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理论构建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现代社会发展迅速,变化复杂多端,人与人之间竞争异常激烈,而其中学业压力、就业和工资压力,以及未来要面对的父母赡养的压力、房贷车贷的压力等都使我们年轻一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面临崩溃的危险,良好的心理素质已然成为当代大学生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因此当代大学无疑要对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产生重视,完善对于心理教学的认知。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理论探讨
1引言
近年来,随着大学的扩招,大学生因为心理问题而影响成绩甚至中断学业的情况越来越频繁,已然引起了很多心理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下刻不容缓的课题。要真正构建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除了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模式的探究外,还必须从多方面入手,例如校园文化建设、心理咨询的师资队伍建设、课堂以及课外教学等方面。从这些基础方面入手,在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同时更能让他们学会自我调节,才是心理教育教学最重要的意义。
2构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所需要处理好的关系
2.1西方的咨询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学研究的一部分,所以在大学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以及大学的领导们已经逐渐开始注意在大学生的精神健康教育中,心理学所起到的作用和影响。一方面,人类具有自然与社会两方面的特点,自然方面的特点其心理影响主要来源于本能,而社会方面的特点是指对个体具有重大影响的意识思考形式的外延。每个人的心理都具有独特的性格特性,并且这个性格特性是受到历史和文化因素的影响的,它通过生活环境的作用,对个人的心理状态产生了微妙的影响。其中,各个地方不同的传统文化是当地人心理活动的主要向导,而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心理问题和疾病的解决方面。例如,在欧美各国中,心理学的研究与中国完全不同,通常,欧美国家患有心理疾病的人会活跃地、主动地向外界寻求帮助,然而对于经历了漫长封建社会而显得相对保守的中国来说,直观地表达和袒露自己的情感以及向外界求助等则是禁忌,所以过于直白的言语很可能会对中国那些所需要咨询的患者造成消极的影响。另一方面,从现代西方心理学的研究派生和发展出的现代心理学中孕育出了十大流派,这十大流派在讨论和分析中总结出了五种治疗方式类型,分别是精神、行为、人本、认知和妥协的方式。这五种治疗方式在长期的医疗和实践中为心理健康问题的治疗和解决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文化和意识形态等原因,这些心理治疗方法可能并不适用于中国人。因此,我们需要结合中国的本土文化和历史条件,在参考外国的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地探索能够适用于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理论。
2.2价值中立性和价值介入的关系
在西方心理咨询模式的特性的分析、讨论中,西方的咨询师不太会对咨询者进行很多主观性评价和分析。例如,西方咨询师通常对于咨询者的自我描述、主观意识形态采取中立的态度,简单来说就是面对咨询者的心理问题,咨询师通常的解决方式是采用“非指导性”的解决方法,其目的是让咨询师自己与咨询者具有同样的心理情感,唤起两人心中的共鸣,同时也表现出对于咨询者的尊重和关注,从而与咨询者建立良好的关系,这样一来就能更快、更有效率地解决咨询者的心理问题。而咨询师从客观的角度来看待咨询者这一点也有利于给咨询者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进而咨询师就可以借助这个心理氛围来更好地鼓励咨询者独立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然而西方这样的心理咨询的模式对于我们国家的心理咨询来说却完全不合适,特别是其价值中立性和“非指导性”的手段和我们国家的传统思想相互对立,基本上可以表现为两个极端的形式。由于我国独特的文化特点和悠久的历史,很多观念是根深蒂固、很难改变的,因此,中国的国民心理和精神与欧洲国家完全不同,其不同表现在中国每个人生活的每个方面,当然也包括精神和心理活动。在这样的情况下,西方的心理咨询甚至可能会对中国人的心理健康带来完全相反的效果。因此,我们在进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必须考虑到西方心理咨询模式的中国化。
3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3.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学生心理素质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更好的心理素质,不一定要采用开课、讲座和团体辅导等活动,一方面,开展这些活动耗费时间和人力,并且如果开展的时间和次数过多和过长,学生们很容易就会感觉到厌烦,往往使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适得其反。另一方面,大学应该是学生自由去探索、发展自己个性的时期,不应用繁杂的课程束缚他们。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学校的隐形课程,即校园的文化建设来达到优化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一方面,校园文化建设是校园各类人文活动和思想素质的土壤,构建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能够给刚入学的大学新生一个友好、亲切的环境,能够让刚入学对于生活环境变化而感到不安甚至排斥的新生产生归属感,在这样开放自由的文化环境下,新生能够打开自己的心扉,能够对于同学、家长和老师倾吐他们的心事、真情,从而大大减少了大学新生的入学压力,优化了心理素质。另一方面,校园文化对于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利用校园广播、校园官网、校园板报和校刊等传媒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进行宣传,在潜移默化中让大学生接受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减少学生对于反复而繁琐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灌输而产生的厌烦感,大大提高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意识,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
3.2加强心理咨询培训,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心理咨询指的是运用心理学的方法,通过语言文字等方法进行交流,在咨询者的述说、询问中,咨询师对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通过和咨询者的共同讨论找出引起咨询者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问题的症结,进而咨询师帮助咨询者寻求摆脱困境以及解决问题的条件和对策。建立一支具有强烈责任心和事业心的心理咨询师队伍,是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建立必不可少的条件,这些咨询师的职业素养和能力直接影响着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为此,对于校园中的专职咨询师应当进行定时的培训,使其保持和具有咨询工作所必备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
3.3建设心理课外教学,提升自我调节能力
学生永远是教育的主体,即使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也不例外,而学生的主体性就体现在心理健康的教育教学中大学生能否学会自我教育。咨询师对大学生的心理咨询,校园文化对于大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都不能真正地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俗话说“百密一疏”,即使再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体制也不可能覆盖所有的学生,要真正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只能从源头做起,也就是让大学生自己能够对于自己心理和情绪进行把握和调整,在知道自己的心理问题通过自己难以解决时能够及时地向身边的人求助。让大学生充分把握自己心理,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外教学是途径之一,让大学生自行组织、自行进行相关活动,在培养大学生积极性和组织能力的同时也能让大学生更容易接受心理健康教学,提高心理课外教学的积极性。一方面,课外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更加自由,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够开展更多的、更有效的团体生活,例如心理剧、心理沙龙、角色扮演的游戏等,还可以将课堂上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在课外活动的实践中得到印证和理解,另一方面,在心理健康的课外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健康愉快的情绪,在参与活动中进行自我心理角色的扮演和认知能够让学生正视自己所面对的现实,正确地认识自我,积极悦纳自我,有效控制自我,从而能够让大学生从正面进行自我的指导和自我的教育,只有让大学生学会并提升自我的调节能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算是有效的,有作用的。
4结语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教师、学校和学生的共同建设,一方面,教师需要处理好心理咨询各个方面的问题与联系,将西方的心理咨询模式中国化,让心理咨询适用于中国学生,另一方面,良好的校园文化为健康的心理打下孕育的基础,心理咨询则是治疗心理疾病的良药,心理教育的课外教学则能让学生学习和提升自我调节的能力,三者相辅相成,相互补充,才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梦楠.论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分析及措施[J].考试周刊,2018(16):23.
[2]马红霞,刘晓玲,高月春,等.“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压力管理与挫折应对为例[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6-89.
[3]陈新星.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伦理困境及应对[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2):148-150.
[4]俞国良,王浩.社会转型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观念的思考:访谈证据[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3):114-116.
[5]张小悦,方鸿志.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34(2):183-185.
作者:李亚南 单位: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