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城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浅谈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城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浅谈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城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浅谈

摘要:随着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也逐渐融入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以敦煌市城市中小学为例,围绕心理健康教育出发,重点阐述了敦煌市城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希望为敦煌市城市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重要的帮助。

关键词:敦煌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后,确定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包括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积极向上的品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起到划时代的作用,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在教育中被视为重中之重,被视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提升学生自理能力、适应能力以及自控能力,同时也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此外,对于少数心理障碍的学生来说,不断培养他们的优秀人格以及良好的心理品质,能为他们做好科学合理的心理辅导工作,从而提升他们心理健康水平。因此,促使中小学生健康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就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健康的内涵

学生要拥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阳光的心理,但是部分学生也会存在一些心理问题,虽然,目前大部分学校已经设立了心理咨询室,但单纯地通过心理咨询室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分析班主任的日常职责可以看出,班主任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同时,心理教育在班级德育工作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不能被忽略的。只有班主任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它可以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全面素质。心理健康的内涵,不仅是自尊,还有指某个个体中间时,他人对于自己积极肯定的评价。

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由于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和社会急速的变革,在校青少年通过网络可以接收到各种不良信息,这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出现了问题,由于青少年正处于身心成长时期,缺乏科学有效的辨别方法,加之青少年目前缺乏较强的自治意识,使近些年中小学生会有心理行为偏差,所谓心理行为偏差就是指学生会产生自卑,妒忌等负面情绪。探究会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时不难发现,那些青少年患有心理行为偏差是因为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不懂得怎么解决矛盾和应对困难。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不能对此袖手旁观,不能只在乎学生的成绩,也必须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学生的教师,需要时刻牢记着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正因为如此,学校要达成全面共识,苦下功夫,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为祖国的建设培养新一代人才。

三、敦煌市城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使用科学的心理疏导方式。对于学生自身而言,开展心理教育能促进其健康成长,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明确其心理需求,通过专业知识完成心理健康教育。在心理辅导开展的过程中,应重视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了解引发心理障碍的因素,根据学生的性格,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和学生沟通,促使学生可以敞开心扉地和教师沟通,从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常用的方式有两点,第一,开展心理教育团体辅导课程。课程的设立要结合学生的年龄、年级等情况,然后根据心理问题的不同,开设不同种类的心理课程辅导班,以便更好地解决多种心理问题,团体形式心理辅导方式最大的优点是具有集体性,教育过程相对活跃,同时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第二,单独设立一对一或者小组形式的心理教育辅导。设立主题心理教育课程,比如“敞开心门”“爱自己”等,教学主要采用一对一或者小组形式开展心理教学,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在最近几年中,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机率大幅度提升,同时,社会也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学生心理教育受到了家长与学校的高度重视。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离不开家长的关心与学校的爱护,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与家长要进行耐心的讲解,以上两种方式是开展心理教育的主要手段,希望通过心理教育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体会到家长与学校的关心,从而更好地通过知识来完善自己。

(二)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素质。教师要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巧妙解决学生在学习和教育中的问题,否则教师就会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会影响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还会伤害学生的心灵。教师必须维护好自己的心理健康,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一个优秀教师的最基本条件。一位优秀的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承受很大的压力,压力越大越要调整好自己的状态,不能因为压力太大而损害在教育中的工作。作为一名教师,在心理上要有安全感,首先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掌握全新的知识与教学方法,还要适应新的教学观念,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总的来说,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这样能够使学生在心理上和教师产生共鸣。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具有良好的性格,高尚的品质,高雅的气质,必将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教化作用。

(三)全方位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在开展心理教育工作之前,要仔细分析各个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心理健康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根据相关研究显示,学生与身边人相处越和谐,出现心理问题的机率越低。在心理教育工作中,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教育平台以及教育方法,同时家长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活动,出现问题要及时与学生沟通,为学生营造一个温馨有爱的生活学习环境,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避免出现心理问题。现阶段与学生相关的各项教学内容都加入了心理健康教育,这要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地参与到教学工作中,这样就形成了多种渠道开展健康教育的途径,比如,各科教师组成的心理健康监督小组等。在各个科目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加入心理教育元素,使两者有效结合,从而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通过多种课程与心理教育课程的结合,产生了非专业心理教育渠道,为学校开展心理教育工作提供了多种渠道。同时在心理教育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心理教育课程的效果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看到效果,要通过多种形式逐渐融入。据相关数据显示,单一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有限,通过与其他教学课程或者活动相结合可以有效提升心理教育成果,整心理教育工作是一个漫长且细致的教育环节,心理教育时间过短,效果会受到影响。由此可见,心理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学校日常开设的各科教学与心理教育相结合的方法,该方式的教育重点是将学校各个科目与心理教学的内容、思想相结合,在两者融合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学科的教学特点进行,情感教育要依靠科学知识来巩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四)加强和家庭的交流配合。首先,教师应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家庭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学生的行为观念会受到家长行为和家庭因素的直接影响,因此,家长要意识到过度溺爱对学生的危害,同时,要及时制止自身的溺爱行为,促使学生在面对困难时独立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其次,教师在日常学习中,要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密切关注学生的日常行为,如果发现学生出现一些异常举动,应及时和学生家长取得联系,通过教师和家长的相互配合,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问题。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要实现“育人”必须要以身作则,起到表率作用,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树立良好的教学形象,从而做到表率作用。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为人师表,具有良好的性格,高尚的品质,高雅的气质,必将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教化作用。在实施心理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要做好配合,同时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才能对学生的心理带来正面影响,并做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孔繁惠.培养中职学生健康心理积极参与社会竞争[J].品位经典,2020(12):123—124.

[2]董秀银.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前行——疫情期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C].广州市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广州市第十二届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学术交流活动稿集.广州市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广州市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2020.

[3]刘慧慧.中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探讨[J].心理月刊,2020(20):64—65.

[4]张义,郭朝波.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心育能力培养的研究[J].内江科技,2020(10):145.

作者:杨俊山 单位:甘肃省敦煌市南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