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探求声乐教育对通识教育的影响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1839年,美国博德学院教授帕卡德(A.S.Packard)提出:“我们学院预计给青年一种通识教育,一种古典的、文学的和科学的,一种尽可能综合的(comprehen鄄sive)教育,它是学生进行任何专业学习的准备,为学生提供所有知识分支的教学,这将使得学生在致力于学习一种特殊的、专门的知识之前对知识的总体状况有一个综合的、全面的了解。”1945年,哈佛学校颁布了《自由社会的通识教育》,将人们的理念开始用文字和文件进行表达:“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不是也不应是彼此对立的。通识教育不仅可以为学生选择专业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也可以为专业教育发挥最大功效提供良好的环境。通识教育是一个有机体,是整体的、完整的,而专业教育是器官,是为实现整体的目的而存在的一个部分。通识教育应该贯彻在学校教育的始终。”。2007年,哈佛学校将核心课程改为八门,其中就包括“艺术与诠释”(Aes鄄theticandInterpretiveUnderstanding)和“文化与信仰”(CultureandBelief)这两门课程。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并能够对声乐作品进行一定程度的鉴赏。从上可以知道,通识教育和专业性的声乐教育是相互对应的概念,通识教育是指对人的全面培养,对人类知识的总体把握,一个受过通识教育的人,必然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艺术科学的知识都有所了解和学习,而声乐教育则是通识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二、声乐教育是实现通识教育的教育目的的重要方式
一般而言,声乐教育仍然是以学校声乐教育为主。学校的声乐教育可以分为两大类:专业声乐教育和普通声乐教育。前者主要是为了培养专门的声乐人才,而后者则是为了提高学习者的艺术素养,陶冶其艺术情操,是我们在通识教育中所强调的声乐教育。通识教育中的声乐教育,其目的在于通过声乐的教化功能,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提高其综合素质,发展其个性,使其成为知识面广、精神独立,人格完整,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那么,声乐教育具有什么样的功效,教师应当如何开展声乐教育才能达到其教育目的,发挥其在通识教育中的作用呢?
1.通过声乐教育,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追求人类的永恒价值。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声乐艺术是人类文明的成果,也是几千年音乐文化的精髓。通过声乐,我们先贤的价值追求和美的体验,深藏在人们的潜意识之中。一两岁的小孩听到歌声,就会随着节奏起舞,这本身就是声乐艺术流淌在我们血液中的体现。不胜枚举的声乐作品,超越了时代,被人类口耳相传。在这个网络极大发达的年代,尽管我们容易被“眼球经济学”迷失,尽管有太多的信息让我们很难找到珍贵的信息。然而,作为先祖留给后人的遗泽,这些经典的声乐作品却始终不会被岁月掩埋,而成为人们学习和追寻的经典,它们引导着人们去追寻最永恒的价值。
2.声乐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声乐教育对于人的精神层面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声乐教育,人们的文化人格的品味将得到有效的提高。声乐教育活动的非功利性和非物质性,决定了各种声乐活动将在最大程度上摆脱实用性。声乐表演艺术是一门需要表演者高度团结协作的艺术表现,重唱,齐唱、合唱等表演形式,都需要表演者们进行密切的协调配合。而这些可以加强同学之间的沟通,从而让学生自动自觉地融入集体,学会和熟悉与朋友或者同事进行相处,形成良好的集体主义观念,健全其人际交往所需具备的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3.声乐教育可以培训学生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态。声乐学习过程本身其实是一个愉悦的运动过程,也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动感的节奏,悠扬的旋律本身就能够对人身体产生或紧张或舒缓的影响,而声乐的学习过程,必然会调动学生的手、眼、口等全身各个部位和器官,其实这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体能和心态的一种锻炼和发展。同时,声乐艺术是一门控制艺术,假如不能正确地控制和协调身体各器官,没有完整体验整个发声体的运动过程,要想掌握歌唱技术是非常难的。因此,声乐艺术要求学生对身体的协同性的控制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体魄,良好的心态。
4.声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人类的各种复杂的情绪,都可以通过歌曲来表达,这意味着听众也将被声乐作品影响。声乐教育的价值内涵对锻炼学生美的情操,培养学生美的品德有着积极的效用,其本质上是因为声乐本身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非功利性的。比如,为了弘扬爱国主义,激发民族自豪感,各种爱国歌曲纷纷涌现,《义勇军进行曲》、《长江之歌》等等优秀作品可以增强学生的对国家和民族的感情,对社会和家庭的责任,对集体产生归属感。再如,声乐歌曲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学生通过演唱的方式抒发感情,体会朋友相聚的快乐,也可以理解身边人的悲伤,从而引导学生珍惜所拥有的,关心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由上可知,声乐教育是通过向学习者传授声乐发声技巧来培养其音乐审美能力,声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塑造学习者的人格,强调的是人在声乐学习表演过程中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而通识教育的核心理念恰恰是通过科学的人文教育,使学生成长为具有健全人格、深厚人文底蕴、良好公民美德以及行动力全面发展现代公民,因此,声乐教育毋庸置疑成为实现通识教育的教育目的的重要方式。
三、教师应当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声乐教育在通识教育中的作用
国内声乐教育的现代化历史是跟中国的现代化同步的,这主要是在于声乐教育在通识教育中的重要性。1913年,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发了《高等师范学校规程》,规定“乐歌”课为预科的必修课、本科的选修课。1949年,因为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所制定的“美育”方针,声乐教育有一段时间的繁荣。结束之后,各个学校纷纷开设音乐课,声乐教育才开始进入了一个正常的发展时期。经过将近三十多年的发展,当前普通学校声乐教育的现状比以前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是,其欠缺和不足也是十分明显的。目前,我国高等院校通识教育中的声乐教育都是以声乐选修课的形式出现的。有些学校开设的声乐鉴赏课程,侧重于对声乐作品和声乐家背景的介绍,有时播放流行声乐让学生进行所谓的鉴赏。很多学生因为未曾接受过系统的声乐理论知识学习,因此,他们连简单的乐谱也无法使用。进入学校之后,就业的压力又使学生对于似乎无用的声乐学习缺乏足够的重视。学校对于学生的声乐学习氛围缺乏正确的引导,部分学校声乐教育的态度十分淡漠。大多数的学生忙于学业或者考证;由于学生、学校以及社会对于声乐教育更多的是流于形式地教育和学习,对其重要性的认识是不到位的,这些都导致学生声乐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错综复杂,如前面所说的学生个人特性,经费投入不足,教材内容部适配,教学方法陈旧等等问题,还有人认为,声乐教育的成果考察没有具体的标准,不能进行“试卷”一样的考试进行衡量,从而导致声乐教育没有达到通识教育的目的。然而,最主要的原因却是教育观念的问题,即,声乐教育工作者对于通识教育中的声乐教育的目的认识存在误区。现行的普通学校声乐教育十分漠视声乐其自身独立的价值,学校声乐教育侧重倾向于声乐表演技能的传授,教育者和学生无法共同体验到声乐艺术的独有魅力,无法认识到其固有价值,而对于实现“培养一个全面的人”这一通识教育的目的更是无从谈起。应该说,声乐教育的目的是声乐教育的起点,如何设置课程,如何建立音乐教育体系中声乐教育模式,都离不开这个最初的目标。如果对于声乐教育的教育目标存在错误认识,其后果自然会导致声乐教育丧失其应有的功能,并使得声乐教育价值逐步流失。声乐教育有其自身的独立的价值,正如前文所说,音乐可以培养学生人格、情操,体魄,让学生追求人类永恒的价值,而声乐教育则是通过形式多样的人与声乐的交往和交流,才得以潜移默化地发挥以上作用。综上所述,要提高通识教育水平,声乐教师本人首先应该首先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到声乐教育与通识教育之间的关系,明确声乐教育与通识教育行为的目的,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其声乐学习兴趣为工作中心,才能真正担负起引领学生接受声乐教育的重任,实现声乐教育和通识教育的根本目的。可以说,在推行实施所有学科教育的并肩齐行的通识教育中,声乐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邱丰单位:漳州城市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