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传统文化对小学德育的启示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传统文化对小学德育的启示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传统文化对小学德育的启示

一、中华传统文化对家庭教育有着重大的影响

北宋的程颐认为:“盖人之幼也,智愚未有所立,则当以格言至论日陈于前,盈耳充腹,久之安习,若固有之者。”这段话是讲人在幼小的时候,还不能辨别是非,应该选择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格言,天天在他们面前讲说,使其耳朵听的、脑子记的全是这些内容,久而久之孩子对这些教诲就习惯了,好像本来就有这些观念一样。这里他不仅论述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应从幼儿抓起,同时也提出了教育孩子的内容和方法。

二、中华传统文化可以弥补道德教育的缺憾,培养未成年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良好的道德规范

1.中华传统文化注重思想品德教育

现有的很多传统文化教材都有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如《三字经》中的励学“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朱子家训》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些日常行为习惯与生活息息相关、处处体现,儿童在背诵时,朗朗上口,也便于记忆,长期坚持,自然就会达到春风润雨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2.传统文化注重接人待物,为人处事的生活习惯和人生哲理教育

如《弟子规》中“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千字文》中“罔谈彼短,靡恃已长。知过必改,得能莫忘。”大量的名言警句,通俗易懂,使学生在日后的社会生活中能了解社会,懂得为人处事,接人待物的生存道理。在传统文化的教育中,重点内容是“学其事”。朱熹《童蒙须知》,更是从儿童的日常行为着手,将其分为“衣服冠履“”言语步趋“”洒扫涓流”“读书识字”以及“杂细事宜”等五项,并对每项都做了细致的规定。朱熹认为儿童只有在这些关于个人卫生、礼貌、读书、写字等良好习惯的学习中,才可明白“做人的样子”。这种训练一开始是强制性地要求儿童朝夕刻意模仿、执守,然后“积久成熟”,从模仿转化为“自成方圆”,不需用心就自然而然地不越矩。

3.注重知识的丰富性、综合性教育

《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书籍,将天文地理、生活生产、历史人物、人情世故、成语典故、文化知识融为一体,将学生今后走向社会所需知识几乎全部包括其中,比如说《三字经》中用了不到三百字,阐述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和期间的要人要事。《干字文》用1000个字有条不紊的介绍了天文、自然、修身养性、人伦道德、地理、历史、农耕、祭祀、园艺、饮食起居等内容。学习《弟子规》可以对孩子从日常生活中的礼仪教起,从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他人做起。让孩子从内心真正认识到礼仪的好处,利人利己。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教材就是一部中国文化大百科全书。

4.注重巧妙精准地运用中国语言文字的特点

传统文化的教材大都是用三字、四字、五字的韵语,不仅上口好记,而且把文言的各种结构和语感基本表现出来,使学生从识字起就自然而然地开始接触文言,学习文言,由于三到五个韵文短语,合辙押韵,朗朗上口,读起来如唱歌一般,时间一长,学生们耳濡目染,自然而然的掌握一些文言的规律,“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等到两三年后,读文言故事、散文诗歌就容易得多,自己阅读的能力无形当中得到提高。总之,在大力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当代社会,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这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它一方面可以从根本上提高青少年的传统文化修养,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另一方面也是德育的一个有效途径,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作者:李培荣单位:西宁市国际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