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教育理念及实践辨析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教育理念及实践辨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教育理念及实践辨析

一、教育理论内涵的再辨析

什么是教育理论?这似乎是一个不言自明、不需要深入探究的问题。在通常意义上,教育学界不外乎把教育理论定义为“借助于一系列教育概念、教育判断和推理所表达出来的关于教育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知识体系。”或者是“人们在对教育现象和教育实践的抽象、概括和总结的基础上形成的专门化、系统化的理性认识。”虽然,这两个概念是我们在教育研究中通常使用的概念,但是,当我们认真地去辨析这两个概念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这两个概念实际上仅仅是对教育理论的一种形式性的描述,还远远的不能表达出教育理论的实质性内涵。因此,在辨析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之前,我们必须对教育理论的概念重新做深层次的反思与追问。

(一)教育理论是一种概要性的理论

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比如,地理学以地质、地貌等实在之物作为研究对象,数学以数字、图形等抽象之物作为研究对象,而教育学则以教育现象和教育实践作为研究对象。与其它学科的研究对象相比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并不是可以固定的东西,因此,教育学理论不能够像地理学理论一样可以从实在之物中分析和归纳出事物的本质,也不能够像数学理论一样可以从抽象的数字和图形中推出精确和严密的理论。虽然,教育理论也能够准确地确定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各种关系和教育实践的一些特点,但是,教育理论却无法详尽地把握住教育实践的本质,更无法准确地分析出教育实践的每一个具体环节。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说教育理论不是一种像自然科学理论一样的具有准确性和精密性的理论,而是一种概要性的理论。当然,我们说教育理论是一种概要性理论,不是说教育理论是一种无效的理论,也不是说教育理论是一种错误的理论,而只是说教育理论是一种不能完全把握住事物本质的理论。事实上,这种对于教育实践的完全把握只能依靠教育实践活动自身来完成,而不能依靠教育理论的推论和探究获得。因此,对于教育理论来讲,概要性才是唯一可能和唯一有意义的确定性。

(二)教育理论不是一种自足的理论

从本质上来讲,教育理论也是一种知识。但是,与纯粹的为了“知”的理论相比较,教育理论研究的目的却不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而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教育实践,在这一点上,教育理论与伦理学理论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虽然,从本质上来讲,伦理学理论也是一种知识,但是,伦理学理论的价值却不能够由理论自身来理解,而只能通过伦理学理论对于道德实践的价值来理解。同样,教育理论的价值也不是由教育理论自身给予的,而只能通过教育理论对于教育实践的有效性来理解。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教育理论不是一种为了自身而存在的理论,或者说教育理论不是一种自足的理论。教育理论不是自足的理论并不是说教育理论不是一种理论,而只是说教育理论不是一种仅仅为了自身而存在的理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归纳教育规律和特点也就不应当成为教育理论研究的最重要任务。

(三)教育理论是有价值承担的理论

与纯粹的以研究事物的本质、原因和依据的自然科学理论不同,教育理论除了研究人们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规律和特点以外,还需要研究价值领域的问题。比如,教育理论需要追问“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教育应当把人培养成为怎样的人”等等问题。教育理论需要关涉价值问题的原因在于教育学是一种关注人成长的学科,而人的成长离不开价值,因此,教育学科需要研究教育活动中对人的成长有价值的东西。虽然教育学需要研究教育活动中对人的成长有价值的东西,但是这些价值却不能够仅仅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就可以展现出来,有些价值还需要经过研究者的理性思考才能够被发现,而这也就意味着教育理论中的一些价值追求可能是一些在教育实践中永远无法完全实现的价值。也正是在这个问题上,一些人批判教育理论脱离了教育实践。而本文则认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是由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本质特征决定的,也是教育理论能够审视教育实践的一个基础。

(四)教育理论是一种无法完全承担自身目的的理论

教育理论研究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而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教育实践。但是,在对教育理论内涵的研究中,我们也会发现教育理论并不能够完全承担自身的这个目的,在这一点上,教育理论与自然科学理论有着本质的差异。如果一个人拥有了足够多的自然科学知识,那么这个人就可能会成为一位自然科学家,也能够解决很多自然科学问题,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自然科学理论能够承担起自身的最终目的。但是,对于一个学习了很多教育理论知识的人而言,却不一定意味着他能够成为好的教育实践者,这也就是讲教育理论与教育理论的最终目的之间不存在一种直接的关系,教育理论无法完全承担自身的目的。

二、教育实践是以教育智慧为指导的自身就是目的的实践活动

任何的教育实践都必然包括两个不可分开的层面,一个是教育实践的目的,一个是对这个目的的行动。没有行动的目的只能是一个幻想,而没有目的的行动只能是一种随意的游戏。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在教育活动中人们把教育实践定义为“一种有意识的培养人的实践活动”。但是,正如前文所述,这个定义仅仅是一种形式性的定义,还远远不能够真实地描述出教育实践的本真内涵。因此,为了辨析清楚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关系,我们有必要对这个概念做深层次的分析。

(一)教育实践是以自身作为目的的活动

在教育目的的划分上,不同的研究者有着不同的划分方法,比如,有的研究者把教育目的分为广义的教育目的和狭义的教育目的,有的研究者把教育目的分为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和社会的教育目的等。但是,在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中,不管教育目的是由谁规定和如何划分的,只有当这个教育目的真正地成为了具体教育实践的目的的时候,我们才能够把这个教育目的称为教育实践的目的。比如,在政策上我们规定“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一个教育目的,但是,如果我们的教育实践者不把这个教育目的当作其教育实践的目的,那么这个教育目的就不能够成为真实的教育实践的目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教育实践的目的不是以外在的目的为目的的,而是以教育实践者在教育实践活动中选择的目的为目的的。虽然,具体教育实践的目的是教育实践者选择的结果,但是,教育实践者的这种选择却不是任意的选择,而是依据于具体的教育实践环境、教育政策、教育实践对象等条件,运用自己的智慧综合选择的结果。教育实践的目的是由教育实践者自己决定的,而教育实践的目的与教育实践行为又是统一的,因此,对于每一个教育实践者来讲,他的教育实践目的与教育实践行为之间都有着内在的统一性,教育实践行为体现了教育实践的目的,而教育实践的目的则蕴含在教育实践的行为之中,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教育实践是以自身行为作为目的的活动。

(二)教育实践是以教育智慧为指导的实践活动

在教育实践中,教育实践者不是从一套固定的规则出发来行动的,其原因就在于教育实践的对象不是可以固定的东西,而人实践的环境也不是千篇一律的,所以在教育实践中也就不会存在完全一致的正确行为方式。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任何把教育实践等同于技术行为的人都一定是失败的教育实践者。那么,在教育实践中,教育实践者是依据于什么条件进行教育实践的呢?教育实践者又是如何来保证自己的实践是好与正确的呢?事实上,在教育实践中,教育实践者总是根据具体的情况做出适合于这种情况的行为,而这个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则是教育实践者的教育智慧。教育智慧是一种能够让教育实践者在变动的教育实践情况中做出最好选择的能力,而有教育智慧的教育实践者则能够知道什么样的选择有利于教育实践。具体来讲,在教育实践中,教育智慧一般处理三个层面的内容。

第一,审视教育实践者所处的具体环境,了解教育实践者所能够利用的条件;

第二,审视达到教育实践目的的手段,如果只有一种手段可以达到目的,那么就考虑如何获取这种手段以及如何通过它达到目的,如果有多种方式,那么就选择那种最好的、最容易达到目的的方式;

第三,指导教育实践者进行具体的教育实践。虽然每个教育实践者都具有教育智慧,但是教育智慧却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培养出来的,这也就意味着不同教育实践者的教育智慧之间存在着差异,而这个差异体现在教育实践者身上就表现为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与非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之间的差异,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教育智慧才是教育实践的直接决定者。

三、教育理论不能够直接指导教育实践

在对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内涵进行辨析之后,我们就会发现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不再仅仅是两个形式化的概念,而成为了两个有着丰富内涵的概念。而当我们用这样两个概念去考察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问题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很多以前没有解决的问题现在都可以迎刃而解了,而这其中就包括“教育理论能不能指导教育实践”的问题。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关系的问题上,“教育理论能不能指导教育实践”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受到极大关注的问题,也是一个至今仍然没有定论的问题,因此,在辨析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关系之前,我们有必要对这样一个问题做出回答。但是,在对这个问题的考察中,我们也会发现在“教育理论能不能指导教育实践”这个问题中,“指导”是一个不准确的概念,因为如果间接的影响也可以称为指导的话,那么任何的教育理论都会对教育实践有指导作用,因此,本文认为“教育理论能不能指导教育实践”的问题应当改变为“教育理论能不能直接指导教育实践”的问题,这样这个问题探讨才具有意义。

(一)教育理论作为知识与教育实践作为行为之间

不存在直接指导的关系从本质上讲,教育理论是一种知识,教育实践是一种行为,教育理论能不能直接指导教育实践的问题,就等同于教育理论知识能不能直接指导教育实践行为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在当前的中国教育界主要存在着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教育理论知识类似于自然科学知识,可以直接指导教育实践,并认为如果一个人拥有教育理论知识,那么他就会做出符合教育理论的行为;另一种观点认为不应该把教育理论知识与教育实践行为统一起来,知道教育理论知识并不一定意味着就能够依照教育理论实践。而现实则证明后一种观点在这个问题上更有解释力。本文也赞同这个观点。但是,为什么教育理论不能够直接指导教育实践呢?本文认为主要存在如下两个原因。

(二)教育理论不能够直接指导教育实践的原因

教育理论不能够直接指导教育实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第一,教育理论只有在被教育实践者接受的情况下才可能对教育实践产生影响。在现实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教育实践者是依据于具体的教育实践情景来行动的,而教育理论只是人理性思考的一种表现形式,理性的教育理论能不能被具体的教育实践者所接受则是教育理论能不能对教育实践产生作用的一个基本前提。因此,在教育实践者的实践和教育理论之间存在着一个关键的联接,那就是教育实践者在其倾向中能不能接受教育理论,如果教育实践者在其倾向中不能够接受教育理论,那么教育理论就不能够对教育实践者的实践产生影响。但是在另一方面,我们也会发现即使教育实践者在其倾向中接受了教育理论,教育理论也不一定能够直接指导教育实践者的实践,其原因就在于教育理论是一种概要性的理论。

第二,教育理论是一种概要性的理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教育实践者能不能接受教育理论是教育理论能不能对教育实践产生作用的一个基本前提,但是在另一方面,我们也会发现即使教育实践者在其倾向中接受了教育理论,教育理论也不能够直接指导教育实践者的实践,其原因就在于教育理论是一种概要性的理论。我们可以说,如果一个人拥有了很多的物理学知识,那么这个人就可以解决很多的物理学问题,其原因就在于物理学知识是一种精确的知识,物理学知识和具体的事物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但是,教育学理论是一种概要性的理论,虽然教育学理论也可以探讨出教育实践的一些基本规律,但是教育学理论却无法清楚地描述出每一个具体情景下的教育实践过程,这也就意味着教育理论无法指导教育实践者在具体的情景下的具体教育实践。事实上,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教育实践者是依据于教育智慧来进行教育实践的,而具体的教育智慧却不能够由理性的教育理论来代替。

四、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关系的辨析

可以肯定地讲,如果没有教育实践就不会有教育理论的存在,同样,如果没有教育理论的存在,那么教育实践将会处于一种停滞不前的地步。虽然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之间不存在一种直接指导的关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不存在关系。事实上,相对于应用科学理论与应用科学实践之间的直接指导关系,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存在的则是一种更复杂和更隐蔽的关系。

(一)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是相互缠绕在一起的

教育理论的研究对象不是纯粹的理论前提或者假设,而是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教育实践,这也就表明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一开始就是联系在一起的。在教育理论研究的目的上,教育理论研究的目的也不是为了归纳出抽象的教育理论,而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教育实践,促进人的成长。因此,教育理论在研究目的上也是与教育实践联系在一起的。这也就意味着教育理论在其研究的前提和研究的目的上都是与教育实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另一个方面,我们也应当清楚,虽然教育理论研究的前提和目的都是为了教育实践,但是,我们不能够由此就把教育理论等同于教育实践。事实上,虽然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但是这两者之间还是存在着本质差异的。

(二)教育理论能够增加教育实践者的理性

教育理论是一种以教育实践作为分析对象的特殊性知识,而教育实践则是一种活动。虽然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教育理论并不能够直接指导教育实践者如何去做,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也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但是这并不表示教育理论没有加入到教育实践中来。教育理论是对教育实践的原则、特点以及可能性的探讨,因此,从这个层面来讲,教育理论可以满足教育实践者对于教育实践知识的需求。虽然教育理论并不能够告诉教育实践者在教育实践中应当如何去做,但是,教育理论会告诉教育实践者“教育实践的原则是什么”、“教育实践应当有什么样的价值追求”等问题。虽然原则的知识与具体的教育实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原则的知识却可以让教育实践者更理性地思考教育实践。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可以说教育理论解放了教育实践者的思想,让教育实践者的思想更加自由了。当然这里的自由不是社会和法律下的自由,而是思维的开阔性和智慧性。教育理论可以让教育实践者的思想更加开阔和富有智慧,也就意味着教育理论让人变得更有理性了。

(三)教育理论对于教育实践具有批判功能

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许多的教育工作者把教育理论看作是具体教育实践的指南,事实上这是对教育理论的一种误解,因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不存在一种直接指导的关系,而同时,当我们把教育理论当作了教育实践指南的时候,我们实际上也就放弃了教育理论对于教育实践的批判功能。从本性上来讲,教育理论是人们对于教育实践的理性反思,是人们对教育实践的原则、可能性、以及价值等问题的研究,因此,教育理论与具体的教育实践之间必然存在着一定的距离。而也正是因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存在着距离,教育理论才可以判断某一个教育实践是不是正确的,才可以批判不正当的教育实践。教育实践是人给予性的实践,这就意味着在教育实践中必然存在着由于人自身的原因而带来的不可避免的不正当问题。但是,如何才能够辨析出教育实践中的不正当问题,如何才能够把不正当问题带来的危害减少到最低的程度呢?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有教育理论的帮助。一个正当的教育理论,除了辨析教育实践的规律和特点以外,还会告诉教育实践者“什么是好的教育”、“什么是正当的教育实践方式”。因此,借助于教育理论,教育实践者就可以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同样,借助于教育理论,“我们”才可以对不正当的教育实践进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