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浅谈西部普高师资配置情况剖析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内容提要:为了迎接新形势下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加快普通高中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显得十分紧迫。本文以西部贫困省份的甘肃省为样本,对普通高中的师资状况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西部贫困省份普通高中教师资源配置现状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西部贫困地区;普通高中;教师资源配置
“科教兴国,教育为本;教育大计,以师为本。”在中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普通高中师资队伍建设已成了制约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瓶颈。我们对教师资源的配置必须给予足够的关注,必须采取一系列变革和调整措施,尽快实现教师资源的优化和重组,以应对新形势对普通高中教育提出的严峻挑战。
一、西部贫困地区普通高中教师资源配置现状与问题
教师资源的配置问题不单纯是一个教育问题,它和教育内部、外部因素的关系十分密切,呈现出复杂的特征。就西部贫困地区来说,普通高中师资问题突出,已成为制约该地区高中教育发展的关键。
(一)教师学历合格率不高
按照国家规定的高中阶段教育教师所应达到的学历标准,西部贫困地区普通高中的师资情况很不乐观。据调查,2003年甘肃县区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只有50.03%,语文、外语、数学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为46.3%、27.79%、27.82%,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而,教师学历继续教育任务相当艰巨。同时,这种状况也从另一个层面说明了普通高中师资补充上存在严峻问题,尤其是近二年来随着高中入学高峰期的到来以及普通高中规模的逐年扩大,普通高中专任教师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为解燃眉之急,拔高使用教师的现象屡见不鲜,这样使一些在低一级学校中合格的教师人为地变成不合格教师。从教师实际业务能力和素质来看,一些教师的学历不合格本身就反映出业务素质中存在的问题,同样在学历合格的教师中,也普遍存在专业结构不合理、学科不配套、教非所学的现象。
(二)学科结构不尽合理
教师队伍的学科结构,取决于国家教育教学方案所规定的学科及其时间安排。在西部贫困地区普通高中,师资学科结构普遍存在配套不齐、比例偏差失调的问题,这种状况最为明显地存在于普通高中学校。其表现是语文、历史、物理、体育、化学等学科教师基本满足,而地理、音乐、美术、外语、计算机等学科教师严重不足。有的县属农村高中甚至无一名音乐、美术、计算机教师。如果这种状况不能有效地改变,普通高中师资总量与实际需求会长期不能得到平衡,西部贫困地区普通高中师资队伍建设不会有大的跨步。
(三)师资分布结构偏差严重
西部贫困地区,以城乡差异为区域经济、社会和文化特征的极不平衡性十分显著,普通高中师资在数量、质量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地域特征、城乡差异。
2003年甘肃省普通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平均为56.59%,其中市地州属高中、县属城区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了90.67%、70.72%,远远超过了全省平均水平;学科教师学历合格率市地州属普通高中平均合格率达90%以上,县属城区高中平均也在70%左右。相对而言,县属农村普通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只有35.8%,比县属城区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低近35个百分点,比市地州属普通高中低近55个百分点;学科教师学历合格率也存在同样的差距,其中县属农村普高外语教师学历合格率比市地州属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低近81个百分点,悬殊如此之大,差距如此明显,各级政府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否则如何实现教育公平、如何实现均衡发展,实为棘手之事。
从职称结构看,市地州属普通高中和县属城区普通高中教师职称基本趋于合理。其中中教一级以上职称人数分别占72.14%,62.1%;而农村普通高中教师一级以上职称只占24.34%,75.66%的为中教二级以下职称,职称结构明显不合理。
从年龄结构看,城乡差异也十分显著。城区普高学校师资同步老化问题较为明显。但从整体上看,年龄结构基本趋于合理,中青年教师为师资队伍的主体:31—55岁教师分别占市地州属普通高中学校、县属城区普通高中学校教师人数的75.71%、82.92%。而县属农村普通高中学校教师多为近年来补充的青年教师,其中30岁以下者占近46%,31—40岁教师只占45%,41—55岁者占9.8%,56—60岁者占2%,明显地青年教师构成了师资队伍的主体。青年教师精力充沛,工作热情高,但多数文化水平与教学能力存在反差现象。
(四)教师队伍不稳定
教师队伍稳定是师资建设中最为基本的问题。从西部贫困地区实际状况分析,普通高中师资的稳定性较差,主要表现为师资队伍补充困难,缺额较大,流失严重。
一方面,随着近几年普通高中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师缺乏成了西部贫困地区各普通高中学校的普遍现象,尤其是地方学校和办学条件相对薄弱的普通高中学校,由于缺乏吸引力,很难留住或引进符合条件的相关学科应届本科毕业生,从而师资队伍缺口大在所难免。调查显示,样本县教师缺额多则达300多人,少则也有100多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师缺额现象,尤其是优质教师。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东西部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拉大了经济收入和物质生活的差距,加之沿海省份用人上的宽松政策,西部贫困地区重点普通高中的一些骨干中青年教师外流到广东、上海、天津等地公办、民办学校的现象时有发生。第三个方面是分配不到位。长期以来,我国的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城市与农村、重点高中与薄弱高中之间,在教师资源的配置上存在明显的失衡现象,即使是在西部贫困地区区域内,同样存在着县域、乡域及城乡之间在师资配置上的不均衡。其普遍现象就是教师资源往往只向一部分学校倾斜:例如,各配置主体按分级管理权限,依据自己事权范围和职责范围大小,优先满足自身所辖学校的教师需求,而且一般都是先满足市地州属高中学校,其次是县属城区高中学校,再次才是县属农村高中学校,这样造成区域内校际间师资数量、师资水平等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大,从而加剧了教师资源配置的不平等和结构性短缺,人为地造成了一些不稳定性因素。
二、对策思考与建议
从总体上讲,西部贫困地区普通高中师资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与西部大开发背景下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历史使命很不协调,教师资源的配置必须紧紧围绕均衡发展的思路,尽快实现“从粗放的数量代质量的低水平的循环真正转到内涵的发展上来,从单纯的管理控制转向注重资源配置,在竞争中积极争取,优化和有效开发利用教师资源上来”。
(一)继续完善以本科师范院校为主体的教师教育体系
为了适应普通高中教师队伍建设的需求,西部贫困地区应在继续发挥本科师范教育优势。同时,积极鼓励综合性大学参与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并形成各类高等学校参与师资培养的竞争机制,努力提高高中教师培养质量和层次。同时,扩大成人教育类师范本科院校的培训规模,使学历未达标教师积极参与学校学历培训。
(二)以推动本地普通高中教育的整体发展为目标,进一步规范优质高中建设
《全国高中发展和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提出:“加快高中教育发展步伐,扩大优质高中办学规模……加强县城示范性高中建设”,这为西部贫困地区大力发展优质高中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依据。但是我们要时刻关注,示范性高中的建设不应当造成新的教育发展不平衡,而应是使处于各层次的学校在动态发展过程中谋求更高水平的平稳和循环。因而,在教师资源配置过程中,既要关注优质高中的发展建设,更要密切联系薄弱学校的改造工程,以缩小校际差距,扩大优质教师资源,提高普通高中整体水平。故以结构性调整为重点,理顺教师资源管理体制,探索建立教师资源合理配置、有效开发的新机制显得十分必要。
(三)采取措施稳定西部贫困地区的师资队伍
教师职业具有劳动复杂性和创造性的特征,理应给予优厚的待遇。尤其是对奋斗在西部贫困地区一线的教师,提高其经济地位和物质生活待遇显得十分紧迫,这既能稳定现有教师队伍,也能吸引优质人力献身西部贫困地区教育事业。
1.落实《教师法》关于教师待遇的条款,并不断提高西部贫困地区教师的收入水平,尽可能地缩小东西部教师收入上的差距。
2.西部贫困地区应根据本地实际,注意为教师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如“通过财政增拨高学历教师或带头人专项经费,启动培养或吸纳硕士研究生工程”,创建教师奖励基金,教师培训基金和教师住房基金等,并加强监控机制,保证各项优惠措施落实到位。
3.重视贫困地区在岗教师和校长的培训工作,这也是建立一支稳定教师队伍的基础条件。由于西部贫困地区普通高中师资队伍的整体有不同表现,师资培训要全面规划,分类推进。近期内对县属农村普通高中的主要任务是抓岗位合格的学历达标,使大批学历不合格的教师达到国家规定的学历要求,对学历达标但教学能力又差的教师也要提出在职提高的要求,并要有基本的时限规定;对市地州属普通高中及县属城区普通高中学校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提出从学历教育转向学历达标后的高层次继续教育;还应根据“全教会”精神、《行动计划》、《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继续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校长的培训工作,努力建设一支符合实施素质教育需要的素质高的高中校长队伍。
4.继续推进学校内部人才管理体制、分配制度改革。“实行教师教学循环制,推行全员聘任制,竞争上岗,优胜劣汰;进行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结构工资制,合理拉开分配档次”,这些举措即能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增强学校的活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教师队伍。
5.适当增加普通高中高、中级专业技术职称指数,也不失为一条好途径。
(四)疏通师资流动渠道,以实现教师资源在省域、县域、乡域和城乡间的平衡
西部贫困地区普通高中教育中,师资建设是十分薄弱的环节。为了全面改善这一现状,要在加强师资培养的同时,还要采取多种措施,疏通师资向西部贫困地区流动的渠道。尤其是区域内城区向乡镇、重点学校向薄弱学校的流动渠道。
1.制定特殊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中部及东部发达地区高中优质教师或更多符合条件的本科大学生去西部贫困地区工作。
2.在西部贫困地区区域内,为调剂城乡教师余缺,充分合理高效地利用和保护现有教师资源,通过加大政策倾斜,鼓励城镇地区优秀高中教师到边远地区任教或采取支教、轮教、交流的办法,以自愿和组织派遣相结合形式,实现教师资源在系统内的合理流动。
3.本着“择优录用,宁缺勿滥”的原则,从企事业单位或电大、夜大及自费学业取得本科学历、并确实能胜任普通高中教学的人员中,选拔并正式录取一批高中教师,以缓解西部贫困地区普通高中教师严重不足的问题。
4.还可返聘部分业务能力强、身体素质好的高中退休教师重返讲台,以补充高中教师不足的矛盾。
注释:
[1]袁振国主编.中国教育政策评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6.62—65.
[2]李谟清.关于抓好普通高中教育的若干思考[J].江西教育,2002,2.
[3]马培芳,景民主编.贫困地区教育改革与发展[M].甘肃: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9.97—98.201—202.
[4]团结拼博,铸高中教育辉煌[N].教育时报,2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