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2011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并以附件的形式下发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标准体现着“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理念。课程目标结合《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从教育信念与责任、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实践与体验三个方面,分为九大块三十八个子目标为课程设置提供了详细的参考标准,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包括六大学习领域三十四个课程模块,分三种学制对学分进行了要求。舞蹈技能作为技能模块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用人单位考核学生技能的重要方面,新背景下在如何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体现学生自我成长和发展,促进学生学以致用,终生学习是本课题要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
新世纪以来,高等学校培养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理念逐步向教师教育过渡,但绝大多数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结构特别是课程名称和理念,继续沿袭着学科化、理论化、学术化的倾向。舞蹈课时少,训练时间大大缩短,训练内容大大减少,教学目标难以实现。[1]P143同时,学生基础差,出现了老师难教,学生难学,进而厌学的现象。在教学中教学目标不明确,不同的舞蹈老师教学内容不一,达成的目标也不清晰,没有突出学前教育专业特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以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法三门必修课程为主,适当增加幼儿园班级管理、现代教育技术选修课程。其中心理学、教育学始终按照学科理论课程的体系和标准开设,教学法经过20多年演变,也成了学科教育学。甚至教育技术也成为教育技术学,班级管理成为班级管理学。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学习舞蹈不仅自身要掌握舞蹈,更重要的是要能够把舞蹈准确地应用到教学中。[2]P97《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基本实现了理念和课程结构特别是编制形式的变革,坚持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理念,将学前教育的课程分为三大目标领域:教育信念与责任、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实践与体验,确立了六大学习领域,其中职前培养的学前教师教育为:1.儿童发展与学习,2.幼儿教育基础,3.幼儿活动与指导,4.幼儿园与家庭、社会,5.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6.教育实践。职后培养的课程包括加深专业理解、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自身体验三类。这些学习领域和相应的课程模块,基本实现了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专业化、职业化、实践化,将会引起教师教育领域的深刻变化。这一指引要求在舞蹈教学方面要打破教师教的痕迹,通过对学生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训练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运用,适应幼儿和相关岗位的需求。
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
舞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自身素质,通过舞蹈教学,使学生不仅具有正确的身体姿势,能够完整、流畅、正确、优美地表演各种风格的舞蹈,而且能了解不同民族民间舞蹈特点,学会欣赏舞蹈作品,提升学生的舞蹈素养及审美能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表演技能、幼儿舞蹈创编能力,组织舞蹈教学能力是教师在组织舞蹈教学的过程中逐渐积累而成的。作为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师如何在新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背景下,分析教学培养目标、选择教学方法、了解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运用合适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体现学生主体性,教学的实践性和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都是应该要认真思考并且,并需要尝试解决的问题。
(一)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为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建设提供资源库
根据课程整合的总体要求,结合《意见》和《标准》的要求,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发展前沿,面向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借鉴国内外学前教育专业人舞蹈课程教学改革成果,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新完善教学内容,通过网络等视听媒体,收集与学前教育舞蹈课程教学课程相关的资源,通过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提供丰富的舞蹈课程教学资源,包括基本功,民族民间舞、现代舞、舞蹈创编、幼儿舞蹈、舞蹈鉴赏等多种形式的舞蹈课程资源,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整合,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体系。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形成与人才培培养方案一致的优质教学资源。在教学资源的选择上注重《标准》中课程及模块之间内容的内在联系,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充分考虑学生对知识的接收和运用能力,切实落实按需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终身学习的技能。在资源库的建设方面注重课程资源专业性与多样性结合,全面性与丰富性结合。课程建设是方案开展的关键,针对目前学前专业理论性过深,学生学习困难的情况,依据“淡化理论,够用为度,培养技能,重在应用”的原则,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结合《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安徽省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教师教育类专业教学实践工作的若干意见》对现行的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加强技能型课程教学,整合论性课程的教学内容。按照基础训练、各种风格舞蹈的表演能力、舞蹈创编逐步加深难度,提高学生能力的方式,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提高学生的舞蹈技能和素养。形成独具特色的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体系。
(二)教学方法改革———为舞蹈教学改革创新的途径
深化教学研究、更新教学观念,注重因材施教、改进教学方式,依托多媒体信息技术、完善教学手段,产生一批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教学改革成果。打破传统舞蹈教学仅仅是教师课堂讲解示范的模式,积极探索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活动小组,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等多种方式改变教师课堂上一直交的模式,充分利用学生中的特长学生,引导学生,自我学习,互相学习。鼓励小老师在教师课程教学中的作用,充分发挥特长生优势,推动学生兴趣小组的形成,提高学生可与学习的兴趣性和时效性;注重参与式、场景式、体验式教学方式在教学中的运用以及学生入职后能力转换的培养。改革课程模式,实施分模块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尝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师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组研讨学习,合理设计教学方案有效利用课堂教学和课后自主学习的时间,提升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通过课前预习备课、课堂积极引导、课后及时反思的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教师教学过程中注重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平台,通过视频、图片、课件等多种载体展现教学内容,同时利用实训、实践教学,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有效衔接,帮助学生建立理论指导实践的平台。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学组织形式改革———“传帮带”,舞蹈兴趣小组发挥导师作用
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特点以及学校现有教学资源,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活动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将课堂教学与学生活动有效结合,继续推进完善学生活动小组的活动,将舞蹈兴趣活动小组分为民族民间舞、街舞、拉丁舞、爵士舞等方向,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小组活动,一方面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而且可以通过兴趣小组的活动,巩固教师课堂学习的内容,促进学生舞蹈课堂学习的知识向实践的转化。同时利用各级各类活动和比赛组织系部学生活动,提高学生活动额参与性及活动组织的能力,另一方面,让同学们在学前教育宣传月,迎新生晚会、元旦晚会等大型文艺演出中参加实践体验。学校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确保专业实践教学必要的学分(学时)。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完善校内外实训、实践教学设施和设备,鼓励高水平教师承担实践教学任务。通过活动参与提高学生舞蹈编排、舞蹈表演,活动组织等能力。实现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的目标。
(四)教学管理方式改革———改变舞蹈课程教学模式制度保障
更新教学管理理念,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形成有利于支撑教师进行舞蹈课程教学改革的的教学管理模式,创建有利于教学团队安心教书、潜心育人,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辅相成的管理制度和评价办法。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鼓励教师进行实践探索。加速推进教师教育教学以及科研能力的提高。注重教学管理规范化,常规化,系统化,注重教学过程管理及动态管理,规范教学管理资料整理等工作,规范管理过程、提高教学管理科学性、进而更好的评价教师教育教学、科研水平。引导教师形成规范、提高质量、注重细节、不断增强自我提高的自觉意识。健全的现代化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是实现和落实各项制度、措施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总体目标的必要保障。实行校、系、教研室、班级四级督导制度,坚持把日常工作规范化,提高对学生活动的指导和监督,在规范之中抓创新,在创新之中抓提高,在提高之中抓特色,构建出一套适应技能课教学改革的现代管理模式。
三、结语
总之,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舞蹈是学前教育的必修课程之一,舞蹈教师必须强化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技能。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对象和教学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和组织教学内容,培养优秀的幼儿教育工作者。
参考文献:
[1]李春春.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大舞台,2010,(4).
[2]廖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3).
作者:包根胜 单位: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