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教育宣传工作实现路径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是建立队伍,健全机制,形成点面结合的宣传格局。为强化教育宣传,成立了局宣传报道组,配备了四名专职人员。各地各校相应落实了教育宣传分管人和具体通联人,统筹安排各地各校教育宣传工作。每年年初召开教育宣传工作会议,明确年度教育宣传的重点内容,分解年度教育宣传任务,将教育宣传工作纳入各地各校年度目标考核。年底召开教育宣传工作总结会,通报考核结果,表彰先进,查找问题。抓好平台建设,构筑宣传阵地,在镇江电视台、镇江电台开设教育在线节目,在镇江日报开设教育周刊。局机关利用教育网,及时教育信息,方便群众对教育动态的了解与把握。同时开通互动系统,随时为群众提供最便捷的网上咨询服务。
二是围绕中心,捕捉亮点,推介镇江教育的新业绩。围绕办人民满意教育这一主题,捕捉具有新闻价值的素材,积极宣传镇江教育在强化管理、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均衡化等方面的新举措、新业绩。
1.大力宣传教育惠民的重大政策。教育是体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第一民生”。我们始终将服务民众、改善民生作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点工作,不断突出教育的公益性,提高教育的普惠性,切实维护和保障教育公平。一方面,我们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统领,不断加快从“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转变的进程,让更多的孩子不仅“有学上”,而且“有好学上”,让更多的群众共享优质教育发展的新成果;另一方面,我们着力突出社会关注的重点、热点,严格执行上级规定,积极推进普惠教育,加快推进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从“收费教育”向“免费教育”、乃至“补费教育”的转变,不断扩大教育资助覆盖面,确保让广大青少年、特别是弱势群体家庭的孩子都“上得起学”、“读得起书”。与此同时,我们对中等职业学校在籍高一、高二学生规定每人每年补助,全市有近4万人受益;我们还按普高学生10%的比例,以人均1000元的标准加大对普通高中贫困生的资助力度,每年有近6000名高中贫困生感受到来自政府和社会的温暖。2010年全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总数为36733人,其中初中有10197人,小学有26536人,他们全部在公办小学和初中就学,全部免除学杂费、借读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人人享有均等的入学机会以及均衡的就学条件,实现“待遇同城平等”。我市还通过设立有关奖学金等举措,帮助优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顺利完成学业,其中“陶馨吾奖学金”每年有10万元奖励。从2005年起镇江市每年从市慈善基金中拨款80万元资助包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内的贫困学生,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同等享受公办优质教育资源。“人性化关怀”的普惠教育,谱写了“让所有孩子快乐成长”的新篇章。我市通过《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新华日报》《江苏教育报》以及新华网、人民网等主流媒体的报道,在省内外引起了积极反响。学生食堂关乎教育民生,一度时期,学生食堂纷纷对外承包,抹去了公益性质,学生、家长意见很大,2011年出台的《镇江市中小学学生食堂伙食费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学生食堂的公益性质,不得以营利为目的,盈余不超过3%,学年度结余或亏损控制在年度营业额的3%以内。我市教育部门对食堂管理作了有益的探索和改革,形成了食堂管理的“镇江模式”,11月20日,《新华日报》、江苏卫视等8家省级主流媒体来我市集中采访,给予食堂管理的“镇江模式”高度评价。中国新闻网、人民网、新华网、腾讯网、新浪网、凤凰网等近百家网站纷纷转载。《中国青年报》《解放日报》发表署名文章给予充分肯定,认为“镇江模式”的核心体现了以人为本。目前镇江对食堂伙食费的管理模式不但得到了省有关部门的肯定,还受到国家发改委的关注,待镇江模式进一步成熟后有望在全省中小学推广。
2.大力宣传教育系统的先进典型人物。借助媒体宣传典型人物,借助媒体培树典型人物,充分放大典型人物的效应。镇江市第三中学教科室主任金燕同志参加工作19年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特别是她身患严重的糖尿病后,仍顽强奋斗在教学第一线,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省优秀共产党员、省十大杰出青年、十大女杰、市劳模等荣誉,并光荣出席党的十七大,是全省基础教育战线唯一的十七大代表。我们及时与媒体联系,推介这一典型人物。《新华日报》连续四次作了报道。《中国教育报》以《让师生在新课改中共同成长》为题刊登了对她的专访。《成才导报》派记者来镇江采访,用整版篇幅介绍了她的感人事迹。镇江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专业课教师师平爱岗敬业、锐意创新,坚持将教学改革与生产科研、技术创新相结合,为学校成为首批国家数控技术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作出贡献,他被省教育厅选拔为“江苏省职教领军人才”。《江苏教育报》曾以整版篇幅作了通讯报道。另外,我市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省镇江中学校长张玉坤,甘于清贫、坚守茅山老区学校30年的行宫中学教师唐月波,自愿到农村学校任教、为农村学校教育做出贡献的“全国优秀教师”称号获得者王晓滨等人物事迹经媒体报道后,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应,展现了教师高尚的道德风范。
3.大力宣传教育发展举措和工作亮点。为推进教育均衡,让农村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针对农村薄弱学校不具备现代化教学设备,部分学校一些学科教师匮乏等实际问题,我市大力推进“名师录像进乡村”活动,在丹阳、句容两地老区的4所学校,选择小学数学、英语、音乐、科学和初中物理、音乐等师资相对薄弱的学科进行首期试点。这一活动受到中央、省、市领导的好评。《中国教育报》曾在首版头条和二版作了两次报道,《江苏教育报》还派记者专程来镇江采访,并以整版篇幅报道,为全省召开实施“优质教育资源下乡”工程座谈会积累了素材。另外,我局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一手治理乱收费“堵塞暗道”,一手依法筹措教育经费“开通明渠”,走出了一条经费筹措新路。《中国教育报》首版刊登《提升基础教育整体办学水平———镇江:“堵塞暗道开通明渠”筹措教育经费》的消息,各大网站纷纷转载,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有部分省市教育行政部门来我市学习考察这一做法。从2007年起,我市大力实施教师队伍建设“三三三”工程(三爱教育:“爱教育、爱学生、爱自己”;三大活动:“教育思想大讨论,专业知识大学习,专业技能大练兵”;三关心行动:“关心教师思想,关心教师情感,关心教师生活”)。这一工程实施至今,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中国教育报》《新华日报》《工人日报》《江苏教育报》等媒体均陆续作了报道。我市实施国家学前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一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教育部门精心谋划,积极实施,根据国家、省学前教育发展要求,形成了我市学前教育改革发展以“三大支撑”、“五大改革”为核心内容的一系列目标、思路和举措,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11年4月,省教育厅组织新华社、中国新闻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广播电台、《中国教育报》等6家中央媒体和《新华日报》、省广播电台、中国江苏网、《现代快报》《扬子晚报》、江苏教育电视台、《江苏教育报》《江苏教育》、江苏教育新闻网等9家省级媒体组成媒体采访团,赴我市开展集中采访,对我市的试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三是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开展学报刊用报刊活动。在做好教育新闻宣传工作的同时,我市还积级开展教育报刊的学报刊用报刊活动,发挥教育报刊的育人功能和使用效益。为促进教师师德建设和专业发展,鼓励教师学好用好教育报刊。优秀教育报刊是中小学生重要的精神食粮,是实施素质教育、繁荣学校文化的载体,我市各学校根据自身实际,组织学生学报、用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各小学发挥《小学生数学报》在新课改中的作用,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逻辑思维能力。我市实验初中等初中校利用阅读课开展《初中生世界》的学用活动,为初中生打开了大千世界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