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职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研究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职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高职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研究

摘要:面临着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90、00后学生,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形势逼人,是我国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借助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通信技术,“互联网+教育”给高等职业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促使其向高度智能化、个性化方向发展。论文剖析了基于互联网+的高职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内涵,分析了高职院校教师信息素养现状,探讨“互联网+”时代高职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升策略,高职教师必须顺应信息化浪潮,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来推进个人专业化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升策略

引言

自从2015年“两会”期间提出“互联网+”战略,全国各行各行纷纷与之融合,升级换代,“互联网+教育”也将产生深刻的变革。面临着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90、00后学生,高职院校信息化教育改革迫在眉睫,教会学生学习,培养批判性思维、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协作精神以及信息技术素养,实现这一切的关键是科学有效的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队伍。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企业培养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以信息化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使教师能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

1、“互联网+”及“互联网+教育”的内涵

“互联网+”这一理念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所谓“互联网+”,是某一行业或者企业,根据现实需要或者创新发展需求,运用互联网思维和运营模式,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提升质量和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互联网+”也给高等职业教育带来了发展契机,加速了职业教育的自我革新与发展,借助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教育方式向高度智能化、个性化方向发展[1]。“互联网+教育”,主要包括4个方面:1)互联网+课程:让精英教育走向大众视野,人人能够创造知识,共享知识,课程体系从组织结构到知识内容得到全面升级与拓展,与世界名校共享优质课教育资源,如网易公开课,汇集了哈佛大学公开课、清华大学公开课等。课程内容反应最新的技术创新,直接和未来工作岗位对接。2)互联网+教学: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打破了原来课堂的种种限制,例如,以先学后教为典型特征的“翻转课堂”、“微课”、“MOOCs”等成为颇受师生欢迎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变得方便快捷,依托大数据深度挖掘学生的学习偏好,提供精准教学[2]。3)互联网+学习:学习的趣味性、自主性极大增强,为研究性学习提供可能,通过互联网搜集、整合相关资源,教师对于某一感兴趣的知识内容,可以追根溯源,也为终身学习创造了条件;改变了学习态度和方法。4)互联网+评价,随着互联网及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教育领域里评价主体和方法是多元化的,因为大数据的深度分析,评价更加客观准确。

2、基于互联网+的高职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内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可以看出教师这一职业将迎来空前的压力。笔者调研了85篇有关教师信息素养的学术论文,关于这一研究,大多数学者集中于中小学、普通高校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研究。由于高职具有高等教育的属性,可以借鉴普通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人文层面讲,高职教师信息素养反映了面对海量教育信息资源,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从技术层面上,高职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反映的是发现、利用、传播信息的意识和能力,能够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整合知识内容,优化教学环境,提升教学质量,包括教学计划和大纲的制定、教案的准备、教学设计及课后答疑交流等。这一过程看似复杂烦琐,实则极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技巧,更好地实现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更好的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包含几方面:第一,信息意识。对信息、信息化教育,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认识。第二,信息敏锐性。对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有较强的敏感度和识别度,能够迅速判断信息资源的准确性及价值。第三,信息加工。准确高效对信息进行解释和筛选,并能加工处理成自己适用的信息。第四,信息共享精神。能有效整合、创造性地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相关信息,并能以合理的方式分享成果、创造更大的价值。第五,信息安全意识。有较强的信息保护意识及安全意识,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3、高职院校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分析

3.1调查概况。我国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在不断发展,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果,广东职业教育走在全国的前列,为了解和掌握广东省高职院校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设计了“中山市高职院校教师信息素养现状调查问卷”,本次调查对象选择中山地区的2所广东一流高职院校(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和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任教师,采用问卷调查和走访论证的方式,发放问卷350份,收回有效问卷305份,占总数的87.14%,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3.2调查结果分析。主要从4个纬度分析高职院校教师信息素养现状:信息获取能力、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高职教师所学专业、所教课程、年龄、性别以及个人的爱好习惯的差异间接影响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其中40岁以下的高学历教师、年轻教师、有强烈的信息技术意识和主动应用的能力,占46.30%;部分40岁以上的高职院校教师(早期大学毕业,后面没有接受信息技术培训的教师),占比31.77%,可以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等自行PPT课件、处理简单的图片,但多数是黑板搬家,缺乏创造性。1)信息获取能力。目前互联网资源丰富、良莠不齐,需要自己筛选,有81.60%高职教师经常通过网络搜索获得信息,例如利用百度搜索,百度知道等,网络为高职教师的成长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平台。高职院校教师在开展学术研究的时候,68.50%的人经常会访问学术数据库,有39.80%的高职教师从同事或者同学那里获得信息,各种QQ群,微信群、公众号、精品资源课、精品开发课程平台为高职教师提供了学习反思、交流情感支持。2)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大多数教师是通过搜索、下载网络资源,主要是WORD文本和PPT课件,其次是查找图片和视(音)频,增加课件的生动性和说服力,83.70%的老师会处理文档后,利用到教案或者课件中,76.40%的老师将下载后的PPT课件,进行适当的整理加工,然后插入到自己的课件中,有32.80%的老师会处理图片,占约1/3,有约24.90%的少数年轻老师会处理网上下载视(音)频文件,截取其中的某一部分,插入到课件播放给学生看,有的甚至自己录视频,然后进行加工处理,上传到教学资源库供学生观看,这说明部分高职院校教师对灵活应用信息技术,有较强的意愿,但是能够处理视(音)频的老师却不是很多,仅仅占24.90%;另外,被调查的教师大多希望有音视频处理、微课、公开课的视频录制及后期编辑等方面的技术培训。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将获取信息整合到课程内容中,有25.50%的教师会“对新旧知识进行对比”,有47.30%的教师会“把原先的知识内容更新”,有约占27.20%的教师会“将新知识与个人经验结合,并试图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创新课程内容”;81.60%的教师能熟练运用职教云、腾讯课堂、超星、钉钉等在教学平台,并教学效果良好。4)信息交流与共享能力(意愿)。约占48.5%教师非常乐意免费分享自己的教学成果,大多数教师愿意将自己的教学设计和课件等到百度文库等知识付费平台,或者个人公众号上推送、报刊等媒体共享”,所占比例为71.5%,看到日益上升的下载量和引用量有强烈的成就感;同时,可以积累平台的财富值,这样可以免费下载其他资源”。例如百度文库,就是“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的平台,将知识尽可能地分享到每一个需要的人,当然有些人思想比较陈旧,对自己的教学科研成果严防死守。

4、“互联网+”时代高职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升策略探讨

在“互联网+”时代,高职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关键是变革传统讲座式的培训,应用互联网思维,全面启动提升高职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策略和培训路径。

4.1培养高职教师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是基于互联网而产生的认识世界的全新视角,包括思考方式和行为标准等,其本质是以人为本的用户思维,尊重人的价值和需求。教师的互联网思维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平台化思维,构建师生共同发展的生态圈。二是大数据思维,对教学过程中获取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提供精准化教学。三是碎片化思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教师可以采用正式教学与非正式教学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一切碎片化的时间,开展教学,做到教学相长[3]。1)培养平台化思维:互联网时代,教师通过智慧职教、各类精品开发课程资源库、公众号或超星学习通APP等进行学习交流,还可以参加网上的一些学习社区,及时了解行内专家学者的最新知识,还可以设计教师之间能够相互合作的活动或项目,增强大家情感纽带、扩充专业知识。2)培养大数据思维:大数据对企业岗位需求分析、学习风格的分析、学习过程监控以及客教学评价都具有重要意义。例如,课程开发和实训项目设计,必须从企业精英和行业专家获取实施建议,记录每次学生的成绩和表现,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建立学生成长电子档案袋,同时记录教师每一个阶段的科研教学资料,教师的每一个课例,每一个项目科研成果,都是宝贵的资料。3)培养碎片化思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学习内容的获取变得更加直观、便捷,学习时间可以自由安排,采用混合教学模式:课前,老师利用个人微博和公众微信平台,发放学习资料,提出学习主题,学生提前熟悉和准备;课堂教师引导提出问题,大家讨论学习,各抒己见,老师进行总结评价;课后,老师还可以补充学习内容和讨论交流,利用职教云、钉钉、学习通APP等分享短小经典的案例,让学生拓展知识,利用这些交流工具及时信息,学生也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讨论,分享知识[4]。

4.2提升信息素养及信息技术整合能力。互联网每天产生海量信息,良莠不齐,只有经过分析、整合、提炼和加工的信息,才是有价值的信息,利用搜索引擎查找大量的新知识,新内容,还可以通过RSS“订阅”服务,实现相关知识信息的快速更新和有效聚合,订阅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源,开展基于RSS的主题研究性学习,并将自己的研究结果以各种形式发表出来,提供给其它教师参考,同时,RSS搭建了信息供享传播的平台,使得教师成为信息的消费者和提供者,让知识效应最大化。

4.3提升高职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整合信息技术的能力。各地和职业院校已经都铺设光纤,安装宽带、提供高速、安全的无线网络,为教学方式的提供技术支撑,提供“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教学环境,硬件条件基本具备,还需要做好软环境,促进常规教学设备和新型信息化技术的协同应用,提高数字化实验室和远程协作室的使用效率;积极推进信息技术走进课堂、融入PPT课件,共建、共享优质资源;同时,不断提高师资管理、教师培训、信息化教学设置等关键业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简化教师琐碎的事务性工作,把更多的精力投入教学中。

4.4营造有利于高职教师信息技术整合的实践环境。智慧校园提供“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教学环境,硬件条件基本具备,还需要做好软环境,促进常规教学设备和新型信息化技术的协同应用,提高数字化实验室和远程协作室的使用效率;积极推进信息技术走进课堂、融入PPT课件,共建、共享优质资源;最终,强化教师的信息化意识、提升信息化技术水平;同时,不断提高师资管理、教师培训、信息化教学设备管理等关键业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让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投入教学中。

4.5变革“互联网+”时代高职教师的学习方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学习方式更加自主灵活,碎片化学习,移动学习、智慧学习成为主流,为高职教师探究性学习、教学科研提供更多的可能,可以关注行业知名企业动态或者行业专家的公众号,了解最新的知识内容;在网络环境,教师可以自由地分配学习时间,控制学习进度,积极主动的选择学习主题和学习方式;教师可以借助“分答”APP知识技能共享平台,上面汇集了各个行业的专家学者,利用其付费语音问答功能,方便快捷的解决各种难题,答案精准,学习不再是孤军奋战,具有强烈的归属感和成就感。此外,移动学习方式给教师带来不受时空局限的全新学习体验,例如“微课培训”、“MOOCs”极大的方便了教师线上学习,学员间互相了解学习进度,对比分析,掌控实际学习情况,由于参训教师每个人的信息技术基础不同,需要提供个性化的“自助式”培训模式,教师可以选择真正合适自己学习的课程,避免盲目“随大流”“盲目选”等情况,大数据还可分析学习行为,形成智能化和个性化评价,以便教师选择接下来的的个性化学习内容[5]。

4.6搭建网络学习共同体,实现线上培训和移动学习的有机结合。学习共同体是围绕共同的知识探究目标,而进行自主交互学习的组织。看似随意,实则有一定的组织。搭建网络学习共同体分为四个步骤:1)个体自主探究,自主利用各种信息化工具和手段,主动探究学习相关资源。2)学员讨论,通过学习伙伴互相观摩、共同探讨、深度对话,快速帮助彼此成长;3)学员协作,是指同伴取长补短,互帮互助解决学习难题;4)学员分享,知识分享使团队的思维更加聚焦,最终达成共识,集体知识的交汇,迸发新的思想火花。

5.结语

随着《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面临着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90、00后大学生,无论是教师信息化教学思维的养成,还是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都需要高职教师与时俱进,以更好地应对信息化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培训需要借助新的技术、新的手段、新的思维,进行改革,适应未来教育教学;同时,高职教师必须顺应信息化浪潮,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来推进个人专业化发展,积极参与信息技术素养培训,青年教师示范带头,充分利用“互联网+”带来的契机,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高职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是高职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关键。

作者:李巧丹 喻礼会 单位: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