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跨界演唱与民族声乐教育的融合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跨界演唱与民族声乐教育的融合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跨界演唱与民族声乐教育的融合

[内容提要]近些年来,我国民族声乐教育事业得到不断发展,在演唱方法、表现形式、音乐素材等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跨界演唱”的出现,为现代民族声乐教育提供了诸多教学启示。高校民族声乐教师应注重研究跨界演唱现象的相关问题,并将其正确运用于实际教学中,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民族声乐跨界演唱的内涵与表现形式,然后重点探讨了跨界演唱与现代民族声乐教学融合的诸多启示。

[关键词]中国现代民族声乐教育/跨界演唱现象/教学启示

“跨界”的意思是,某个人(某件事物)同时跨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专业领域,多用于指代新型生活态度或审美方式之间的融合。在声乐演唱艺术中也存在跨界现象,主要是指同一个歌唱者当其熟练掌握基本歌唱方法、演绎风格后,突破固定的音乐观念和思维模式,将不同演唱流派的风格糅合于一体,进而形成全新的演唱艺术。声乐的“跨界”现象变得普遍并被关注是于上世纪的90年代中期,甚至在1998年的格莱美奖项中专门设立了“最佳古典跨界专辑奖”。我国的声乐艺术发展到今天,尤其是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来,展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跨界演唱这种艺术形式发展迅速,这种融合了戏曲、美声、民族、流行的演唱形式,渐渐被观众所认同并喜爱。许多的歌唱家都在不同的歌唱领域实践着、探索着。例如:李谷一、吴碧霞、廖昌永、谭晶、方琼、李玉刚都是跨界演唱的代表型人物。随着全国高等艺术院校逐年的扩招现象,使得我国民族声乐教学面临一项难题就是:民族声乐学生越来越多,生源条件参差不齐。怎样培养学生,培养学生今后如何适应社会的需要,是每一个民族声乐教学者应该考虑的问题,因为每一位学习民族声乐的学生由于个人的声带长短、宽厚、质量的不同,共鸣腔体粗细、大小,能力的不同,都会造成歌唱的音质不同。然而,多年来,观众对民族声乐的演唱有了很大的一个固定的模式,就是要声音清脆、明亮、高亢。例如宋祖英、阎维文的音色是最好的。这样就会给许多的民族声乐演唱的学生带来误区,认为自己唱不出这样的声音就是失败了,没有前途了。然而,正是当前的跨界演唱的艺术形式,为每一位民族声乐的学习者们提供了一个新的窗口,本文也将尝试着如何将民族声乐教学与跨界演唱这种艺术形式相融合,带给民族声乐学生们一些思考与借鉴。

一、民族声乐跨界演唱的概述

民族声乐跨界演唱目前来看一共有三种形式,一是以歌唱家李谷一、谭晶为代表的,在演唱风格、演唱音色上有着美声、民族、流行、戏曲等多样的风格;另一种是以歌唱家吴碧霞、廖昌永为代表的,既能用标准的美声唱法以及语言演唱西方古典音乐作品,又能用戏曲或者民族风格演唱中国作品;最后一种,就是以李玉刚为代表的,运用戏曲行当不同的转换,或者戏曲与不同演唱风格的相互反串与转换。由此可见,民族声乐的跨界演唱展现了歌唱家集众家之所长巧妙运用为自身的一种艺术修养,这种艺术现象是随着目前多元化的文化背景所必然出现的,被观众所喜欢、接受,并且富有时代特征。最重要的是,这种在民族声乐领域的跨界演唱,会使得更多具有自身特点的民族声乐学习者、演唱者们,走出一个适合自己自身特点的艺术道路。民族声乐的跨界演唱集中体现于作品创作风格和内容上时常展现出多元化的音乐形态。根据作曲家写出的作品,要求歌唱者要适应其作品的风格,李谷一老师最近演唱的作品《龙纹》是由小虫为民族声乐创作的一首作品,但是,作曲家却要求李谷一老师抛弃以前的声音状态,用通俗的流行演唱方式来演绎,经过李谷一老师与小虫多方面试探,终于将民族声乐与流行创作相统一,之后作曲家小虫满含眼泪的说,他创作的这首作品,只有李谷一老师唱的最有韵味,最符合他内心的想法,同时更是得到了观众的认可,李谷一老师说这也是她的近期的一个演唱上的最大突破与改进。当代的民族声乐内容不仅包括传统戏曲样式,还包含了流行音乐、摇滚、杂技以及街舞等多种艺术门类,有时还会涉及到说唱音乐的“RAP”成分。风格方面的跨界,主要体现在音乐作品风格的多元化。民族、美声、通俗这三大唱法不再界限分明,演唱者更加注重彼此之间的借鉴与融合。这种发展变化极大地丰富了声乐演唱的艺术风格。在全球的文化大背景下,声乐领域出现了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趋势。唱片业与网络信息化的发展迅速,使得声乐艺术传播与流行范围越来越广,例如《江南style》歌曲与舞蹈一夜之间红遍全球。由于这些承载音乐艺术的媒体不断地变化,观众与音乐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越来越迅速,同样,也使得受众群体的审美与欣赏的追求越来越多样化,以往的一种风格与流派的歌唱形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当代民族声乐演唱要融入多种音乐元素,才能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享受。

二、跨界演唱对当代民族声乐教育的启示

中国当代民族声乐艺术如何能够在世界这样一个多元化迅猛发展的艺术大花园里永远绽放,永不凋零。高校的民族声乐教育者应当首先转变思想,吸收与接纳多方面的音乐艺术,求同存异,塑造出多元化的声乐人才,让民族声乐真正的达到“百花齐放”。

1.跨界演唱应该准确掌握不同的唱法技巧与风格特点

在实际的民族声乐教学当中,教师应该准确区分各种不同的唱法技巧与艺术风格,利用各种训练方法来提升学生的演唱技能,避免出现不同唱法之间的混淆与干扰,合理安排声乐教学进度与步骤,引导学生对不同演唱技巧与艺术风格进行完美融合。美声唱法主要包括:音色优美,声部区分明朗,富于变化,注重音区的统一与和谐,发音方法较为科学,音量可塑性较大,气声一致等演唱特点。民族唱法将中国戏曲、民间音乐、说唱艺术等音乐元素融合为一体,是在保存民族音乐特色的基础上,借鉴美声唱法中的一些科学发音方法而成的一种声乐唱法。流行音乐主要包括摇滚、爵士、民谣、布鲁斯、说唱、舞曲、节奏布鲁斯等多种风格门类。在教学中,民族声乐教师应该准确掌握各种不同的演唱方法和风格,按照歌曲需要,选择正确的唱法进行课堂教学,或者引导学生将不同唱法融合于同一首音乐作品中。此外,演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要能够灵活地运用自身生理机能,根据自身的特点敢于运用其他演唱方法与教师共同探讨。因此,教师应注重训练学生的生理调节能力,使学生能够自主、灵活地调节自身的生理机能,进而实现各种唱法之间的自然转换,提高学生的声乐演唱水平。

2.教学应遵循“因材施教、凸显个性”的教学原则

民族声乐教师应注重了解学生认知水平、个性特征、审美倾向、自身条件等方面的情况,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合理性的声乐教学。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主动的适时转变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不能停留在以往的教学系统中,要多听多看多了解当今世界的音乐走向,深入学生的实际生活,充分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适时采用项目教学、层次教学、合作教学等方式来提高民族声乐教学的效率,通过教师对于世界音乐的走向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进一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民族声乐的跨界演唱现象,给我国传统的声乐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声乐教学的变革与创新。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每个学生的自身条件和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使学生的个人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每一位优秀的歌唱家都具有自己鲜明的演唱风格,演唱风格的形成,与演唱者的自身条件、生活经历、音乐感悟有很大的关系,教师应该遵照“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学生进行演唱指导。另外,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探索音乐的新元素,关注音乐界的新动向,不断吸取科学、新型的歌唱技巧,创造出独具一格的演唱方式,掌握更多的演唱方法,不断突破自己的演唱极限。通过了解跨界音乐的发展变化,学生会发现更多、更新的音乐种类,并通过音乐交流来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因此,声乐教学不能仅局限于课堂上的教学,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课外学习,让学生了解到跨界音乐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进而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3.强化实践型声乐课堂教学以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

民族声乐演唱是一种实践型的艺术形式,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教师应该加强实践型声乐教学,转变以往单一的声乐测评标准,为学生创设实践型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二次创作”,即对原有知识进行个人化理解,并适当融入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样既能够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能够丰富音乐的内涵思想,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音乐的无穷乐趣。另外,教师应该积极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革新声乐教学理念,以培养出高水平、高层次的音乐专业人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去主动学习多方面的艺术知识,例如作曲、舞蹈、组合等等,让学生在大学的四年学习期间尽可能掌握表演需要的每一项技能。并且为学生创造更多上台实践表演的机会,通过上台表演来提升学生的演唱、舞蹈等等综合水平。与此同时,教师应树立一种具有创新意识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声乐教学活动,借助各种现代化的技术工具来展现不同流派、歌手的唱法技巧和演唱风格,使学生真切感受到音乐的独特魅力,建立起多元化发展的一种学习思维与方式。

结束语

当今的艺术已经是全球化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将在这世界之林中如何茁壮成长,每一位民族声乐教育者都应该开拓进取着。民族声乐艺术跨界演唱如今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已引起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将其合理运用于高校声乐教学中,培养出一身多艺的复合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应准确理解民族声乐的跨界现象,结合科学性、时代性、艺术性、民族性的基础教学上发展突破,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实际情况,并根据学生情况开展个性化课堂教学,让学生真正感受跨界演唱的特殊魅力,并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演唱才能和创造才能。当代的民族声乐教学应当重视与面对民族声乐的跨界演唱现象,用勇于用创新、包容以及开放的心态去努力开拓民族声乐艺术,只有这样,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才能在世界声乐艺术的花园里永葆不败。

参考文献:

[1]何飞舟.歌坛跨界现象对民族声乐教学的启示[J].艺术教育,2014

[2]刘玉洁.多元融合殊途同归--对当代中国声乐“跨界”演唱现象的再思考[J].四川戏剧,2013

[3]梁雪.声乐“跨界”艺术的音乐风格与演唱方式[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4

[4]杜艳冰.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多元素跨界发展的新方向[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4

作者:沈德鹏 单位:沈阳音乐学院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