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不可缺少政策管理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内容提要】:本文着眼于中国社会在转型时期所面临的一些重要社会问题,指出中国政府应重视、发展中国的社会福利,建立社会安全网。从社会学角度重新审视了中国社会福利的概念,并从概念着手逐步论述我国发展社会福利的必要性,分析中国在这方面的某些不完善之处,运用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的方法论原理提出了一些建设方案。
【关键词】:社会福利;人口老龄化;失业;贫困;长期成本;系统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一、引言
当前的中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得到了巨大提高,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这个转型时期许多新的社会问题也随之而来。俄罗斯和东欧等转轨国家,在改革之初已经是经济高度工业化、高度国有化的经济,90%以上的人口都是国有企业职工,100%的人都享受社会福利,中国与他们不同。改革之初,中国有80%的农业人口,因此基本还是农业社会。当时中国人均GDP只有100美元左右,享受社会福利的人在中国超不过20%按这个标准计算,中国从来就没有超过80%的社会主义,农村人口也从来没有享受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福利。原本在苏联模式的劳动力市场隐性存在的问题而今在社会面前凸现,如:养老、失业、教育、医疗卫生等问题令政府忙于解决。在此背景下,中国政府正在重新审视自己的社会政策,重构自己的社会保护体制。在政府制定的众多措施中,作为社会安全网的社会福利对解决这些棘手社会问题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本文以社会福利为措施,从当前我国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着眼,力图论述社会福利在中国社会的位置。
二、认识社会福利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丰富的文化遗产中蕴含着许多关于社会福利的思想。例如:保息六政、九惠之教、社仓乡约等。《礼记·礼运大同篇》记述了孔子提出的社会福利主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闲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能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这一大同思想对我国后来的福利思想及实践有着极大的影响。它是我国古代福利思想的代表,同时也就是现代所实施的主要社会福利措施。目前我国通用的“社会福利”译自英文的“socialwelfare”。在中国,学术界一般将社会福利作为社会保障体制的主要组成部分。[1]由于主要负责社会保险的劳动部被改组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之后,主要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的社会福利没有得到相应的加强。这种不符和国际发展趋势的变化是不利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在这里我们从国际角度着眼来看一下什么是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是一个被广泛应用的概念,许多西方的资本主义国家称自己为“福利国家”就是一例。福利国家简单地说来就是指政府有责任照顾社会成员的需要,这种照顾包括了人们“从摇篮到坟墓”的一生。[2]例如德国、英国、美国的社会安全制度就是一种社会福利它以基督教的博爱思想和人道主义价值观为理论基础,最初体现在宗教的一些活动上。“社会福利”有如下定义:第一,它是指一种国家的项目、待遇和服务制度,它帮助人们满足社会的、经济的、教育的和医疗的需要,这些需要对维持一个社会来说是最基本的。第二,它是指一个社会共同体或集体的幸福和正常的存在状态。[3]从这项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指国家和社会为实现“社会福利”的状态所做的各种制度安排。而狭义的“社会福利”是指为帮助特殊的社会群体,治疗救助社会病态而提供的社会服务。美国社会工作协会(NASW)1999年出版的《社会工作百科全书》是这样讨论社会福利的:“社会福利是一个宽泛和不准确的词,它最经常地被定义为旨在对被认识到的社会问题做出反应,或旨在改善弱势群体的状况的‘有组织的活动’、‘政府干预’、‘政策或项目’……社会福利可能最好地被理解为一种关于一个公正社会的理念,这个社会为工作和人类的价值提供机会,为其成员提供合理程度的安全,使他们免受匮乏和暴力,促进公正和基于个人价值的评价系统,这一社会在经济上是富于生产性和稳定性的。这种社会福利的理念基于这样的假设:通过组织和治理,人类社会可以生产和提供这些东西,而因为这一理念是可行的,社会有道德责任实现这样的理念。从这一定义我们可以看出,社会福利包括了,道德责任理念和制度理念等不同层次的涵义。
综合上述学者的界定,我认为社会福利是一种为促进人类幸福、疗救社会病态,利用社会上的一切可能资源和机会来推动社会发展所做的慈善活动或政府行为。
三、新的社会问题在中国凸现
处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中国,不论在经济还是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我们发展是发展了,但有许多问题要去解决。在了解了社会福利的概念之后,我们来看一下中国有哪些问题可以通过社会福利来加以疗救。
(一)人口老龄化问题
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过大,对社会运行和发展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4]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寿命延长,死亡率下降,这种较长时期的低死亡率必然导致人口的老龄化。据我国五次人口普查材料,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及所占比例如下表:
普查时间(年)老年人口(万人)占总人口比例(%)
19534214.27.27
19644242.76.10
19827674.97.61
19909738.38.59
20008811.06.96
2000年人口普查,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28979万人,占总人口的22.89%;15——64岁的人口为88793万人,占总人口的70.15%;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8811.0万人,占总人口的6.96%。同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4.80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39个百分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我国已跨入老年型人口国家行列,专家预测,至2050年我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达到27%,老年人口数量和比重的激增将成为国家的承重负担,例如:财政支出增长、机构老龄化等。因此,社会福利的完备性和准确性将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二)失业问题
失业人员是指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目前无工作,并以某种方式正在寻找工作的人员,包括就业转失业的人员和新生劳动力中未实现就业的人员。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进行,以往苏联模式的无失业神话被打破,但是失业不是一项私人保险能够应付的风险,因此它需要国家机构或社会组织来经办。1998年至2000年,全国国有企业共产生下岗职工2137万人,其中,1998年年初为691.8万人,当年新增562.2万人;1999年上年结转610万人,当年新增618.6万人;2000年上年结转652万人,当年新增444.6万人。2001年初,国有企业(含国有联营企业、国有独资公司)下岗职工为657.3万人,当年新增234.3万人,减少376.2万人,增减相抵,2001年末实有下岗职工515.4万人。失业对其他方面会产生连带性社会问题,例如:贫困,家庭暴力,失学等。这就要求国家完善社会福利体制,好失业救济工作维持住这个弱势群体的社会地位。
(三)教育问题
教育是立国之本,虽然我国教育已经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教育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接受大学(指大专以上)教育的有4571万人;接受高中(含中专)教育的有14109万人;接受初中教育的有42989万人;接受小学教育的有45191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文盲人口(15岁及15岁以上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有8507万人。教育水平地提高有利于社会地进步和发展,而且人们有享受教育的权利,对此我国政府关注教育相继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和九年制义务教育,但是从中还存在着许多漏洞,而且在经济越来越发展的同时一些弊端逐渐暴露,例如:教育费用过高挡住了贫困孩子的求学梦,教育制度不完善导致舞弊现象泛滥,学校教育不适当导致学生误入歧途等。在今后社会福利将有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四)贫困问题
中国20年的改革开放使经济高速增长,社会富裕程度大有改善,中国绝对贫困人口得以大幅度减少,农村贫困人口已由1978年的近2.6亿下降到1998年底的4200万人,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的比例由1978年的2.5亿减少到2000年的3000万人,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例由1978年的30.7%下降到3%左右。这样的成绩不能说不让人欣慰,但是,根据世界银行国家间比较的每天1美元的国际贫困标准,中国贫困人口仍有1.06亿。据中华全国总工会和《1999年社会蓝皮书》资料表明:中国城市贫困人口规模在1500万至1800万之间。这些人主要包括“三无”的孤老残幼,60年代精简退职的老职工,特殊救济对象和因下岗、失业、退休所导致的生活贫困者以及部分低收入的在职人口。因此,我们还面临着艰巨的扶贫工程,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应该认识到贫困这个紧迫而又头疼的问题,在未来我国将用什么来解决贫困问题呢?我想“社会福利”是不可缺少的政策之一。
(五)医疗卫生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不断进步,由于先进仪器的引进,随之带来了昂贵的医疗费用。普通收入的百姓一旦生病,将无力承担这些昂贵的费用,因此他们宁愿不上医院看病,结果小病变大病以致于无法治疗。有许多原本过的还算幸福的家庭因为疾病而支付昂贵的医疗费用被拖垮,变得穷困凄凉,我想光靠社会的一时力量捐款救助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这就需要政府建立一套合理完善的社会福利措施来帮助这个弱势群体。
(六)基金问题
我国的公共基金还不完善,例如:在覆盖各行业在职员工的养老保险发展过程中还需进行深入改革;私人资金的发展受到限制,由于没有解决好怎样从现收现付制向基金制过度的资金问题,个人的养老基金帐户的建立进展缓慢;基金管理和监管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由于福利系统已经有了一些基金积累,并且养老及医疗的私人基金也正在增长,因此,对于这些基金的管理(例如使它们的增值最大化)和条例地制定(保护受益人的权益)是十分重要的任务。
四、解决问题的相关措施
以上问题对于人们来说是最急切需要解决的,也是保证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在了解了这些问题之后,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希望通过以下福利措施能够初步解决这些问题。
(一)一保、一省、两提方案
“一保”就是指建立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现阶段各国解决人口老龄化的主要措施就是实施养老保险制度。基金制和现金收付制都是为未来的支付而采取的简单的融资手段;除非这两种手段都能导致成功的支付,否则养老保险很难顺利进行。“一省”是指节省现有资源来满足未来的需求,以便有足够的资源来完善养老保险制度;“两提”一是指提高产量,包括提高每个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扩充不同年龄段的工人数量。在这个政策中,一方面意味着投入更好的设备,通过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提高工人素质。另一方面与我国的国情相适应,要加大劳动力的供给;二是指提高退休年龄,这一政策带来双层效果,一方面它降低了退休金领取者的人口数量,另一方面它又扩大了工人的数量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通过这项福利政策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口老龄化问题,也有利于失业问题,贫困问题的解决。
(二)失业救助一体化方案
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作为代价的是出现了显性的失业。在劳动力市场上各项政策的核心问题应该是要设计一个简单易行的失业救助方案。我认为第一步应该要给失业者以一定的失业保障金,以保障他们的生活以便能安心地找工作,这在短期内是十分有效的;第二步是要建立一种有效的基金管理,以便于计算和分配失业救助金;第三步是要挖掘失业者的潜能,为其提供就业的建议和就业信息;第四步是要发展经济,制定能创造就业机会的政策,尽量避免因失业基金援助而引起预算黑洞,寻求就业的多种途径;第五是要有小额的创业基金,便于那些想就业而没资本的失业者自强自立,重新创业。贫困与失业是密切相关的两个方面,解决失业问题有利于贫困问题的解决。
(三)教育基金、贷款委员会方案
面对倍受关注的教育问题和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发展教育事业,消除教育漏洞,已经成为当务之急。目前在教育方面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教育基金短缺,失学青少年占一定比例,教育费用较高,这就要求我们寻找一条新途径来解决这些问题。教育基金方案就是要国家设立一定的教育福利,对贫困失学的青少年加以扶助。教育贷款方案是指动员社会力量例如:银行、大型企业、私人企业集团、社会团体等在国家领导下设立专门的教育贷款委员会,为学生提供一种他们在未来中年时期可以还贷的基金。当然这两条我国已经开始实施,但是由于没有专门的机构来组织安排,致使基金管理混乱使有些需要基金的学生得不到基金,而有些不需要基金的学生却得到基金。因此,设立这个专门委员会有助于这项社会福利的进一步完善。
(四)信息、救济、自立多方位扶贫方案
信息的齐全是做出正确扶贫政策的重要条件,如果有各种必需的数据,那么许多政策性问题都能得到妥善处理。而贫困救济系统的设计必须考虑到给付的成本,救济成本有多高将取决于有多少贫困人口,他们收入低于贫困线多少,分布在那些区域等等,这就需要搜集大量的数据。其实不光在这方面,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方面也同样需要充足的信息。在我国现有的收入水平上,消除贫困是一个长期的问题,因此目前的主要任务应该是贫困的缓减,而最有效的方法我认为是把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的集中在贫困中的最贫困群体。其次,贫困救助要尽可能依靠一定的指定目标,例如:英国的儿童救助,它设计了一种单一津贴,每周向每个家庭的儿童发放。这个救助很简单,易于管理,而且容易选定目标,因为孩子最能代表一个家庭的贫困状况。在中国这样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建立一个全国性贫困救助体系是不可行的,因此要发挥地方的主动性。而且如果中央政府承担了贫困救济的费用,一旦交到下级政府手里,那么下级政府就不会主动去考虑成本问题。扶贫最关键的是要改变贫困者的思想观念,不能令他们养成等待救济的思想,应该鼓励他们努力劳动,自强自立为脱贫而奋斗。
社会系统理论在这里有相当大的作用,社会系统是指一个社会组织模式,它具有一定的界限,使它与其他社会环境分别出来而它的构成部分是相互连接并共同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规律。贫困者的亲戚朋友可以就近给予帮助,其次是社会团体,政府组织。例如: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因为贫困而失学时,与他关系密切的学校会伸出援助之手。因此研究贫困者所处社会系统对贫困救助福利方案的实施大有帮助。
(五)医疗保险、补助方案
针对上面所提到的医疗福利所面临的问题,从经济学角度上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这里要注意的是“长期成本”。[5]第一,从资金上讲,广泛的依靠公共养老金(税收及社会保险费)比依靠私人养老金更能节省成本;第二,医疗服务的提供可以通过私人机构、民间非营利性机构(通常指“非政府组织”)、公共部门或者私人部门的混合机构;第三,不同的资金来源方式与不同的服务提供方式可以任意组合,一是公共基金可以与公共提供相结合,二是公共基金与私人提供相结合,再加上支出控制。在实施医疗保险、补助方案时要遵守医疗补助公平原则、医疗补助效率原则、医疗补助对象确定原则,医疗补助优先需要原则等,运用客观经济指标评估法、参与性农村评估法(ParticipatoryRuralAppraisal)简称“PRA”等手段,使这项社会福利得到完善发展。例如美国通过的“联邦保健”是美国福利中最受人欢迎的一项。它分医院保险和医疗保险,主要目的是帮助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及65岁以下的伤残人应付治疗和健康护理的昂贵费用。医院保险是帮助病人支付住院费用和此后的护理费用;医疗保险则是用来帮助病人支付医院门诊费用和医生服务费用等。美国的医疗保险费用,1/3以上是由联邦政府从普通税收中拨付,其余部分则由,够年龄的人自己按月交纳保险金,只不过这种保险费要少一些。领取养老金的人每月保险费从养老金中扣除。我国可以从中吸取经验。
(六)基金系统管理方案
所谓系统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部分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6]我国社会福利方面的基金短缺,这就需要先进可行的管理手段使有限的基金得到最大利用,处理好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关系,使基金的积累与支出相连接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各项基金在这个系统中运转效能得到最大化,各项基金可以相互补充没有闲置。
五、结语
我国的社会福利事业是为维护处于特殊困难之中的老年人、孤儿和残疾人的生活、教育、医疗和康复等方面基本权利而设立的,主要包括孤残儿童事业、残疾人福利事业和老年人福利事业。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全国出现了多种多样的社会化发展社会福利服务的形式:一是福利事业单位的服务对象已普遍由传统的“三无”老人转到向全社会开放,目前国有福利事业单位自费收养人数已达到40%以上;二是一大批民办社会福利事业单位涌现出来;三是利用社区现有资源兴办福利事业,把闲置托儿所、幼儿园、企业等置换为养老、为老服务机构;四是兴办福利事业的资金单纯靠政府投入逐步向多元化发展,国家、集体、社团、外资、个人等一起出资,共同兴建。我们可以相信在政府和社会的关注下,我国的社会福利将得到很大发展,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也必然要发展社会福利,社会福利将成为我国不可缺少的政策之一。
参考文献:
[1]陈良瑾主编《中国社会工作百科全书》中国社会出版社1994年版第419页
[2]王思斌主编《社会工作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5页
[3]Barber,RobertL.ed.1999TheSocialWorkDictionary4thEditionWashingtonD.C.:NASWPress
[4]郑行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49页
[5]经济学上所讲的“长期成本”是指长期中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和,与之相对应的是“短期成本”。(梁小民主编《西方经济学教程》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年版第151页)。我在这里所说的“长期成本”是从社会学意义上来讲的,在这里特指要维持长期的医疗、补助福利所需要的成本总和。
[6]程国平刁兆峰主编《管理学原理》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