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花棍舞体育教育论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花棍舞体育教育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花棍舞体育教育论文

一河东花棍舞简介

目前,花棍舞虽然在我国各个地方流行,但因其各个地方的典故不同,对其起源的考究也不同。河东方城村花棍舞民俗,是一种列队的舞蹈形式,是河东地区的传统民俗。由于此项活动是口传身教,文字记载甚少,据考证河东花棍舞的起源与两个典故有关。一是相传在西汉时期,西楚霸王项羽与刘邦争夺天下,相约先入咸阳者为王,楚霸王项羽武艺高超,所向无敌,连攻数城,挥舞马鞭,高歌竞舞,兵卒效仿,折木为鞭,与王同舞,共贺胜利,恢宏之壮,激昂之情,吸引和感染了百姓。后来就有人效仿楚王的马鞭,对木棍进行了改造,但由于当地木材很软,响声不够,逐取山里一种叫“土兰木”的木头为鞭身,两头凿六个小眼,每个眼里穿两个铜钱,以颜色装饰,通过舞动发出悦耳的响声,更加增强了观赏性,为使其有一个高雅的名字,又因它是据西楚霸王项羽庆贺胜利的场景演变而来,故以霸王鞭命名。经过世代的演变和改造,形成了今日独特剧种———霸王鞭。另一个典故是相传三国时期的神医华佗曾游历四方,当时在方城村普施医术,解救了许多当地村民,人们为了感激华佗的救命之恩和推崇他的医术高明,因此合资修建了华佗庙。从那时起,每逢春节前后,全村人们都准备各种各样的表演活动到华佗庙去进行表演,目的就是在祭祀华佗,祈福求愿的同时图个热闹,沾个喜庆。就这样,世代相传,经历近千年的传承,现如今从四面八方闻声而来求医治病的人是络绎不绝。而当地村政府也在不断强化保护措施,将庙会节不断扩大,影响面也辐射到其他地方。而花棍舞就是借助这种庙会表演而演变成的一种最具影响力、老少皆宜的民俗活动。方城村花棍舞民俗从诞生之际至今经历了将近两千年的发展历史,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花棍舞民俗具有不同的活动特征。大致经历了以庙会为依托的祭祀活动到民间社火活动到体育健身娱乐活动三个发展演变阶段。

二运城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开设花棍舞特色教学可行性分析

1理论依据

2003年,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进一步深化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体育教育人才,教育部印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的通知。通知要求各高校要大力发扬民族特色文化,积极进行改革、创新,将某些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引进高校体育教育课程。2014年春,“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在河南省驻马店市举办。国内178所地方高校、6所教育部直属高校,31个行业企业,33个政府及相关部门,54位经济、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德国、英国、荷兰、芬兰、韩国等国的高校和行业协会代表,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的应用技术大学”这一主题,就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如何更好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型城镇化加快转型发展进行深入探讨,达成共识。

2社会依据

(1)符合高校服务社会的目标和学生的需求一方面,服务地方区域经济,推动地方文化发展是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方向。大学体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承担起服务地方的责任和使命。花棍舞为传承河东文化,突显办学特色提供了载体。花棍舞课程的开设符合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和运城学院的办学需要。另一方面,花棍舞本身的特点和功能决定了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身体素质,而且寓教于乐,能够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丰富课余文化生活,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心理需求。(2)领导重视,资金支持开展特色教学,服务地方经济一直受到运城学院各级领导的重视。2012年,运城学院科研处批准了体育系暴丽霞、王建洲等老师的河东文化研究课题:河东花棍舞的个案研究。2013年,山西省教育厅批准了段丽梅、暴丽霞等老师的山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课题。为运城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开展花棍舞特色教学提供了政策和资金专项支持。通过各位老师近两年的研究和院系领导与专业教师的讨论,最后达成共识,支持该项目成为体育系体育专业的一门课程,为下一步的开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上述两方面都为运城学院开设花棍舞课程奠定了社会依据。

3实践依据

(1)教学目标花棍舞具有健身、教育、文化、娱乐等多种教育文化价值,通过花棍舞课程教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从理论上较全面、系统地了解花棍舞的发展历史和传承特征等文化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对花棍舞的创编和改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另外还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服务社会、传承河东文化的社会适应的能力。综上所述,开展花棍舞特色教学,宏观上既符合学校体育教育中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目标、心理目标和社会适应性目标,微观上也符合《运城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2)课程体系和内容结构花棍舞课程体系的内容和结构,第一,专项理论知识内容,包括河东花棍舞起源与发展历史;河东花棍舞发展现状;各地方花棍舞的特色、规则等基本理论知识。第二,实践教学,主要学习传统花棍舞的动作与技巧。第三,花棍舞的组织创编。在原有动作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的健美操、体操、武术等课程对花棍舞的课程教学内容、动作、组织编排等进行创编和改造。(3)花棍舞课程的学时分配通过拜访运城学院体育系主管教学工作的张河水主任,就花棍舞课程的学时分配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与总结,可将花棍舞课程分花棍舞理论、技能和创编三部分,总学时为32学时。其中理论知识(8学时),包括河东花棍舞起源与发展历史;河东花棍舞发展现状;各地方花棍舞的特色、规则等基本理论知识。第二,实践教学(12学时),主要学习传统花棍舞的动作与技巧。第三,花棍舞的组织创编(12学时)。(4)场地器材一方面花棍舞运动本身特点受场地器材限制较少,田径、足球、篮球等露天场地均能满足要求;另一方面,成本投资较小。花棍舞的教学训练器材包括道具和音乐设备。花棍舞所用道具:它是用一根直径3~4厘米的木棍或竹竿制作,全长约100厘米。在其两端各挖四五个透空孔洞或挖一个细长的透空孔洞,分别嵌入四五个铜钱或小铜钹而成。演奏时,常由一人、数人或数十人执花棍舞蹈,摇棍或用棍碰击肩、背、肘、两手、两膝、两足以及两棍相击。器材投入成本较小,也可以替代和手工制作,参与人数不受限制,具有简便、实用、可操作的特点。

4预期存在的问题

其一:由于河东花棍舞从起源到现在的发展历经数千年的演变,现在仅仅依靠民间传承人的口传身教来沿袭,所以很难系统的把握花棍舞的全部动作特征。其二:现在花棍舞的传承仅限于民间的社火活动和广场舞表演,没有进入课程,形成系统地课程体系,所以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只能模仿,没有现成的模版可依。其三:虽然运城学院体育系现有的体操、健美操、武术师资力量基本具备开展花棍舞课程教学的条件,但缺乏专业的花棍舞传习者,需要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训练。其四:花棍舞成为特色课程和校本课程,必须对其现有的动作、规则进行改造和创编,这就需要在人力、物力、精力、时间上有一定投入。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运城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开设花棍舞特色教学符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和教育部提出的高校转型改革方向。(2)运城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开设花棍舞特色教学符合地方高校服务社会的目标和学生的需求,受到院、系各级领导的重视,具备一定的社会依据。(3)花棍舞特色教学的开设在教学目标、课程设置、学时分配与场地器材上符合运城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具备一定的实践依据。

2建议

(1)树立河东特色教学理念,加强学校领导的进一步重视和支持,加大花棍舞硬件设施的资金投入。(2)加强与花棍舞本地、外地传承人的交流与合作,传播与吸收各地花棍舞的文化特色,树立河东花棍舞教学特色和文化品牌。(3)加强花棍舞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建立一支科研、教学、实践相配套的人才梯队和专业队伍。(4)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实践,不断完善花棍舞课程设置、内容结构、动作创编,以花棍舞为平台,积极加强学生的对外合作与学习。

作者:侯二牛孙健周婷李莎莎单位: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武汉体育学院武术学院

文档上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