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幼儿园常见适应问题分析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幼儿园新生入园是其从单一的家庭生活环境迈向集体的社会性生活的第一步。幼儿在初入园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适应性障碍,常见的表现有哭闹不止;紧张焦虑、不安;不愿来园或是静坐在一角,态度漠然等等。我们对幼儿表现出的这些不良情绪,称之为分离焦虑。分离焦虑是幼儿离开父母时出现的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归根结底,这种消极的情绪体验是环境变化引起的。因此,比较一下家庭与幼儿园两种不同的环境,我们不难发现幼儿出现分离焦虑的原因了。
一、分离焦虑出现的原因
(一)情感断乳
幼儿自出生后就一直与父母或其他养护人生活在一起,建立了高度的情感依恋。而进入幼儿园,亲人的离开使幼儿安全感丧失,心理、情绪、情感的不稳定从而引发不良的情绪。另一方面,从家庭到幼儿园,幼儿的生活也发生了变化。在家庭中,往往幼儿是中心,成人围着幼儿转;进入到幼儿园老师要一人照顾多个幼儿,从原来的众星捧月到现在的稍不留神就会被遗忘的这种落差,从而导致其情感失落。
综合这两方面,情感断乳给幼儿首先带来的就是安全感的丧失。亲人的离开,会使幼儿处于情绪不稳定的状态,表现为大喊大叫“我要找妈妈”。由于幼儿年龄小,情绪具有不稳定、易感染的特点。个别幼儿“找妈妈”,通常会引发其他幼儿也哭闹着找妈妈,且越是年龄小的幼儿,越容易受到这种情绪的感染。
(二)人际对象和关系的改变
在家庭中,幼儿交往的对象多是父母与长辈,幼儿往往又是家庭的中心,因而没有分享、合作、关心的意识。而在幼儿园,幼儿交往对象是小朋友,幼儿缺少与同龄幼儿交往的能力和技巧,所以常会出现争抢玩具、互相打闹的现象。
(三)行为规则和态度的变化
幼儿在家中,行为、活动具有随意性的特点。家长表现出来的态度多是让幼儿感到愉悦的,如“喜爱”。幼儿园是集体生活,自然就少不了用“行为规则”来约束幼儿的行为,这种约束对于较少受约束的孩子来说必然会引起不适应。加之在幼儿园生活中,老师的态度除了同家长一样表现出的“喜爱”外,还出现了“要求”、“命令”,这些有别于家长的态度与情感使幼儿的接受程度也是不一样的。
(四)生活上的不适应
在家庭中家长已经逐步培养幼儿自理活动的能力,但往往幼儿具备的能力与幼儿园要求的自理能力有一段差距,它使幼儿感受到明显的落差。实际上家庭中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态度不是大包大揽就是耐心加细心。幼儿入园后,即便有老师的帮助,但多数情况下还要靠自己穿衣、喝水、吃饭,这种要求上的猛然提高,往往会使幼儿造成心理上的不适。
二、解决方法
(一)教室环境的布置
为了减少幼儿的分离焦虑,在教室环境布置上应当突出“家”的感觉。具体表现为:安全、温馨、柔和。
安全。托小班幼儿年龄小,安全意识、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初入园时情绪易激动,产生过激行为。因此在凡是幼儿能够碰触摸到的地方设置要保证其安全性。
温馨。家的感觉是温馨的,在班级环境布置上我们一般会选用淡粉、淡绿、淡黄等柔和的颜色为主色调。用这些颜色的花布或是装饰娃娃家的小餐桌,或是装饰家具,不仅美观大方而且有如“家”一般,起到稳定幼儿情绪的作用。同时在班级的区角里提供大量幼儿喜爱的毛绒玩具;在班内悬挂、张贴幼儿喜爱的卡通形象,能有效地分散幼儿注意力,减少分离焦虑。
柔和。一方面指的是班级布置以柔和色调为主,如墙壁的颜色、窗帘,另一方面给幼儿提供玩具也应具备柔和的特点。多提供软、简单、大型的玩具,少提供硬、精细、复杂的玩具。
(二)家长
家长是幼儿依恋的对象。在适应幼儿园的过程中,家园步调一致更有利于新生加快适应幼儿园生活的步伐。
1.提前熟悉幼儿园环境,配合做好调查问卷。
入园前,新生在父母的陪同下参观幼儿园。看一看幼儿园小朋友是怎样活动的、学本领的;去玩一玩幼儿园里的玩具;认识一下班里的老师,这样能让幼儿对幼儿园有一个直观美好的亲身感受,容易激起其向往幼儿园的愿望。
另外,家长需要如实配合幼儿园做好问卷调查。幼儿的性格、喜好、习惯,以及幼儿食物、药品过敏史,这些资料能够帮助老师用最短的时间了解幼儿、照顾好幼儿。
2.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及良好的作息习惯。
在家通常是多位家长照顾一个孩子,幼儿园则是一位老师照顾多名幼儿。因此,家长要放手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独立吃饭、上厕所、穿衣等。
另外,家长需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稳定的作息习惯。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安排有别于家庭是科学、有序的。因此,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也能减少新入园时的不适。
3.正确对待幼儿初入园的表现。
初入园的幼儿哭闹都是正常现象,有的家长看到孩子哭闹就不忍心送或是刚送就接回家,这样做反而会给孩子一个心理暗示,让他觉得更委屈。于是入园时,闹得更凶,使孩子的适应性变得更差,家长也是越送越难。
正确的做法是:孩子回家后,尽量和孩子一起聊聊幼儿园开心的事情,如:认识了哪个新朋友,玩了哪些家里没有的新玩具。帮助幼儿强化幼儿园积极的形象。切忌询问,你今天哭了没,哭了多长时间之类的问题。它只会强化孩子不良的情绪体验,反之对幼儿在园的积极表现,家长适当的予以表扬奖励则是强化幼儿美好的情感体验。
(三)教师
1.提前做好家访工作,了解幼儿,帮助家长解忧。
家访工作是帮助教师用最快最直接的方法获得对幼儿全面直观的了解。通过家访工作,使老师家长幼儿三方都能够有一个细致的了解,帮助老师了解孩子,帮助家长解答幼儿入园各方面的问题,使幼儿认识老师,在入园时就会产生这个老师我认识的印象,减少陌生感。
2.耐心、细致的对待每一名幼儿,照顾好幼儿一日生活。
对每一名新入园的孩子,老师要像妈妈一样对待他,拉拉他的小手,冲他微笑,亲亲她的小脸。想妈妈的时候,轻轻揽过他:“宝宝乖,等妈妈工作完了就来接你!”一日生活中,还应尽量照顾好每一个小的细节,鞋子穿反了及时正过来,小脸脏了及时洗干净,尿裤及时帮孩子换上干净裤子,告诉他:“宝宝真棒!尿裤子知道告诉老师,下回有尿一定要到厕所去!”老师亲切友好的态度会给幼儿带来心理上的安全感。超级秘书网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奖励强化幼儿的行为表现。
每天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动静交替,使每一个活动都紧紧相连,让孩子喜欢上幼儿园,幼儿园比家好玩。这样既吸引幼儿注意力又减少他们的哭闹。
对幼儿在园一日表现,努力发现其闪光点,及时予以表扬鼓励。通过各种表扬奖励的办法,引导新生喜欢幼儿园生活。
4.每周开设生活课,帮助幼儿提高自理能力。
针对幼儿出现的自理能力差的问题,一方面家长在家放手并培养,另一方面在幼儿园每周开设生活课。生活课上,老师用幼儿喜爱的儿歌、游戏的形式教幼儿学会穿衣、提裤、系扣子等等,并运用小游戏、班级区角活动进行巩固,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5.及时将幼儿的表现反馈给家长。
新生入园,家长会特别关注孩子在园的表现。不只一位家长对我说:“只要早晨送孩子,孩子哭,我这一天什么都干不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就是多交流。每天晨间入园、晚上离园都是最好的交流机会。我会主动拉着家长跟他们说一说孩子在园的表现、趣事,也会提一些建议给家长,帮助孩子尽快适应。
此外,家长还要关心孩子一天在园情绪、进餐、喝水、活动、大小便等各方面的情况。针对这一普遍现象,我们制定了一份“幼儿一日生活反馈表”给家长。每天把孩子在园的表现,用不同的符号表示出来。这样一来家长一方面能从这张表上详尽地了解幼儿在园表现,另一方面节约了教师的大量时间,解除了以往交流沟通不畅所造成的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