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幼儿游戏品德教育思考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幼儿游戏品德教育思考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幼儿游戏品德教育思考

一、在游戏中进行品德教育的优势

游戏能帮助幼儿实现移情体验。幼儿是以自我为中心的,适当的教育与训练,能使幼儿逐渐学会辨别较复杂的感情。游戏则给儿童提供了大量想象的机会。在扮演角色过程中,儿童进一步体会他人的感受.并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比如游戏中。红红在去“超市”的路上摔了一跤,坐在地上哭。佳佳看见了跑过来,掏出手帕为她擦去眼泪,并且说:“我上次在公园也摔了一跤,我也哭了。明天就不疼了。”佳佳还扶红红去“医院”挂号看病,在佳佳的帮助下,红红很快破涕为笑,又继续游戏了。这说明幼儿在游戏中能更自然地亲身体验为小朋友提供帮助所产生的情感,移情发生了作用。游戏能帮助幼儿学会分享。游戏的假象性、象征性及愉快的情绪体验,常常使幼儿发自内心地对人宽宏大量。比如,多多喜欢玩转马,他转了一圈又一圈,发现小浩在旁边已等了很长时间,就说:“小浩,你去别处玩吧,我还要玩很长时间呢。”小浩说:“没关系,我等你好了,我喜欢玩转马,你能不能也让我玩玩?”多多想起自己以前等别人从转马上下来的感受,毫不犹豫地跨下马,对小浩说:“你先玩吧!”小浩高兴得跨上马,说:“多多,下次我也让你玩。”这种发自内心的快乐分享。比教师制造种种规则来强迫分享效果要好得多。在游戏中,孩子们共同拥有游戏材料的支配权,在角色意识的驱使下,往往会使分享频率增多。游戏能帮助幼儿学会协作与互让。在多人共同合作的游戏中,孩子们学会用协商的方法来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比如少了一种材料怎么办?多了一个伙伴他要担任什么角色?在合作中,他们学会了协商的技巧,知道了轮流、等待、合作等方法的具体运用.形成和加深了儿童间的友谊,体验到了共同完成任务后的愉快感。需要指出的是在幼儿阶段。我们不宜过多地用竞争去鼓励幼儿。而应宣传集体分工协作、团体间的爱,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通过游戏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的方法

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游戏。游戏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其已有生活经验.尊重幼儿的意愿,避免过多地指责孩子的游戏行为。比如,玩“服装店“的游戏,营业员一边卖服装,一边做服装,他们又画、又折、又剪,并能迎合“顾客”的要求,要什么服装就可以做什么服装,营业员随时可以上下班,幼儿可以互相交换角色,轮换扮演。这样的游戏既能满足幼儿喜欢游戏动作的要求,又包含了热情、友爱、自制力等教育因素。同时,尽量创设条件,扩大幼儿的交往范围,提高其交往技巧,促进幼儿道德社会化的发展。一是帮助幼儿选择交往的同伴。在机会均等和自愿为主的原则下,小班阶段,我们采用“同组选择”、“跨组选择”、“异性选择”、“全班选择”等方式,逐步扩大幼儿的择友面;中班幼JL.~U利用值日生优先的形式,在全班范围内任意选择同伴:大班则用插姓名卡的方式,让幼儿有机会和所有同伴一起游戏。此外,还可通过全园大带小活动。打破班级界限,扩大幼儿交往面。二是帮助幼儿掌握交往技巧。如语言技巧中礼貌用语的正确使用,突出重点的意愿表达,简明扼要的事件陈述,完整无误的信息传递等,都有助于交往的顺利进行;在解决问题的技能训炼上,教幼儿懂得谦让、轮流、等待,不做与角色身份不符的事,懂得齐心协力的好处。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其对游戏的专注和坚持。一是用角色来制约。用幼儿感兴趣的游戏内容和材料来延长幼儿注意的时间,并用角色职责来制约其频繁变换游戏的行为。如,为所有的游戏区增添角色标志和装饰物(医生的白大褂、服务员的帽子、警察的头盔),让其履行好角色的职能,培养幼儿对游戏的专注和坚持。二是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情景.让幼儿体验完成活动的快乐与自豪。比如玩小吃店制作面条、馄饨,我们让能力弱的幼儿直接在模板或拉花上压出蛋糕形状或花纹。让能力强的幼儿利用辅助物自制蛋糕。这样,所有参与此游戏的幼儿都能获得满意的游戏效果,且都克服了一些小困难,这对幼儿意志的培养很有益处。三是用评价来鼓励。对年龄小的孩子,要多鼓励多夸奖,使他们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对大班幼儿的活动表示关切、赞赏,防止能力强的幼儿事事代替或排挤其他幼儿,并特别鼓励那些肯动脑筋、做事有始有终的孩子。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充分发挥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并不意味着教师一味旁观、不管,只有在教育因素参与下的幼儿自主行为才是有意义的,通过教师巧妙安排,自然地将游戏活动转化为幼儿的自身需求。一是以榜样来帮助幼儿了解。针对年幼的孩子爱模仿的特点,我们结合故事、图片及日常教学活动,鼓励幼儿在游戏中模仿再现。切身体会这些榜样人物在活动中的内心感受和外在表现。我们也用树立身边的“好孩子”形式帮助幼儿了解什么样的孩子最勇敢.什么样的孩子最懂礼貌。二是利用不同游戏的特殊作用帮助幼儿练习。比如角色扮演与礼貌、交往能力相结合。手工制作与不怕困难相结合.数学游戏与诚实相结合,体育游戏与勇敢相结合,通过这些有重点的具体练习,逐步帮助幼儿解决行为与习惯问题。教师要对游戏进行间接指导。帮助幼儿克服不良行为的性格倾向。间接指导要求教师置身于幼儿的游戏之中,以游戏角色的身份给孩子以指点,使孩子及时得到暗示和引导。一是委以角色重任,让平时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儿童树立自尊。并帮助、引导他们妥善解决好各种矛盾和纠纷。让同伴感觉到他们也是能干的孩子。二是及时正面评价。树立幼儿的自信。三是利用游戏冲突,进行性格疏导。帮助幼儿比较错误行为与正当行为间的差别,采取措施拒绝幼儿的不合理需要;利用游戏规则,让幼儿懂得个人要服从集体的道理。

三、通过游戏引导幼儿自主探索

提供充足的游戏空间.让幼儿享受遵守规则的乐趣。一是抓住契机。通过运动会、六一节目汇演、外出比赛等活动。加强集体荣誉感和纪律性的教育。二是把品德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之中。如在晨间活动中。要求孩子做到按次序轮流交换游戏材料,在固定位子上活动等。在专门的学习后。我们在每天的游戏中还有重点地提醒,让孩子养成习惯。赋予孩子一定的权利.自行制约违规行为。大班的孩子已具备了一定的自我约束和劝阻他人的能力。我们可以在班上设立多种检查员,并多让容易违规的幼儿担任。让孩子多方面地体会规则的重要性,提高其自我约束能力。让幼儿了解违规的后果,并为此承当一定的责任。教育孩子在做事前先想一想能不能做,会有什么结果,尽量减少游戏中违规行为的出现。当孩子为此承担责任时,我们又要注意不要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以免其产生消极情绪。总之,游戏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幼儿所接受。利用游戏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也是完全可行的。我们应抓住幼儿心理活动感受性和可塑性的特点,给予他们良好的道德启蒙教育。并使其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痕迹。由不自觉的模仿到主动自觉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