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应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目的探究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5月规划为总研究时段,并于该时段在本院急诊抢救室行高血压治疗的12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随机抽签(红蓝球)规则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实施心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干预模式。比对分析两组对象血压水平、健康知识认知评分、抑郁及焦虑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情况,采用t检验。结果护理前,两组对象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比对均未呈现明显差异性(P>0.05),护理后,观察组对象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对象高血压疾病的认知程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护理前,两组对象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比对均未呈现明显差异性(P>0.05),护理后,观察组对象SDS及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且该组对象护理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相较于传统护理干预模式,在高血压患者护理工作中实施积极的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措施,能显著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的认知程度,消除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促进患者血压水平趋于正常,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
[关键词]高血压;心理干预;健康教育;血压水平;健康知识认知;不良情绪;生活质量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疾病类型,该病近年来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威胁我国居民的生命安全健康[1]。高血压疾病的病程较长,患者可伴有呕吐、疲劳、心悸、头晕、头痛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若患者的高血压症状得不到缓解,任由疾病发展下去还会诱发抽搐、神志不清等严重精神疾病,给患者的心理和身体造成严重创伤[2-3]。据调查显示,受高血压疾病影响,多数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等问题,这不仅加大了治疗难度,还影响了治疗效果,造成恶性循环[4-5]。为进一步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状况,提升高血压护理效果。故本院特以2020年1月~2021年5月在急诊抢救室收治的128例高血压患者为对象,开展了探讨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对该症患者护理应用效果的专项研究,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5月规划为总研究时段,并于该时段中抽取在本院急诊抢救室行高血压治疗的128例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基于随机抽签(红蓝球)规则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对照组:34例男性,30例女性;年龄33~75岁,平均年龄57.56±4.45岁;观察组:36例男性,28例女性;年龄32~75岁,平均年龄56.78±5.02岁。纳入标准:①经临床诊断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中的诊断标准;②具有高血压抑郁、焦虑症状;③认知清晰。排除标准:①患有精神类疾病者;②对象近3个月内服用过抗抑郁、焦虑药物;③具严重语言功能障碍和躯体障碍疾病;④不愿配合治疗者。研究前,相关负责医师均就涉及对象针对医疗过程、预期结果进行了详细的诠释,获取其信任了解后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研究内容也上报本院伦理委员会并获得批准。所有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对象均给予抗血压药物治疗和抗抑郁、焦虑治疗,依据对象病情状况指导患者口服药物。对照组对象行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告知有关高血压疾病的知识,指导患者饮食,告知护理注意事项和生活禁忌等。观察组对象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措施,具体内容:①专业技能提升。科室中定期邀请本院高年资、高水平、高经验心理科护理专科护士,为本抢救室护理人员开展高血压心理护理相关知识讲座培训,有效提高护士的专业技能水平。同时,本抢救室护士分组上班,由高年资和低年资护士组合搭配,更为合理地调配了科室人力资源。护士通过系统化评估患者个体情况,制定并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②心理护理。抢救室内密切注重环境为患者带来的影响因素,室内保证清洁、整齐的整体环境,确保空气质量干爽,同时可播放轻音乐,舒缓患者紧张情绪。护士需保持和蔼可亲的态度,彰显亲和力,关注患者心理变化,及时解决患者的合理诉求,让患者进一步体会干预中的人文关怀。也可与患者简单聊天,通过有效的语言沟通,消除患者的紧张感和陌生感,帮助患者树立积极的治疗信心。③健康教育。通过健康教育为患者解决有关高血压护理和治疗的相关知识,消除患者的错误认知,树立对疾病的正确认识。患者入室后,通过积极沟通尽可能为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同时针对患者家属分发宣传手册,抢救室外张贴公告栏和标语,寻求患者家属的帮助,争取在高血压护理工作中得到家属支持和理解,营造良好的健康教育环境。
1.3观察指标
统计比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收缩压、舒张压水平;采用本院自拟量表评价两组对象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总分为100分,包括高血压用药方式、饮食计划、疾病知识和并发症预防等4个维度,单个维度25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越高。依据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评价两组对象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程度,涉及20个条目,每个满分4分。SDS量表以53分为界限,53~62分轻度抑郁、63~72分中度抑郁、>72分重度抑郁;SAS量表以50分为临界值,50~59分轻度焦虑、60~69分中度焦虑、>70分重度焦虑。最后参照《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6]中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qualityoflifeinventory74,GQOLI-74)评价两组生活质量,问卷内容包括:生活评分、心理状况、社会功能以及病情状况,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1.4统计学方法研究所涉及统计、运算、分析均予专业统计学软件SPSS22.0处理。运算过程中涉及正态计量资料(指标、评分),均予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压变化情况
护理前,两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比对结果均未呈现明显差异性(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结果数据均呈显著统计学差异性(P<0.001)。如表1所示。
2.2两组患者高血压疾病的认知情况
观察组患者高血压疾病的认知程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数据呈显著统计学差异性(P<0.001)。如表2所示。
2.3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和抑郁情况
护理前,两组对象SDS及SAS评分对比均未呈现明显差异性(P>0.05);护理后,观察组对象SDS及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数据均呈显著统计学差异性。
2.4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情况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项比对结果数据均呈显著统计学差异性(P<0.001),如表4所示。
3讨论
据调查显示,随着人体血压水平的异常升高,人体发生心肌梗死、脑卒中、心力衰竭和肾功能衰竭的风险将大大提高,而若血压水平得不到控制和改善,则会进一步诱发更为严重的并发症,导致人体死亡[7-8]。同时,人体若长时间处于高血压水平状况,还会损伤人体的脏器功能,给机体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变化,我国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9]。同时,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进一步加重,这也导致高血压人数随着增多,这严重影响了我国居民的生命安全健康,不利于我国医疗卫生健康体系的长远发展[10]。据知,高血压疾病是临床常见心内科疾病类型,该病的病程较长,难以根治,患者需长时间服用药物,这加大了高血压疾病的治疗难度。高血压患者受疾病影响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头晕、头痛、心悸、呕吐、易疲劳等临床症状,严重时还会导致神志不清和抽搐,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痛苦和生理痛苦,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11]。由于高血压病程较长,长时间的治疗不仅容易消磨患者的耐心,导致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还会让患者对护理和治疗工作产生怀疑,进而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而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会侧面影响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两者相互影响,造成恶性循环。研究证实,就高血压疾病的诊疗工作中,心理因素起了重要作用,对高血压疾病的转归、预防和防治具有显著作用。而抢救室作为医院中医疗工作的重点,高血压患者均呈现发病急切、病情危重、变化迅速的特点。护理工作更是具有繁重、时间有限且要求高等要求。故就本院急诊抢救室治疗高血压患者时,为缓解患者心理状况,在给予常规降压药物治疗的同时,均采用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等方式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治疗效果[12]。就本研究中,通过定期邀请本院高年资、高水平、高经验心理科护理专科护士,为本抢救室护理人员开展高血压心理护理相关知识讲座培训,业务内容紧跟前沿信息,每月培训2次,进一步提升本抢救室护士的专业水平。此外,本研究结合高血压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偏差等问题,开展了积极的健康教育工作,力求帮助患者树立积极的、正确的疾病认知观念[13]。依据本次研究结果表2、3提示,经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联合干预的观察组对象高血压疾病的认知程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护理前,两组对象SDS及SAS评分对比均未呈现明显差异性(P>0.05),护理后,观察组对象SDS及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结果充分肯定了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对提高高血压患者认知水平及改善心理不良情绪的显著积极作用。且由于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缺乏正确认知,在实施健康保健、自我调控、后续护理以及自我管理等方面,存在治疗效果不佳,未能遵医嘱服药等不良事件屡屡发生,导致血压水平难以控制,病情进一步恶化。而随着病情的恶化,患者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会更加严重,更不愿配合医护人员。而人体长时间处于高血压状态下,其脏器功能会进一步受损,给身体造成不可逆的损伤[14]。因此,提升健康教育水平,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疾病认知。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开展专家讲座、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手册等途径,使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的治疗措施有了更全面、更细致、更规范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了患者的治疗信心。同时,护理人员密切关注患者的身心状况变化,了解患者对社会、家庭和治疗的诉求,解决患者的合理诉求,消除患者的忧虑。同时,根据每个患者的个性和习惯,制定自我情绪管理细则,指导患者疏导不良情绪的方法[15]。而依据本研究结果表1、4提示,护理前,两组对象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对比均未呈现明显差异性(P>0.05),护理后,观察组对象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且该组对象护理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果进一步印证了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对改善患者血压水平及生活质量的理想效果。综上所述,在高血压患者护理工作中实施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的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的认知水平,调节患者血压,改善生活质量情况。
作者:龚婷 金蕊 吉利 崔春燕 单位:南京市江宁医院急诊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