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与子女关系对农村老人心理健康影响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目的]探讨子女数量、子女经济特征、代际关系等对老人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对云南省15个州(市)60周岁及以上农村老人进行抽样调查,收回1983份有效问卷,覆盖云南省92个自然村。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人心理健康的因素。[结果]农村老人心理健康评分为(93.95±23.084)分,其中得分为75分及以上有1541人(77.7%),75分以下有442人(22.3%)。单因素分析显示,与子女关系、子女经济状况、子女是否外出打工、子女对老人关心程度和子女探访频率对老人心理健康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子女数、与子女关系、子女是否在外打工、子女对老人的关心程度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有影响(P<0.05)。[结论]子女仍是农村老年父母心理慰藉的重要来源;代际关系中存在一定的矛盾心理;多子未必多福,女儿作用越来越重要;子女经济状况的影响呈现出复杂性。
关键词:农村老人;与子女关系;心理健康
费孝通先生在比较中西方代际关系时认为,中国家庭代际关系模式是“扶育—赡养”的反馈模式。子代对亲代的支持是反馈模式的核心部分[1]。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仍以家庭养老为主。对农村老年父母而言,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联系减少,家庭成为其主要活动场所和依赖,对于子女的依靠也日渐增强。子女既是经济支持、生活照料者,同时也是心理慰藉的主要支持来源。亲子支持行为是对老年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满足了老人生活需要,更重要的是满足老人们心理上的需求和慰藉。和睦团结的代际关系对提升老人自尊、幸福感和满意度都有十分积极的作用[2]。然而,近年来众多研究显示,农村地区家庭养老功能正在弱化、家庭养老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甚至有人提出养儿能否防老?因此,本文试图从老人心理现状出发,探讨子女数量、子女经济特征、代际关系等对老人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为提高农村老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本文使用了云南中医药大学与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一人一村”社会实践项目对云南省60周岁及以上农村老人的抽样调查数据。2018年12月和2019年1月,课题组先后在除迪庆州外的云南省15个州(市)开展了农村老人问卷调查。调查共覆盖云南省92个自然村。共发放2000份问卷,收回1983份有效问卷,有效收回率99.15%。
1.2方法
心理健康状况,运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elf-ratedHealthMeasurementScaleVersion1.0,SRHMS)中的自测心理健康评定子量表进行测量。该子量表分为3个维度:正向情绪、心理症状与负面情绪、认知功能。量表共计15题,每题采用11级评价,最低分为0分,最高分为10分。SRHMSV1.0从定量化的角度,较为全面、具体、准确地反映了自测健康的真正内涵,且操作简单、经济实用,是适用于我国文化背景下的健康测量工具[3]。本文的自变量主要包括子女人口特征、子女经济状况、代际关系等。
1.3统计分析
运用Epidate3.1对调查问卷进行双人录入核对,采用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卡方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入选标准单因素分析P<0.05)。回归过程默认各自变量为哑变量,以赋值最高的作为参照。
2结果
2.1基本情况
1983份有效问卷中,男871(43.9%),女1112(56.1%)。60~65岁478人(24.1%),66~70岁456人(23.0%),71~75岁413人(20.8%),76岁及以上636人(32.1%);汉族1466人(73.9%),少数民族517人(26.1%)。心理健康评分为(93.95±23.084)分,其中得分为75分及以上有1541人(77.7%),75分以下有442人(22.3%)。
2.2老人心理健康单因素分析
将子女人口特征、子女经济状况、代际关系等因素进行χ2检验,结果显示:与子女关系、子女经济状况、子女是否外出打工、子女对老人关心程度和子女探访频率对老人心理健康水平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影响老人心理健康的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将心理健康分类“好与差”作为因变量(得分为75分及以上为“好”,75分以下为“差”)。将表1中P<0.05的所有因素(子女关系、子女经济状况、子女是否外出打工、子女对老人关心程度和子女探访频率),以及连续变量子女数和子女性别结构(儿子数/子女总数)作为自变量,采取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诊断:二分类Logistic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186.949,P<0.0005。该模型解释了老年心理健康的14.0%变异(NagelkerkeR2)并能够正确分类78.8%的研究对象。HosmerandLemeshowgood-nessoffittest检验没有统计学意义(P=0.614),提示模型拟合良好。综上所述,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均衡其他因素影响下,子女数、与子女关系、子女是否在外打工、子女对老人的关心程度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有影响(P<0.05),即随着子女数量的增加,老人心理健康相对较差的风险增加;子女与老人关系越好,老人心理健康相对较好的概率更高;子女未在外打工相对子女在外打工,老人心理健康状况更好;子女越关心老人,老人心理健康相对较好的概率更高。另外,不同子女性别结构、子女经济状况、子女探访频率对老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子女仍是农村老年父母心理慰藉的重要来源
家庭养老不仅为老人提供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同时是心理慰藉的重要来源[4]。许多研究认为我国农村地区家庭养老功能正日益弱化[5],但本研究显示,子女仍是农村老年父母心理慰藉的主要来源。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解释了老年心理健康的14.0%变异(NagelkerkeR2),说明与子女关系的好坏、和谐的亲子关系对老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有重要影响。子女越关心老人、与子女关系越好,老人心理健康水平越高。亲子支持通过影响老年人自尊感、孤独感等,对老人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老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退行性变化,更加希望和期待子女给予支持、帮助和孝顺,子女对老人养育之恩的物质和精神回报,对老人心理健康影响显著,同时也是一种意义深远的文化传统[2]。
3.2代际关系中存在一定的矛盾心理
研究显示,子女外出打工对老人心理健康有消极影响。虽然外出打工一定程度能改善家庭经济状况,但子女外出打工会减少与留守父母的情感交流,拉大与父母之间的空间距离,使留守老人感到孤独、失落,在精神慰藉等方面缺乏应有的保障。另外,老人对外出打工子女的担心和焦虑,也会对老人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6]。然而,存在矛盾的是,本研究中子女探访频率对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不显著,并未表现出子女探访频率越高老人心理健康状况越好的特点。代际矛盾情感理论认为代际关系的特点是矛盾情感,即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共存[7]。亲子支持不一定越多越好,代际间适量的帮助对老年人有益,“过度”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这可能会侵蚀老人自力的能力和强加过度的需求[8]。
3.3多子未必多福,女儿作用越来越重要
已有许多研究十分关注我国家庭规模缩小背景下产生的养老问题。认为家庭小型化对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产生了重要影响[9]。但是,本研究结果和上述结论有一些区别,在老人心理健康层面,子女数量越多,老人心理健康相对较差的风险增加,子女数量增加并没有对老人心理健康水平起到促进作用,反而子女数量越多,越不利于老人的心理健康[10]。这与传统的“多子多福”观念存在矛盾,从心理健康层面看“多子未必多福”。已有研究发现,多子女的老年人认为子女不孝顺的比重显著高于子女较少的老人。子女过多也可能造成安排如何照顾父母时相互推诿(搭便车)[11]。其次,子女性别结构未显著影响老人心理健康状况。传统观念中“养儿防老”,儿子扮演着更加关键的角色。本研究性别结构未显著,也许可以推断,女儿在老人心理健康的促进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4子女经济状况的影响呈现出复杂性
已有许多研究认为,子女经济状况越好,子女有可能为老人提供更好的经济性的赡养资源,更有利于保障晚年生活,改善老人生活质量,对代际关系有着重要的积极影响。本研究子女经济状况对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对老人来说经济支持在某些情况下十分重要,但在某些情况下陪伴也许比经济支持更重要。除此以外,某些时候子女的经济支持会存在一定的挤出效应,即子女提供了较多的经济支持就可能减少对老人生活照料的付出,或者是农村子女因外出务工而只能以对父母提供经济支持来弥补照料的缺失,二者之间存在相互替代[12]。这些复杂的挤出和替代效应,也可能使子女经济状况对老人心理健康作用不显著。
作者:高矗群 张河川 单位:云南中医药大学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