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本土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本土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本土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

摘要: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乡土资源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娱乐性和可操作性,应深挖本土教育资源,立足本园实际,探索出具有本土特色、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本土资源可以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陶冶幼儿的情操,发展幼儿的想象和创造力,增强幼儿的自信心,美化幼儿园环境。

关键词:幼儿园;本土资源;区角活动;园本课程;有效运用

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和实施,以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运用,要求幼儿园教育活动及环境的创设上要有自己的特色,这就要求幼儿园充分挖掘富有地方特色的本土资源,促进幼儿园形成自己的特色课程,拓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使幼儿活动充满生机。“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生活教育理论强调“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这告诉我们,教育要面向实际生活,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和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我园地处黄河之滨,幼儿人数多、教玩具缺乏,给教育活动带来了极大不便。但是,周围有泥土、大海、田野……有幼儿唾手可得、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这些乡土资源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娱乐性和可操作性。要深挖本土教育资源,立足本园实际,以五彩缤纷的农村生活为背景,探索出具有本土特色、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一、本土资源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

幼儿常常被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所吸引,表现为对周围环境的关注、跟踪、操作、观察、提问等,而好奇心又驱使幼儿去探索、发现、了解周围事物,形成对周围环境的积极态度。种子就是一种乡土资源,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把各种各样的种子投放在区角内,孩子们立刻对形状、颜色、大小不同的种子产生极大的兴趣:“老师,种子怎么不一样?种子有什么用?种子从哪里来?种子长在哪里?种子会发芽吗?”……面对孩子们的提问,教师启发幼儿探索,带着孩子到田边采集种子。孩子们还从家里收集了各类种子:菜籽、黄豆、扁豆、蚕豆、红豆、黑豆、豌豆、小麦、稻子、苦荞、玉米、花生、芝麻、西瓜子、南瓜子、葵花籽……面对种类繁多的种子,孩子们边观察边交流“:它们的颜色不同,有红色的,黑色的,黄色的,绿色的……菜籽是最小的,丝瓜子是扁扁的,哪些可以吃,哪些不能吃,哪些种子会发芽,哪些种子不发芽……”从孩子们的交流中可知,种子激发了幼儿的探究欲望,使他们能主动探求知识。

二、本土资源陶冶幼儿的情操

大自然是五彩缤纷的,幼儿在大自然中可以感受欢快的鸟鸣、柔柔的风、泥土的芬芳、大海的声音,感受人们的辛勤劳动以及家乡的变化,等等。孩子们耳濡目染着:小兔的耳朵竖着在听什么呢?小兔的眼睛都是红色的吗?大公鸡摆弄着姿势在和谁比美?鱼没脚怎么会在水里快活地游来游去?孔雀为什么会开屏……这一切,都在幼儿脑中留下美好的印象,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带给他们无比快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创设的区域游戏中,有孩子、家长、老师共同收集的各种自然材料,如:用采集来的柳条编小辫子、帽子、小花篮,用稻草做小草人,用棕榈叶编织小蚱蜢,用芦叶编织口哨、小风车,用泥做月饼、糖块。让幼儿边做边玩,在游戏中提高幼儿对美的感受,提高对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从而培养幼儿爱家乡、爱生活的情感。

三、本土资源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区角,让幼儿与材料进行互动,尽情表达,大胆想象。如:提供土豆、番芋、洋葱、生姜、南瓜、金瓜、丝瓜、毛豆等,让幼儿进行观察、想象。经过他们的充分观察和想象,这些材料便成为一件件生动活泼的物体。如孩子想象出洋葱像娃娃、番芋像小猪、生姜像大山等。在想象的基础上,再为幼儿提供一些辅助材料,如:牙签、橡皮泥、彩纸等,让幼儿与这些材料进行互动,自由探索,制成各种有趣的造型,如:对蚕豆,孩子们用牙签制成了不同动态的小人;对番芋,孩子们给变成了小胖猪;对萝卜,变成了小老鼠。把这些栩栩如生的小动物展示在自然角,给孩子提供了展示的空间,增强了孩子对区角活动的兴趣,发展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本土资源使幼儿增强自信心

孩子们在操作本土材料的过程中,通过玩、想、做,能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师把棕榈叶编织成的蚱蜢、花篮、青蛙、手链等投放到区域时,幼儿们立刻被这些棕榈叶制品吸引了。然后,教师再提供干净的棕榈叶,引导孩子们积极地与棕榈叶互动。不久,各种各样的棕榈叶制品成了班级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棕榈叶风车、棕榈叶项链、棕榈叶地毯、棕榈叶扇子……然后,把孩子们的作品布置在教室里,孩子们激动不已,自豪地向同伴介绍,向客人老师介绍,向家长介绍,极大地满足了幼儿的心理需要,使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到了成功和快乐,在快乐中增强了自信心。

五、本土资源美化了幼儿园环境

环境的创设彰显了幼儿园的教育理念。采用丰富的本土资源:稻草、麻袋、竹片、草席、贝壳、麦秆、草绳,进行主题墙和班级特色的创设。如:用贝壳拼成各种各样、不同姿态的鱼、虾、螃蟹、水草等,来创设美丽的大海;用草席创设森林;用麻袋做火车的一节节车厢并装满果实,体现丰收的秋天。幼儿园的西北侧用稻草制作了一男一女的稻草人,每天迎接着进园的每一位朋友。草绳、草垫制成各种小动物贴在走廊的墙壁上,麦秆编成一个个的蝈蝈笼,棕榈叶编成的蚱蜢、青蛙,以及芦苇叶编成的风车等都悬挂在活动室。幼儿园到处散发着浓浓的本土气息。

六、本土资源使区域活动丰富多彩

幼儿园的区域是幼儿学习和游戏的主要场所。玩具与材料是幼儿进行区域活动游戏的物质基础。教师们收集各种材料,进行制作与创新,把它投放到各个区角内,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尽情玩耍,自得其乐。比如:设立了农家乐、工艺坊、五谷丰登、海边人家、娃娃家、豆腐坊、养鸡场等主题场所。大一班是以“农家乐”为主题创设的:墙面上挂着斗笠、蒸笼、竹篮等;用纸箱制成锅灶、风箱、毛房;把葫芦劈开制成舀水的瓢;蒸笼里是用海绵制成的栩栩如生的饺子、馒头等;老师们亲手编织的绳网上悬挂着许多农作物与水果。柜子里摆满了操作材料,充分体现了农家一派丰收的景象。中三班的“工艺坊”,用几块网搭成一个大框架,架顶上挂满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制作的工艺品:凉帽衬和中国结制成的小灯笼,编织的手套、袜子,纳好的鞋底,织出花纹的布,弹好的棉絮,编织的篮子,等等。柜里摆满了供幼儿绘画、雕刻、编织、制作的材料。小一班的“海边人家”,有体现海边生活的渔网、渔船、紫菜、鱼、虾等,孩子们扮成渔民在海边织网,航船在海边捕鱼。豆腐坊里的豆腐是用白纱布做的,白白嫩嫩;炒米机里爆出白白的炒米、玉米花,还有香香的蚕豆,让人回味无穷。挤满了客人的海鲜特色小吃更是丰富多彩:文蛤、海螺、海蛏、虾、梭子蟹、鱼等,应有尽有;吊桥游戏,孩子们玩得可欢了:用收集来的直筒进行垒高,加上辅助材料纸板,拼搭出吊桥,在桥的一端用滑轮控制,孩子用手拉滑轮绳,能将吊桥高高地悬在空中;海上迪斯科,孩子们光着脚在沙坑里踩贝壳,随着欢快的音乐不停地扭动着身体……这些丰富多彩的本土特色的区域活动,赋予了孩子们奇思妙想,让孩子们学会了与同伴合作,提高了大胆表达的能力。同时,在各个区域投放不同的本土材料,丰富多样的玩法深深吸引着每一个孩子。根据材料的特性,使用同种材料在各个区角活动中创造出丰富的玩法。比如,(1)贝壳:巧手区中幼儿用贝壳做蜗牛;数学区中用贝壳数数,为贝壳配对以及利用贝壳进行大小排列;音乐区中有贝壳打击乐器;益智区中有贝壳拼图、贝壳棋、贝壳转转;体育区中有跳贝壳格子、过贝壳河;美工角中有贝壳黏贴、用水彩笔在贝壳上画画;自然角中有花束插在贝壳里。(2)豆类、谷类:把它们放进瓶子或布袋里,制成沙球,投进音乐区,幼儿就能持着“乐器”敲出欢乐的节奏;体育区可以玩沙袋,抛、接、投掷、夹沙袋跳、顶沙袋、运沙袋;把豆类投入数学区,幼儿可以进行分类、数数、排序等;把豆类投入科学区,孩子们即沉迷在“沉与浮“”种子发芽”的探索中;把豆类、谷类投入美工区,孩子能用它们拼出一幅幅富有童趣的画。(3)玉米棒:益智区用玉米棒拼成鸟巢,制成金鱼、长颈鹿、青蛙、鳄鱼、兔子等各种动物;数学区用玉米棒数数、拼图、高矮排序;体育区用玉米棒投掷、跳格子。(4)麦秆、稻秆:编织区可以用来编织、做风车;益智区做游戏棒、拼图;体育区做草桩、草垫、草绳、草尾巴。(5)芦苇叶、棕榈叶、玉米叶:编织区可以编蚱蜢、青蛙、凉席、手链、风车、口哨;表演区可以用这些叶子制成时装,进行时装表演。这些活生生的本土资源,极大激发了幼儿的创作欲望,区角游戏更丰富了:编织的、制作的、剪贴的、刺绣的、交往的……各种游戏油然而生。孩子们的艺术创作生动了,创意、造型、用色、布局变得更有想象力,更有创意和童趣。平面的、立体的艺术品丰富多彩,各具特色,不仅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也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实现了多领域的整合。

七、本土资源充实了园本课程

教材中,有部分内容和农村幼儿园存在差异。为了立足幼儿园实际,研发园本课程,应以本土课程开发为切入口,利用周围的乡土资源,设计一些贴近农村幼儿生活的教学活动,以丰富幼儿园课程。比如:教师共同设计了园本课程———“有趣的渔网”。活动中,用网和锏带制成大小不同的渔网(大小不同的方块,四周是锏带,中间是网,锏带可以弯曲,可平放,也可立着放),引导幼儿体验渔网的多种玩法。同时,教师与幼儿一起探索游戏规则,不断创新和拓展新的玩法,相继开发多种游戏:有“钻山洞”“跳圈”“过障碍物”“车轮滚滚”“跨栏”“走小路”“过独木桥”“过小河”“梅花桩”等。又如:各班自制打击乐器,都是用贝壳、废旧的空盒子做的,为开展音乐活动提供了材料。还有,在活动室和走廊上为幼儿摆放了滚筒、独轮车、毽子、扁担、水桶、梅花桩、沙包、高跷、草绳、草垫、筛子、铁环、轿子、皮筋等。这些自制玩具,都是教师和家长共同收集本土资源制作而成的,它们既能丰富幼儿的生活,增强幼儿的体质和技能,使幼儿在玩中学到本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资源能让传统游戏得以传承与发展。而且,这些本土资源都是孩子们最喜欢、最感兴趣的。把这些乡土资源融入到幼儿园课程中,给了幼儿以“活”的知识,且促进了幼儿园形成自己的特色课程,从而推动园本课程的发展。

八、结束语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论,让农村的本土资源走进了幼儿园,让幼儿在大自然中去感受本土资源带来的无穷魅力,让幼儿在大自然中主动去观察、去发现、去探索,从而丰富自己的感性经验,激发探索的欲望,发展孩子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同时,拓宽了教师教学改革的思路。因此,要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合理运用本土资源开展活动,让本土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发挥最大的作用,使每个幼儿在充满探索与快乐的自然环境中主动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志芳.幼儿园开展乡土文化教育的原则与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0(01).

[2]陈秉龙.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幼儿园环境设计———以福州市浦下幼儿园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08).

[3]隗峰,谢淑海.论幼儿园本土课程资源的价值失落与价值实现[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

[4]冯文全,杨宁宁.农村幼儿园乡土课程的开发与利用[J].现代教育科学,2014(06).

作者:康海燕 单位:江苏省如东县栟茶镇栟茶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