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本土文化小学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校本课程开发是以促进师生发展为旨趣,以学校作为主体对各种资源(包括地方文化)所作出的一种积极的选择和开发。近些年来,不少小学尤其注重对本土文化资源的挖掘与整理,并基于本土文化积极进行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即试图通过加强对本地文化资源中显性的地方物质文化和隐性的地方精神文化的开发,让学生在与本土文化相关的各类教育教学活动中,重新体认和感受自己赖以成长的本土文化,在感受和认同本土优秀文化传统和精神风貌的过程中,学习如何明事明理、待人接物的优秀品质,凝练优秀人格,塑造美好心灵。
(一)课程目标的构建
基于本土文化的小学德育校本课程开发,在课程目标体系构建上,可作如下设置:一是知晓与接受,即通过观察、收集、认识本土方言俚语、地理物产、历史遗迹、人物掌故、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精神风貌等显性和隐性的本土文化,激发学生对本土文化的兴趣,知晓并接受本土文化;二是反应与学习,即通过多种形式与途径,让学生在感受本土优秀文化传统、产生民族情感认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本土文化产生探索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传承本土文化的主动性与内在动机;三是热爱与内化,即通过学习和实践,促使学生形成热爱本土文化的道德情感,自觉践行本土优秀文化传统及精神,以促进学生个性的自主、和谐发展;四是评价与创造,即通过课内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合理评价本土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辩证继承和发扬本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并萌生创新意识,在继承中发扬,在发扬中创新,以促进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课程形式的构建
1.基于本土文化的显性德育课程。
一是依托课堂教学而开展的校本德育知识类课程,如通过将本土地理物产、历史遗迹、人物掌故、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等知识性文化编成校本教材,并在课堂上进行教学和讨论的课程。二是依托校园文化活动而开展的校本德育活动类课程,这类课程具体包括:语言类活动,如本地域方言俚语、民间歌谣、童谣、民间传说、民间故事、谚语、歇后语等;工艺美术类活动,如本地域民间剪纸、年画、石刻、雕塑、建筑等;表演艺术类活动,如本地域民间音乐、歌谣、器乐、舞蹈、地方戏等;游戏艺术类活动,如本地域民间玩具、民间游戏等;民俗类活动,如本地域民间传统节庆、习俗、饮食、服饰等。
2.基于本土文化的隐性德育课程。
一是体现本土文化传统的校园物质环境的创设,如校园内的本土文化名人雕塑、景观设计、文化长廊设计等物质文化环境,二是体现本土文化传统的校园精神环境的创设,如校园内的本土名人名言警句牌,体现学校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学校精神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精神环境的营造;三是体现本土文化传统与精神的社区环境、城市环境等的创设。
3.课程实施途径的构建。
首先,结合校园环境创设,将本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积极营造本土文化的隐性育人环境。将本土文化的精神内核融于学校精神建设之中,渗透于学校物质环境建设之中。通过着力打造以本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文化,让本土文化时时刻刻充满校园,让学生随时随地就能了解家乡的精神风貌、历史文化、自然景观、民情风俗、经济建设等,做到“识家乡、知家乡”,进而激发“热爱家乡、服务家乡、回报家乡”的高尚情感。其次,结合学科课程教学,将本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一是编写本土文化教育的校本德育教材。二是开设本土文化校本课程。三是将本土文化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让本土文化走进课堂,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本土文化的习染,在潜移默化之中使学生精神上得到洗礼,思想上得到净化,人格上得以丰盈。再次,结合校园多彩活动,将本土文化融入实践活动之中。一是开展与本土文化相关的主题班队会活动。二是开展与本土文化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知、理解及反思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担当、学会感恩,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促进学生德性发展。三是开展与本土文化相关的校园艺术特色活动,对本土文化中的艺术成分进行挖掘、筛选、传承与发扬光大。
(三)课程评价模式的构建
1.突出发展性评价。
小学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在目标上应始终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尤其是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鉴于本土文化的地域性、习得性、影响的深刻性等特点,基于本土文化的小学德育校本课程在评价方式上,应侧重于过程性评价,重在评价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参与、体验与感悟情况,重点考察学生在各项活动过程中个人的情感取向、思维品质、德性品质等如何变化与发展,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反思、自我评价,在自我激励与自我改进中领悟并继承优秀的地方文化传统与核心精神。
2.侧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维度评价。
基于本土文化的小学德育校本课程,在课程形态上多以活动课程、实践课程、隐性课程为主,鉴于本土文化的教育价值在于其对个体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往往会产生初始的、持续的影响,因此,课程评价的重点不在于“知识与技能”目标层面,而应侧重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重点评价学生在亲近、探索本土文化的各项实践活动过程中,其行为与习惯、情感与态度、思想与精神等方面是否发生变化,发生了哪些变化,以及如何发生变化。
3.注重评价机制多元化。
一是在评价主体上,提倡以教师、学生、家长、社区、地方管理者、专家等组成评价主体,建立多元互动的评价机制,共同参与评价,从不同的角度评价学生的发展。其中,学生间的评价以及学生的自我评价是最重要的,前者让学生看到彼此的优点与不足,以便相互督促与取长补短;后者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进而学会自我改进、自我提高。二是在评价方式上,提倡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既要注重对学生在各项活动中的情感取向、思维品质、德性品质等如何变化与发展进行评价,也要结合各种调查访谈、书面作业、心得体会、媒体报道等多种渠道所反馈的信息对学生的活动成果进行评价。
二、对基于本土文化的校本德育课程开发的思考
第一,应在立足学生发展的基础上选择和开发德育校本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制约因素。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应避免将课程资源仅仅限定在“本校”优势资源上的错误倾向,积极开发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其中,乡土资源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校外课程资源,乡土资源作为学校所在社区的一种“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资源,主要包括乡土地理、民风习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这些资源可以有选择地进入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乃至国家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成为师生共同建构知识的平台”。作为乡土资源的本土文化,其构成较为复杂,既包含许多积极先进的内容,也包含着一些负面的、甚至是陈规陋俗的内容,并非所有的本土文化资源都可以作为校本课程资源。因此,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选择上,应遵循发展性原则,选择和开发有助于学生个性发展、有助于学生道德判断与选择能力提高、有助于学生德性发展的内容。第二,注重对本土文化的学习与挖掘、批判与反思。本土文化作为一种地方文化,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并以文化习俗、乡土人情、方言俚语等约定俗成的形式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如何使这种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乡土文化进入学校正规教育的舞台,就需要对其进行整理和提炼,充分挖掘其中所蕴含的道德价值和优秀成分,使其真正成为对学生道德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的营养成分。因此,基于本土文化的小学德育校本课程开发,应正确处理本土文化历史传承和与时俱进的关系,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本土性知识、本土性精神传统为课程内容,一方面引导学生在学习与与思考中获得对本土文化的客观体认,学会认识、分析、甄别本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在探索与创新中主动发展本土文化,理解、认同并积极建构与创新本土文化,为今后服务地方社会,促进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奠定基础,从而发挥本土文化在小学德育校本课程开发中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第三,积极探索将本土文化融入学校德育的有效机制。一方面在内容上,需要对本土文化中的德育价值进行充分挖掘与提炼,使本土文化的育人价值在全校师生中得到认同,形成广泛共识;另一方面在方式上,要积极探索本土文化教育的传承方式,选择的方式应尽量与现有的德育方式相结合,使本土文化教育与学校德育实现内容与方式上的融合与统一,真正构建以本土文化教育为主的、卓有成效的校本德育模式。
作者:邹强 吴亚林 单位:湖北科技学院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