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民族音乐缺失及完善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1.中国民族音乐
在当下的中学音乐课中,尤其是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师与学生越来越注重对教材中乐曲的欣赏与分析.越来越重视对著名音乐家生平与作品的了解。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音乐课虽然不参加中、高考,但是在实行素质教育的进程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音乐这门课在新的大纲指导思想之下。也由传统的教师教唱、学生学唱的唱歌模式转变为现在的从更高层次人手的“音乐欣赏课”,这既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在中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注意了对学生音乐分析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对乐曲中乐句乐段的划分、曲式曲调的判断、音型与节奏型的分辨、乐器种类的听辨等能力的培养与相应技能的讲授,而在遇到与民族音乐相关问题的时候,则采用一带而过或者朗读教案的方法。我在高中音乐课程的教育实习中,在对观摩、试上音乐欣赏课所获的经验进行归纳与总结之外,也对课堂及课后发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思考。现在的音乐课堂中或多或少地缺少对中国民族音乐方面的分析与讲授,学生在这方面知识的匮乏非常严重。鉴于此种现状,我做以下分析。
2.造成民族音乐缺失的原因
2.1教师对民族音乐的忽视
音乐教师承担着音乐欣赏课程的教授工作。现在很多音乐教师毕业于正规的师范院校,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整体的提高。音乐教师在培养过程中,接触了很多从西方国家传来的技能技法,如和声、曲式分析、钢琴弹唱、即兴伴奏、作曲理论等专业技能,这些既完善了教师的综合技能,又对教师熟悉西方音乐的风格特点、重视和熟练,对西方音乐的分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虽然教师们在学校就读期间肯定接触过类似中国传统音乐概论、中国音乐史等与民族音乐相关的必修课,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扬则从认识上产生了一定的偏差,存在民族音乐“土”、“过时”、“不实用”、“与潮流脱轨”等想法的教师不在少数。
2.2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排斥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学生们的兴趣爱好非常广泛,很多学生的爱好里有“音乐”。这个“音乐”一词,基本上是指通俗音乐、西方古典音乐,或者更多的外来音乐,而爱好民族音乐的学生屈指可数,甚至有同学认为他们不可理喻。一谈到某流行歌手学生们都群情激奋,可是一说到民族音乐,学生们便会表现得很消极而避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原因呢?就现在的学生看来,民族音乐那种缠绵婉转、注重内涵的音乐模式是非常“跟不上”时代潮流的。拗口的曲调夹杂着一点方言,缓慢的节奏合上“毫无激情”的旋律,酷似一位日薄西山的老人。高中生们处在青春期,青春期的那种躁动和对异性的朦胧情感他们根本无法静下心来仔细品味这一“慢板怕”的旋律。在这些激情四射和习惯用更加直接的方式去表达自己情感的高中生面前,民族音乐显然没有其发挥作用的舞台。
2.3社会及家长的错误概念
现在的社会充斥着各类考级与比赛活动,考级的本来目的在于考查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成果,丰富学生的舞台经验。但这种原本有益的活动被一些家长变为了儿女与他人攀比的资本或者证明自己“教育成果”的手段,只学到一点技术,而掌握不了内涵。而在这些急功近利的家长中.又有为数不少的人觉得学习西洋乐器比学习民族乐器“有品位”、“有内涵”,时时摆出一副学习民族乐器丢人、老土的态度,这种“去民族化”的做法更是对民族音乐的误解。殊不知,孩子对事物的认知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的言传身教,而“身教”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样,家长对民族音乐的误解势必会让孩子受到影响。
3.对中国民族音乐在课堂中改良方法的探究
3.1中国民族音乐的实用性指导思想和要点
教育部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普通高中音乐课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和反映近现代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我从这条指导思想中识到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是后世音乐发展的基础,如果缺乏这民族传统音乐,对整个音乐审美活动都会造成一定的偏差。中国的传统音乐.讲究一种“意境”,强调一种“精神”,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情感与伦理的相互结合,音乐表现的委婉、简约、适度。对学习者也是一种内涵的培养和对社会伦理道德素养的提高。中国民族音乐进入高中音乐课堂,本身应该是重点学习内容.应该置于优先讲授的地位。在不断讲究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应该是“掌握了西方音乐或流行音乐的特征”就是掌握了音乐的全部,就是素质的提升。而应该把我们自己世代相传的民族音乐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只有在立足于民族性的基础上,再进行其他形式的音乐教育才较为妥当。不然怎么解释“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一句众所周知的话?难道让我们的学生在对自己民族音乐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去崇拜西方音乐或者流行音乐?
3.2中国民族音乐在教学中的具体分类
由于民族音乐的分类方式及种类的复杂多样,故此处使用约定俗成的分类方式,不做具体的阐述。对于教师来说.应该掌握民族音乐的分类情况。按照体裁,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民歌、民族器乐、曲艺与戏曲、仪式性音乐。按照风格色彩:汉族地区的音乐风格,大体可分为以黄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的北方和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南方两大片:少数民族音乐特性极强,不易归类.大致可分为东北、西北、西南、中南与东南等四大片。按历史时期分类,可分为古代和近现代两大类。(在此不作介绍)现行的教材中其实已经对民族音乐进行了较为规整的划分.教师用书中也添加了许多背景资料和拓展资料。这就要求音乐教师根据现有资料去做比较细致的分析和备课工作。
3.3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要求
音乐教师首先应该具备一定的中国乐理知识和民族音乐常识。我们在院校里所学的理论知识多为西方的乐理知识。因此.讲授民族音乐也需要有相对应的理论来作为基础。如:对“声”“音”“律”的区分;对民族五声、六声、七声音阶的熟悉程度及对应音阶的熟练使用;我国律制的发展历史及其对世界律制发展的重要影响;记谱法知识的了解(减字谱、工尺谱等讲解与运用);加花、借字等技巧的理解与运用.等等。这些都是音乐教师在课前需要通过自身学习而熟练掌握和运用的基础知识。教师对民族音乐基本概况的了解程度的深浅和自身掌握民族音乐理论知识的多少.将直接影响到课堂上能讲多少和能讲多深,对一节课的整体教学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次,音乐教师还需要做好乐器展示与演奏(唱)示范的工作。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引导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教师除了要给学生准备相应的课件、常见民族乐器实物、音响资料等客观教具外,自身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演奏(唱)民族音乐(或歌曲)的实践能力。如:教唱一些简单的民歌,弹(吹)奏一些民族乐器,讲解一些古代传统乐谱并可以简单试唱,等等。音乐教师需要不断积累和完善,才能用这些古老的音乐知识去吸引拥有现代音乐头脑的学生。如何用这些学生们认为“老土”和“过时”的民族音乐上出让学生们为之一振的音乐课,值得每一个音乐老师去思考、去设计。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音乐教师自身的音乐文化倾向。教师的倾向将直接对学生造成深远的影响。高中生正处在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毕生发展观等诸多重要观念的形成阶段.在接受外来新鲜事物的过程中也受着一些外来音乐文化的“侵蚀”。音乐教师更应树立自身良好的音乐文化倾向,在向学生讲授用外来分析手法欣赏音乐的同时不能忽视运用中国传统的音乐分析手法来欣赏我们世代相传的民族音乐,这是社会对综合性人才的需要,也是民族音乐文化继承和发展的需要。
4.结语
我认为.开设高中音乐欣赏课就是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在接受世界优秀音乐文化的同时重点吸收我国优秀的传统民族音乐文化。我国传统的音乐文化在历史上曾经影响了地区乃至世界的音乐发展,这些可以从日本、韩国、越南等国的传统音乐风俗甚至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里得到印证,“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们古时即有之,并曾将它发扬光大。虽然民族音乐和传统音乐随着近代中国被列强的不断入侵而逐渐衰落,取而代之的是外国人作曲中国人填词的“学堂乐歌”.而后又出现了中国音乐要“完全西化论”的过激论点,直至近年的“哈日”“哈韩”风。但由于现代中国音乐界的重视和保护,民族音乐已经开始逐渐焕发生机,正所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立足于本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才能在世界音乐界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发展我们本民族的音乐。音乐教师应该在让学生知道维瓦尔第、巴赫、贝多芬、肖邦、威尔第等西方著名音乐家的同时,也了解伶伦、师旷、桓伊、何承天、朱载培、张孔山等我国古代音乐家对民族音乐乃至世界音乐的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为中国民族音乐和传统音乐的继承和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