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珠三角产业转移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珠三角产业转移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珠三角产业转移

[摘要]2008年8月13日,赣州市委市政府正式提出将赣州打造成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第一城”。赣州应如何快速推进工业化进程,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逐步缩小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在产业承接中有所作为,走出一条符合赣州实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本文从反梯度推移理论着手,分析了赣州在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中的战略构想,构建了“强弓固根”的承接模式,探讨了承接对策。

[关键词]产业转移;珠三角;反梯度转移;模式

一、承接产业转移理论分析

反梯度推移是指某种产业经济的流程从高梯度区向低梯度区扩展流动的常规方向发生改变,而反过来由低梯度区向高梯度区推移,如果低梯度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着比较好的外部经济效应,且又有市场的需要,并具备各必要的基础条件,就可以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对某些有优势的产业进行大规模开发,实施赶超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后便可向高一级梯度地区进行反向推移。

反梯度推移理论是针对梯度推移理论的不足而提出的。如果简单地按照梯度推移理论,欠发达地区产业发展只能一味靠追随发达地区,由于梯度推进线路过长,梯度推进时间过久,偏远区域很难得到足够的资源,且中间需要长期的消化、整合、完善等过程。因此,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可能非但没有缩小,反而进一步拉大。为此,一些学者提出了反梯度推移理论。有关反梯度理论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赤松的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说。在赫克曼(Hirschman,AD,1958),威廉姆(villianmsion,JG,1965)的不平衡发展理论和美国哈佛大学弗农(vornon,R,1966)等人的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论的基础上,区域经济学家克鲁默(Krumme,G)、海特(Hayor,R,1975)等人创立了区域发展梯度推移理论,麦克萨维提出了梯度推移策略理沦,认为在经济发展初期,由于受经济实力限制,都会要求优先发展基础较好的地区,导致区域经济差距拉大,然后再通过扩散效应带动落后地区的发展。国内研究略晚,夏禹龙、冯文俊等人(1982)首次提出“梯度理论”开始,陆续有部分学者提出了梯度与反梯度理论,丰富了梯度转移理论。郭凡生(1984)首次提出了“反梯度理论”,其后又有数位经济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探讨;王实等人(1989)在肯定梯度推移理论作用的同时,针对其不足提出了反梯度推移策略理论,主张资源丰富的落后地区,可以依靠其丰富的资源优势,从国际上引进大量的资金技术。实现其超越性发展,认为落后地区可以跳越发达地区而优先发展起来;邓根伟(1992)首次提出了“区域产业经济分析”理念,并结合广东的实践对反梯度理论进行了研究,认为随着产业结构演进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推进,产业逐渐呈现出梯度性转移、簇群化集约、园区化集约、融合化扩张、生态化发展趋势;顾新(2002)提出产业梯度性转移有三种主要形式:产业就近梯度转移、跳跃式梯度转移、反梯度转移;自2003年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提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宏伟构想以来,经济界掀起了对“工业化反梯度理论”的研究高潮。该理论指出,虽然地区间存在着经济技术水平的梯度,但这种现有的生产力水平的梯度顺序,不一定就是先进技术引进和经济开发的顺序,是梯度推移还是反梯度推移,只能由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可能来决定。如果低梯度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着比较好的外部经济效应,又有市场的需要,并具有必备的条件,就可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实现跨越式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后便可向高一级梯度的地区进行反向推移。

运用反梯度转移理论的条件有三个方面:

(1)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它是指在发展中国家传统的维持生计的农业部门和现代的资本主义或市场化经济形态并存。

(2)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和基础设施条件。所谓的产业基础和基础设施条件就是指区域内有一定的承接产业的条件,即通常所说的“硬件”。

(3)科技创新能力及高素质人才资源和良好的科技基础。

二、赣州承接产业转移的战略构想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优惠的经济政策,承接了以香港、台湾等我国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珠三角经济实力得到极大的加强,迅速走过了工业化的前、中期阶段。但是,珠三角也面临着众多新问题,从珠三角的视角来看,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随着珠三角具有比较优势产业的丧失和技术密集型与资金密集型产业的快速发展,传统产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小:第一,珠三角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优化了珠三角的产业结构,那些传统产业的比较利益也越来越低,生存空间越来越狭小。第二,随着珠三角地区劳动、土地成本的上升,珠三角许多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正在逐步丧失。

按照梯度推移理论,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和港澳台地区,生产力的发展会向周边欠发达地区分散,最终实现社会经济相对均衡发展。而根据赣州目前的发展现状,如采用反梯度推移理论,将可能带来赣州的跨越式发展。赣州满足了反梯度推移理论的条件:

条件一:赣州存在二元经济结构。一方面传统的农业部门在赣州的GDP还占有相当的比重。另一方面,现代工业在一些产业上已有了相当的发展,如有色冶金工业、食品工业、生物制造业、机电制造业、轻纺业等已有了较高水平的发展。

条件二:各类水、电等基础工程的建设为赣州工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近来,赣州建设了华能瑞金电厂、赣州500KV输变电工程、赣县居龙滩水利枢纽工程。本着“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的目标,赣州的基础设施和城市化建设不断取得重大突破,为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赣州新机场投入运营,赣州出口加工区封关运行,瑞金至赣州高速公路、茅店至三益高速公路、赣江大桥等重点工程正加快推进,鹰瑞高速正式动工。赣韶铁路、京九铁路电气化改造、赣州至厦门城际快速铁路、泉南高速、济广高速、大广高速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取得新进展。目前,赣州立体大交通网络基本建成,到广州、深圳、上海、北京、厦门等长珠闽地区车程缩短,航空距离缩短,赣州的对接功能和承载能力全面提升。

条件三:赣南高校总体上囊括了农、医、教、卫等各领域。成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先锋。江西理工大学、赣南师范学院、赣南医学院等高校历史较长,办学悠久,多年来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推动着赣州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从下表可知:赣州工业化进程正处于中期发展阶段。工业化的反梯度推移,一般只能发生在传统工业化的中期,即重工业和化学工业的时期。因此,可以基本认定,赣州已初步具备实行反梯度推移的条件。

由于近年来的发展,赣州积极地承接来自发达地区,如珠三角和港澳台地区的产业转移,尽量实现工业增量提质,以迅速提升工业化水平。但由于赣州自身的发展,其劳动力、土地价格也在不断上涨。如若只是单纯依靠梯度推移理论,单方面承接来自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由于其生产成本的提高,劳动力、土地价格的优势就会下降。因此,根据赣州的目前现状和现实条件,推行反梯度推移理论,大力发展赣州的优势主导产业,达到一定程度后向更高一级梯度的地区推行反向推移,才能实现赶超目标。

三、强弓固根:赣州推行反梯度转移的布局模式

根据赣州承接产业转移实际,结合一定理论分析,我们构建了“强弓固根”发展模式。所谓强弓型发展模式,就是利用赣州的区位、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等优势在与广东交界的龙南、定南和大余等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全面推动产业升级,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努力实现新的跨越。同时,不盲目招商,不盲目承接,明确各地工业园的产业定位,强化产业特色,增强产业集聚能力,注重产业链延长与完善,推进产业招商,严把环保关,避免引进污染和高耗能企业,而是立足于本地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文化优势,形成强势产业群,在承接产业发展的同时,着力发展和提升赣州本地企业实力,培育赣州企业集群和企业家群体,充分利用赣粤、赣大、赣瑞、厦蓉等高速公路和国道等公路形成的根系牢牢盯住珠三角、闽南三角的一种发展模式,使承接产业与本地产业实现良性互动。龙南、大余等地与广东交界线形成的承接工业带如同弯弓,辐射赣州内地,而几条高速公路就象是箭,拉弓时将珠三角与港澳之力拉至南康、瑞金、崇义等弓腰一线,而拉满的弦的支点就在赣州市区,外向型经济正如出弦之箭,故称之为“强弓”,而重视本地产业与承接产业良性互动发展,提升本地产业的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谓之“固根”。

1.强弓:围绕六大主导产业打造赣粤产业承接走廊,完善产业链。按照赣州实现追赶和跨越的“对接”战略,着力打造赣粤产业承接走廊,这个走廊涵盖了赣粤高速、赣大高速和京九铁路两侧的9个县(市、区),长180公里,有1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8个省级工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占全市2/3以上,聚集了有色金属及新材料、食品、轻工纺织、机械制造、电子电器等产业,具备了较强的集聚和吸纳产业发展要素的能力。另外,依托赣龙铁路和瑞赣高速骨干线,加快承接海西产业转移步伐。鼓励沿线的瑞金、会昌、宁都等工业园与海西地区的工业园展开“一对一”对接,按照“对接融合、协作配套、错位发展、形成特色”的思路,对接战略在观念、体制机制、政策、涉外功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六个方面全面展开,尽力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对接沿海产业,走特色化、集群化的发展道路,全面融入沿海地区的产业分工体系,培植壮大有赣州特色的优势产业,做大经济总量,显著提升区域竞争力。

在引进项目时扬长避短,提高引资质量和水平,充分发挥现有产业的比较优势,以四大集群产业和六大主导产业为承接重点。同时,各县(市、区)根据各自不同的区位和资源优势,都确定了各自招商的主战场。石城县招商调头向东,对接闽东南;会昌县招商紧盯珠三角、闽东南三角区;瑞金市招商策应“海西”重新“洗牌”。2、固根:“一区一圈两翼两线”的主导产业格局,提升区域竞争力。固根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

一是不仅重视“产业承接”,更强调“产业发展”,尤其是转移产业与本地产业的协同发展,推动赣州整体产业的跨越式升级。在这个层面,赣州政府已采取措施,强调不仅要“招商引资”,更要“安商稳资”,还要“富商扩资”,使客商既进得来,更留得住、能发展。这个层面的“固根”能有效地推动赣州政府倡导的“以商招商”方案,更重要的是,作为产业梯度转移中的一个环节,面对垒球经济一体化、全球物资成本总体上升的趋势,赣州市欲在产业承接后保持产业发展的辉煌,必须苦练内功,不断壮大自身产业优势,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保持赣州经挤的持续竞争力。在这方而,赣州已小有成效,如中化集团总投资20.32亿元的氟化工基地落户兴国工业园区,并已开工建设,大大延伸了兴国县氟化工产业链;于都工业园区则形成了以格特拉克为代表的机械制造产业,明确提出二产重点引进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钨制品深加工、铅锌制品深加工的项目各一个,力争引进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机械电子项目5个,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机械电子项目15个;龙南以五金塑胶为特色的工业园区,电子五金塑胶企业达48家,使之形成产业集群,延长产业链……。此外,赣州着力培育了一批特色果业基地,优化了果业区域布局,初步形成了以脐橙为主的“三区、四线、五基地”的果业格局(“三区”即南部、中西部和北部脐橙区,“四线”即105线、206线、323线和昌厦线果业带,“五基地”即兴国甜橙基地、南康甜柚基地、定南蜜梨基地、全南椪柑基地和章贡区域郊多品种水果基地)。

二是在空间布局上,以赣州城区、龙南和瑞金为中心点,形成一个强大的产业根系,形成点轴式产业承接阵营,扇形辐射全赣州地区,从而实现全“面”发展。此种布局思路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产业发展的整体效应和集聚效应,赣州市规划并逐步形成“一区一圈两翼两线”的主导产业发展格局,即围绕赣州中心城区、“一小时都市经济圈”、瑞金市和龙南县两个次中心城市、赣粤高速公路和赣龙铁路沿线展开产业布局。各县市以工业园为依托,合理分工合作,构造各自优势产业基础,形成点状发展态势;毗邻赣粤高速、赣龙铁路、赣大高速沿线,不断形成产业带,构成承接线;各点工业园和沿高速和铁路产业带不断发展壮大,形成扇形辐射,构成承接和发展面,各点和各轴构成完善产业链,形成竞争优势。这个层面的“固根”思想与赣州市正在践行的以香港产业园为龙头的赣粤产业转移承接走廊、以台湾工业园为龙头的赣闽产业转移承接走廊的战略思想相呼应,终极目标在于把赣州打造成“承接产业转移的先行区”和“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第一城”。

四、赣州推行反梯度推移战略的对策

反梯度推移在很大程度上是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政府自觉运用经济规律的表现。关于推行反梯度推移理论的基本框架已大致成型,那么制度的建立就涉及到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要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在基本的几样生产要素上,如基础设施的建设、人才的培养、技术的吸收和改进、有效地发挥政府宏观调控、支持和引导作用,同时注意借鉴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经验,努力为工业化反梯度推移创造条件。在访淡和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归纳了引进企业对赣州市产业承接后实现优化升级跨越式发展的期望条件:

1、继续努力完善基础设施。近年来,赣州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城市建设方面,投资几千万元大手笔完成了城市总体发展概念性规划和中心城区“三江六岸”城市设计,将赣县、南康纳入中心城区一体规划建设,赣州城建实现了与国际现代城市建设接轨。几年间,赣州中心城区面积、人口分别突破50平方公里和50万人,迈入大城市行列。正在筹建中的香港工业园,占地50平方公里,届时赣州城区面积将至少扩大一倍以上,一个100平方公里、100万人口的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呼之欲出,成为赣州市经济社会持续追赶跨越的重要增长极。在与企业的访谈中,发现很多企业提出:希望政府能加快建立全市信息网络化,促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城乡电网建设力度,满足工业用电需求;赣州市成立金融管理办公室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投资公司使很多企业受益匪浅,希望进一步提高地方金融机构的储蓄能力和放贷能力,形成良性的投资资金运行机制。

2.技术引进时实行产业倾斜政策。在技术引进时,要根据赣州本地地情和社会经济条件,既不能片面地追求高、精、尖技术的引进,置本地的实际发展水平不顾,又不能完全从目前的利益出发,而牺牲长远的利益。可借鉴日本的经验,日本在上世纪50年代初,从当时经济崩溃、资源缺乏、科技破坏、人才资金匮乏以及市场狭小等实际条件出发,只重点引进当时最急需的电力、钢铁、机械等基础工业技术,这些技术在当时看来并不是很新,也不是最先进,可对日本来说却很有用,可谓“对症下药,妙手回春”,使日本经济在不长的时间内就发生很大变化。并且,在技术引进的同时,又要注意与本地区、本产业、本企业的实际相结合,突出技术创新,继续培养出一批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大型公司。

3.借鉴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经验。赣州可以借鉴历史上实现工业化突进国家或地区的经验。如果以人均GDP经先后交替点作为跨越的标志,美国花了42年时间赶超英国;日本用了47年时间全面赶上英国;韩国、中国台湾、新加坡、中国香港这亚洲“四小龙”花了34年时间追赶西欧国家。从国内来看,深圳市自1979年建立特区以来,在昔日的落后边陲小镇和荒芜的海滩上建设起一座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国大城市前列的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上海市从一个老工业基地脱胎,而成为国际金融、贸易、航运的中心城市。2000年上海成为在中国除了港、澳、台地区以外第一个跃上人均GDP4000美元新台阶的省级行政区。这些国家和地区跨越式发展的成功,虽然发展模式不同、条件各异,但其中一些共同规律,如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以培植自身的优势主导产业和企业集团,注重从本国本地实情出发,在经济的不同发展时期采取不同的发展战略筹,这些对赣州实现跨越式发展有着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可以避免走弯路,实现工业化的突进。

根据赣州目前的发展现状和现实条件,梯度推移此时已不适合作为赣州推进工业化的主要手段。赣州应加大工业化反梯度推移的力度,重点发展自身的优势主导产业,实行基于产业集群的工业化梯度推移战略,并大力通过对外进出口贸易,使经济的外部性增强,实现产业经济开放化。同时,政府要深化体制机制创新,为工业化反梯度推移创造条件,使赣州成为泛珠三角区域重要的经济环。

4.团式招商引资,进而形成产业集群。目前,广东非珠三角地区凭借着广东区内的行政及地缘优势,在总体上采取地对地的招商模式,即设立工业园承接珠三角某个地区的产业,而赣州没有这样的优势。我们认为,赣州可有针对性地选择几个重点招商引资产业,广而联系相关企业,每年举行相关的行业高层论坛、招商会、行业展销会等,吸引投资商前来投资。另一方面,在设立香港、台港工业园,针对同一地的投资商采取不同的招商办法。如东莞集中了大量的台商,不少台商还在此安家,东莞还建立了专门为台商服务的台商子弟学校等。2008年东莞台商子弟学校关于“对珠三角投资环境的改变,到底留还是走?”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5%的台商表示准备撤离;20%的台商表示不会受到影响;剩下75%的台商表示受到影响,但正努力克服,不会轻易离开。为何出现这种情况?台资企业绝大部分都是中小企业,它们在东莞已形成紧密的产业集群,一家企业想要撤离很难不顾及其配套产业的状况。“要走我们也是一百家一起走。”这是台商协会给他们的撤离意见。针对这种情况,赣州可下大力气,为台商、港商们考虑周全,对他们进行整体的招商工作。

5.大力推动校企合作。引导引进企业升级,因为要想企业取得长足的发展,摆脱以前的东莞模式,只有进行技术改造,完成“订单主导型”到“生产自主型”的改变才是根本。一方面,赣州可动员本地高校多参与这一产业进程。另一方面,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工作,为“赣州创造”提供坚实的科研支持。

加强企业与本地高校的产学研合作,为企业提供强大的科研、人力资源后盾。赣州虽有三所本科院校,但是,是近年新引进的企业在科研和人力资源方面与本地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并不多,也不深入。要把本地的大中专院校和科研机构与本地企业联合起来,进行科研和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的深入合作,进行“产学研”合一,才能真正体现出本地科研与人力资源优势,为招商引资提供强力支持。

以“产学研”合一为基础,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要在本科院校里加大职业教育的成分,支持其他职业技术学院的建设。同时,以中专技校为平台,加大培训本地劳工的力度,为即将到来的产业大发展做好准备。

文档上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