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远程教育变革带来影响浅谈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远程教育变革带来影响浅谈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远程教育变革带来影响浅谈

摘要“教育”一词出自《孟子·尽心上》,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而国内基于技术发展产生的“远程教育”则来自20世纪的近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迭与进步,现代教育的观念、内容、方法也在逐渐改变。远程教育的交互性、便捷性、新颖性无疑对教育发起一轮又一轮的冲击,同时教育也将会在远程教育技术的影响下日趋完善与进步。

关键词:远程教育;互联网+;网络教学

1远程教育研究的必然性

2018年4月,教育部下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文件中提到,将教育信息化2.0定位于“互联网+教育”的具体实施计划。即在教育信息化1.0的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着力打造新教育信息化生态。[1]21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新时代,信息化社会的重要特征是信息传播的及时性和技术扩散的高效性,人类已经开始进入一个以信息和知识为基础的新经济时代。借助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的参与,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生存和生活方式,因此,将远程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已是大势所趋。[2]此外,受疫情影响大的学校都在尝试这种基于多媒体数字环境而建构起的全新网络课程与在线学习环境的远程教育新模式。

2几大远程教学模式

2.1在线组织教学

该模式是由特定的组织制订教学计划,编订教学大纲,制定教学内容,设置评价标准。有统一的开课时间与结课时间。有专门的面向学生的应答交流平台,并且进行线上的统一考试,考核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在线考试,累计在线学习时长与课时数的统计,并将其依据事先制定好的权重比例进行累加,最终得出该学习者的综合成绩,并在成绩达标后会有相关的电子或纸质版证书发放。

2.2在线点播教学

学习者根据自己所学方向和所需内容,自行在某开设好的网络教育点播平台上寻找符合自己要求的点播课程。其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按照自己的发展需求,制定大体方向,再按照简略的指导教程在学科资源中下载相关的学科课程与适配的学习资料。而后平台将所选择的课程进行分类,确定哪些是核心课程、哪些是边缘学科、哪些是交叉课程,最后再为学习者罗列出合适的学习计划。对于这种信息的处理过程,是由平台对于该名学习者进行数据建模分析之后,专门定制出的一套符合该学习者学习方式的教学计划。当然,在特殊情况下,学习者也可以略过平台给出的阶段性学习计划进行跳跃式学习。第二,针对那些在单位机构或学校中需要提高自身某几项技能的职工、学生,根据具体要求制定教学大纲和计划,选择课程并组织集中的学习,学习之后由单位或学校自身组织考核。在该种情况下,作为学习者不能自行选择也不可跳过学习内容。如党员的网络党课思习、学生的第二课堂学习等。第三,个人的个性化学习,可以按照自身的兴趣爱好等进行自主学习,一般是没有考核的。例如因个人爱好而通过点播平台或软件学习舞蹈、第二语言、网络信息技术等。

2.3在线直播教学

学习者在家或者办公区通过电子产品接入网络并进入直播课堂参加远程教学。这种学习模式需要通过特定的管理员发布公告通知培训的开始,由专门人员组织建构直播教学的网络环境,同时教育教学的组织者通过提供用户账号与登录密码等方法限制参与直播的学习人员规模。参加直播学习的用户可以在线观看直播内容,同步进行学习,在直播过程中还能看见在线用户列表、议程清单等,以及可以通过打字等方式进行实时交流。

2.4同步课堂教学模式

同步课堂与在线直播的最大差别是,在线直播的讲师很少在直播期间与学生互动,更多的是老师教学生听或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而同步课堂则有师生互动的内容,并且能容纳的学习者数量也远小于直播课堂。同步课堂的信息交流都是通过语音来进行的,现阶段的网络宽带承受多人语音的能力还较差,仍会出现交流不畅的现象。此外,同步课堂还支持分屏功能,可以确保教师能同时观察到多个学生的学习状态。课后还适用于师生或生生之间的学习讨论会与在线学习答疑等线上活动。

2.5远程移动教学

该教学模式是指利用手机、便携式计算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数据的接收终端,在任何时间或地点都能接受教育培训的教学模式,这是对于远程教育的一个宏观性概括与补充。远程教育的特点就如同远程移动教育一样,具有地点的广泛性、高效性、交互性与共享性。采用以上学习模式,能让学生在碎片化时间里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或技能,再通过师生互动、学习者的自我探索等方法,达到提升能力的效果。

3远程教育对教育产生的影响

现如今,不断在国内推行的借助互联网而进行的远程网络教育,正在对中等教育乃至高等教育产生巨大影响,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正在被远程教育进步所带来的技术潜移默化地改变着。

3.1促进教学课堂内容、形式的进步

远程教育从浅显的方面可以理解为是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学生不再受限于本专业所学的门类知识,还可以选择本专业以外自己所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自我的知识补充,相较于传统的课堂式教学,远程教育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样,来源更加广泛,也更具有吸引力。远程教育使知识的传播者不再身处某一固定的教学环境中,而是身处一个具有竞争性的网络大环境中,只有足够优秀的讲解以及健全的互动反馈机制,才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前来听讲,从而再反向促进教师的进步。这种良性的循环能够不断促进教师优化自身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进而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质量。其次,网络视频教育不仅仅可以作用于教育的接受者,更能作用于教育的实施者,假设一旦真正建成全国或全球范围内的教育研究网络,面对世界各地的网络公开教育教学视频资源,便可以成为教师丰富自身技能的可利用资源,从中吸取、理解再加以改善,便能促进自己的教学内容不断地更新换代,从而达到推陈出新的目的。最后,针对当代大学生而言,由于学习时间被很明显地分割成上课时间与下课时间,而网络视频教育的特性又可以将学习时间很好地融入日常生活,使大学生的学习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不再受限于时间与地点,使学习变得更加快捷与方便。

3.2促进国际间教育教学的交流

教育必然会走向世界,因为知识的内容总是互通的,这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以前,学生对于知识的摄取仅来自教师,而教师更是面临着知识不断更新换代的压力。但是,远程教育的出现有效地缓解了无法跨语言学习与借鉴的难题。远程教育可以通过语音识别转换成字幕的方式让不同国籍的学生或老师进行学习,教师与学生也能学习与了解到别国的最前沿知识,保证了对新知识的摄入。同时,建立在远程教育实时翻译的基础上,学生更可以通过视频与外国学者或学生进行跨语言、跨时区的深入交流与学习。

3.3促进高校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2019年3月4日的《中国教育报》指出,当前的高校教学模式正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这种转变让教师由“主演”变成“导演”,让学生由“观众”变成了“主演”,促使学生真正实现积极、主动、自主的学习,推动了师生互动、教学相长。[3]学生的自主学习随着高校教学模式的改变而转变,同时以新型的网络技术为支撑的教学改革也正在开展。如大数据检索、人工智能的教育应用以及云计算技术等都在为教育的发展提供着不竭的动力。此外,随着翻转课堂的出现,混合教学模式也被多数人所接受,进而推动了教师身份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将课堂上的督促更多地转为了线下的监督,学生为了更好地吸收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必须在课下也要做好充分的自我准备,这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与固化。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可以通过更便捷的方式去在线督促学生完成学业,例如定时打卡、视频中插播题目、视频锁定屏幕等等,都是为了帮助学生尽快培养稳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并适应远程网络教学的教学模式。

4远程教育对比传统教学所带来的突破

远程教育也被称为“网络教育”,被承认并划入教育学历中的一种。教学方式是以互联网、自媒体传播为主的教学模式,远程教育相比传统教育在多方面都有所更新与突破。

4.1教学语言与时空的限制被突破

相较于传统的课堂式教学,远程教育的特点在于能够随时随地地在线开放,由课堂的组织者面向接受者,通过客户端即可实现面对面的视频教学。此外,虽说教育无国界,但教育的发展常常会被语种所限制,远程视频教育加上同步翻译字幕的出现,大大减少了学习者在语言识别方面的困扰。例如,MIT实验室、阿里巴巴达摩院等都曾在共享教育平台上对一些别国的教育素材进行字幕翻译,这大大降低了学习者的学习门槛。传统的教学环境是在固定的课堂场所中普遍采用秧田式,安排好课桌椅,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固有的“领地”,并被固定在唯一的场所接受教育。而网络教育的现实环境则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改变,可能是图书馆、家中、地铁上等任何有信号的地方。此外,远程教育也不会像传统教育一样受限于统一固定的教学时间,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就是远程教育的最基本特性之一。

4.2传统的教学形式被突破

传统教学授课形式的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等都被颠覆。网络远程教学所形成的“人—机—人”的交互方式,打破了传统教育中小组同学面对面的讨论方式,从以往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面对面练习与订正,转变成通过实时网络学生自主答题、教师通过结果数据跟踪学生学习成果的新型授课形式。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教师掌握教育教学活动与内容的主动权,占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总是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在传统教学中,学生难以在真实的教学场景中面对面地向老师提出自己的建议与意见,他们不敢告诉教师自己想要什么、自己喜欢什么、自己有什么样的意见与建议。然而随着远程教育的普及,教师与学生不再直接地面对面,这避免了师生面对面可能发生的潜在冲突,使学生能通过虚拟网络去谈自身所想、诉自身所求。新兴的远程网络教育,将实时的直播与课堂内容的录播相结合,能将精品的课程内容以视频的方式展现并记录下来。现场直播可以借助直播方的教育素材,通过网络进行大范围的展示与扩散,不需要再将教学辅助用具搬入现实的课堂中进行演示;而课程的录播则给予了学习者更多反复学习的机会,使学习者能够真正做到有选择性地自我学习。

4.3传统的教学内容形式被突破

在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语言描述为主,板书教学重点为辅来进行教学。这种方法缺少能够将所述内容具现化的能力,例如在探究多面体的结构时,教师只能通过粉笔在黑板上绘制该多面体不同方位的视图来促进学生的想象;语文课上在引导学生感受黄河奔涌的豪迈之势时只能运用声音的雄浑来渲染氛围;理科上更加抽象的如化学分子运动与结构变动、物理小车运动的受力变化模型等,都无法通过传统课堂进行可视化的呈现。远程教育则与之不同。较强的可视化技术与数据处理能力,是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的独家本领,它能把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形式表现的信息进行集成化处理,包括制作、存储、自动管理和远程传输等。为学习活动呈现多样化的感官刺激,有利于学生学习注意力的集中,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网络教育可以利用现代技术将抽象的多面体概念可视化为可以旋转与放缩的模型;将静止的小车动能模型动态化;甚至可以运用影音技术渲染出恢弘的自然场景展示给学生,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自然的风采。远程教学的信息容量大、资料更新快、多项演示和模拟的生动性等显著特征,这一点是有限空间、有限时间的其他传统教学方式所无法比拟的。[4]

4.4单一的教学评价方式被突破

传统教育的教学评价,是由每学年的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以及日常测试组成,学习者会被要求在某一时间某一地教育管理点进行封闭式测试。成绩的呈现都是以试卷上的成绩为判定要素。而在强调学生评价多样化的今天,提倡多种评价方法、多重评判标准、多样化的评价结果,不再以单一的卷面成绩来判定学生的成绩,不单以出题难度的高低为区分标准,不再以冰冷的数字成绩来作为评价结果。远程教育对于成绩的评定方式虽有待完善与提升,但仍不失为一种特殊的评价手段,学生的最终成绩不仅仅由考试成绩构成,还由上课期间与教师的互动发言次数、浏览学习资料的次数、每次随堂测验成绩等方方面面的成绩权重累加而成。此外,教师可以借助平台,将某些发生在日常教学中的突发事件以数据记录的方式保存下来,并在计算最终成绩的时候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对于学生成绩的影响

4.5滞后的教学评价模式被突破

传统教学在教学情况的反馈中,最重要的是对于学生学习情况的收集和保存。20世纪50年代,著名的教育学家与评论学家泰勒曾进行了为期八年的“三十校研究”才最终得出了进步教育对于学习效果的影响结果。在这期间,大量的数据需要被保存与收集,庞杂的数据需要被处理,这无疑增加了教学研究者的研究负担,延长了调查时间,随着调查实验的时间被延长,原本的数据也会失去本来的时效性,使研究结果的信度与效度下降。远程教育则可以在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上帮助教师节省大量的时间,同时在进行教育教学效果分析时,教师可以利用系统记录的学生学习轨迹,并进行统一的管理与分析,这为教师的教学研究提供了直观化的数据与理论支持。甚至,数据可以更加清晰地呈现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上课与老师进行过的教学互动次数反映了学生的上课积极性,习题的正确率反映出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学生对于教学及时提出的留言建议,可以帮助教师及时改进。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师生课后交流与期中期末成绩反馈的滞后性,凸显了远程教育的及时性与数据的可查性。

4.6拓展个性化教学

传统教学所教内容由国家统编教材、地方教材以及各学校开发的校本教材共同组成,内容缜密,适合班级授课制使用,但是它并不能适配班级中某一个个体的成长发展与兴趣趋向。学生兴趣的各异性与班级教学的统一性必然存在冲突。网络教学中,运用计算机网络所特有的信息数据库管理技术和双向交互功能,系统可以对每一个学员的个性资料、学习过程和阶段情况等进行完整系统的跟踪记录。同时,教学和学习服务系统可根据系统记录的个人资料,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个性化的学习建议。[5]

5制约远程教育发展的因素

5.1教学材料多以堆砌为主,呈现方式未能真正推陈出新

教学材料多为书本材料的电子化堆砌,加上教育网络构建的不完善,导致教育信息陈旧,学生不能切实地在远程教育中体会到教学上的互动,仅仅感觉到的是将传统的课堂式教学搬到了网络上,导致学生不能创造性地主动学习。在忽略设备、环境、资金等方面限制的前提下,一种由美国研发的高科技虚拟现实技术,运用三维图像生成技术,多传感交互技术以及高分辨显示技术等进行建模,构成极其逼真的三维虚拟环境,体验者通过各种传感器可以成为虚拟世界的一份子,体验者还可以从中感知和操控虚拟世界中的各种实验对象,并获取接近于真实世界的感觉和体会。据此,远程教育的实际操作中会面临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原本因网络数据传输技术的不成熟、不完善而导致的网络宽带,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学音频的实时传输,但是现在随着5G时代的到来,教学音频的实时传输早已不再是问题。但想要达到更真实的模拟,更智能化的交互功能,仅凭5G技术还不能达到。第二,受限于教学设备技术水平与资金规模,远程教育中大部分教学内容的呈现都是教师在自己的设备端使用动画技术、数字化建模技术等去呈现实验操作,尽管不再受限于单一的教学呈现方式,也拥有了更先进、更丰富的内容,但仍无法为学生带来真实的体验感,甚至由于学生端的设备老旧等原因,可能会影响学生的直观体验。第三,现在的远程教育主要是以网络视频、网页媒体等民用科技去展示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人机交互并不强烈,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6]在这个方向上,随着5G时代与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进步,可能会有助于解决远程教育的缺陷与不足,未来虚拟现实技术可能具备沉浸式交互功能和多方面身体感知的特点并能运用于民用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足够逼真的虚拟学习空间,从而显著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

5.2社会对远程教育仍缺少认同

远程教育一开始出现,仅仅是作为成人教育的补充,哪怕下移至k12教育也仅仅是作为传统教育的延展,以往的远程教育都是成年人在提高自我水平时选择的一种学习方式,成年人拥有更强的自控能力与调节能力,更懂得如何合理地分配时间。然而,突如其来的疫情使民众不得不全民进入“网课”时代,教育受众也变成了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然而这些学生在身体与心理上并未成熟,因此,他们无法如成人一般理智地自我学习、自我监督,并且由于始料未及的疫情,远程教育网络平台的建构也显得有些简陋与不完善。这就导致人们对于远程教育的实际期望与现实情况不一致。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远程教育在教育领域中已有初步的“抬头”倾向,剩下的只待后续技术的支持与体系制度的构建完成。如果人们能以理智的角度去看待远程教育在未来的发展趋势,给予远程教育一个良好的社会认可程度,那么相信在不久的未来,远程教育的质量会不断地提高,发展也会更加体系化与标准化。

5.3教师队伍对于远程教育的认识不足

就目前而言,我国教师对于远程教育的认知有着较为明显的城乡与年龄差异。教师年龄状况普遍是随着教育层次的提高而不断走高的,因为知识的积累永远是一个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所以这种情况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年龄较大的老师虽然有着丰富的学识,但对于新鲜事物的适应能力反而没有年轻教师那样出色。因此,相较于高等教育中老师应对远程教育教学方法的吃力,初等教育中的年轻教师已经能够熟练地运用远程网络教育并将其逐渐融入日常教学了。此外,乡村教师受限于教育教学环境的简陋,没有条件开展远程教育并接受好的培训。这就导致乡村教师中有很大一部分只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而不愿意去尝试新的教学模式。

5.4远程教育师生分离的教学特点

如上文所述,远程教育是一种教学场所与学习场所分离的特殊教学模式,这种非面对面的教学方式也有其不可避免的缺点:以网络为媒介给学生传输学习资料、非面授式的教学将难以引发师生之间的情感共鸣;学习者在远离老师监督的情况下,除非拥有稳定的自觉学习能力和排除干扰的能力,否则会出现一些自控力较差的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的现象。因此,远程教育自身的便捷性与自由性,也会成为影响教学质量高低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6远程教育的未来展望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春季学期,教育部号召“停课不停学”。国家鼓励各大学开放电子图书馆,并积极发挥信息化和数字化学习的优势,服务于“停课不停学”,满足联防联控的社会防疫要求和居家多样化学习的个人需求。远程教育教学的应用范围正在逐步扩大,针对无法正常开课的大学生,都在借助“互联网+”在家上网课。同时,各大高校也应教育部的要求,借助现有的线上平台、软件、程序等去开通线上学习渠道,构建并完善网络教学的框架体系,丰富教学资源,开辟多样的教学途径。利用学生常用的QQ、微信和专门的“空课”APP进行非常规的教学,相较于传统课堂,年轻教师们显得更加得心应手,而老教师们也在不断地更新知识与技能,以便于用更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去进行集体授课、教义讲解以及作业批改与教学反馈等。远程教育教学在疫情防控期间为教育工作者们起到了连接学生与知识的桥梁作用,而未来远程教育也必定会在教育的其他方面继续绽放光彩。

6.1新教学模式的出现

传统的教学中,受限于教师的精力和能力、班级人数的规模、教学对象的个体差异等因素,使教师不能完美地掌握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做不到实时的监督与记录,教学效率无疑会大大降低。而远程教育可以基于计算机算法的选优性、精确性等特性以及围绕人工智能的新发展,去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该种模式下的远程教育会更加人性化与智能化,可以节省教师与学生的时间。现阶段远程教育的大致模式可概括为:A、课前借助APP进行教学资源的推送,督促学生完成自主预习与追溯历史教学的成果;B、课中教师简单地就课堂上学生完成的习题进行综合性点评,并就错题的共性进行讲解,在智能化的系统协助下掌握课堂进度;C、课后就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追踪与并相应地提供有针对性的课后辅导。

6.2智能化的备课与监督反馈系统

在传统教学中教学进度往往是无法把控的,因为教学反馈的滞后性可能会导致教师对于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了解不透彻。而简单智能的系统就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成果总结形成一个结果报告,辅助教师进行备课。现如今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已初具规模,借助人工智能可以辅助进行学情分析、跟踪学生学习进度、规划教学安排与进度等。一些先进的教育研究机构曾在一些试点学校进行过一种新式的VR—K12教育,通过佩戴设备就可以将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时的情绪进行记录,上传并整理。通过人工智能的情感模块计算可以计算出教师的授课效率,对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行有效的反馈。

6.3更加精准高效的教学

精准教学是基于斯金纳的行为学习理论提出的一种理念,在中国则可溯源至有“因材施教”理念的孔子。在传统教学的教学环境下,因为教师的个人精力有限,所以仅仅凭借教师一人无法做到精确的个性化教学,学生也无法得到来自教师的个性化教导。但随着人工智能导师与智能化学习助手的出现,将有望实现这一想法。如果将这种人工智能合理地使用在对教育资源的挖掘与整合上,无疑会使远程教育向前迈进一大步。信息时代的今天,学生吸收知识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学生可以点对点地对自己所需的知识进行高效学习,远程教育的高效性与灵活性正满足了当下年轻人的学习需求,可以精准高效地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内容,例如例题的多种解法、某一知识的定义解释、不同人的不同看法等,都可以被一次性地呈现出来,供学生甚至是教师进行比对与学习。

6.4教师团队的指向性培训

远程教育的新模式之前尚未被大众深入了解,致使许多教师受限制于自身的网络技术而无法自如地使用各类网课软件,进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反而是学生比教师更加熟练。现如今,网课已经大幅度地融入教育教学,那么可以预见的是,教师队伍必定会相应地做出调整,对教师进行更高的教学软件实操性培训,将会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必要过程,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能够自如地使用互联网技术并将其运用到教育教学中,会成为评价教师专业素质与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6.5人工智能技术或将助力远程教育长久的发展

由教育部2017年发布的《教育部关于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7]指出,加强数字教育公共资源服务体系的建设是新时代对教育的要求,让人工智能超强的大数据分析与统筹能力成为教育发展的助力。国内的一些教育研发机构将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技术融合,推出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行业场景的产品如“AR知识点解析”等,通过图像识别、数字增强现实、3D投影模型技术等作为原理,可以将抽象的知识点切实地、立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8]

6.6教育研究网络的构建

教育部副部长田学军在第二届“一带一路”教育对话中,提到一个有关构建教育研究网络的重要议题。其实现的最终结果是一切学习的线上化、智能化、科学化、个性化,学习者可以在线上找到一切自己需要的知识和信息,并由人工智能技术支持的学习助手全程陪同学习,同时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科学地分析学习者的学习习惯、通过分析学习者的过往信息,确定其现实需要什么并基于这些进行个性化定制等。同时,这样一个功能强大的网络在帮助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之外,还可以对教师教学、科学研究、公共服务等领域有所帮助。现如今我们身边许多耳熟能详的网站都可以作为教育研究网络的雏形,如风靡全球的慕课、国内进行学术研究活动必不可少的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澳大利亚开展的eDNA项目;麻省理工的“开放课件”运动;加拿大政府的Edu‐Sourse项目等都是尝试把教育行业联合起来以构建成线上互通的一个教育网络,以提升全体国民素质。对于这样一个尚处于雏形的平台构想,许多功能都有待研究者们的发掘与探索,未来也不必局限于已有的理论与设想,应当更加勇敢地深入探索。

作者:孙昊宇 左春荣 单位:淮南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