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幼儿园教育活动问题与对策探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幼小衔接是从幼儿园教育过渡到小学教育的过程,幼儿园和小学教育目的的不同导致两者之间出现了明显的差异,学习内容和课堂教学的方式有所不同,幼儿在适应变化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文章深入挖掘幼小衔接过程中学校和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从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等各方面分析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通过小学课程设置的引导作用、幼儿园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及幼儿家长教育理念的转变等多方面共同努力,针对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过渡环境,让幼儿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尽快适应小学的教育方式和学习要求,实现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快乐学习。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大转变,幼儿园与小学的教育方式和目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现在的幼小衔接给家长带来焦虑,也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压力,在这转折的过程中,如果对幼儿没有进行有效的引导,就会导致幼儿对小学教育的不适应,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因此需要各方面密切合作,做好幼小衔接的工作,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教育条件。《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和小学教育密切联系并互相配合,要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互相衔接。”通过对幼儿园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认真分析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努力寻求到相应的对策,让幼儿在一个愉悦的环境中成功过渡到小学的教育模式。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常见的问题
幼小衔接是幼儿教育阶段化的转折点,幼儿园和小学的教育本应是连续的,但是由于社会和人为的因素,幼儿园和小学教育目的的不同导致两者之间出现了明显的差异,无论是从学习内容还是课堂教学的方式,以及学习习惯的养成都存在一定的不同。这些变化让每一个幼儿在适应的过程中都存在不适应的可能性,导致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幼儿园与小学缺乏互动。目前幼小衔接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幼儿园对于幼小衔接的工作具有单向性,没有与小学形成良好的互动,而教育部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工作指南,也只对幼儿园有一定的约束力。虽然提及了小学应当与幼儿园共同做好幼小衔接的工作,但是由于该文件对小学没有约束力,导致小学对幼小衔接不够重视,这就使得幼儿园在幼小衔接的工作上只能以小学的教育方式为参考,自己单方面地对幼儿的教育方式有所改动,缺乏幼小之间的互动,让幼小衔接的工作事倍功半。
(二)幼小衔接的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目前的幼小衔接工作只是根据小学的教学内容开展知识教学,对于幼儿的学习习惯和教育方式的改变没有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置。幼小衔接工作更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以及幼儿对新的学习环境和教育方式的适应能力,而不应该只关注学习的知识量。另外,幼小衔接的工作过于形式化,为了迎合家长对孩子成绩的期待,放弃游戏教学,过多引进课堂教学,让孩子在形式上模仿小学上课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三)家园共育沟通不畅,导致家园教育出现隔阂。家长认为自己给学习支付了学费,教师就有义务把孩子教育好,自己作为家长,只是为孩子的教育提供经济保障,也有一些家长由于工作繁忙、时间有限,只关注幼儿知识内容学习掌握的程度,缺乏与幼儿的心灵沟通与交流,不关注幼儿在园期间的发展变化,不配合教师所开展的主题活动,不参与幼儿园举办的专题家长会,导致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教育存在隔阂。很多家长认为幼儿的入学准备就是提前认字、学习拼音、学习英语、学会算题等知识技能,由于孩子过早地接触小学的有关知识技能,在小学期间的学习反而成了对幼小衔接内容的复习,这样对于幼儿来说,降低了学习兴趣,虽然在前期的学习中有幼小衔接的学习内容作为基础,学习成绩不会落后,但是学习动力不足,会导致以后的学习方式出现问题,不利于入学后的学习兴趣激发与能力的持续发展。
三、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目前的幼小衔接忽视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园小学化的情况比较突出,很多幼儿园及家长更加注重的是科学性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幼儿其他能力的发展和衔接;幼儿园和小学的学习方式存在巨大差异,没有建立良好的习惯培养会造成幼儿的心理压力,大量需要强行记忆的内容会造成幼儿厌学心理。
(一)幼儿园教学评价标准和教学方式缺乏科学化。幼儿园的教学理念应当是以幼儿的身心健康和能力培养为主,但是由于幼儿园的教学评价标准和教学方式缺乏科学性,导致现在的幼儿园,尤其是在开展幼小衔接的课程上,以幼儿的成绩为主要的评价标准,过早地开通小学的课程学习内容,虽然幼儿在幼小衔接中提前学到了小学知识,在小学的初期测验和考试中很容易就取得优异的成绩,但是面对重复的学习,幼儿会对知识的学习和探索失去兴趣,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后面一旦接触到新的知识内容,在学习能力上就会出问题,在学习成绩上自然一落千丈。幼儿园的游戏教学方式作为幼儿园的主要教育方式,更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对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和动手感知能力有很大的作用,但在幼小衔接的教学中,课堂教学的方式成为主要的教育方式,对于突如其来的变化,很多幼儿不能适应,导致幼儿出现焦虑和厌学情绪。幼小衔接作为幼儿园和小学教育的过渡阶段,应当在课程设置上,以小学的课堂教学形式为参照,兼顾幼儿学习的行为习惯和心理适应模式,开展课堂教学和游戏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既让孩子在游戏中学到知识,还应学到小学课堂上的纪律要求。
(二)教师教育理念与时代要求不符,缺乏科学的教育理念。考试是教师的法宝,成绩是检验学生学习能力最为直观的标准,以考代教的方式依然存在于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之中,成绩的导向作用让教师忽视甚至是放弃了对幼儿的素质培养。不科学的教育理念,让家长和老师都认为幼儿升学的准备就是知识储备,忽视了生活习惯、纪律要求、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综合教育,对于信息快速更新传播的互联网时代,学生对于新生事物的接受和探索能力,应该远远重于对知识本身的掌握程度。只有不断发展的学习能力,才能让幼儿在将来的知识海洋中辨析出和寻求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只有具备学习能力的幼儿,才能在将来的信息时代快速找到有效的信息。
(三)家长教育理念的偏差成为幼儿教育模式的关键点。家长传统观念对于学生的要求只有一条———考个好成绩,认为孩子的生活能力根本不重要,传统教育的金榜题名和光耀门楣对于中国家长的影响深远,造成现在的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只重成绩不重能力。这种传统的教育理念甚至影响到了幼儿园的教育学习,对幼小衔接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幼小衔接中家长过度注重幼儿知识内容的学习,忽视了学习能力的全面培养。而且家长对于幼儿的家庭教育极度欠缺,对于孩子的作息习惯毫不在意,导致幼儿形成了拖沓迟到的坏习惯,缺乏时间观念,并且对于幼儿的学习品质不够重视,想着通过给幼儿报各种辅导班,利用“填鸭式”的方式提升幼儿的学习成绩,给幼儿带来巨大的学习压力,很容易导致幼儿丧失对学习的兴趣。
四、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需要幼儿园教师进行长期的引导和培养。首先要为幼儿准备感兴趣的绘本,激发幼儿学习阅读的兴趣,并给幼儿一定的奖励予以强化,通过不断的正性强化,让幼儿保持一个良好的兴趣,长此以往就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幼儿园也要适当地留一些简单的家庭作业,让幼儿养成写作业的好习惯,同时让家长和幼儿在完成家庭作业的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的互动,为将来升入小学以后,为完成家庭作业提前养成良好的家长与幼儿的互动。
(二)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中国传统观念对学生教育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但是对于学习能力的过度重视,导致中国教育忽视了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幼儿园也是如此,为了避免幼儿在教育活动中受伤,教师过多承担着看护职责,导致幼儿的自理能力低下,缺乏生活经验和阅历,对于幼儿进入小学之后极度不适应。小学的课堂教学以知识教授为主,教师对于幼儿的教育职能只负责学习,对于生活方面,更多的是要求幼儿自理,因此,幼儿园应当加强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更快适应小学的教学形式和生活环境。
(三)注重幼儿学习品质的教育。好动是幼儿的天性,学校教育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培养孩子的纪律性,提升孩子对事物保持关注力和注意力。首先应该明确,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同一年龄阶段的幼儿,由于个体性格的差异,注意力维持的时间也有所不同,对幼小衔接阶段的幼儿注意力,应该根据孩子的发展特征确定孩子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发现儿童感兴趣的事物,营造有利于注意力集中的环境,利用儿童感兴趣的事物与学习的知识内容建立关联,根据孩子个体的性格特点,不断延长一次性集中注意的时间,长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可以让幼儿对学习保持足够的兴趣和一定的注意力。
五、结束语
学童从幼儿园到小学,是成长的标志,在孩子的学习生涯当中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然而,幼儿园和小学教育目的的不同以及学童的年龄和发育程度的不同决定了两个教育阶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个时期是连贯的,但也是相对独立的,在充分了解幼小衔接出现的问题和原因的基础上,根据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和策略。解决好幼小教育的衔接问题,减少两个阶段之间的教育差异,让幼儿能更快地适应新的环境,从而快速进入下一个成长阶段,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雪莲.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常见问题及对策研究[J].才智,2019(9):58-60.
[2]骆蔚峰.当前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学周刊,2018(2):127-129.
作者:梁银娟 单位: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古城镇石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