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幼儿园教育专业培训策略分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统一思想认识
各级文件所包含的幼儿教育精神不仅是长期实践与反思的结果,也是指引人们迈向良好教育的铺路石,让教师明确学前教育工作的目标和方向,从根源上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出现。因此,在幼儿园每周一次的教师工作会议中,我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党的十八大关于“办好学前教育”的要求、《云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等,通过集体学习、沙龙交流或经验分享等方式让教师统一认识,在严防小学化教育倾向的攻坚战中形成坚实的思想堡垒。
二、严防小学化倾向
1.坚持幼儿化的教学形式
游戏是最基本的活动,为了凸显游戏在幼儿园中的重要地位,我园在课程设置上已经形成了园本化复合型课程模式,避免了单一的集体授课活动,采用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我园开展的阳光体能运动,目前开设了包括跆拳道、溜冰、篮球、游泳等多个体育活动项目,注重学习性和游戏性活动的开展,如每天为幼儿开放的班级套餐式区角游戏活动,以及幼儿园走廊公共区角活动,开展彝、傣、哈尼族等民族村落和京韵悠悠国粹区角游戏活动等。注重培养幼儿的良好阅读习惯,每班建立班级图书馆,园内建立幼儿图书馆及亲子阅览室,供幼儿和家长借阅。
2.坚持幼儿化的教学内容
在教育教学内容安排上,我园采用年级负责制,各年级内容安排不尽相同。一个学期内,班级教师除了完成两个年级固定的主题活动外,可以按需要组织其他主题活动。教师可以结合本班幼儿特点和兴趣来安排教育教学内容。
3.坚持幼儿化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采用上,我园提倡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采用游戏化教学方式。如排队时,教师不说“排队、排队”,而是非常有智慧地创编排队儿歌:小宝宝,排排队,你在前,我在后,一个跟着一个排,整整齐齐排好队。幼儿在儿歌的引领中很快学会了排队。在集中教育活动中,为了让幼儿集中注意力,教师可使用手指游戏。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不同学科领域的特点,采用游戏教学方式。此外,在一日活动的时间安排上,在遵守幼儿园统一时间安排表的基础上,给各班灵活处理活动时间的权利,充分保证幼儿户外活动和自由游戏的时间,让幼儿在玩中学、玩中发展。
三、实现去教材化
我园尝试从教材和配套练习入手,去教材化,减少幼儿的配套练习。教师不再纠结于应付学期末的各学科领域练习册的检查,每天不用花大量的时间去检查幼儿的作业,更多精力组织游戏活动。全园教育教学工作的重心围绕实施素质教育,以注重幼儿学习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为主,把游戏时间还给幼儿,让幼儿在各种游戏中习得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四、办好家长学校
家长的需求是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形成原因之一,为了帮助家长更新教育观念、摒弃知识本位的传统教育价值观,幼儿园有责任和义务办好家长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传授育儿知识,做好家园沟通。我园家长学校形式具有层次性,即针对小、中、大班不同年龄段幼儿家长,其教育内容和方式呈现出不同层次的要求。针对新入园的家长,在幼儿未入园前,举办新生家长开学典礼,聘请专家或经验丰富的幼儿教师为家长讲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开学典礼后,分班交流,对家长提出的育儿问题进行一一解答。交流结束后,发放问卷,继续跟踪了解家长的教育需求,为各班教师指导提供依据。在新生刚入园的第一个星期,我园采用“快乐入园周”教育活动方案,让家长陪同幼儿一起参与教育活动,感受我园优质的一日活动,让家长深入了解入园幼儿一日活动情况,了解幼儿园教育特点。活动结束后,发放问卷,认真收集家长的意见。我园通过不定期的家长培训、家长开放日、班级家长会等与家长进行沟通,每班建立家委会、QQ群和微信群,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把每周三下午3点到5点的时间定为家长来访日,在会议室安排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和家长一起交流,为家长答疑解惑。
五、完善专业培训
近几年,我园招收的教师专业涉及面较广,包括音乐、舞蹈、美术、计算机和体育等,这类专业教师的幼儿教育相关知识还有待进行深层次学习,园所重视对其进行帮扶,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念。从教师进入幼儿园工作的第一天开始,我园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和教研活动,对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进行职业素养培训,培训的重点在于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形成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念。我园采用师徒结队的帮扶形式,让老教师引领新教师,尽快适应幼儿园工作环境和方式。要求教师每月读一本幼儿教育相关书籍,并撰写读书心得,和同事一同分享。在团队教研活动中,新教师积极参加研讨交流活动,教育教学理论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幅度的提高。
六、做好“幼小”衔接
以往的幼小衔接工作,更多的是幼儿园向小学靠拢,如适当调整幼儿园大班后期的一日生活内容与时间,协调好幼儿身心状态、学习环境与学校生活的内容与节奏,做好入学前的社会性适应准备。实践证明,幼小衔接应该是双向的,不仅要让幼儿园适应小学,同时也应让小学适应幼儿园,形成双向衔接机制。我园和相关小学取得联系,形成一条双向沟通的纽带,让小学教师与幼儿园教师定期进行交流与沟通,共同研究教育理论、教学内容,探讨教学方法,研究教学对象的学习心理状况。交流中与小学教师达成共识:在幼儿入小学初期,应有意识地放慢教学进度,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增加活动课程,把唱歌、游戏、体育锻炼、兴趣活动等列入课程表,减少教学内容中抽象性的语言和符号,增加形象、有趣的内容。减少呆板的上课形式,增加趣味性和活动性的教学内容,重视教具和学具的使用,减少单调的机械练习。同时,适当控制作业量,弹性安排上课时间,逐渐对学生提高要求等。幼儿园也配合小学教师做好衔接工作,通过模拟小学课堂、进入小学课堂参观和体验等形式,让幼儿完成心理过渡。在幼小衔接双向机制体系中,家长在教育方面的作用举足轻重,若家长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坚守传统的教育观念,只重视在幼儿入学前的读写拼音、背乘法口诀、演算计算题等,忽视幼儿身心全面发展,那么幼小衔接只能是事倍功半。因此,我园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邀请家长参加幼儿园和小学的活动,开展家庭教育协作活动,传授现代教育观念,帮助家长树立起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学习观和发展观,配合幼儿园和小学做好衔接工作。总之,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需要全体教师和家长共同协作完成。
作者:朱晓梅 单位:玉溪市第一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