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构建研究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构建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构建研究

摘要:信息化时代,网络环境对学生的冲击和影响越来越大,如何应对网络环境,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已经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基于此,本文就从网络环境的视角出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构建提出几点认识。

关键词:网络环境;大学生心理健康;新模式;构建

现如今,网络环境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网络环境对学生两面化的冲击影响力度越来越大,如何减少网络环境对学生心理造成的负面影响成为行业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所探讨的重要课题。以中国民用航空学院为例,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教育与行业院校的发展特点与学生特点相结合,积极寻求改革和创新方式方法,并且在院校管理与发展中引导高度的重视,以此在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实效性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本文就以民用航空学院为例,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健康教育新模式的构建进行探讨。

一、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造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基于网络环境的利弊的两面性,具体可以围绕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网络环境下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的方向,拓展了教育渠道和教育内容,打破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使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为及时,涉及范围更为广泛,更能及时有效的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的心理问题,疏导学生的负面情绪。除此之外,基于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方面的错误性认识,导致部分学生对于心理健康问题难以启齿,刻意逃避,从而造成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严重,而网络环境下咨询的便利性和对隐私的保护性、隐藏性,使部分学生更愿意坦露心声,更愿意接受心理咨询,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心理咨询的机会和平台。

(二)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

1.影响学生的认知能力

网络环境的丰富多彩,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导致学生沉浸于网络世界,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在网络上,并且由于网络信息的自由性、共享性,各类负面情绪和信息充斥着网络,给学生思想观念、行为观念、价值观念等造成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导致学生形成错误的认识观念。

2.影响学生的人际关系

在网络虚拟空间中,人们的交流依赖于文字、图片、影像等电子方式,这种非直接的交往方式使沟通更为便捷、灵活,但与此同时也缺乏感性的联系和直接的情感体验,导致人际关系的“冷却化”“机械化”“形式化”,同时长期在网络环境下,影响到学生正常的人际交往,甚至降低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共情能力,不利于学生真实生活的发展。除此之外,部分学生过于依赖网络,沉浸于网络,认为网络中的自己才是真正的自己,网络能满足对自我的幻想,从而造成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厌恶,对真实自己的厌恶,对现实人际关系的排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

网络环境中,任何人的身份、个性、背景等都是被隐藏的,都可能是虚假的,在这样的环境下部分学生更愿意表达自我,更满足对自我的塑造,认为在虚幻的世界中生存更为快乐,久而久之,学生更愿意沉浸在虚幻中,抵制现实生活,在网络上削弱对自我的约束,放纵性情,沉迷网络,无法自拔,在这种恶性循环下,很容易造成学生认知的混乱,人格的异化以及行为方式异常等心理问题。

二、利用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在网络全方位的影响下,大学生表现出很大心理问题,如:网络成瘾、网络孤独、人格分裂等等,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对此,民用航空院校在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改革和创新中,应当全面认识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利弊性,分析网络对学生心理造成负面影响的成因,建立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以解决和改善网络心理问题,深入挖掘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意义,以提升大学生对网络负面影响的抵抗能力、对不良信息的筛选能力,提升学生的网络素养,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一)网络有效的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再局限于课程、讲座或指定的地点、时间咨询等等,其覆盖面更为广泛,教育渠道也更为多元化、多样化,实现从线下到线上的共同教育。1.学生可以根据的自身的问题与教师随时随地进行线上交流,同时还可以任意观看教师的网络课程。2.学生可以根据自己需求选择心理辅导内容和心理健康测试。3.学生接受心理咨询的抗拒因素减少,是心理健康教育有全体面向个体,更具有针对性、实践性。除此之外,教师还能根据学生近期的表现情况和咨询情况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内容,使教学实用性更强,教学效果更为突出。

(二)网络有效的整合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再单一的依靠教学的讲解或阅读书籍,而是利用网络的资源的共享性、传播性等特征,全面提高知识获取速度,拓展知识面,丰富教学内容,实现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良性的发展提供资源依据。

三、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的策略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的构建需要结合中国民用航空院校的发展情况和学生的基本特点,全面分析网络环境的利弊两性,以构建符合发展要求的教育新模式。

(一)转变教育理念,完善教育内容和教学手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应遵循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全面挖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利的因素,并加以

应用。同时,在教学模式上要坚持传统教学模式与网络教学的有效结合,一方面,把握传统大学生心理教育的深入性以及学面对面教育给学生的信任感,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另一方面,把握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利因素,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整体与部分,共性与个性的共同发展。除此之外,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应当积极加强与相关学科的有效结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全面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政政治观念、道德行为习惯,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感、认同感以及其对网络行为的规范,对不良网络信息的抵御,提升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自我防范意识。

(二)构建系统化的网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在实际教育中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是所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持之以恒不断努力下的结果,是一个动态化的、立体化的过程,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而不断地创新发展。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平台的构建为学生随时随地的咨询提供的平台,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咨询的及时性和情绪引导的有效性。同时,学校还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建立一个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全面丰富的绿色小内衣网站,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心理健康方面的书籍、微课等等,方便学生自主阅读、查询、测试。除此之外,学校还应当有目的性的组织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创设心理健康知识的论坛,全面普及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引起学生对心理健康相关问题的重视度,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三)努力是学生更为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

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网络环境下,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信息获取的便利性、共享性等等都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挑战,但与此同时也提供了契机。对此,在寻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改革中,要遵循时展下的基本特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生活实践的结合,引导学生全面融入和参与到心理建立教育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参与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如:合理的利用多媒体技术和设备,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改变以往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和教学的感染性。再者,合理的利用网络实时通信工具,如:微信、QQ、微博等等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摆脱教学与学生之间的隔阂性,从学生的认知方面、兴趣爱好方面、关注点等方面调节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主动性,提升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网络环境下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应遵循时展的客观要求,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建立更为完善、系统化的网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以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提升学生的健康的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1]贾洪亮.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J].河南科技,2015(23):7.

[2]卫学玲,钟小龙.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的探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22):188.

[3]杨艳华.现代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探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7,26(2):78-81.

[4]王建中,陈新.基于网络环境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危机干预模式研究[C]//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2007.

[5]储璧茜.基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研究[J].商业经济,2014(20):112-114.

作者:杨明 单位:四川广汉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生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