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新时代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新时代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新时代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为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形势下高校教育工作者需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加以关注和引导,加强对学生心理状况的跟踪与反馈,以此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谐发展。

关键词:新形势,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特殊群体,他们的身心健康一方面可以促进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另一方面则可提高个人学习效率和促进个体全面发展。众所周知,大学生正处于从校园向社会过渡的特殊时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的特殊阶段,自我约束和调控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如何及时疏导学生心理、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一、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今天我们正处于信息化时代,面对知识和信息快速更迭的现状和频发的社会突发性危机必然会使正处于身心发展重要阶段的大学生们产生一定的压力和恐慌。高校教育工作者如何帮助大学生们进行心理疏导,并借此机会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适应社会突发性危机和人生挫折,这是高校辅导员在日常学生管理中需要关注的重点。

(一)焦虑、多疑情绪

一部分大学生心理较为脆弱,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经验较少,在面对社会重大突发性事件时,容易出现焦虑、多疑情绪。尤其是出现社会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特别关注自己身体的各种变化。当身体出现不适或出现某种症状时,容易将身体变化与社会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联系起来,并频繁出入医院,对心理和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负担。还有部分学生过度关注突发事件进展消息,反复查看相关报道内容,不能理性对待事件发展进程和带来的影响,也加重了其自身紧张、焦虑情绪。

(二)孤独、寂寞情绪

孤独寂寞是一种缺少陪伴,内心感到孤单或没有着落的情绪反应。当代大学生大多为独身子女,缺乏与同龄人的交流和沟通,性格较为独立特行。长时间缺乏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会使他们感到孤独。大学生们是一个年轻且活跃的群体,当他们减少甚至不与亲人朋友进行沟通和交流时,容易出现情绪低落,甚至悲伤、绝望,对周围的一切似乎都失去了兴趣,每天都十分疲惫、精神不振,也很难集中注意力或进行思考。

(三)自卑、自责情绪

当代大学生们面临着繁重的专业课程学习和各项技能学习。在努力完成各项专业课程学习的同时,还需要参加各项资格证书的考试。沉重的学习负担容易让大学生的情绪低落。尤其是当学生未能通过某个课程时,就会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如自责、失落、焦虑等。甚至有些大学生之间存在着一些不良竞争,当一些学生在评奖评优活动中落选时,他们会认为自己丢了面子,抬不起头,会产生技不如人的自卑感。

(四)盲目乐观情绪

盲目乐观是指在面对自身不了解的事物时,将事情想得太简单美好,不根据实际情况高兴得太早的情绪反应。面对繁重的课业压力时,一部分大学生过度焦虑,也有一部分大学生抱着得过且过、蒙混过关的错误想法。在这种心态下,他们盲目乐观,放松学习、不关注自己的课业表现等。大学生正处于从校园向社会过渡的重要人生时期。他们的心理和生理尚处于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种形势下,他们很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和心理问题。这不仅对大学生自身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产生负面作用,也不利于高校进行学生管理和社会和谐发展。

二、大学生不良心理情绪引发的问题

结合学生工作实际情况来看,当大学生产生不良情绪时,易在以下几个方面造成问题。

(一)心理精神问题

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来说,由于从小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较为安逸和稳定,缺乏应对公共危机的经验。当危机发生时,大学生若不及时把自身心理状态调整到良好状态,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悲观情绪,极端情况下,还有可能导致适应性应急障碍、急性应激障碍等心理问题。当出现心理问题时,一方面人体的免疫力下降,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降低;另一方面则会加重负面情绪反应,具体表现为记忆力、注意力下降,工作和学习效率降低。在负面情绪的影响下,性情容易急躁、易激怒,容易引发家庭矛盾和影响生活质量,更甚者会使事故发生率上升。

(二)网络成瘾问题

网络成瘾是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对互联网使用冲动的失控行为,表现为过度使用互联网后导致较明显的学业、职业和社会功能的损伤。网络成瘾具体表现为网络游戏成瘾、网络关系成瘾、信息收集成瘾、网络购物成瘾等,其中网络游戏成瘾最为常见。每当寒暑假大学生们规律的学习生活被打乱,整天在家难免会接触网络。个别学生不知不觉迷上网络游戏,闭门不出、白天睡觉、晚上上网打游戏、食欲不振、生活懒散、脾气暴躁,有的甚至出现焦虑、抑郁、失眠、伤人毁物等精神心理症状,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

(三)就业压力问题

对于部分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而言毕业即为失业。这是因为在校期间他们对自己未来的工作岗位充满期待,但是当通过实习实践后,发现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这部分学生容易产生心理落差,逃避就业。还有部分大学生对于自身定位不清,未能准确掌握自身优势,容易在找工作过程中失去较好的工作机会,导致择业过程中出现迷茫的心态,进一步加重了就业压力。

三、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建议和措施

新形势下当大学生生理和心理健康都遭受到了巨大的挑战时,高校教育工作者既需要以“四有”好老师的标准做好本职工作,也需要切实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一)进行全面心理普查

对于学生本人及高校来说,心理健康同生理健康一样重要。对全体学生进行全面心理普查的作用在于:一是通过心理普查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二是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很多学生都会产生惶恐、焦虑等情绪,一些学生可通过自我调节快速排解不良情绪,一些学生则可能无法调整自己的状态,通过心理普查,可以重点关注这些受不良情绪影响较深的同学,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援助等工作。三是部分学生可能受某个事件的影响出现了创伤后应激障碍、急性应激障碍等心理问题,这些学生则需要学校在心理普查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

(二)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可以帮助大学生们较为正确地认识事件的发展,也能尽快适应集体生活。主题教育活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开展:一是加强责任意识引导。在重大灾难面前,每个大学生都应增强公民意识、青年责任和家国担当。作为青年大学生,可以积极参与社会志愿活动,更可以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帮助他人。二是通过推文、表扬等方式积极宣传参加志愿活动的优秀大学生。通过树榜样立典型等方式引导大学生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三是开展关于成长成熟的主题教育。这既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又能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以及面对突发状况。

(三)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对于应届毕业生而言,就业方面会存在一定的压力。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帮助学生完成从在校生向应届毕业生身份的转变;大力拓宽就业信息渠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引导学生客观理性地分析就业形势,尽可能多得去了解就业资讯,提升获取心仪工作岗位的信心,从而减轻学生择业焦虑。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应有计划性地开展学生工作,对学生心理状况进行了解,帮助学生在处理好日常生活问题的同时,能够建立合理认知和目标,妥善安排就业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杨丽红,欧阳慧蓉.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与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心理月刊,2021,3(16):13.

作者:陈芳 李姗姗  单位: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会计与金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