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教师信息素养分析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教师信息素养分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教师信息素养分析

一、高信息素养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必然要求

我国电化教育专家南国农先生在《电化教育与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一文中曾指出现代教育的特征:“现代教育是三化教育,即信息化、多媒化、多元化;现代教育是三高教育,即高效率、高效益、高质量;现代教育是终生教育。”[1]现代教育的这些特征必然要求教育要运用现代化的信息工具作为手段,并把现代高科技知识、信息作为现代教育的教学内容,这一切都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这是由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所决定的。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发表的教育报告中所指出的:“我们无论怎样强调教学质量、也即教师质量的重要性都不过分……。在传授人类积累的关于自身的自然知识方面以及在开发人类创造力方面,教师始终是主要的责任者,始终起主导作用……。”[2]从科学技术的历史发展角度看,整个社会信息量的增长越来越快,特别是信息社会的科学知识呈爆炸式增长趋势,人类近30年来的科学知识占有史以来积累的科学知识总量的90%。英国技术预测专家詹姆斯•马丁曾测算:人类知识在19世纪是每50年增加1倍,20世纪初是每10年增加1倍,20世纪70年代是每5年增加1倍,20世纪90年代是每3年增加1倍。显然,科学知识的爆炸式增长,使传统的、低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管理很难适应信息时代对教育的需求。所以,必然要求教育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育、教学管理与评价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而改革的关键还在于教师的素质、素养,特别是教师应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另一方面,信息时代知识浩如烟海、漫无边际,哪些是有用信息,哪些是无用信息以及如何获取有用的信息等,对学生至关重要,否则学生将会在知识的海洋中迷失方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将会更加明显,他们的信息素养对学生至关重要,即不但要教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怎样学,怎样利用信息工具来学,有人曾形象地说:“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要向学生提供‘黄金’,而且要授予学生‘点金术’。”[3]从系统论的观点看,教学活动包含教育者(控制源:教师)、受教育者(信宿:学生)、教学内容(信源)、教学方法(信息的处理与编码)、媒体传送方式(信道)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的功能虽有不同,但却因信息传递这条主线而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以实现快速、合理、有效地传递教育教学信息。很显然,在对教育教学信息的选择、加工、处理、传递等教学过程中,教育者(教师)始终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因此,要求教师对教学信息有较强的驾御、处理能力,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是不言而喻的。

二、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

从信息论的角度讲,教育教学过程是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处理、传送和接受的过程。为了优化信息传送过程,提高信息传送效率,作为教学过程的设计者教师应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教师信息素养可分为信息的意识情感(能充分利用已有信息资源的潜在意识)、信息的伦理道德(能区分信息的优、劣、好、坏)、信息的处理能力(知识信息以及信息的获取、组织、表达、处理、通讯等)。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处于现代社会的人,特别是在知识呈爆炸式增长的今天,知识信息无所不在,无所不包,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犹如处于浩瀚的知识海洋中。然而,对知识信息不同的情感态度,决定着一个人不同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或对有用的知识信息视而不见、拒绝接受,或主动地适应、接受和掌握,这是个人信息素养的前提。信息的伦理道德素养要求人们在信息时代要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即对各种信息正确地加以区分,有区别、有选择地加以对待,这是信息素养应具备的条件。信息处理能力是涉及信息知识以及对具体的信息获取、组织、处理、加工、表达、通讯、评价等的能力,这是个人信息素养的基础。从教学过程看,教学本身就是对信息的加工、处理与传播的过程。如图2所示,在这里,我们略去一般文献对信息处理所作的模式介绍,仅从教师对知识传播进行控制的角度来说明教师信息素养的重要性,教师的信息素养决定他在对教学信息的选择、处理、使用过程中,信息意识情感和信息伦理道德自觉或不自觉地应用,从而直接影响学生信息情感和信息伦理道德的形成;而信息处理能力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和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综合技能素质能否得以最大限度地提高。

1.信息的意识情感

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国际互联网的全球贯通,使得对知识信息的获取和使用十分方便。然而,面对浩如烟海、无边无际的知识的海洋,不同的人对信息的意识情感却是不一样的,作为知识信息的传播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信息教育中的领航人教师,在知识信息面前不应表现出无可奈何和束手无策的样子,或是干脆拒绝使用已有的丰富的信息资源,而应从容不迫和充分使用丰富的有用的信息资源。具体表现为自觉地树立现代教育的信息观,自觉地将各种信息工具应用于教学工作中,并善于使用互联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如:调用合适的教学软件、学习优秀教师的教案、查阅教学资料和文献。同时,信息的意识情感还包括随着知识交替速度的加快,教师应具有的危机感,不断地充实自己,树立终身学习的学习观。教师的这种信息的意识情感,不但会促进现代教育的改革和创新,而且对学生将来在信息社会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信息观,对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也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2.信息的伦理道德

任何时代的教育都强调德育为先,强调教师在德育中的关键性作用,这是因为教师作用的权威性、师范性,对于学生品德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在教学中,教师的品德以人格化、具体化的特点直接影响着学生品德的形成,信息时代更会如此,而且教师除了具有优良的传统道德品质外,还应具有良好的信息伦理观。首先,教师应具有辨别有用信息与无用信息、健康信息与污秽信息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不同教学信息的选择和利用将会直接影响学生伦理道德观的形成。其次,教师应具有正确的科学观,特别是在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的规范管理相对滞后,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日益突出,如化学工业的发展给地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电子工业的发展,使人们生活在日益严重的电磁污染环境中;据报道,现已发现部分转基因动物、植物对人体有害,特别是克隆羊的问世,引发了一场世界范围内关于科技伦理问题的大讨论,克隆技术是功是过?克隆技术的前途如何等至今说法不一,难以定论。这些关于科学技术的双刃性问题,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教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即每项科学技术成果都具有两面性,人们应全面对其进行研究,正确分析其正面效应及负面影响,确保科学技术最大限度地造福人类,避免其负面影响。否则,不但会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影响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甚至有可能使学生走向反面,步入社会后,成为极不负责任、滥用科学技术的社会罪人。再次,Internet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整个世界形成了所谓的“地球村”,随之也应形成相应的网络道德观。如信息的所有权、知识版权、个人隐私、计算机病毒、网络非法入侵、散布淫秽图片、信息骚扰、网上欺骗、破坏网络资源等都属于网络伦理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地球村”的和平与安宁,也涉及每个世界公民的切身利益。因此,一些发达国家的高等院校开设了相应的教育课程。如美国杜克大学(dukeuniversity)对学生开设了“论理学和国际互联网”的课程,授课者和学习者可以就某一相关议题在互联网上交流或通过参加某一讨论组或新闻组发表自己的意见。”可见,网络伦理作为信息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引起全世界的高度重视。作为教育的实施者,人类灵魂塑造的工程师,具备信息的伦理道德修养极为重要。

3.信息处理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离不开对信息技术基本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因此,应首先掌握计算机技术、信息通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基础知识,以适应计算机辅助教学、网上教学的需要。另外,作为教师除学习有关的技术知识外,还应具备对信息本身(即信息的信息)有足够的了解,或者说对信息有足够的知识面,以便于对信息的检索和使用,同时,还应掌握适应现代教育的信息理论和现代教育理论,以指导教学工作中对教育信息的加工和处理。

从技术上讲,信息的处理能力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对信息的获取。利用传统媒体(如幻灯、投影、电视、录像等)获取教学信息,或利用现代化的通信手段(如Internet)方便快捷地检索、查询、下载教学信息。

②技术操作。能利用各种技术工具(如幻灯机、投影仪、电视机、录像机、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为教学服务,同时对各类仪器设备具备一定的维护和操作能力。

③信息的组织。根据现代教学理论以及特定的教学目标,筛选有用的、合理的教学信息。

④信息的呈现。教育传播理论表明,特定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媒体呈现,将有不同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学信息的呈现与表达应当合理。

⑤信息的技术处理。即信息的编码、转换、压缩等;随着技术的发展,教师还应编制教学软件,实施网上通讯,开展在线讨论,指导协作学习等。

⑥信息的评价。教师应具有对各类信息进行一般性评价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精通本学科的知识,同时,还应有较宽的知识面,一专多能,真正成为一个合格的、博学的指导者。

总之,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在具备传统的教师素养外,还能够和善于利用信息工具,及时有效地通过各种渠道获得教学资源信息,并通过加工、处理而成为更有效、合理的信息传递给学生,从而全面地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对教学手段的改革也会带来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变化,教师角色的转变,将会促进素质教育的改革步伐。

三、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途径

21世纪的教育现代化问题,很重要的因素之一是与现代信息工具(计算机、网络等)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况有关。体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又决定了教师必须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和使用现代信息工具的能力。对教师而言,是否想用,是否会用,是否善于使用,这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之一。但在对教师所作的抽样调查中,认为“我应该具有计算机教育、教学管理能力”的比率只占44.4%,[5]这说明教师的计算机教育、教学管理能力以及实施现代化教学的思想观念偏低,也可以视之为信息素养偏低。教师的信息素养普遍偏低己成为现阶段制约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因素之一,作者认为,提高我国教师的信息素养,可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首先,应加强对现代教育舆论宣传的力度。广泛开展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使广大的教师从思想上认识到提高自身信息素养的重要性、紧迫性、责任感,自觉主动地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

第二,运用行政手段实施计算机普及达标方案。对现代教育中教师的各项教育技术技能指标进行测试,凡不能达标或未通过测试者,应限期通过,实行教师岗位“上岗证”制度。

第三,教育部门应建立和完善在职教师的培训和进修制度。如教育部已出台了“面向21世纪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使各类学科教师的专业知识,特别是对迅速发展的教育、信息、网络技术有一个及时、全面的学习或了解。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对那些信息素养高,并在现代化教育中作出显著成果的教师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第四,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应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巨大优势,从技术层面上讲,可采取三种方式:①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方式,从理论到实践综合培训。②利用微格教学的方式,有重点、分先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③利用各种局域网、互联网方式,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不脱产从网上自主学习。

第五,进一步加大学校教育投资,加强教学软硬件建设。学校的设备条件、教学信息资源是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物质基础,也是我国教育现代化成功的基础。

第六,教师间、学校间应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如优秀教学课件观摩、现代教学经验研讨以及教学评价活动,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第七,有针对性地开展新时期伦理道德教育,提高广大教师的伦理道德修养。只有教师的思想观念、行为规范、道德品质等综合素质提高了,才能使教师的信息素养得以提高,增强广大教师对信息社会新的知识现象、知识信息好坏、真伪的判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