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我国科学教育发展政策思路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我国科学教育发展政策思路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我国科学教育发展政策思路

一、改革开放初期科学教育政策分析

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著名论断,并指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强调“科技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抓科技必须同时抓教育.大力发展科学研究事业和科学教育事业”。C1]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科学教育在“”后迅速得以恢复和发展。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标志着教育的发展到了一个向现代化、科学化道路迈进的新起点。它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把教育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根本上保障了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尽管《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没有明确指出科学教育的地位和发展等问题,但是因为科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改革开放后,我国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策,而经济建设的发展又急需大量掌握先进科技的人才,这就从根本上保障了科学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突出地位。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相适应的教育体制。使我国的教育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在规模、效益、结构、质量上协调发展,教育管理体制、投人体制和办学体制及相应制度要不断深化。[23《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是在邓小平南巡重要讲话的发表和党的“十四大”召开后颁布实施的关于教育改革的重要文件.它确立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必须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指导原则,标志着我国的教育事业进入到了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体制的新阶段.成为指导20世纪90年代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最重要的文件,对促进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针的确立,经济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显,科学教育作为培养优秀科技人才,进而促进科技发展的作用也日益得到强化。科学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技能的途径也逐渐受到重视。改革开放初期的两个重要的教育文件都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密切相关,具有强烈的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是在经济改革试点取得成功的前提下出台的,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更是伴随着国家向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而颁布的。[教育政策的这种浓郁的经济改革背景虽然在提高科学教育的地位,改变改革开放前科学教育的政治化倾向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科学教育的进步和健康发展,但是,将科学教育,甚至整个教育定性为经济发展的手段严重限制了人们对科学教育的正确认识.进而对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一些不良的影响。比如,由于过度强调科学教育的经济功能,我国的科学教育中存在只重视科学知识灌输.而忽视科学方法和科学素养的培养的弊病:由于过度强调科学教育的客观性和科学性.而忽视了科学教育所具有的人文性和精神性,致使我国教育中存在文理沟通缺乏,治文者蔑视科学,学理者轻视人文的状况。

二、2O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科学教育政策

随着对教育认识的逐步深入。人们逐渐抛弃了改革开放初期过于强调教育的经济功能,忽视教育的人文功能的倾向,逐渐认识到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培养人的工程.科学教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也不仅仅是为了教授学生科学知识,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知识、方法、素养。于是,教育政策逐渐从强调教育的经济功能转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强调素质教育上来。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明确将科学精神的培养作为教育的目标,改变了以往的教育政策过于注重传授知识而忽视对科学精神的培养的弊端。此外,决议中提出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并将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实施要求具体化,这有利于克服以往科学教育中过于强调科学教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而忽视从儿童自身全面和谐发展的角度对科学教育进行定位和考察。同年颁布的《面向2l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T程”,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并列出专章进行详细的说明尽管该阶段已经明确将素质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核心,作为教育组成部分之一的科学教育自然也应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全面提高广大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知识和科学能力等各个方面。但是,在制定的教育法律法规中仍然未明确提及科学教育,科学教育在教育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仍然未得到明确的认识,这与科学教育在教育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以及科技发展在国家整体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不相称。

三、进入新世纪后我国科学教育的政策分析

进人21世纪之后,科技和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国家竞争力的提高越来越依赖于掌握先进技术和知识的高素质人才。为了适应新时期对科学人才的需求,我同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科学教育法律法规,有效地保障了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我国的科技竞争力。以2001年6月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标志,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式启动。以纲要为指导。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和《全F1制义务教育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颁布的第一部关于中小学科学教育的课程标准,对促进我国科学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和《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都鲜明地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作为科学课程的宗旨,这有利于引导教师和学生改变传统课程过于注重知识和技能传授的倾向,强调科学过程和方法,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学习科学的过程成为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两个课程标准都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关注人文教育,力倡个性化教学,凸显人文精神,让科学课程成为启迪学生心智、催生学生生命活力的源泉和动力两个标准中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强调,对培养学生鲜明的个性、勇于创新和探索的精神,不盲从于教材,不迷信于权威的精神有利于把学生培养成21世纪的优秀人才。两个课程标准是对改革开放20多年间科学教育改革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我国的科学教育走人新时期的指导性文件.为推动我国科学教育向更完善和健康的方向发展指明了道路。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颁布和实施,它是我国加强科学技术普及T作、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部重要法律。[51它以法律形式对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组织管理、社会责任、实施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各主体的相互关系,以及保障措施和法律责任等一系列问题做了明确规定。它把科普作提升到国家振兴和民族强盛的战略高度.标志着科普T作进入了一个法制化、制度化的新阶段,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科学,倡导科学教育的氛围。

2006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正式颁布和实施,它明确将显著提高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到2020年前实现创新型国家列入发展目标之中.并充分肯定教育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和科学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两部重要的与科学技术相关的法律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同,有利r全面提高我国公民的科学文化素养,这是科学教育健康发展和实施所必备的社会环境2006年3月20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南国务院印发并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开始了进入了南政府推动、全民参与的历史新时期。这是我同历史上第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纲领性文件,它是贯彻和实施《I卜华人民共和同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一项重大举措。|6它在我罔科学教育发展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首先,它将提高全体公民的科学素质定位为突破人口素质瓶颈的基础性社会T程,指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基础性社会一r程。其次,它非常明确地指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其界定为包括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崇高的科学思想和精神、掌握应用科学素质处理实际问题和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再次,设定了科学素质建设的近期、中期和长远二三个阶段的明确日标,指~112010年,公民素质明显提高,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围家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到2020年,公民素质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同家21世纪初的水平;到20世纪中叶达到人人具备基本科学素质,公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的地步。为了实现上述目标,纲要提出了实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科学教育与培训工程、科普基础设施工程等一系列完备、具体的措施。并且为了保障目标的达成和具体措施的实施,纲要还制定了一系列保障措施,这些措施涉及到政策法规保障、经费投入保障、专业人才支持以及检测评估等多种保障措施。尽管纲要是针对提高全体国民的科学素质而制定的,科学教育的实施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但是,一方面科学教育的性质决定了要取得优质科学教育必须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科学文化.反对迷信的社会氛围,而良好社会氛围的形成的关键在于提高全体国民的科学素质,所以,纲要的颁布和实施为科学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社会环境和心理氛围。

另一方面,纲要中明确将学校科学教育作为贯彻和落实纲要精神的最重要途径之一,这有利于确立科学教育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除此之外,纲要中明确界定了科学素质的定义,避免了对科学素质理解中所存在的偏差,并比较具体地规定了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的主要任务和使命,科学教师队伍的建设方针,以及科学教育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和科学课程、科学内容的制定等方面的措施。如果说《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和《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为3—9年级科学课程提供了详实的标准,为3—9年级科学课程的具体制定、实施和评价等提供了依据,那么《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则从更广阔的角度确立了科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事业和提高全社会科学素质中的重要地位。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颁布和实施,确立了我国教育未来十年发展的综合蓝图,新纲要和以前的教育规划相比,有很多突破和创新之处。如,新纲要首次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写入其中.勾勒出了一个从目标到任务再到措施的完整的目标实现过程,提出了大学去行政化,重视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等措施。可以说,这些崭新的提法和内容适应了新时期对教育发展的要求,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对促进我国教育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保障作用。但是,我们也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到.作为规划我国教育未来十年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却没有明确提出科学教育在教育发展和国家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即没有对前述的两个科学课程标准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作出回应.这不能不说是~大遗憾和缺失。尽管目前我国的科学教育立法工作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目前有关科学教育的专门法律法规的数量与科学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方面所起到的巨大作用相比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目前仅有的几个有关科学教育的法律法规中除了前述的两个关于科学课程标准是直接有关于科学教育的文件外,其余都是间接提及科学教育,这与科学教育在国家发展和人才培养中的巨大作用形成巨大的反差。尽管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诸项教育法律法规中都或多或少提及到了科学教育有关的内容,但是它们都未将科学教育作为专门的组成部分进行界定和阐述。随着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中作用的不断加强,以及伴随科学技术的应用而来的环境污染、生态危机等弊病的频繁出现,制定专门的有关科学教育的法律法规已经迫在眉睫。在制定我国的科学教育法律法规时可以借鉴诸如《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等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科学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制定科学、适合的科学教育法律法规。从法律层面保障科学教育在我国整个教育发展中的地位,以及科学教育在整个社会建设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此外,科学教育有其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而且因为它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需要较长的周期才可以初见成效.不应把政治、经济等因素强加于科学教育,而使科学教育失去了自身所遵循的发展逻辑,所以在科学教育立法和制定相关的科学教育政策时,应充分体现科学教育自身发展的特点和内在逻辑,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视角和高度来考虑和制定有关的科学教育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