理论是主观与客观在科学规律上的统一,能对声乐起到指导和定向作用,提高实践的准确性和效率。[1](p304]因此,注重声乐研究能力培养,能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并能运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其声乐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声乐理论。

(二)结合中小学教育特征培养个性化人才

普及国民音乐教育的主渠道,最重要的是靠普通中小学音乐教育质量与水平的切实提升与可持续发展,这需要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专业给予强大的后盾支持,而高等学校音乐教育(教师教育)专业办学理念与人才培养规格又需要在中小学音乐教育园地中得到效能化验证。[2]目前,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与普通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着脱节现象,部分老师不了解中小学学生歌唱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过分追求美声与民族化,用专业的眼光看待学生,导致学生对歌唱失去兴趣。因此,高师音乐教育应着重了解少儿歌唱生理、心理等特点。结合少儿嗓音特点及训练方法。许多中小学音乐教师由于受大学音乐教育的影响,没有考虑到授课对象的特点,把高师声乐课学习的那套方法生搬硬套到中小学学生身上。少儿的声带处于发育期间,非常脆弱,不正确的发声方法会导致其声音发哑,严重的会造成声带小结。在声乐学习过程中,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都有其各具特色的心理特征和生理特征,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征、生理特征安排教学内容,应是现代音乐教育也是高师声乐教学最为关注的问题。因此,在高师声乐教学中,应讲授不同年龄段少儿的嗓音特点及训练方法,让学生了解中小学生的具体特点,掌握训练中小学生声音的方法,能正确引导中小学生的声乐学习。结合少儿变声期嗓音保护知识。声带发生变化是变声期的一个重要表现。变声期因为喉头、声带增长而伴随声音嘶哑、音域狭窄、发音疲劳、局部充血水肿,导致说话唱歌的声音与儿童时不同。每个人都会经历变声期,不同的是,有的声音变得沙哑些,有的变化不太明显。变声期的嗓子保健是非常重要的,不正确的用嗓容易造成声带水肿充血,甚至声带小结、息肉。引导学生科学地用嗓,使其顺利地度过变声期,是每个中小学音乐工作者的职责。因此,应将少儿变声期的保健知识纳入高师声乐教学授课内容中,并通过多媒体教学形式让学生观摩学习,以加深学生对少儿变声期嗓音特点的了解与嗓音保护知识的掌握。

高师声乐教学改革应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一)重视声乐复合型人才培养

随着全国高校的扩招,据统计,2009年中国高校总规划达到2979万人,居世界第一位,毛入学率增至24.2%,而到了2020年,中国高校的毛入学率则预计为40%。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一方面加快了全民素质教育的提高,另一方面,也使得毕业生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单一技能的毕业生将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复合型的人才将成为社会的新宠。因此,在高师声乐教育中,应重视声乐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使学生一专多能,并不断开拓其知识面,不断提高其个人综合素质,加强自然科学知识学习,提高其科学素质。美国西北大学校长莫顿•夏皮诺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过:“跨学科的通识教育是美国高等教育排名靠前的法宝,它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根据权威排名,当今世界最好的50所大学中,美国有36所,这就是因为美国非常重视本科阶段对学生通识教育培养的结果。高师声乐教学改革可以借鉴这一成功经验,加强对学生的通识教育培养,以造就声乐复合型人才,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二)重视地方文化特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高等教育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积极推进文化传播,弘扬优秀文化,发展文化;要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优化结构,办出特色。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音乐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高师声乐教育不仅要培养优秀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更要承担本民族本地区声乐文化传播与传承的职责。福建泉州为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不仅与台湾隔海相望,还是港澳台同胞的主要祖籍地。因此,在这种多元文化共处的环境里,声乐教育要特别注重闽台文化的融合,结合地方音乐语言,适当地把优秀的闽南语歌曲和南音曲目编入教材,让学生了解闽台地区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和民族音乐文化,以促进地方声乐教育和声乐文化的发展,为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及祖国的统一添砖加瓦。

(三)重视就业实习经验积累

随着全国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如何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其能更快地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是高校必须重视的问题。英国自金融危机以来,毕业生就业市场日趋紧张,对应届毕业生来说,前期准备不充分而指望找到工作的成功例子越来越少,因此,很多在校学生很早就开始积累工作经验。在德国,仅靠一张毕业文凭要找到工作是几乎不可能的,实习被看作是能进入正式工作的门票。在美国,不少大学生在大二、大三就开始关心本专业就业市场动态,积极参加校友活动,请教授推荐实习机会,暑假也很少出去玩,基本将时间用在实习上,以不断积累经验和人脉。正如罗伯特•戈登大学传播系主任乔纳森•沙克顿在接受采访时所说:“相关工作经历是最吸引眼球的,工作中的实践经历能给雇主们更直观的印象,即这位应聘者究竟能否胜任他未来的工作。”中国的高等教育改革也应该向国外学习,重视学生就业实习经验的积累,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就业实习机会及就业指导,加强学生创业能力、创业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及对市场的判断、理财、营销等能力,使学生成为应聘的有心人和成功的创业者。高师音乐学本科专业声乐教学改革如何走出既保留专业性的特点,又能适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的发展道路,是每个声乐教育工作者应认真思考的问题。高师声乐教育的改革应以人为本,重视学生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学校与社会的接轨,注重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与创业能力的培养,以便为社会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复合型艺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