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优化分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高校也愈加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不断探索特色化、校本化和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但活动在具体的开展过程中暴露出了诸多问题,教育效果不突出。基于此,本文从明确指导思想和导向、确立活动定位和面向、发挥专业特长、改进教育形式、加强师生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优化
目前,国家十分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为重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1]。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2018年的工作要点提出要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深入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并格外强调要指导开展“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等活动[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尤其是品牌活动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特色鲜明、形式多样、学生喜爱、参与者多、效果良好等诸多特点。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能够加强对心理健康知识的认知和学习,解决困扰学习生活的心理问题,有效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当前,各高校在重视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建设的同时,普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不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特色化、校本化和高效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统筹安排不科学合理
一是活动时间较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多集中在“5.25”心理健康节期间,多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举办的时间跨度不超过一个星期,给予学生吸收消化和再提高的时间不充裕。二是活动安排较集中。校级、院(系)、班级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短时间内大量开展,学生对各种主题的活动应接不暇,参与程度不深,且参与活动的时间也容易与学习产生冲突。三是活动开放度不高。学院(系)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多从自身管理角度出发,大多只针对本学院学生,而校级活动的面向能力也十分有限,无法满足广大学生的需求,各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放程度都具有局限性。
(二)活动缺乏专业指导
多数学校层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由某个学院(系)具体承办的,但并不是每个学院都有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受教育经费的限制,学院难以或不愿支出专项经费邀请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指导活动,所以活动的主要组织者是辅导员,而辅导员受到自身所学专业和培训条件的限制,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不高,所以娱乐型、竞赛型的活动较多,活动的专业性、技术性不足,效果难以保证。
(三)形式和内容较传统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当下的心理健康教育仍主要针对有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学生,重视“事后治疗”和诊断;重视教师对问题学生的指导和疏导,重视心理健康知识和理论的普及,缺少方法传授,没有把认知法、操作法、讨论交流、角色扮演等把富有典型意义的教育手段引入心理健康教育中;形式上也多采用课堂知识传授、面对面辅导交流、被动等待学生上门咨询等;同时,也缺少对不同年级、不同专题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训练。
(四)师生积极性不高
一是部分学生存在对心理问题“羞于启齿”的旧观念,自主报名参与活动的人数相对较少,而要保证活动正常开展,难免会出现强迫学生参与的现象,这就容易出现学生被动参与活动、消极应付的现象。二是专业教师进行活动指导不算课时工作量,也不计入教师考核,这就影响了教师指导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积极性,不利于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优化路径
不同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着不同的参与对象、组织形式、活动内容和定位目标,常见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心理健康讲堂、心理素质拓展实践、心理健康微电影、心理委员培训等。要使活动体现专业特点、以学生为中心、时代特色,需要明确定位和目标,理清思路和建设路径。
(一)遵循积极心理教育原则,明确导向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以积极和发展为取向,用积极的内容和方式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品质,让个体学会创造幸福、分享快乐,塑造与和谐社会相匹配的充满乐观希望、积极进取向上的美好心灵[3]。大学阶段是青年人发展的黄金时期,积极、乐观、阳光、勇敢、创新、探索是青年人的特质标签,同针对少数人的心理问题诊断、疏导和矫治的心理健康咨询及辅导不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无论是内容、形式,还是可操作性,都更适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符合大学生的需求和特点。一是遵循积极性原则。首先要改变传统的面向少数学生或者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不仅要强调预防,保证防线,还要使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以积极的内容和途径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品质,在实践中扩展,发挥学生潜能,构建良好的心理状态,使教育向积极、主动、预防、发展转型。二是遵循系统性原则。营造积极的校园文化氛围,将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的人格塑造、积极的组织系统和环境创建贯穿于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环节,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与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相连结。
(二)落实学生中心地位,扩大学生参与面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关注在心理测试中被发现或主动表示有心理障碍或不适的学生,活动面向窄,无法达到全员育人的效果,必须对其进行改革。一是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利用活动的强娱乐性、高容纳度开展贴合学生生活和学习实际,能够吸引广大学生体验和实践的特色教育活动,由“传授”向“自主学习转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创造;二是要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广泛调研,了解学生心理诉求,把握心理规律,重视活动效果,切实做好服务学生、帮助学生、教育学生的工作;三是心理健康活动以学生为主要组织者和参与者,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扩大学生的参与面,达到主动参与、自我发现、自我调节、自我教育。
(三)发挥师生专业特长,提升教育效果
学业问题是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表现为大学学习环境宽松、学习自主性高,许多学生无法正确定位,出现焦虑、自卑等情绪。学院(系)开展的教育活动应贴合学生所学专业,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业指导相结合,在提升其专业知识水平的同时,也促进其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提高自我认知。如音乐学院,可利用音乐教育感化、情绪调节、娱乐放松的功能[4],开展以音乐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发挥专业特长,帮助大学生有效调节自身情绪,使大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利用自媒体宣传,创新教育形式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与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相较具有五个优点:教育主题非固定化、教育客体更具能动性、教育内容多元化、教育活动具有网络性及教育方法具有现代化。因此,应利用网络教育的优势,开展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一是加强自媒体平台建设,增强教育引导力。发挥校园主要自媒体平台全面、客观、交互性的优势,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价值、目标和行为的导向作用。二是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网络管理队伍,保障教育主客体的信息交流和互动共享。利用网络宣教模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前期宣传、中期运行、后期加强教育专业指导,实现互动育人。三是利用自媒体平台积极开展心理健康主题实践活动,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丰富活动开展的形式,延长活动开展的时间,拓展活动开展的空间,扩大活动参与的学生面。
(五)加强培养培训,建设教育队伍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一支责任感强、业务能力好的师资队伍,这就要求学校整合和利用好学生工作负责人、心理学专业教师、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等人员的力量。通过制定酬劳和考核制度,激励和保障专业教师指导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开展专业培训和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认定,提升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水平;通过评优和培训,促使心理委员掌握基本的心理知识,积极履行心理委员职责,辅助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实现全员参与与全方位服务。
作者:马悦 单位:合肥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