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体育培育目标设置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本文作者:姚卫宇刘丽茹作者单位:湛江师范学院
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设置的理论依据
1.多元化培养人才的需要
目前,无论是日本、美国、英国还是俄罗斯、德国和韩国,都出现了培养目标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由于这种趋势,加上国内体育师资稳定数量,提高质量的现状要求,体育教育专业应着重解决培养目标多元化的问题,要改变单纯以竞技体育为主导,向健身、康复、娱乐、竞技和生活等全方位的培养人才方向转化。
2.基础体育教育改革的需要
当前基础教育师资素质的提升和教育结构的调整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因此,体育教育专业只有主动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认真研究、积极参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才能为完成到2020年的基本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3.形成区域特色的需要
随着现代大学制度和开放的教育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高等院校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竞争的实质是质量的竞争,尤其是人才培养质量的竞争,质量越高,社会对学校的认可和美誉度也越高,学校的竞争力越强。因此,作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校内在需要的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内容体系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条件体现出本地区、本学校的特色,培养目标是否有特色,决定人才培养质量,决定着人才流动的方向。
4.中小学及特殊人群体育教育发展的需要
中小学以及特殊人群体育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体育意识、体育能力和体育习惯的培养是我国群众体育蓬勃发展的基础力量。因此,确立我国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时不仅要满足社会多元化和基础教育改革的需求,形成区域特色,还要从长远的角度出发,以实现中小学及特殊人群体育教育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结论与建议
1.比较所得出的结论
由于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较之基础教育改革起步较晚,而发展速度较快,导致了在教育观念、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还存不完善之处,因此,确立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也是实现体育教育专业规范和科学发展的前提。通过对设置培养目标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理论依据等探讨,以及在借鉴教育比较发达国家设置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提出目前我国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应为: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基础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专业基础宽厚,能从事中小学以及特殊人群体育与健康的教学、训练、竞赛、科学研究、管理工作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2.建议
一是转变教育观念。当前,体育教育专业要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重创新、广适应”的复合型人才,适应社会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就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终身体育的观念,改变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因材施教,发展学生良好个性和特长。二是拓宽专业口径。目前,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缺乏跨学科的文化知识类课程和科学归类,致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文化素质偏低、基础薄弱、知识面狭窄,缺乏自我开发和创新精神。因此,迫切需要拓宽专业口径,完善课程设置。实行主辅修制和主选修制,鼓励学生在完成主要专业的同时,选修第二专业,这样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人文素质,另一方面毕业后有较宽泛的选择就业余地。三是强化职业教育。重视职业教育。是增强学生就业创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设置应根据时代的需要,建立开放的体育教育课程体系,加强专业课程与中小学课程内容的对接,吸纳中小学校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切实提高学生的教师职业素养,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四是改进实践环节。实践教学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教与学中进行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吸取知识,及时发现和弥补自身的缺陷,对于提高未来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缩短职前教育与从业教育之间的“时间差”具有重要的意义。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实践活动除有计划地安排教育实习和教育见习,增加实习和见习的时间外,还要开展一些诸如组织运动竞赛裁判工作、课外体育锻炼指导工作、社区健身指导等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