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现代教育下高校扬琴教学优化模式研究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现代教育下高校扬琴教学优化模式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现代教育下高校扬琴教学优化模式研究

摘要:现代教育理念倡导知行合一,注重学生的全面、和谐以及个性化发展,主张以学为主、以生为本。文章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简要分析高校扬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论述现代教育理念下高校扬琴教学优化模式构建的现实意义,重点从完善内容、革新实践教学方式、应用信息化教学工具、分类授课四个方面探究现代教育理念下的高校扬琴教学优化模式,以供参考。

关键词:现代教育理念;高校;扬琴教学;优化模式

扬琴是兼具世界性与民族性地击弦乐器,自传入我国以来便深深扎根中华民族土壤,以其特有的音色、宽广的音域谱写着中华民族崛起的华丽篇章。高校扬琴教学既是艺术教育的载体,又是德育、美育的重要途径。在现代教育理念视域下,高校扬琴教学亟须通过教学模式的优化综合培育学生扬琴演奏理论知识与技巧、扬琴演奏表演力与实践力,并在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德育、美育等元素,使学生在学习扬琴、习练与实践中获得审美享受、情感体验与文化浸润,进而使学生成长为知行合一、德才兼备、富有创造力、理想信念坚定的扬琴艺术人才。

一、高校扬琴教学现状

伴随着我国艺术教育的发展,扬琴成为部分高校的艺术教育载体,肩负培育学生审美素养、提升学生艺术修养、教授学生扬琴演奏技法的重要责任。虽然当前部分高校在课程设置、理论及实践教学方面对扬琴教学模式进行了改进,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其一,部分高校扬琴教学内容中中国传统曲目占比较低,具有传统音乐特色的民族器乐室内乐作品及重奏屈指可数,导致高校学生对待传统乐曲的态度由不重视逐渐转变为淡漠与抗拒,部分学生认为传统意味着落后与陈旧,无法与具有时代色彩、节奏感强且易于演奏的现代曲目相媲美,在日常习练与学习中也不愿尝试演奏传统乐曲,将会弱化学生文化意识、文化自觉性,违背了现代教育理念所倡导的“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其二,实践教学方法单一僵化,主要以教师讲解及示范、学生模仿与练习为主,学生无法根据自身需求、审美感知力等进行自主、自发的“二次创作”,难以通过坚持不懈地习练体会扬琴作品深刻的哲思与情感,与现代教育理念提倡的“以学为主,以生为本”观点相背离,不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且个性化发展,并且极有可能诱发学生逆反心理,进一步降低其学习扬琴技艺的积极性;其三,理论授课枯燥乏味,学生理论水平偏低。理论知识是学生实践的先决条件,部分教师以讲授式、灌输式、说理式教学方法向学生传授扬琴演奏基本原理与技法,致使扬琴理论课堂氛围压抑、活动匮乏,难以践行现代教育理论主张的“激发生成,动态交互”,极有可能降低学生理论水平,进而影响到学生的扬琴演奏效果与表现力。其四,扬琴独奏及重奏教学混乱,缺乏艺术实践环节。在当前艺术市场上,扬琴受到大众的广泛青睐,扬琴独奏及重奏表演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部分高校对扬琴的艺术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学生未来就业后缺乏扬琴伴奏、重奏的实践经验,违背了现代教育理念所倡导的“终身教育”思想。

二、现代教育理念下高校扬琴教学优化模式的必要性

现代教育理念视域下,艺术教育在高校教育教学体系内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为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现代教育理念是以当代教育发展形势为背景,以21世纪核心素养培育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教育思想、理念与观点,对高校艺术教育、扬琴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模式与思维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在多元价值观、文化观的社会环境下以坚持文化自信、坚守民族根基为己任培育学生文化意识及自觉性,使其在认识与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基础上依然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在学习与未来发展中坚持不懈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多元文化精髓,助推中华文化现代化发展;二是在创新驱动的时代背景下,注重对学生艺术实践力、表现力、理解力与创造力的综合培养,促成学生知行合一、思想先进,使学生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进而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艺术事业的蓬勃发展蓄势赋能[2];三是依托互联网+教育实行教育信息化,倡导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纵深融合,借助信息技术构建智慧、交互、移动、泛在的学习空间;四是因材施教、因势而变、因时而异,把握教育发展规律、找准艺术发展契机,使艺术教育与市场、现代教育形势及艺术领域人才需求对接,发挥高校教育的社会职能。综合来看,高校扬琴教学模式优化是践行现代教育理念的必然要求,是坚守高校社会定位、培育社会所需人才的必然选择,也是高校推进区域艺术事业发展、传承传统文化的必由之路。

三、现代教育理念下高校扬琴教学优化模式的构建路径

基于对现代教育理念下高校扬琴教学问题的分析及对扬琴教学优化模式必要性的理解,文章该部分将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阐释现代教育理念下高校扬琴教学优化模式的构建路径:

(一)广泛整合传统乐曲,加深学生文化底蕴

当代高校学生正处在我国最为繁荣富强的发展使其,见证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经历了建党百年的精神洗礼、体验中国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其文化自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3]。但在高度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社会信息数量与密度高度集中,其中不乏非理性、虚假及负面信息干扰着学生的文化观点与理想信念,再加上高校学生群体价值观具有波动性的特点,不良思潮与错误思想极有可能导致其价值观、文化观发生动摇,致使其脱离民族文化语境,模糊自身的文化追求。为此,高校扬琴教学需肩负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在原有扬琴课程体系中加入传统乐曲、民族乐曲或经现代化创作的以历史、民族故事、英雄人物为题材的作品,将扬琴课程塑造为学生认识、了解中国音乐文化的“窗口”,使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意蕴,进而激发学生文化自觉性、自信心。例如在原有扬琴课程体系内嵌入不同地域的扬琴传统曲目:四川扬琴《将军令》《闹台》;江南扬琴《欢乐歌》《弹词三六》;广东扬琴《倒垂帘》《寒鸦戏水》;东北扬琴《苏武牧羊》《渔翁》等,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欣赏与选择性习练中感受到我国扬琴艺术的多样性与丰富性,体会扬琴艺术的地域特色,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中华儿女的民族精神,领会古人在艺术追求上的造诣与智慧、深化自身文化底蕴。

(二)重视扬琴即兴伴奏,革新实践教学方法

实践是高校扬琴教学的核心,也是教学模式优化的切入点之一。传统实践教学以教师示范、学生模仿为主,忽视对学生表现力、创造力、理解力的培养。为改善此种扬琴教学现状,建议以扬琴即兴伴奏为实践教学的基本形式,在训练学生扬琴演奏技巧的同时以开放、自由、灵活、和谐的实践教学氛围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首先,以双师型、创新型教学队伍构建为出发点,定期聘请民间扬琴艺术家、扬琴领域专家等进入校园、班级指导学生的艺术实践,使学生获得更为前沿、先进的扬琴演奏与艺术创新知识,有助于拓宽学生艺术视野、帮助学生了解艺术市场对扬琴演奏人才的能力与素养需求,进而使学生找准扬琴学习目标、获得持续习练与不断革新的内在动力;其次,以合作交流为着力点,使学生在即兴伴奏中感受扬琴音色与其他乐器音色间的区别与共性基础,在不断磨合之中与其余学生默契配合,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即兴伴奏实力,还能够培育学生合作互助的良好道德品质,有利于落实现代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最后,以舞台延伸与表演实践为落脚点,积极开展高校联合表演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现自己的舞台与充足的实践机会。

(三)引入现代教学工具,提高学生理论水平

现代教育理念视域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尤为重要,为此,在高校扬琴理论课教学中,需积极引入现代教学工具,注重发挥教师主导及学生主体作用,促使学生借助信息工具汲取、内化知识[4]。当前适用于高校扬琴教学优化模式的信息化教学媒体、教学工具十分多元。如网络搜索引擎适用于教学资源整合中,教师可以从网络内收集扬琴演奏视频、优质教师录播课程供学生自主观看、欣赏与学习,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需求、特长技能及对未来发展的期望从中获取具有针对性、精准化特点的知识信息;再如“雨课堂”“云班课”“希沃白板”等教学媒体具有极强的交互性,教师以此为媒介开展理论教学活动,如在线检测、课堂即时评价、知识竞赛、头脑风暴等可以活跃课堂氛围,降低理论知识理解与接受难度,调动学生对扬琴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此外还有微信、抖音等多元媒介,教师可以在新媒体平台上宣传中国扬琴艺术,向学生推送扬琴演奏相关图片、VR视频等,使学生从视听觉与心理感受等各个维度深入认知扬琴艺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四)积极实行分类授课,凝练学生表演素养

现代教育理念主张“终身教育”,即教授使学生终身受益的知识、技能与方法。为此,高校扬琴教学需与艺术市场、社会用人需求对接,实行分类授课方法提升学生艺术实践力。其一为扬琴伴奏教学,以不同风格且具有代表性的曲目个性化伴奏为教学要点,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适应能力,能够快速把握不同曲目的风格、曲式结构特点与适用的演奏技法,进而提升学生伴奏能力;其二为扬琴重奏教学,以多种形式的扬琴组合使学生在灵活扬琴音色特征的基础上探索如何在彰显扬琴特色的同时与其他声部密切配合,以此激发学生团队意识、提升学生演奏实践力。

四、结语

现代教育理念下,当前高校扬琴教学存在传统曲目占比较低、实践教学方法单一僵化、理论授课枯燥乏味、独奏及重奏教学混乱的问题。高校扬琴教学优化模式构建是践行现代教育理念基本要求、助推区域艺术事业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为此,高校需顾全大局、立足实际确立问题导向,在课程内容革新、实践教学改进、信息技术运用及分类授课实施上下足功夫、抓在细微,保证扬琴教学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有助于满足社会用人需求、可促进中国扬琴文化的创新化与现代化传承。

参考文献:

[1]杨易.高校扬琴演奏中的即兴伴奏实践教学研究[J].艺术评鉴,2021,{4}(09):104-106.

[2]孙倩茹.综合类高校扬琴演奏课程多元化教学改革研究分析[J].艺海,2021,{4}(02):100-101.

[3]杨娟.基于云课堂的扬琴教学模式研究[J].艺术评鉴,2020,{4}(15):105-107.

[4]郭雪燕.应用型高等院校中扬琴教学研究——以滁州学院为例[J].北方音乐,2020,{4}(13):176-177.

作者:王洪丽 单位: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