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学生学前教育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学前教育本科生学业求助行为的自身影响
因素具性求助或者回避性求助,以实现其社会亲密目标。
(一)能力知觉或自尊心能力
知觉指个体对自我能力的认知和评价。自尊心是指个体对在其生活学习的环境中自身价值感的认知和体验。关于这个问题有两种不同的观点:脆弱假说和一致性假说。脆弱假说认为,帮助会对具有较低能力水平和低自尊心的学生产生威胁感。一致性假说则认为,具有较高能力和高自尊心的学生更不愿求助。自尊感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个体的社会行为。自尊感高的人意味着对自己的能力信心大、对成功的期望较高;自尊感低的人则对自己信心不足,容易自卑,对成功的期望较低。向他人求助意味着承认自己能力不足、无力应付所遇难题,会更加伤害个体的自尊心。学前教育专业中自尊感强、对学业信心大的学生更倾向于执行性求助;自尊感中等、成绩一般的学生更倾向于回避性求助;自尊感低、对学业信心小的学生更倾向于执行性求助或者避免求助,以避免自己因求助带来的威胁。
(二)学业成绩Zimmerman和Martinez-Pons(1988)
在研究中发现高成绩者更经常向老师或同学求助,并且他们向老师求助多于向同伴求助。Newman和Goldin(1990)研究了学生的学业成绩与学业求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六年级的学生中间,成绩越差,主观寻求帮助的需要越强烈,而学生却越不愿意开口求助。这一结果与Good(1987)的观点基本一致。他认为教师对成绩差的学生所表现出的期望和行为相对消极,这样可能导致成绩差的学生为了避免教师的消极反应和由此带来的尴尬,在学习中尽管在遇难题时有强烈的求助愿望也不主动求助。在学前教育学生中,就每一科目而言,高成绩者更愿意主动提出疑问或者求助。一方面,是因为高成绩者对某一科目的兴趣和获得正确题解的渴望促使他们求助;更重要是因为高成绩者在这一科目上对自己无论从知识储备还是解题思路上有很大的自信心;而低成绩者由于在某些科目上的基础薄弱、兴趣和信心的不足以及为了避免求助带来的老师和同伴的消极反应和尴尬,就算有强烈的求助需求也不愿开口。因此,他们为了敷衍任务,更倾向于执行性求助或回避性求助。而在回避求助中,最大的可能是由于其知识储备不足,无法完成其预期的自我解难目标。
二、结语
通过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求助行为自身影响因素的研究,我们发现在学习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和教师应有意识地采取一些有效策略,在遇到难题时积极寻求适应性的帮助,采用积极的自我调控策略,以高效顺利地解决难题,提高学习成绩。首先,学前教育专业的女生应该理性认识女性的特有的含蓄性格,克服害羞心理,大胆发问求助;男生应该克服身处女性集体的弱势感,积极大胆地表现自我。相关教师应该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勇于发问和求助。其次,学生应该树立明确的任务目标、能力目标和社会目标,把学业求助看作一种为实现目标而采取的适应性自我调控策略。教师应该为学生制定难度适中的学习任务,教学中渗透引导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社会亲密目标。再次,学生应该培养高自尊感和自信心,在遇到难题时勇于发问,不要因为顾虑而回避求助。教师应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尽量少地带给学生挫败感和因发问而带来的尴尬。
作者:刘湖清单位:潍坊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