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新工业化发展下现代教育新模式探析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新工业化发展下现代教育新模式探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新工业化发展下现代教育新模式探析

一、我国教育对新工业化建设的意义

走新工业化道路是中国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国家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现代工业文明有效培育的必然选择。加快教育发展,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是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根本动力。由此可见,教育事业在促进新工业化建设方面占据重要的战略地位。

(一)教育促进科技创新,有利于推动工业结构调整

教育是促进科技创新的内生力,充分展现科技创新的力量,是教育面对未来时代挑战的必然选择。习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指出:“我们要大力发展科技事业,通过科技进步和创新,认识自我,认识世界,改造社会,使人们在持续的天工开物中更好掌握科技知识和技能,让科技为人类造福。”因此,我们必须为推进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从而提高整个民族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水平,这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根本举措。2012年11月,在十八大报告中对当前四个现代化建设同步发展作了深度阐述,其中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要求更加突出。教育能够促进科技创新,使信息技术得到飞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当前,人类社会已经成为一个信息化社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淘汰落后产能,推动工业结构调整是必然趋势。首先,充分运用最新科学技术创新成果,尤其是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业,提升传统工业的科技含量,淘汰一部分落后产能,就能够在提高产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减少生态破坏和资源消耗,从而更能坚定我们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信心。其次,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将其渗透到工业生产过程、工业产品、市场需求与生产供给、决策、社会管理中,为工业结构的调整提供准确的信息化服务,从而提升产业的信息化、科技化水平,提高依靠科技知识取得的收入在整个收入中所占的份额,最终提升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二)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有利于增强国际竞争力

指出,中国这么多人,教育上去了,将来人才就会像井喷一样涌现出来。这说明,我国作为现今世界上少有的人力资源大国,只有通过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更高素质的人才,才能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强国的优势。2010年8月,在国家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深刻指出,教育要“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因此,我们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国情为基础,分层次地培养优秀人才,从而对新工业化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当前的国际竞争主要依靠经济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经济的发展需要靠工业生产力的提升,工业产业的升级需要靠科技带动,科技的进步需要靠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培养需要靠教育的支撑,所以教育就成为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源头,人才培养就成为国际竞争的制高点。目前,我国正处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键时期,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要立足于国家整体发展大局,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以提高国家工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首先,人才的培养要以工业化发展需求为依托。我国的教育不仅要进行素质教育,而且要进行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人才,为工业发展提供驱动力。其次,培养能力与素质兼备的工业产业管理型人才。通过组织管理,发掘人才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提高产业内部人才的领导力、决策力、实践力,并将其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从而以人才占领国际竞争的制高点。

(三)教育传承文化观念,有利于培育现代工业文明

教育在人类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成为传承文化观念的一种方式,它能够使人类创造出来的优秀文化知识得以传承与创新,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和文明程度。文化借助于教育得以延续和发展。习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指出:“我们要积极发展教育事业,通过普及教育,启迪心智,传承知识,陶冶情操,使人们在持续的格物致知中更好认识各种文明的价值,让教育为文明传承和创造服务。”因此,我们不仅要凸显教育培养具有高尚道德品质、健康身心素质、卓越工作能力的新一代青年的重要地位,而且要发挥教育传承、创新优秀文化的重要作用。大力推动工业化发展进程,必须重视培育现代工业文明。现代工业文明主要体现在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创造先进的生产技术、执行严格科学的管理等方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教育为切入点,从根本上树立以人为本的传统文化观念,运用先进的科学文明成果创新生产技术,培育高素质管理人才,提高企业内部科学管理水平。通过培育现代工业文明,开创现代工业发展新局面。首先,要重视激发人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注重人的品格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协调发展。同时,在工业生产、经营、流通及管理过程中,通过制定人性化的规章制度,提高员工对现代工业文明的认识水平。其次,切实认清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利用信息化成果提高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科技水平,彻底摆脱农耕文化中的随意性及技术的滞后性,为加快工业化进程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再次,推进工业产业管理人才的组织建设,培育具有现代工业文明素养的管理层,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我国工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二、新工业化发展背景下我国建立现代化教育新模式的对策

新工业化发展内在地要求我们必须努力构建现代化教育新模式,最终形成新工业化和教育事业同步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建立完好的全民化教育模式,为新工业化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建立完好的全民化教育模式,意味着要使每个人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从而提高全民的文化水平和道德素质,在满足个人生存发展需要的同时,为新工业化的建设作好服务准备。目前,我国在发展全民化教育方面作了很大努力,但与目标还相差甚远。如:教育资源覆盖范围有限,使得城乡教育不平等问题依然存在;教育政策的资金投入力度不足,导致农村留守儿童辍学率升高;等等。因而,促进教育平等化,建立全民化教育模式显得尤为紧迫。一再强调,要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让每个孩子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建立完好的全民化教育模式,首先必须完善和健全我国教育制度与扶持政策,通过实施贫困地区定向招生计划,增加贫困生进入重点学校的机会,健全中西部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服务体系,支援义务教育,降低辍学率。其次是政府需加大资金投入,培养大批综合素质过硬的教师,建设大批高质量的农村校舍,将更多更好的优质资源借助教育信息技术扩大其覆盖范围,从而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差距。

(二)建立完整的全面化教育模式,为新工业化发挥人才竞争优势

人才竞争已然成为当今国际竞争的显著特征。新工业化的建设必须以培养人才为基点,人才不仅仅是指科技人才,还包括实用型人才、管理型人才等。因此,进行各级教育、培养各类人才,需要我们建立完整的全面化教育模式,为我们的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目前,我们要建立完整的全面化教育模式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我国教育体制与学生的实际需求不一致,导致人才发展过于片面化,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受阻;教师队伍的质量参差不齐,教育方式的墨守成规,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得不到有效发挥,影响创新性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忽视职业教育在推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作用,使得教育在推进新工业化发展进程中的驱动力减弱,影响新工业化发展进程;等等。新工业化的稳步前进要以人才竞争为突出优势,人才的培养要以建立完整的全面化教育模式为依托。首先,进一步调整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层次,创新人才培养评价机制,实现人才的能力与素质的统一发展,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其次,通过组织业务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使教师坚持“三个牢固树立”的根本要求,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式,始终扮演好作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的角色,为新工业化的发展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再次,将职业教育摆在突出位置,在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同时创新培养模式,鼓励学校与企业搭建合作平台,培养更多适应新工业化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最大限度地展现职业教育的活力。

(三)建立完备的信息化教育模式,为新工业化开发人工智能机制

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必须着眼于新工业化,准确、深刻地把握我国的教育现代化发展战略。目前,世界信息化的最新潮流与走向影响着我国教育发展趋势。《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宏伟目标不可或缺的动力和支撑。”因此,通过建立信息化教育模式,大力开发人工智能,能更好地推进新工业化的发展进程。但是,我国在建立信息化教育模式方面做得还很不够,还存在很多问题与缺陷。如:教师搭建信息化教学平台进行授课的能力有限,使得培养学生成为掌握高科技人才的路径受阻;建立数字化网络平台进行教育资源共享的手段还不够成熟,导致教育资源的大量浪费;等等。信息化教育是帮助新工业化开发人工智能的活水源头,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普遍使用,势必会在培育出大批掌握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高科技人才的同时,推动信息技术运用到工业生产经营领域,从而为新工业化开发人工智能机制创造条件。因此,为了建立完备的信息化教育模式,学校应首先注意提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从而提高教育质量,为培育具有信息化涵养的科技人才铺路;同时,政府应出资鼓励学校开发资源共享软件,充分展现数字资源的优势,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供全民终身学习使用。

(四)建立完善的开放化教育模式,为新工业化增强国际交流合作

如今,我国经济的发展必须依靠国际市场的推动力,这就意味着我国的新工业化发展必须要增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开放化教育模式的建立,会促进各国之间教育的交流与合作,会为新工业化增强国际交流合作提供契机。然而,我国在建立开放化教育模式方面做得还很不够,如:受我国留学生回国政策不健全的影响,出国人数与回国人数成反比,导致大量人才流失;对外宣传的力度不够,制约了我国院校与来华留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对外交流的渠道不畅;中外合作办学的结构不合理,影响了办学质量的提升;等等。习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我们必须大力推动教育事业发展,通过与世界各国的教育交流,传承现代工业文明,为新工业化的发展助力。首先,要健全国家关于学生出国留学的相关政策,加大公费留学生的人数比例,改善人才使用的制度环境,搭建对外交流的桥梁。其次,注重加强我国院校对外宣传工作。各大院校通过利用综合文化交流平台,拓宽与来华留学生之间的交流渠道,从而更好地引进外来人才。再次,通过优化中外合作办学及治理结构,改善办学质量与数量的失衡状态,充分利用国际资源进行自主研发和创新,促进新工业化发展与国际接轨。

作者:喻滨 刘芳 单位: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