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1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硬件配套设施不齐全的问题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信息技术教育区域不均衡的问题,东部地区相对优势明显,信息技术教育呈现了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西部地区经济不够发达,经济欠缺,造成相应的配套设施跟不上要求,有许多学校建成了多媒体网络机房,但机器数少于学生数,没有足够的教学设备,使得在上机练习过程不能全部进行练习,严重影响教学质量进度。更严重的是有的只有空空的计算机房,没有相应的网络设施,无法安装必须的阮籍,达不到教育所要求的可是数目,甚至运用传统的教学课堂进行取代,根本无法进行上机教育,严重阻碍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很多学校虽然学校制定了统一的教材,教师也安排正常课时上课,但是配套设施的不足和管理的不完善导致很多内容没法讲,讲了没法用,有理论没实践,只能在理论上进行指导,但是信息技术没有实践运用,只有理论是不会得到相应的技术,所以造成形式上开课,实质上没有任何进展的情况。
1.2学校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
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开设实践不长,相对的经验不是很多,造成各校在执行课时计划的时候存在很大的随意性。有的学校能够按照要求正常配备老师和教育的硬件设施,符合国家的标准,而有的学校为了增加学生学习主要科目的时间随意减少规定的课时数,将生下来的时间学习考试要求的科目,严重减少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时间,缩小了知识面,缺少了了解现代信息的一种手段。同时学校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常规教学管理方面抓得不严,对这方面的课程设置不重视,对教师的备课、作业批改没有进行定期检查和督促。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不高,不仅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同时对推进信息技术教育也造成了严重的阻碍。
1.3教师教育水平的问题
【摘要】进入了21世纪,伴随“信息高速公路”的新建,国际上出现了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特征的教育发展趋势,国内学者称之为教育信息化现象,其基本特点是在教学过程中比较全面地使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目前,信息化教育已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但是什么是信息化教育?它能得到全世界如此的青睐,到底有什么魅力?本文就有关信息化教育的定义做了相关的论述,分析了目前我国信息化教育实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信息化教育;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
信息化教育是在上世纪末伴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而提出的。1993年9月,美国克林顿政府正式提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InformationInfrastructure,简称NII),俗称“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Superhighway)的建设计划,其核心是发展以Internet为核心的综合化信息服务体系和推进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简称IT)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把IT在教育中应用作为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美国的这一举动引起世界各国的积极反应,许多国家的政府相继制定了推进本国教育信息化的计划,采取有利措施,加大投入,以加快本国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波澜壮阔的信息化教育浪潮,信息化教育已成为教育现代化的标志。
一、信息化教育的概念
信息化教育是电化教育发展的新阶段,是随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开展、网络教育的兴起,在我国出现的,最早是由内蒙古师大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的李龙教授于2001年初提出的,并创建了一个中国化的英文词组来表达:信息化教育—InformationalizedEducation,简称I-Education或IE[1]。它是对传统教育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是紧随科技发展的一种教育形式。
到目前为止,国内学术界对“信息化教育”的概念尚无统一的定义。因为当今世界上新技术、新思想层出不穷,使人们还来不及规范和统一某些新的概念,更新的东西又涌现了出来。日前,笔者在查阅有关信息化教育的相关资料时,陆续见到了若干条有关信息化教育的论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
一、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因材施教。
改进教学方法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贯彻。对初涉信息技术课的学生,要用慢步子、勤练习、多回顾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有耐心,扶着学生前进,并加强技能训练,进行多种方式的知识回顾,多给学生成功的表现机会,对一些接受慢的学生要更多地个别指导,让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充满信心。对高年级的学生,随着自学能力的增强,则应多采用详略结合、突出重点与自我探索、力求创新的教学方式。教师精讲重点部分,其余让学生自我探索,争取自我创新。如:Powerpoint教学中关于字体、图片等的教学,由于在Word的教学中均已经涉及相关内容,教师只需稍作点拨,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操作,接着评议作品,让好的同学说说方法,然后进一步练习操作,最后教师只须稍做小结。再如申请免费电子邮箱,这类操作在互联网应用学习中非常多,而且一般网站导航非常明确,教师一般只需引导学生寻找到注册界面,剩下的由学生自己完成,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
如果在信息技术课上纯粹让学生打打字,玩玩游戏,那就严重丧失了课程设置的目的,只有明确教学目标,切实优化教学过程,才能上好信息技术课。如在学习画图软件时,教师优化教学内容,通过边学习边制作,学到某一步做到某一步,最后形成一幅完整的作品。比如,在整个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制作一张漂亮的贺卡送给亲人或朋友,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学习自然就认真,从而很好地优化了教学过程。在学习Powerpoint的超级链接前,先让学生花时间制作一份《自我介绍》,目录可以为“自我推荐”、“我的爱好”、“我的作文”、“我的……”等等,要求既要选用剪辑库的素材,又要有文字输入。由于学生一般都有表现自己的心理,在制作上精益求精,作品十分美观。学习超级链接后,鼠标点击关键词后页面不断改换,使得教室里欢笑的声音不断出现。在浏览同龄人优秀作品后,建议学生发一封E-mail给对方,或给对方发一张贺卡。这样既锻炼了学生获得网上信息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纷纷进入不同的软件进行操作,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并应用了新软件。
三、及时评价反馈,再激学习高潮。
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应及时评价,现在绝大多数计算机都是联网的,教师在上课前可以设定各班共享文件夹或者制作开放式递交作业网站,让学生把完成的作品保存其中,学生可以互相浏览作品,教师也能及时在课堂上进行评点。通过对作品的及时评价与反馈,再次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掀起学习高潮。这样也为收集优秀作品,参加各级部门的作品比赛和本校作品展示服务。
1引起教育观念的变革
现代信息技术从各个方面冲击着传统的教育模式,首先引起教育观念的革命。
1.1教学观念的变革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教学主体,总是被假定为知识渊博,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一桶水”;而学生则是学习主体,他们往往被比做海绵、白纸,或者他们的头脑被假定为空空的容器。知识由教师到学生的流动,是一种单向注入式的,缺乏双向互动。这种传统的线性封闭式教学方式,往往能达到一种知识的继承性,却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培养学生的一种共性化的人格,却缺乏鲜明的个性特征。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首先给传统的教育观注入一股清新的空气,教育不再局限于校内,而是以信息网络为传输技术核心,拓展到课外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教育对象也突破青少年的圈子而向中老年延伸,由阶段性教育转变为终身教育,真正实现了“活到老,学到老”;教师借助新式的信息化、多媒体化工具,采用动感的画面和音响效果,栩栩如生地向受教育者传输知识、信息,由传统的线性教学转变为非线性的资源型教学理念。在信息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开放式的教学,只是课堂的管理者、组织者、指挥者,计算机和网络则取而代之进行“传道、授业、解惑”;学生不仅是知识、信息的接受者,而且是课堂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教师和学生不再仅是盛水容器,他们还必须具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创造信息和信息的能力,在接受和熟练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还必须具备作为信息时代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2课程观念的变革
传统的教育教学中,课程的设置、课时的要求以及授课内容都有严格的规定性,教师按大纲要求备课,按照规定的授课时间授课,课程与课程之间也缺乏交融,每门课的老师基本上只是讲授本门课的知识,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往往支离破碎,不能达到学科间的交叉和融会贯通。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课时与课程的要求相应较为灵活,教师借助教学支持系统和备课系统,可以采集到各学科的大量相关知识信息,用以支持自己的授课内容,这样不仅大大地丰富和生动了自己授课内容,而且极大地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实现了学科知识之间的融合,使学生的知识具有了整体性和连贯性。
本文阐述了教育信息化的要素及本质,从国家信息化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和终身学习角度出发,提出了信息化人才的层次,分析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基本特征。通过分析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论述了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方向。
一、教育信息化的要素与本质
教育信息化这个词在西方很少用到,是一个东方文化背景下的概念。关于教育信息化是什么,有多种解释,现在还没有一个大家公认的定义。把信息化当作一个过程看待,大家是基本认同的。实际上,我们可以把信息化看作是人们追求或者推动一个系统中,信息利用资源和信息技术应用的过程。从表现形态上看有两点,即信息资源的利用和信息技术的应用。
信息化不只是发达国家的基本国策,同时也是发展中国家乃至所有国家的基本国策。中国把国家信息化当作最主要的建设内容之一,并把国家信息化定义为: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的进程。这个定义包含四层含义:一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离不开信息化,信息化要服务于四个现代化;二是国家要统一规划、统一组织信息化建设;三是各个领域要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四是信息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而国家信息化体系的六个要素为: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六个要素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符合中国国情的、完整的信息化体系。而对于一个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信息网络是基础,信息资源是核心,信息资源的利用与信息技术的应用是目的,而信息化人才、信息技术产业和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是其保障。教育信息化作为一个行业的信息化也不例外,图1说明了这几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图1教育信息化各要素结构图
信息化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信息化的本质就是实现信息与知识共享。从全社会的范围来看,是实现整个社会的信息与知识的共享,提高社会的智能。从网络技术发展的层面上来看,目前网络的发展基本上还停留在信息共享这个阶段。如果把因特网的发展划成三个阶段,则第一个阶段是数据传递与共享,因为在因特网发展起始阶段,其应用主要是Email和少量可供查询的专业数据库。第二个阶段为信息共享,其主要特征是随着Web技术的出现和WWW(WorldWideWeb)的广泛应用与推广,大量的信息网站(包括门户网站、专业网站、数字图书馆和数字博物馆等)得以建立与互联,使整个地球联成了一个巨型的信息网络。再往下发展应该是知识共享,即第三个阶段。由于技术的限制及其它许多原因,目前还没到解决好复杂知识或非良构知识的表征、组织、存储和传播等问题,另外人与计算机机的有效交互、人与人如何通过计算机或网络进行有效互动、负杂的社会系统如何与网络融合等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才能解决。实现知识共享是网络技术的最重要的未来发展目标之一,因而也是信息化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