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师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广西少数民族农村幼儿教师与高校教师结对科研的价值
(一)激发研究热情蒙台梭利曾说:“教育研究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这句话深邃而富有诗意。对于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一线幼儿教师来说,科研就如高山仰之的“科学”,令人敬畏的“圣经”,能力和条件都不成熟,实在无法真正有效地开展教育科研工作,这样的理念与想法让他们对科研缺乏热情。高校教师与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师结对科研,即一位学前教育类高校教师与一位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一线幼儿教师结成科研对子,可以加强高校教师与一线教师的学习与交流,一对一的指导形式可以针对每一位教师的具体情况进行指导,使指导更加科学、有效。有了这样的专业结对,再加上一线教师有实践活动为依托,教学研究就拥有了不竭的动力和源泉,她们的研究之路就有了操练的舞台,研究热情就会被激发出来。
(二)构建科研之路正如“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一样,每位教师的上课风格都有差异。同样一堂课,不同的人来教,那么所用的教法、学法都会有差别。科研也一样,每一位教师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兴趣点和擅长点,因此一线幼儿教师也需要构建适合自己的科研之路。而高校教师却可以为一线幼儿教师构建科研之路指点迷津。高校教师根据结对教师的性格特点、兴趣点、擅长点,以及广西少数民族及农村的区域特点,指导幼儿教师选择最适合的研究方向,帮助一线教师找准科研定位,那么幼儿教师就可以朝着正确的方向一步一步地、从最初的浅层性研究到深入研究,最后构建起一条适合自己的科研之路。
二、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师与高校教师结对科研的形式
(一)现场指导现场指导即请所结对的高校教师来园进行指导,指导的内容可以是一线教师的一个教学活动、一个游戏活动,甚至半日活动或一日活动。现场指导是面对面的交流与学习,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一线教师有什么教学研究方面的困惑,都可以询问高校教师,而高校教师则可以根据一线教师的教学活动或游戏活动进行现场的点评,指出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或游戏活动甚至生活活动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幼儿教师进一步改进自己的教学。另外,一线教师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与高校教师交流,高校教师再根据一线教师提供的研究命题分析其真伪,为一线教师的课题选题提供指导,使一线教师的研究命题由模糊变得清晰。
(二)网络交流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教师要在最佳时期传递最有效的内容,而且要选择速度快、效能高的方法,网络交流便是最灵活和便捷的方法。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师与高校教师结对科研的过程中,可以定期通过网络和信息资源开展专题性研讨活动,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QQ等进行交流和学习,如高校教师指导一线教师开展读书活动,一线教师读完书后将自己的读书报告通过邮件的形式发给高校教师,以提高一线教师的学习能力。此外,一线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交流的便利,将自己的教学活动以视频方式发给结对高校教师指导。
(三)课题引领课题研究可以带动教师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高校教师引领课题研究是提升一线幼儿教师科研能力的一种重要形式。一方面,一线教师可以参与高校教师的课题,跟着高校教师从课题的选定到调研收集数据,再到数据的整理和科研报告、论文的撰写,全程参与,也可以让一线教师了解科研课题的步骤和过程,对于课题从哪里来、课题申请注意什么、课题如何开题、课题中期报告应该报告什么、课题结果应该如何展示等问题,都能够有一个了解;另一方面,高校教师可以指导一线教师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可行性研究课题,如本课题中一位一线教师最终选择的研究课题是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舞蹈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这一课题既结合了该教师自身的兴趣点和擅长点,又结合了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区域特点。可以说,高校教师的引领,像一盏明灯,为广西少数民族一线教师指明了课题研究的方向,提升了一线教师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丰富性。
三、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师科研能力建设突出重围
(一)草根教研改变农村幼儿教师行走方式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师认为凭自己的那点“底子”,搞好教育科研是不可能的,所以要想提高幼儿教师的科研能力,必须改变他们这样的想法。首先,明确幼儿园和普通高校在科研工作的定位上的不同。虽然幼儿教师应从事一些理论研究,但和普通高校教师相比,理论研究并不是幼儿园教师科研的主攻方向。其次,一线教师要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切不可沉迷于科研而放松了教学。只有对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师的科研工作进行准确定位,才能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教师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式。“草根教研”是一种来自民间、自发而广泛的教研形式,反映的是广大教师对教育教学生活朴素而真切的向往、关怀和参与。它表现在参与人员的“草根性”,不是专家、学者、精英教师组成的“贵族式”研究,而是由一线教师广泛参与的研究;表现在研究课题的“草根性”,做到起点贴近教师实际,活动形式丰富,让不同梯队的教师经受锻炼,旨在寻找教师专业成长的外在推动力。这样的科研方式,是适合我们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师的,结对的高校教师应根据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师的特点,从幼儿教师教育教学实际出发,从幼儿园改革与发展要求出发,指导一线教师选择的研究内容应该是具体、实在、明确的,研究的难度也应控制在切口小、一线教师容易驾驭的,研究周期相对较短的,扎根于教育实践,扎根于幼儿园,扎根于幼儿教师的研究。因为它成活的土壤是幼儿园的教育实践,它与幼儿园的生存发展,与园长、教师的专业发展紧密相关,这样的研究方式富有鲜明的“本土化”“园本化”特征,像草根一样,虽然平凡普通,但给点雨水就成活,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生长力。
(二)数字化平台铺就幼儿教师科研“快车道”教育科研的最终成果,远不是撰写一两篇文章、出版一两本著作就可以的,而是切实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使得教育教学水平呈现出新的状态。因此,教师在从事教育科研活动过程中,要注重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使研究成果成为教育教学走出困境的钥匙。当前,数字化将传统的纸质文档转变为数字文档,使信息化成为加快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推进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载体。借助这个高端网络平台,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师可以开辟教育博客、电子备课室、教育论坛、教育资源中心,将自己的研究设想、研究过程、研究结果与高校教师乃至更多的教师共享,使农村教师可以和城区教师一样,十分便捷地参与网上教学研讨,随时随地共享各种优质教育资源。所结对的高校教师也可以将一些优质教育资源与一线教师共享,使双方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同时让更多的人参与研讨,从而使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师的研究越来越丰富、科学、实效。
(三)民办幼儿教师科研骨干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师的科研水平整体提升乡村教师是我国教师整体的边缘群体。从一定意义上说,要改变整个教师队伍的现状,只有偏僻山区的教师队伍得到了改善,才可以说国家教育得到了根本改观。就教育体系本身而言,乡村基础教育处于底层,对整个教师队伍具有基础性地位。只有从基础抓起,才不至于使其他层次的教育发展受到掣肘,才能使整个教育得以健康发展。目前,广西少数民族农村地区有相当一部分是民办幼儿园,所以要想提升整个教师队伍,就不能将民办幼儿教师这一群体遗漏,因为他们也是我们祖国未来建设者的培育者。另外,在民办幼儿教师群体中培植科研骨干,让科研骨干园内示范、园外辐射,是一种提升整体幼儿教师科研水平的方法之一。然而长期以来,在教育科研中始终存在着无形的“霸权主义”,似乎只有那么几位学术专家支撑着教育科研的天空,一线教师中也只有公办幼儿教师能参与各种科研。曾有研究指出:“对于一些较为重大的幼儿教育科研课题,幼儿教育管理部门往往分配给若干幼儿园共同完成。从课题的分担量来看,多集中于城市幼儿园,而农村尤其是边远山区幼儿园因其山高路远,地理位置比较分散,信息渠道不畅通,办园条件远不如城市幼儿园,从而所占的分量少得多。”其实民办幼儿园也需要草根式的研究,因为它根植于课堂,根植于幼儿和教师中间,吸收着教育生活实践中的营养,这样的科研也能开出美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因此,高校教师应让民办幼儿教师参与进来,鼓励民办幼儿教师开展草根教研,增强自身“造血机能”,同时构建民办幼儿教师的网络教研资源,将民办幼儿教师自身科研的独特性展现在更多人的面前,让民办幼儿教师也能体验到研究的快乐。
总之,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师与高校教师结对科研,对一线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使幼儿教师的科研更加科学、明确,以科研促教学,以质量出效果,我们有理由相信,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育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
作者:唐秀琼单位:百色学院教育科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