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新型乡村工业内涵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从1970年“兴办社队企业”起,农村工业的发展已经经历了35年的风雨历程。在改革发展的新时期,伴随着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伴随着农民工返乡创业潮,新型乡村工业应运而生。
一、新型乡村工业的概念和特征
新型乡村工业是市场经济大潮催生的、以农民工返乡创业为主体、立足于乡村区域发展的以工业为主的非农产业。新型乡村工业的经济体是工业,主要有加工工业、采掘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及商贸服务业等,表现为乡村居民职业构成中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占有一定的比例,乡村社会总产值中非农产业产值比重相对较高;座落区域在农村,具有本土化特点,在乡村地区兴办,就地吸收、转化农业劳动力,或成为完全脱离土地的“永久”工人,或成为亦工亦农的兼业型工人;所谓新型,是指它既不是传统的落后的工业,也不是过去的乡镇企业,又不同于一般的民营经济,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
新型乡村工业的内涵决定了它具有以下典型特征:一是区位便捷,大都沿国道、省道发展,交通便利;二是投资主体多元,大多数是苏浙沪等沿海发达地区转移企业老板,还有本地在外务工返乡创业人员;三是产品结构与农村资源密切关联,一类是资源加工型,一类是劳动密集型,立足于农村的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四是员工以农民为主,技术和管理岗位相当一部分是从外地打工返乡就业的,普通岗位是当地农民;五是资金来源多渠道,一部分是沿海地区企业老板的支持,一部分是外出务工积蓄和亲友资金拆借。
从以上可以看出,新型乡村工业不论在经营体制、运行机制,还是在企业产品、员工素质等方面,已经和现代的产业接轨,和现代的市场接轨,这一切决定了它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活力。
二、发展新型乡村工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对以传统农区为特征的宿州来说,发展新型乡村工业尤为重要和紧迫。
(一)发展新型乡村工业是转变发展模式的重要方向。从国家发展战略上看,以扩张城市大工业为主的单一发展模式越来越受到挑战,存在的弊端已经在沿海发达地区显现,造成城乡两元结构越来越明显,城乡差别不断拉大,急需统筹城乡发展,实现科学发展。而发展乡村工业,切合宏观发展模式转变的方向,可以通过一手抓城市大工业,解决总量和实力问题,一手抓乡村工业,解决就业和民生问题,避免单一发展模式带来的弊端。
(二)发展新型乡村工业是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升级转移步伐加快,急需把资源加工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外地转移,中西部等欠发达地区生产力要素严重缺失,急需承接转移、注入活力。而发展新型乡村工业,切合产业布局调整的趋势,可以通过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带动生产力要素向欠发达地区流动,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步伐。
(三)发展新型乡村工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从农民增收情况看,从事农业生产的务农收入徘徊不前,外出打工收入增长空间已不大,农民收入停滞在一个极限上,目前急需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而发展新型乡村工业,切合打破农民增收瓶颈的需要,通过以土地入股、到企业就业,增加农民的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成为亦工亦农的兼业型农民,改善收入结构,提高收入水平。
(四)发展新型乡村工业是解决农民就业的重要载体。发展乡村工业,能够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使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半劳动力如老人、妇女等得到开发和利用,他们就近就业,既能料理农活,又能照顾家庭老小,对解决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的问题极有帮助,也减少了外出务工长期在外地和家之间的奔波辛劳,缓解了节日期间大量农民工返乡给交通带来的压力。以埇桥区支河乡为例,全乡70多名返乡农民工创办80多家企业,解决了5000多名农民特别是许多老人、妇女的就业,在企业兼业的农民年工资性收入达到6000万元。
因此,从现实看,发展新型乡村工业是承接产业转移、解决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从长远看,发展乡村工业是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发展、实现农村和谐稳定的必然选择。三、我市大力发展新型乡村工业的可行性
我市发展新型乡村工业不仅重要,而且切实可行。
(一)发展新型乡村工业具备难得的外部机遇。发达地区由于经济不断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社会保障日益完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力越来越弱,产业转移成为必然趋势,而且呈现加速趋势。这几年将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高峰时期,我们面临承接转移的重大机遇。
(二)发展新型乡村工业具备良好的自身条件。宿州区位优越、交通便捷,资源丰富、劳动力充沛,具备承接转移的基础条件;通过多年的劳务输出,我们拥有上百万的高素质产业工人,他们有强烈的创业冲动,有一定的资金基础,完全可以成为发展乡村工业的主体;尤其要看到,我市乡村工业具有“门槛低、收费低、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在承接转移中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三)发展新型乡村工业具备一定的实践基础。据统计,全市目前已有4000名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新型乡村工业各类经济实体近3000个,吸纳剩余劳动力达5万人,年创产值超过15亿元。返乡者利用在沿海地区学到的专业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掌握的销售渠道,创办了大量的资源加工型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如农产品加工和服装、鞋帽来料加工等,占返乡创业的41%。
因此,我们要强化机遇意识,面对产业转移的趋势和浪潮,做好主动承接、积极承接的准备,只有早承接、快承接,才能多承接、接得上、接得好。
四、努力打造乡村工业载体——新型乡村工业试验区
传统乡镇企业村村冒烟、户户点火,后果使人现在仍心有余悸。发展乡村工业如果采取传统乡镇企业的做法,显然不行,它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必须创新思路,实行区域集中;发展乡村工业如果采取分散经营,很难形成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必须实行产业集聚;发展新型乡村工业如果不给以特殊的扶持政策,很难发挥自身优势,激发发展活力,必须进行政策上的突破和试验。因此,最有效的途径、最现实的办法是,建设新型乡村工业试验区,打造乡村工业的载体和品牌。
我市新型乡村工业试验区建设的基本路径应该是:降低门槛,减少成本;招商推介,承接转移;产业集聚,区域集中。即:选择在交通便捷的乡镇村,通过土地置换、空心村整理等方式腾出工业用地,用于建设乡村工业集聚区;采取土地租赁、入股分红或转性招拍挂等形式使用土地,降低工业用地门槛;由政府操作,通过财政支持、市场化运作,先期搞好试验区内基础设施建设;以区位优越、土地成本低、劳动力廉价等为优势,打造试验区品牌,通过在沿海发达地区召开招商推介会,吸引转移产业到试验区落户,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带着资金、技术、项目返乡创业。
通过建设新型乡村工业试验区要实现以下主要目标:1、解决农民务工、务农收入增长的瓶颈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发展农村的工业化、城镇化,拓宽农民收入渠道,通过将闲置的集体建设用地转为工业用地实现增值来增加经营收入,通过在企业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不断提高二、三产业收入的比重。2、引导农民参与工业化进程,分享工业化成果。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让农民把自己的土地由农用地变为集体建设用地、工业用地,由务农转为亦工亦农。3、盘活农村闲置资源,激活农村生产要素。挖掘农村土地的使用效益;让农村富裕劳动力就近转移到工业上来成为产业工人;促进资金有效地回流农村,以城市的流动性过剩解决农村的流动性短缺。
当前,我们要深化思想认识,牢牢把握机遇,切实理清思路,迅速启动新型乡村工业试验区建设,搭建好承接产业转移的平台,尽快把面临的新机遇变为发展的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