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与对策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与对策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与对策

随着我国民办高校事业的快速发展,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相对于普通高校大学生而言,由于民办高校大学生在培养模式和就业问题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因此导致社会对民办高校大学生的认识和评价也存在诸多歧视,这些因素都从客观上造成了民办高校大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恶化。因而,针对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十分必要。

一、当前民办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民办高校大学生由于生源情况复杂,学习和生活中自我控制能力普遍不强。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进入高校后,不能有效适应紧张的学习生活,导致各种消极心理产生,对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总体而言,当前民办高校大学生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迷恋网络世界,缺乏学习兴趣

作为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结晶,互联网以其“主动性”“交互性”“创新性”和“国际性”的传播特征对现代大学生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一方面,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接触和掌握知识的信息面,开拓了他们的知识视野,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能力;但另一方面,大学生受互联网不良信息的影响较深,一部分学生为了躲避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沉浸于互联网世界,既浪费了大量时间,又给自身健康带来了巨大隐患。

(二)思想混乱,“三观”失范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上各种思潮并存,其中不乏一些消极乃至错误的思想,对大学的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譬如拜金主义横行对大学生道德情操的冲击,西方自由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秩序思想的冲击,都不可忽视。民办高校的大学生接受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普遍较差,更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

(三)缺乏自我认同感,易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高峰时期的逝去,大学尤其是民办高校的大学生们所遭遇的就业前景更加堪忧。不仅如此,当今社会生活中各种恶性事件突发,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极其恶劣。内有就业压力的担忧,外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民办高校的大学生们容易自暴自弃,形成消极的心理习惯。如何扭转这一现况,帮助民办高校大学生建立积极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提高民办高校教育与教学质量的重大问题。

二、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发掘工作客观上需要以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为前提。而从实践看,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队伍建设是我国民办高校教育与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过去,在就业压力较小的背景下,社会对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重视不足。因而,教师队伍短缺的问题尚未能引起人们重视。现在,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涌现,建立专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已经成为其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民办高校需要因势利导,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加快自身教师队伍建设,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夯实基础。

三、因势利导发掘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资本

心理资本理论是近年来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的重大理论发现,以心理资本理论为指导,对于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而言,意义重大。心理资本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你将成为怎样的人”“你如何成为这样的人”。围绕这一核心问题,心理资本理论以“建立基于个体基础之上的积极心理状态”为教育目标。“心理资本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具体表现为:一是在面对充满挑战性的工作时,有信心(自我效能)并能付出必要的努力来获得成功;二是对现在与未来的成功有积极的归因(乐观);三是对目标锲而不舍,为取得成功在必要时能调整实现目标的途径(希望);四是当身处逆境和被问题困扰时,能够持之以恒,迅速复原并超越(韧性),以取得成功。”按照该指导思想,在开展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根据大学生心理行为特点,构建积极的心理干预模型

所谓积极的心理干预模型就是指,根据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状况,将之分为不同的心理类型,然后在实践中根据不同的心理预设,建立相应的心理健康预防机制。

(二)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构建积极的心理模型

积极心理模型的构建,重在对学生积极心理的引导和塑造。其中有四个方面的心理要素需要重视,即希望、乐观、自我效应和韧性。按这一理论分析,在实践中我们需要千方百计地提高学生的未来发展预期,然后再在这一基础上给予一定的心理能力训练,使他们能够养成健康、良好的行为心理习惯。

作者:鹿秀娟 单位:西京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