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幼儿学习量词与运用研究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引言
量词是表示事物和动作行为的量单位的词。它按表示事物单位和表示动作单位的不同而分成物量词和动量词两大类。表示事物的计量单位的量词是物量词。如:个、把、根;表示动作行为的计量单位的量词是动量词,如:趟、次、回。其中,物量词又可根据自身特点分成个体量词、临时量词和集合量词等。量词的主要功能是计量,如“一只鸡”、“一个鼻子”、“一颗菜”等量词运用的好,可以准确地计算和指称各种事物。但是,量词是语言运用中所起的作用,还远不限于此。
量词运用的普遍性和多样性是汉语的一大特点。汉语的词量十分丰富,而且有大量富有形象性的量词。所以准确的使用量词,在语言表达的明确性和修辞效果上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量词在表达过程中有特殊作用:1、有助于同音词、多义词的区别。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如:“一阵风”和“一窝蜂”,由于“阵”和“窝”两个不同的量词,就把同音词“风”和“蜂”区别开了。有些量词由于有鲜明的形象性,而提高了修辞效果。如:“一线希望”、“一弯新月”、“一缕炊烟”等等。2、量词有助于不同情感的表达。有的量词自身就有一定的褒贬色彩,如果运用得当,有助于思想感情的传递和表达。如:“一绺头发”和“一撮头发”,量词不同,感情就不一样。“一绺”给人一种喜爱的感觉,“一撮”却给人一种厌恶的感受。“一席话”和“一堆话”,表达效果也不一样。前者含有敬意,后者使人感到厌烦。可见,相同事物由于表达的感情不同,除了需要用不同的形容词去修饰外,对量词的选择也有相应的要求。量词所具有的多方面的特殊表达作用,使我们的语言显得更加丰富多彩。在语言运用中,选用最贴切的量词,不仅可以增强语言的明确性,还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收到好的表达效果。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和量词的搭配是确定的,量词的数目越来越多,表达也越来越精细具体,导致人们至今不能找出量词的全面有效的使用规律。量词的这些特点,给学龄前幼儿在掌握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在他们的口语中,经常会出现量词使用不当,这不仅会造成幼儿语言表达的错误,还会导致计算中的混淆。
4-7岁学龄前幼儿掌握汉语量词的发展趋势及特点如何,对幼儿的语言教育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我对这个问题作了一次调查研究,希望对幼儿园的语言教育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一、方法
(一)对象
4-7岁学龄前幼儿共160人,其中4岁幼儿20人,5岁幼儿20人,6岁幼儿60人,7岁幼儿60人,此次被试幼儿都是从我们杭橡幼儿园抽取,其中4-7岁幼儿各组男女各半。
(二)材料
根据吕淑湘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商务印书馆1980年5月版)中“名量词配合表”,挑选了儿童比较熟悉的名词60个,编成测查题目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看图说量词(48个名词画成图片让幼儿说出该名词应与什么量词搭配);另一类是量词填空(该题目是测查名量词搭配为目的的)共绘制图片48张,60个题目,作为测查名词搭配量词34个,(可与多个名词搭配的量词均作为一个计入量词总数)(见附表二)。全部测查量词分为三类:
个体量词:用于个体人或事物,可逐个计数的名词前所用的量词。个体量词具有特定性,不能随便使用。如:“个”的使用范围最广,可以跟许多名词连用,但都用“个”,会失去形象性,同时也不符合汉语的习惯。又如:“一个人”“一件衣服”“一条鱼”中的“个”、“件”、“条”等等。
临时量词:指从名词临时借用的量词,这类词主要是借装盛物体的器物来计量,具有表量作用。如:“一碗米饭”“一盘棋”中的“碗”、“盘”等等。
集合量词:用于由两个以上个体组成的事物,是组成双计量的名词前所用的量词。如:“一双筷子”、“一排牙齿”、“一片树林”中的“双”、“排”、“片”等等。
在日常生活中,个体量词的使用频率较高,临时量词和集合量词较少。因此,在我的测查材料中有个体量词27个,临时量词4个,集合量词5个。
(三)方法
本研究采用个别测查方法。首先,对各班进行测查前的训练,采用看图讲话的形式,按照统一的要求逐个逐项对幼儿进行测定。本论文由整理提供用普通话问幼儿:“这是什么?”幼儿回答正确就给予肯定,若幼儿未答出量词,可以追问:“有多少?”让幼儿理解和运用。若测试对幼儿有直接关系的词,如:“鼻子”、“脚”、“被子”等,当幼儿回答不出来可提示:“你有多少脚?睡觉盖多少被?”让幼儿作出正确的回答如实记录每位小朋友的调查表上,以吕叔湘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中的“名、量词配合表”为评定反应正误的标准。
二、结果与分析
(一)各班幼儿掌握量词的成绩(见附表一)分析
从附表一可以看出,4-7岁幼儿掌握量词的发展趋势:幼儿掌握量词的成绩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4、5、6、7岁幼儿掌握各类量词的成绩均表现不同的水平,每一个年龄同前一个年龄组比都有较明显的发展。其中,四岁幼儿经预测他们不会使用临时量词和集合量词,我在正式测查中这两类词免测。在测试中表明易为幼儿掌握的量词都是在口语中使用频率高的量词。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四岁幼儿掌握了和相应名词搭配的两个量词:“个”、“只”,他们在使用这两个量词的时候表现了严重的泛化,即普遍的使用“个”、“只”来计量各种物体,如:“一个毛毛虫”“一个饼干”、“一只鱼”等等。五岁幼儿掌握了“个、只、条、片”等4个量词;六岁幼儿掌握了量词14个;7岁幼儿掌握了23个量词。因此我认为各年龄的幼儿掌握量词数量发展是显著的。测查中我也发现幼儿对临时量词掌握的顺序大体上是一致的,其中与“饭”搭配的量词“碗”4-7岁幼儿使用的正确率居于首位,五岁幼儿正确率是32%,六岁幼儿为47%,七岁幼儿为80%。与“棋”搭配的“盘”居于末尾,五岁幼儿的正确率5%,六岁幼儿为6%,七岁幼儿为37%。由此也可以看出,六岁幼儿使用量词的正确率大大的提高。4-7岁年龄的幼儿掌握集合量词的正确率是很低的,其中,7岁幼儿掌握了少量的集合量词,如:“双”、“把”、“串”、“束”等。
(1)4-7岁幼儿对个体量词“个”、“只”都比较容易掌握,除了个别量词“一张嘴”,有的幼儿说成是“一双嘴”,说明幼儿还不能很清楚的了解量词的作用,也有个别比较难的个体量词,如:“一盏灯”中的“盏”、“一朵花”的“朵”、“一匹马”的“匹”、“一架梯子”的“架”、“一场雨”的“场”、“一盘棋”的“盘”等。幼儿掌握个体量词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而掌握得越好;在所测定范围内,5岁、6岁、7岁幼儿对临时量词“一杯水”的“杯”、“一盘棋”的“盘”、“一桶水”的“桶”、“一碗饭”的“碗”等量词掌握的还不错,但对个别的临时量词“一筐菜”的“筐”说成是“一篮菜”这是一个数量上的错误,“一场雨”的“场”等不能够理解意思。
(2)4-7岁幼儿对集合量词掌握,有个别幼儿对“双”的概念不是很了解认不清,以“双”代“只”、“根”等。如把“一双筷”称为“两双”、“两根”、“两只”;把“一双脚”称为“两双脚”,不过这只存在个别幼儿身上。幼儿对经常接触的集合量词比较容易掌握,面对较之抽象的集合量词“一堆积木”中的“堆”等比较难掌握。
(3)许多幼儿都把“一列火车”说成是“一辆火车”,认为汽车与火车应该是通用的概念。“一架梯子”则说成是“一个梯子”,等等。由于4-7岁幼儿掌握三类量词的变化在各年龄组内,幼儿对三类量词的掌握是不平衡的。在四岁和五岁幼儿中,幼儿掌握个体量词的比例要比另两类量词要高,但从六岁起,临时量词的正确率迅速上升,并超过了个体量词的正确率,这种趋势在七岁幼儿中继续发展。幼儿掌握集合量词的发展曲线与个体量词的发展曲线相似,但它始终在较低的水平上发展。由上可知,4-7岁幼儿掌握的量词只是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简单而结合面较宽的量词,幼儿对量词的掌握是受名词制约、平时的知识积累和方言影响的,他们不能脱离名词而独立发展。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这3种类型的量词掌握的顺序是由易到难,即个体量词—临时量词—集合量词,这个顺序也正体现了幼儿的语言水平从贫乏到丰富,从广度到深度,从具体到抽象的发展趋势,这是由于从儿童掌握语言后,儿童的思维就处在具体和抽象的统一之中,客观的辩证运动就开始反映为主观的辨证运动;儿童的年龄越小,知识经验愈贫乏,则思维具体性越大些,抽象性越小些。当然,还有为幼儿掌握的,使用正确率高的量词都是口语使用频率高的量词。
(二)幼儿使用量词的分析
幼儿在使用量词的过程中发生的错误,可归纳以下几种:在测定中出现频率最多的量词是:“个”、“只”而“个”“只”是最通用的量词。如:有的幼儿把“一匹马”称为“一只马、“一块饼干”说成是“一个饼干”等等。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也有个别幼儿对不会的量词一律用“个”、“只”来代替,对幼儿来说,这两个量词都不难掌握,又容易使用不当,这主要是由于幼儿的量词贫乏,同时尚未了解每一种事物要用什么量词来表示。在测定中出现以方言量词代替规范化量词的现象,哪些量词和哪些名词搭配,在这方面普通话与方言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方言对幼儿的影响是突出的:当某一量词和名词的搭配在方言和普通话中一致时错误就少,当方言与普通话所使用的量词不一致时,幼儿通常使用习惯说法:如“一辆汽车”、“一辆自行车”、“一辆面包车”,在杭州方言中都以“部”计量。还有“一根黄瓜”、“一条鱼”、许多幼儿把它说成是“一光黄瓜”、“一光鱼”,都用杭州方言的“光”来表示。我在进行这类量词的测查中发现:幼儿常用方言量词来取代规范化量词,因此从这一侧面可以反映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
(三)影响幼儿掌握量词的因素
1、年龄差异、生活经验、知识水平对幼儿掌握量词的影响。实验证明,幼儿掌握量词是随着幼儿的年龄增长而掌握的越好。凡是表示与幼儿经常发生直接关系事物的名词量词的掌握比较容易,而不常出现于幼儿生活中并无直接关系的名词量词则掌握比较困难。如“梯子”在现代家庭中已经很少运用,有许多的幼儿甚至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他们只能凭感觉去用词了。又如,“秤”许多幼儿说“一只秤”还有幼儿叫不出名称。可见,生活经验的丰富程度对幼儿的掌握也有一定的影响,这也是从另一个侧面表明生活是幼儿语言发展的源泉。
2、思维能力的发展对幼儿掌握量词的影响。幼儿对量词掌握程度与思维能力有关,这一点可以从幼儿对临时量词的掌握上所表现的差异反映出来,我从幼儿的掌握量词的情况看,思维活跃的幼儿一旦掌握量词的变化规律,就能准确无误地选择相应的量词。如:有的幼儿对“一群小朋友”的“群”讲不出来,他就马上用另一个词来代替“一堆”“一排”,而对于一些理解能力较差的幼儿对临时量词的理解也比较困难,有的幼儿滥用其他的量词,有的则一律用“个”、“只”来回答,反复的使用同一量词。这也说明语言和思维是相互影响的,我们在今后的语言教学中不可忽视对幼儿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
3、教育与环境对幼儿掌握量词的影响。在测定中,象大班幼儿运用量词的错误率低,这应该和大班老师重视对幼儿的语言培养、坚持说普通话的教学是分不开的。还有在测查中,有的幼儿家庭是知识分子家庭和比较重视家庭教育的家庭,平时家长在家中时刻注意对幼儿在语言表达方面的教育。这样的幼儿在量词的使用上错误率很低。因此,我认为这和老师和父母的教育态度有关,家庭和幼儿园是孩子得到知识的重要环境,只有老师和家长一起重视幼儿的语言教育,幼儿才会在语言方面有飞速的发展。
小结
(一)4-7岁幼儿掌握量词的特点及其认知发展关系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在他著名的认知发展理论中将儿童思维的发展划分为四个年龄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从出生到两岁左右);2、前运演阶段(二到六、七岁左右)3、具体运演阶段(七到十一岁左右)4、形式运演阶段。4-7岁幼儿属于前运演阶段,这一阶段儿童的各种感觉运动图式逐渐内化为表象或形象图式,特别是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使幼儿日益频繁地使用表象和词语来表征外部事物,但他们的词语或其他的象征符号还不能代表抽象的概念,只能在不脱离实物和实际情景的场合应用,即思维仍受具体的直观表象的限制。而量词的使用必须遵从“数词+量词+名词”的公式,在测查中发现4、5岁的幼儿只会使用少数的量词公式,需要老师的提醒;而6岁幼儿又比4、5岁幼儿有进步,六岁幼儿在使用不同类型的量词的正确率上与5岁幼儿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在完成临时量词的测查时开始凭借容器作为确定量词的支持物,7岁幼儿已经会用这个公式和某些数词,而且许多量词幼儿都掌握的不错,只是对未解触过的,如:“口钟”、“一盏灯”等少量的量词掌握的不好。说明7岁幼儿比4、5、6岁幼儿都注意量词了,如:幼儿能很快的说出“一串葡萄”、“一支笔”、“一块饼干”等。而且7岁幼儿已经开始认识事物之间的简单的关系,在临时量词的测查中,多数幼儿已经了解到与名词搭配的量词需要借用表示容器的名词,说明7岁幼儿已经掌握了临时量词的使用规则,因而能正确的选择相应的量词。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如:有个别幼儿“一筐菜”不知道命名时,我提醒他“这是筐”时,幼儿就立即说出“一筐菜”。这也说明4-7岁幼儿在掌握临时量词的关键在于能否领悟器物和盛物之间的简单关系。幼儿的接触面知识面越广,幼儿使用量词的正确率就越高;反之,认知水平较低的幼儿在面对临时量词的图片时,往往会滥用其他量词或出现反复使用同一量词的定势形象。因此,我认为4-7岁幼儿对量词的掌握水平和他们的认知水平是分不开的。如果幼儿平时接触较多的量词则他们就较容易掌握量词,因此,在平时的语言教学中我们不能忽视对幼儿认知能力的培养。
(二)给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规定,4-7岁幼儿应该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我们应该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通过这样一个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用语交往。通过这样的一个宽松的环境也能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及语言理解能力,4-7岁幼儿对新事物的适应非常快,虽然对有的量词“似懂非懂”但在老师的讲解之下,会很快的理解并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其次,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感情、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条件,4-7岁学龄前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等,对幼儿的语言发展具有特殊意义。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教师对于有语言障碍的幼儿要给予特别的关照,要与家长和有关方面密切配合,积极的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能力,提高量词的理解能力。在幼儿语言快速发展时期,为他们创造更多的、良好的语言环境,提高其口语表达能力及量词的使用能力,是学前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如何让幼儿使用正确的量词
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出现较多的词但幼儿如果不经过学习和训练,幼儿往往运用不当,容易用错量词,会出现“一个笔”、“一只牛”“一个树”等,因此,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和游戏中,有意识的为孩子创造适宜的语言环境,为他们提供实践的机会,充分利用教室现有的物体和孩子们自己创作的作品,让他们学习和正确的运用量词。如:“一扇门”、“一张桌子”、“一张椅子”、“一朵花”、“一杯茶”、“一壶水”等。对幼儿说的不正确的我们应该及时纠正;幼儿在学习1-10的数字教学中,幼儿在认读数字的同时,也可以让他们运用量词来表达每个数的真实含义,引导他们把数字和量词搭配起来,如:一张桌子、两排牙齿、三双筷子、六把椅子、八个小朋友等。为了更好的让幼儿掌握并正确的使用量词,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方法:
(1)接龙游戏式:先任意说出一个数量词,然后由幼儿以这个数量词开头加上适当的名词,如:“一颗什么?”小朋友可以接“一颗菜”、“一颗石榴”、“一颗胡桃”、“一颗钮扣”、“一颗手榴弹”“一颗五角星”等,又可以在游戏时任意说出一个名词,让幼儿在这个名词前面加上适当的数量词,如:“多少苹果?”让幼儿往下接“一盘苹果”、“一袋苹果”、“一片苹果”、“一堆苹果”、“一篮苹果”等等;
(2)角色游戏式:在玩商店、娃娃家、阅读区等角色游戏中学习量词。如:让幼儿说出娃娃家里的摆设,“一盏台灯”、“一台电视机”、“一床被子”、“一台洗衣机”等。扮演妈妈的孩子去买东西时,还可以学到“一袋米”、“一桶油”、“一斤菜”、“一条鱼”、“一串葡萄”等等,玩商店的小朋友可以结合柜台上的物品用量词进行对话,比如:“买一双鞋子”、“一件衣服”、“一盒饼干”、“一块蛋糕”、“一把手枪”、“一辆汽车”等等;玩阅读区的小朋友可以看阅读卡片上的画来讲述:“一朵花”、“一辆车”、“一个苹果”、“一片叶子”、“一口钟”、“一杯水”等。
(3)念儿歌:把量词编进儿歌中,便于幼儿记忆,并能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如:“天上七颗星,树上七只鹰,梁上七枚钉,台上七盏灯,地上七块冰”这首儿歌包括了五个量词“颗、只、枚、盏、块”幼儿在学会绕口令的同时,也记住了这五个量词。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同样,我还可以让幼儿将儿歌里错误的量词改正,如:下面一首量词歌“一匹牛两头马,七朵果树八棵花,三只鲤鱼四条鸭,九辆飞十架车,五支书六本笔”让幼儿找出儿歌中颠倒错误的地方,以儿歌的形式引起幼儿的兴趣。超级秘书网
(4)图片式:可以利用彩色的卡片,平时让幼儿给图中的事物选择一个合适的数量词。如:图片上有虫、鸡、电视机、梨、信、笔、台灯、花``````,老师说出相应的数量词:一条、一只、一台、一个、一封、一支、一盏、一朵等,让幼儿观察图片后选择搭配,让幼儿以游戏的形式互相指出是否正确。
量词的使用不当是幼儿口语中的一种主要错误类型,教师要重视培养幼儿正确使用量词。学习量词的方法不应是死记硬背,而是和搭配的名词一起学习,并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中的每个环节。只有充分的认识幼儿学习量词的特点,我们才能更好的从教学上设计出更多的幼儿学习量词的方法,我们还要把学习量词的环境和范围扩充到家庭和社会的大环境中,争取家长的配合,让幼儿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东西,自然而然地学会最基本的量词的用法,从而不断的丰富词汇量,使幼儿的语言逐渐规范化,不断提高和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水平。
参考文献:
薛云英、陈瑞兰《中班幼儿量词掌握和运用的调查》,幼儿教育1990年10期
胡德明《儿童空间维度形容词发展顺序的理论》,《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4年1期
朱曼殊《儿童语言发展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6月版
R>吕淑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商务印书出版社,1981年版
孙汝建《关于量词“个化论”的思考》,《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1996年6期
吴碧辉《我教幼儿学量词》幼儿教育2000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