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物理教学效率提高下现代教育技术探析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物理教学效率提高下现代教育技术探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物理教学效率提高下现代教育技术探析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学习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我总是想方设法通过创设学习情境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信息技术对于创设有利于学习的情境有着特别的优势。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生动形象的演示,创设利于启迪学生智慧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中通过感悟和体验,逐渐产生学习兴趣并从情境中发现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讨论,理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经过这样的良性循环,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的能力大大增强。例如在教学初中物理《压强》一节时,我制作课件《生活中的压强》,播放视频中北极熊妈妈在冰面行走时会跌进冰窟窿,而小北极熊却可以正常行走,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出示图片对比“人在雪上行走”和“人踩在雪橇上走”为什么会出现一个陷得深,另一几乎没有陷下?学生通过视频和图片认识到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这些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两者关系的兴趣。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展课堂空间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使拓展课堂空间、加大知识传授密度成为可能。传统物理教学中的教师板书、演示实验费时很多,影响了课堂知识传授的信息容量。这一缺陷已被现代教育技术所克服。计算机技术以图形语言、动画语言等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例如,在复习《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由于在新授课时学生已经做过实验,怎样在复习时上出新意呢?我设计的复习课件采用Flash动画演示凸透镜成像的过程,教师只要点击蜡烛,就可以拖着移动蜡烛,而蜡烛所成的像也同时移动,物距变化从大于二倍焦距、等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等于一倍焦距、到小于一倍焦距,所成的像,像距的变化也一目了然,学生很自然地得出结论:成实像时“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远像近像变小,物近像远像变大“;成虚像时”物远像远像变大。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教学反馈

师生互动,及时检测,及时反馈,是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学科教学的一大优势。计算机创设特定的教学环境,可以使时空距离缩短,使师生间的沟通加速。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迅速搜集统计学生学习的相关信息,从而及时分析教学效果,调整教学节奏和进程。例如,在教学实践中,我采用电子白板将上课的授课情况进行录制,在课后让学生整理,这和“翻转课堂”应用有相似之处,我把积累的视频,放到邮箱里面,学生某一块知识不熟练,就可以观看视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自学,节省教师重复性劳动。还有在实验考试时,教师的演示学生不易全部观察,我利用摄像机全程录像,放到教室电脑里,学生对不会做的实验,或不清楚的,随时观看,节省课堂时间,针对性很强,教师的辅导压力减轻,也很好地体现了因材施教,大大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率。在复习课中,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通过实物投影当堂展示,直观性强,节奏快,这样做有利于及时反馈学生的解题过程,从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便于教师控制教学的进度。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在课堂教学实施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很好地突破教学难点。计算机技术的图形处理能力超强,利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把宏达的场景做微缩处理,化枯燥为生动。这对突破教学难点无疑帮助很大。学生在学习中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表达等方面的障碍在计算机操作下比较容易的被打通,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比如,在教学电学“动态电路分析”时,初中学生因为缺乏较强的空间的想象能力,对不变的电路容易分析,而对变化的电路就感觉非常困难,用板书或物理模型也无法让学生充分认识和理解,是教学的难点。这时我设计多媒体动画,先让学生通过分析电路串并联,明确电压表电流表分别测谁的值,然后动画演示将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变化,引起电路的总电阻的变化,进而由欧姆定律得出总电流的变化,从而分析电流表、电压表的变化,思路会很明确。再比如“开关通断引起的电路变化”类型题,通过动画很容易把电路的变化展现出来,学生理解了电路的变化,就可以知道电路是串联还是并联,再结合串并联规律和欧姆定律,就可以很容易得出电流表、电压表的变化。这个中考必考的难点在信息技术辅助下,弥补了一些学生空间思维上的缺陷,就很容易被突破。

五、结语

总之,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来辅助物理教学,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化微观为宏观,化静态为动态,化不可操作为可操作,对学生理解知识难点,提高综合能力,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物理教师,我们应该积极潜心钻研现代教育技术,全面提高物理教学效率和教育教学水平。

作者:杨志祥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郭猛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