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岭南大学博雅课程启发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岭南大学博雅课程启发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岭南大学博雅课程启发

一、香港岭南大学博雅教育课程实践概况

香港岭南大学前身是1888年美国长老会(AmericanPresbyterianChurch)在广州创办的一所名为格致书院(ChristianCollegeinChina)的高等学府。1903年,格致书院改名CantonChristianCollege,中文校名改为岭南学堂。1912年9月,学堂的中文名称改为岭南学校。1927年1月,钟荣光被推举为校长,展开华人领导岭南学校的新一页,并正式易名为岭南大学。1952年底,全国高等院校进行调整,岭南大学的康乐校园变成了中山大学的校园,原有的课程或科系并人广州其他院校,岭南大学正式解体。1967年,岭南大学由校友在香港复办。当前,内地高校正在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涉及两方面: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笔者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实施三方面介绍香港岭南大学博雅教育课程实践的基本情况。

(一)培养目标

香港岭南大学的博雅教育着眼于培养“全人”(thewholeperson),培养学生在香港、亚洲地区以至全球瞬息万变的环境中,能够独立思考判断、关怀他人和勇于承担责任的品质。具体来说,理想的岭南大学毕业生应具备以下素质和能力:1.具有良好的英文及中文(包括普通话及广东话)会话及书写的语言能力,并兼具出色的沟通及人际技巧;2.热衷贡献及服务社会;3.具有国际视野及能从不同的文化角度了解问题;4.具有稳同的学科基础,及懂得运用不同的跨学科知识;5.具备普遍性的研究技巧,包括资讯科技知识;6.拥有良好的分析力和独立批判思考能力;7.具备创意及解决问题的能力;8.勇于创新及具有策划能力;9.善于与人共融合作,待人以宽容、诚信、谦逊及有责任感;10.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与意志。

(二)课程设置

1.课程设置指导思想

为使学生具备理想的素质和能力,香港岭南大学在课程设计上致力于:(1)发展本科生的综合课程,以切合本港在瞬息万变的国际环境中的需要;(2)以人文学科、商学及社会科学的特定学科为本,在香港高等教育界别中保持独特的角色;(3)透过丰富的校园生活、综合学习和社会服务计划,以及国际交换计划,培育学生成为全人;(4)装备学生的语言及沟通技巧,以配合香港的多元语言环境;(5)促进有成效的教学、积极的研究和讨论文化和达至国际水平的研究成果;(6)授予学生终身受用的技能,有助他们终身学习;(7)促进与世界各地高等院校的互动和交流;在有利于双方的情况下,与社会不同界别互动交流;(8)妥善运用人力、财政及技术资源,以达致目标。

2.课程结构

香港岭南大学四年制大学课程总学分120个。核心课程致力于通识教育,是岭南大学博雅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给予学生全面及均衡的知识基础。核心课程设计分为两个部分——必修课程及选修核心课程组块(cluster)。所有学生须修读“逻辑与批判性思维”“香港社会”“认识道德”“世界历史与文明”4门必修课程和在5个选修核心课程组块中选读七个科目,且在每个组块中需至少修读一科。核心课程选修组块名称、课程目的及包括的具体课程。在主修课程上,岭南大学则非常重视提升学生的专业底蕴和内涵,让学生具有稳固的学科基础。这里以其视觉研究专业为例说明。该专业开设的基础必修科目有:鉴赏艺术、哲学美学史、心理学(视像认知与表现)、中国艺术入门、电影研究入门、视觉文化和数字媒体、视觉研究:分析入门、西方艺术:从浪漫主义到现代主义、西方艺术:从古代到启蒙时代。必修科目的目的在于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学科理论基础。该专业开设的选修科目有:电影流派、前卫艺术、工作室实践、当代艺术、非虚构电影、行动哲学、绘画和诗、艺术和身心康健、电影史、1900年以来的画报艺术、视觉媒体探索、电影和哲学、电影理论和批评、建筑哲学、作为视觉展示的戏剧、欧洲美学理论、电影历史体验、香港视觉文化、艺术分析哲学问题、绘画和文学中的现代主义、行为艺术中的力量和身体、视觉研究专题、现代性的寻求:20世纪中国艺术、视觉环境和环境美学、艺术和权力:视觉艺术政治价值的历史审视等等。这种课程设计有别于其他院校艺术类专业的课程,其整体上理论性较强,在训练学生对艺术及视觉影像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之余,针对的是影像表现背后所反映的历史意义和学术理论。据该系相关专家介绍,刚开始时学生对这些理论课程有抗拒D态,但经过3届毕业生的实践检验,学生逐渐理解了课程设计者的初衷;学生从这些理论课程中获益良多,特别是获得了内涵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自2006年始,该专业还设置“驻校艺术家计划”,每年分别邀请本地、外地的知名及新晋艺术家各一名,在校园内进行一个学期的教学和创作,让学生透过小组工作坊及与驻校艺术家的交流,提高对艺术创作的理解和欣赏。同时,所有学生必须修读中文和英文课程,务使他们在毕业时能精通两文(中、英文)三语(广东话、普通话、英语)。此外,香港岭南大学自2001年开始推行综合学习课程(IntegratedLearningProgram),透过正规课程以外的一系列课程、工作坊和活动,多方面培育学生的潜能和批判思考能力,给予学生全面发展的机会,培养他们成为全人。综合学习课程涵盖公民教育、智育发展、体育发展、群育及情绪发展、美育发展五大范畴。综合学习课程要求每个学生参与75个小时的学习活动,分配到各个学期中实施。

(三)课程实施

香港岭南大学博雅教育课程实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推行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注重师生关系,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基于博雅教育传统的优质教学;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包括实习、海外游学、沉浸式语文学习、指导研究、协作学习、行动学习等。二是宿舍生活。校园生活,尤其是宿舍生活,是博雅教育的重要部分。岭南大学学生宿舍生活多姿多彩,宿舍活动涵盖学术、文化、运动、社交及康乐等类别,当中包括校长杯、舍际运动比赛、高桌晚宴、水运会及歌唱比赛等。这些课堂以外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并提升他们的沟通、社交技巧和批判思考能力。三是国际化学习。岭南大学博雅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在于通过文化交流,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和经验,帮助他们发展为全人。岭南大学特别重视双向文化交流,一方面鼓励学生赴外交流,以体验异地文化,同时亦吸纳来自不同地区的非本地生前来作交流或修读学位课程,让他们感受及丰富岭南大学独特的博雅校园生活。透过跨文化交流,学校期望学生不仅获得额外知识,还有在课堂以外体验异地文化的机会。目前,岭南大学已与全球6O多所大学签订协议,合办多项“一对一”的对等学生交换计划。四是社区服务和服务研习。社区服务是岭南大学校园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该课程给予学生许多参与各类社会服务的机会,为学生提供独一无二的学习经验,让学生透过参与社会服务,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贡献社会,从而实践岭南大学“作育英才服务社会”的校训。在社区服务过程中,学生建立起社会责任感,认识到社会各阶层的面貌,提升组织能力及管理技巧,亦加强自己的沟通技巧。服务研习计划让学生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有意义的服务,并加入研究部分的内容,深化整个学习过程。同时有助学生进一步形成批判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领导才能和自信心。

二、香港岭南大学博雅教育课程实践的特点

概观香港岭南大学博雅教育课程实践,主要有如下特点:

(一)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且关注人的可持续发展需求

香港岭南大学明确提出培养“全人”,其博雅教育旨在形成学生的公民意识,并培育他们的知识、技能及洞察力,使他们毕业后能在瞬息万变的社会、文化及经济环境中,追求自己的目标。从其对理想毕业生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学校非常强调给予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全面的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开阔的视野及社会责任感等。具体而言,其人才培养目标既关注做事也重视做人,既关注智力因素也重视非智力因素,既关注学科基础知识也重视相关能力培养,充分体现“全人”的要求。这些素质和能力也是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素质要求。

(二)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高度适切,课程的分工和目的明确,内涵深厚

从其课程结构与核心课程菜单看,香港岭南大学紧密围绕博雅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精心设计和组织课程,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高度适切,各类各门课程分工和目的非常明确。正如岭南大学核心课程及通识教育办事处课程主任介绍的,岭南大学通识课程不以•时的通例或程式为要,而以恒久不变的原则及教诲为重。课程内容常常提出永恒不朽的问题,以代替时髦流行的答案。课程提供的不是瞬间过时的技术训练,而是让学生养成自我探索的习惯,以面对多变且难以预见的未来。一般学科教导学生在专门的行业中发挥所长,通识教育则探讨生命的基本问题:生命何为、工作何为、如何求心之所安。其核心选修课程旨在开阔学生视野和提供多维视角,提高学生对自我、社会、民族、道德等与个人息息相关的事物和论题的理解,促进学生有效地处理个人、职业和社会交往的问题。每门课程也都有明确的目的,如核心必修课程中“逻辑与批判性思维”目的是培养学生基本的分析、评估及论点建构能力;“香港社会”目的是从历史及比较角度,探讨香港社会在地区及国际层面的发展,并加强学生对未来社会政策的关注;“认识道德”是探讨人在特定情境下如何作出相应行为的科目,旨在让学生对伦理道德规范有概括的认识;“世界历史与文明”目的是综观十三世纪以后的世界历史,并重点研究不同文化领域之间的关系。主修课程则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课程的内涵深厚。

(三)全方位实施博雅教育,课程资源丰富

以保证达成人才培养目标在香港岭南大学,学校各部门明确分工,行政部门与教学单位通力合作,保证博雅教育落实到位。其课程实施是多元开放式的,有理论的与实践(活动)的,课堂内的与课堂外的、宿舍的,校园内的与校园外的,香港本土的与国际化的,等等。学生学习空间非常开阔,学习与对话的渠道丰富多样,获得的课程资源十分丰富。学校目标是,至少一半学生有赴外交流进行国际化学习的机会,以有效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和经验。在访问期间,恰有一个来自广东中山的内地大三女生参与本次接访,她在大二时便获得了前往印度考察的机会,并即将交换到美国学习半年。

三、启示

从历史和现实看,博雅教育与职业教育(训练),在教育发展的不同阶段都有争论,在不同理论家与实践者那里也都有不同主张。目前,内地高校繁多生源参差不齐,高校宜分层分类发展,人才培养模式侧重点也应有别。但在技术教育与职业教育甚嚣尘上的今天,在容易急功近利的今天,高等教育有沦为就业教育的危险,香港岭南大学的博雅教育实践会让高校找到一些补偏救弊的良方,特别可以给教学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人才培养目标中要重视健全人格的培养及满足人的可持续发展需求

香港岭南大学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全人”,其提出的理想毕业生的能力和素质要求有利于促进个体可持续发展。毕竟,人格健康、心态开放、博学多识、视野开阔、有社会责任感、宽容友善,才是人可持续发展与幸福生活的基础。当前,国内教学型本科院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背景下,提出的培养目标往往强调“职业人”“技术人”,而忽视对“全人”的培养,忽视健全人格的养成。人,首先作为个体人存在,其次才是作为职业人存在。职业人是附在个体人身上的,只有作为健全人的发展,才有作为“职业人”的发展。香港岭南大学博雅教育,强调使人成为“全人”,在不反对教育的职业训练功能的同时,强调要给学生某些价值、态度、知识和技能,使其生活得恰当舒适和丰富美满。联合围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对人的发展表述如下:“人类发展的目的在于使人Et臻完善;使人的人格丰富多彩,表达方式复杂多样;使他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家庭的成员和社会的成员,作为一个公民和生产者、技术发明者和有创造性的理想家,来承担各种不同的责任。”这很好地描述了健全人的具体素质要求,岭南大学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此异曲同工,对教学型高校拟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很有启发。教学型高校要在重视实用科学技能与知识的同时,认识人文素质的深刻意义。人文素质是一种生于内而形于外的东西,是人的安身立命之本,是人内心的道德修养,以及由此而生的为人处世之道。它表现在人的言谈举止之间,它于不知不觉之时流露于你的眼神、表情和姿态。为了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人才培养目标中要给这些内在素质一席之地,让学生不但会做“工”,也会做人。

(二)增强课程的内涵建设,提高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的适切性

有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蓝图,还必须有适合的课程作配合,才能促进学生朝着理想的方向发展。岭南大学推动博雅教育的理想在香港的高等学府中别树一帜,其各种课程设置和其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高度适切。岭南大学既重视专业的学位课程,亦注重通识教育和两文三语的训练以及资讯知识的灌输,以扩阔学生的跨文化视野,亦将课堂学习、宿舍生活及校园活动结合为一,以达致全人教育的最终目的;推动综合学习课程计划,鼓励学生在课堂以外扩展多元学习的经验,以达致“学问渊博、为人儒雅”的目的。与人才培养目标中单方面强调“职业人”培养相对应,当前国内一些教学型院校课程设置也是“实训化”“技能化”,理论型课程被大量挤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思维方式与急功近利行为大量渗透到课程设置,如学生找不到工作,于是开设就业指导课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这些浅层式的缺乏科学论证的课程设计显然违背人才成长规律。因此,要学习香港岭南大学的经验,从培养健全人及人的可持续发展素质角度思考课程设置,加强课程的内涵建设,让课程与培养目标保持高度适切。加强课程的内涵建设,要求重新思考理论课程的价值。行动是受理念指导的,没有思想的行动是人云亦云,技能只是表达方式,思想才是关键。要让理论课程更加有精神和文化内涵,应该告诉学生更多历史、思想和精神层面的东西。如岭南大学视觉研究专业课程设置,很值得我们借鉴。其培养的学生有底蕴,有底蕴才有创意,才有就业、创业的资质,才有可持续发展的潜能。在香港,学生对理论课程也有拒绝倾向,但通过实践,学生逐渐从理论课程中获益。内地学生普遍喜欢“实用”性课程,对理论学习在人才成长中的作用缺乏正确认识,功利化倾向明显,必须加强引导。加强课程的内涵建设,还可以考虑从博雅教育与通识教育角度改造公共课。国内本科高校公共课包括公共必修课与公共选修课。公共必修课中的思政课,尽管改革起来受较多因素制约,但完全可用博雅教育理念来改造其内容,为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与人文素质服务,给学生某些安身立命的价值、态度、知识和技能。人与事的发展都是遵循一定的“道”,有“道”才有“德”,有“德”才有“得”。“道”,就是规律,是好的德性,是一种社会责任,是一种带有理想和真理性质的东西。公共必修课要多让学生体会和践行“道”。公共选修课也完全可以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作出目标明确的课程规划。加强课程的内涵建设,还要求改变传统的与学科知识、学科知识权力与利益为本位的课程设置框架,真正从人才培养目标与学生发展的利益出发,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课程设置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服务,避免开设与培养目标无关的课程,提高课程实效。

(三)更新课程观念,力所能及丰富课程资源,改善课程实施

课程资源是影响课程实施的重要因素。在高校持续扩招的背景下,内地教学型院校课程资源与香港岭南大学的不可同日而语,但不等于不能作为。岭南大学课程行动的背后,也反映了一种综合的课程观:课程既是知识,也是经验,是阅历,是生活,是学生的发展资源。学生从知识、经验、经历、生活中都可以获得发展资源。在我国,由于长期高度中央集权的课程政策与单一的实施方式,教师倾向于把课程等同于学科课程与知识传授而忽视经验课程、活动课程,把课程等同于教师教的课程而忽视学生学的课程。如笔者近几年来在教学型院校推行实践课程体系改革,设立活动课程,以增加学生自主学习与体验生活的机会。但相当部分教学部门在做这类课程实施方案时,仍按学科课程的方式来编排,导致活动课程实施不到位。这种狭窄的课程观限制了课程改革的视野,要改善课程实施,必须更新课程观念。要树立“课程即发展资源”的观念,发展资源是指对学生身心素质的形成与完善具有价值、意义或促进作用的“养分”或原材料。[2]把课程当作发展资源,拓展了课程的外延,可以突出从落实学生发展的角度去组织和实施课程。一旦从过去静态的狭隘的学科或知识课程观转变到动态的经验课程观,从被动控制的课程观转变到自主的“履历”课程观,课程行动的视野便会开阔。除了知识,环境、经历、生活都可以是学生的发展资源;除了课堂,学生在宿舍、在校外,也可以获得发展资源;除了教师教,学生自主学习与体验,更可以获得丰富的发展资源。因此,要因地因时制宜,挖掘课程资源,想方设法拓展学生学习时空与推动学习方式变革,打破传统的以班或专业为单位的宿舍安排方式,实施文理专业混住,增加学生在专业学习、课堂学习以外的交流,力所能及丰富课程资源,改善课程实施。总之,香港岭南大学的博雅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对教学型院校正确谋划人才培养蓝图,改善课程设置与实施,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有较多的启发意义。

文档上传者

相关期刊

岭南学刊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岭南文史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