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中学教育发展反思分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作为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系统教育的学校,在德育实践活动中,要以社会主义教育为主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依托,以社会实践为平台,深入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积极组织校园文化活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理论研究,扩展校园文化建设新载体。
二、作为教书育人,为提高民族素质,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所需人才的教师,除了加强自身修养和专业技能外,积极的引导、正确的方法、灵活的策略等不仅有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作用。教师在强调教育内容丰富性的同时,要以主题班会为中心,制订学生共同认定的可行性规章制度;要以社团活动为载体,注重寓教于乐的时效性;以典型宣传为范例,强化榜样作用的示范性;以服务学生为重点,强化人文关怀的针对性。
三、作为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学生应明确学习动机,学会自我激励与调节,以积极的心态去对待学习;把课前预习、课堂听讲、课后复习相结合,制订切实可行的目标,不断增强学习信心;改善自我认知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善于倾听,在反思中改变;学会和老师、同学融洽相处,以愉快的心情去学习;养成良好的饮食、睡眠习惯,用健康的体魄、饱满的精神赢得效率。洛克曾劝诫我们:“把子弟的幸福奠定在德行与良好教养上面,那才是唯一可靠的和保险的办法”。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精神面貌、完善的人格、纯洁的心灵可以弥补智慧的欠缺,但智慧绝对无法填补道德人格的缺失、精神的匮乏和心灵的空白。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孩子的忧郁、厌学、颓废、敏感、多疑、脆弱和自我堕落呢?从大的方面来看,市场经济的作用不可忽视,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正不断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书中本无黄金屋,现实自有致富路”的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金钱的诱惑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每一个人。打工潮、下海潮致使许多学生成为留守儿童,在缺乏引导、关爱、约束力的情况下,痴迷网络、逃学、退学、暴力、早恋、偷盗等现象日益严重。
从小的方面来看,与老师、父母的教育方式、处理方法、引导策略也密可不分,孩子一旦有老师不认同,学校不满意的行为,就写检讨、罚站、蹲厕所、粗暴打骂,甚至让饭桌也变成了战场。这种指责谩骂、武断干涉、强行阻止的教育方式,最终也只能是缘木求鱼、南辕北辙。费希特更是强调教育的本质既是道德心。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实现教育目标的条件和保证,学生除了能动接受知识和技能外,更需要高尚精神的感染和良好道德的熏陶,学校该如何进行德育教育?切忌华而不实、好高骛远,应以班为单位、以学生为重心,发挥班主任的组织、领导角色,制订符合班级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的切实目标,大处着眼、小处入手,遵循“小而实、近而真、知能行”的原则,用“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做引导,让学生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在教学实践、社会实践中导入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世界观教育、健康心理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等。最终让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得、得有所为。高尚的道德又与健康的心理密不可分,培养学生的道德心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那怎样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心理教育需要无功利性的社会关注
社会应组织专业人士以志愿者身份定期到校园进行心理测试、心理评估和公益讲座;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和不同情况的班级,确立具体、明确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结合一线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有区别、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与教育;最终让学生在已在理论的指导下有参照、有思想、有目的地去参加社会实践、参与社会竞争,在实践和竞争中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自我教育。
二、心理教育校园化、人文化
学校注重自然环境建设的同时,更需重视以教师文化为依托的富有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的建设,用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自然环境和具有启迪作用的名人画像、励志故事、至理名言、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来洗涤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人本化要求教师从人的本性出发,看重人的尊严,让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实现和发展。因此,教师在提高自我素养的前提下,要学会关注,学会赏识、学会尊重、学会理解,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认真倾听、耐心疏导、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去处理。
三、心理教育家庭化、人性化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离不开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家庭要与学校紧密配合,老师应与家长加强沟通,针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在教育过程中应多一点耐心,少一点抱怨;多一点关爱,少一点斥责;多一点理解,少一点谩骂;多一点尊重,少一点武断;多一点冷静,少一点冲动;多反省、多总结、多育心。针对屡见不鲜,令老师、家长头疼的中学生早恋问题,我们首先要跨越中学分科的藩篱,把生理教育延至中学教学的各个阶段,而不是时断时续、浅尝辄止,或者再大胆一点,开设专门的性教育课程,让神秘、好奇在中学生心中逐渐明了、清晰。教育是世代的传承和积累,塑造学生是一种历时久远的磨砺,当代教育有其合理的成分,但在诸多方面还存在误区,需要对教育目的、教育策略、教育出路等重新做出选择和审视,反思教育现状,求真务实应提上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