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探究职业教育发展措施论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探究职业教育发展措施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探究职业教育发展措施论文

摘要:在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应充分挖掘源于理论、政策、法制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优势,围绕服务就业(特别是农民就业)这一核心,变革办学思想,树立全新理念,创建全新办学模式和运行机制,将职教重心移向质量、品牌直至文化建设上来,最终形成以师德学识、品牌形象、职教文化谋发展的办学新机制。

关键词:农民职业教育;三农问题;就业导向;职教文化

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根本性解决“三农”问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及先进制造基地建设都有赖于科技的推动与劳动者文化素质的提高。面对新的发展目标,我们必须将职业教育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先进的科技、发达的职业教育作为社会经济再发展的源动力。只有推进在教育中占重要地位的职教的发展,将先进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最终实现经济与社会、特别是农村社会经济的进步。

一、职业教育再发展的法制、政策及经济社会新条件

(一)关于职教发展新的立法、政策资源

“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2004年3月3日,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把“职业教育工程”作为教育工作今后重点实施的六大工程之一。2004年6月17日教育部等七部委又一次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会上七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央提出,从2004年到2007年的高中段阶教育中,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要保持大体相当规模,在有条件的地方职业教育占比可以更高一些。根据国务院最近的发展目标,到2007年,我国将扶持建设2000所国家级重点职校、3000所省级重点职校的发展目标。可以说,这些法律政策为职业教育的再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从最近一、二年看,职业教育迎来了其他教育不能企及的法律与政策优势。

(二)源于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机遇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基本实现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本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只有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才能实现上述任务。现阶段,我国许多地区都正在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先进制造基地建设、新型工业化建设,这种经济的转型与重构,必将带来对一般技能型工人和高技能人才的巨大需求。同时,终身教育意识和学习型组织意识的觉悟,也都离不开职业教育的参与。

(三)源于“三农”及农村社会的发展机遇

减免农业税与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农民负担,但不能彻底改变农村面貌。根本性解决“三农”问题关键还是在于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是农村的全面小康,建设农村小康有赖于农民文化与职业技能的提升。美国与德国的农村发展经验表明,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发展农村成人职业教育。鉴于此,就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来说,我国职教战线应积极衔接政府的“百万农民培训工程”以及对“三农”的政策与财政优惠,发挥与利用职校师资、设备、场地与教材优势,在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工程中积极参与,长远规划,搭建职校新的发展平台。

二、当前职业教育再发展的突破点与路径

(一)围绕就业导向,转变办学指导思想、驱动力和本位诊治当前职教发展困境的良方,必须从转变办学指导思想开始。一是要把办学注意力投向“一切为就业”上来。当前,为农民转移就业提供文化技能服务是职教应确立的一个办学指导思想。只有瞄准“就业”这一准星,职教才可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笔者在2004年l2月调研全国著名的北京劲松职高过程中了解到,北京劲松职高毕业生在北京这样的人才密集区,成为许多大单位抢不到的“香饽饽”。北京许多五星级宾馆要不到劲松职高毕业生,而北京所有五星级宾馆的厨师长清一色是劲松学生。他们的秘诀在哪里?如劲松职高贺校长所言:“瞄准就业需求,锻造适应社会的高质人才。”“出口(就业)好,入口就不愁不好。”二是在办学驱动力上应尽快从计划培养转到为市场培养上来。三是一定要实现以专业学科为本位向职业岗位和就业为本位转变。

(二)确立新的职教服务目标

针对“三农”问题,职教应发挥“近农亲农优势,积极参与农村成人教育培训,树立职教为“三农”服务的全新思想,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智力支持。同时,针对许多省区的新型工业化和先进制造基地建设,职教应积极探索与企业对接路径,面向知识经济与信息化社会,培养与生产、服务、技术与管理第一线相适应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加快管理体制、办学模式、运行机制和专业学科改革进程

加快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教育厅(局)与劳动厅(局)交叉领导局面。探索职教集约化、连锁化发展路子。调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办学模式、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以及专业结构,建立以就业需求为导向的、具有活力与张力的管理体制及灵活善变的运行机制,建构与人才需求动态衔接的专业学科体系。

对外通过“民办公助”、“公办民助”、“公民合办”形式,探索多元投资主体办学体制。特别是要吸引农广校、电视大学的教学资源共同进行“涉农教育培训”,吸引高新技术企业联合办学,吸引社会力量,优化职教实验设施和实习基地。盘活职教师资,优化资产结构。有条件的可以组建企业化、专业化职教集团。就学模式上可以实行弹性学制,尝试学分储蓄。

(四)迫切解决好一个观念、两种能力、三层关系问题

一个观念是从源头上清除职教是末流教育的社会意识,帮助社会、企业、家庭树立新的人才观。两种能力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强化职业敬业与责任,注重实践能力开发,实施一本多证(特别是各种农技、务工技能证)。三种关系是处理好文化课与专业课、学历与技能资格、针对性与适应性的辩证关系。

(五)突破初级、粗放的办学发展阶段

在初创时期,职校可以通过追求适度规模,以谋取规模效应。待学校步入成长期后,必须将建校重心移向质量、品牌乃至文化建设上来。以优秀学生和优质师资打造教育、教学强势品牌。通过学习借鉴、吸收内化,致力于教育、教学文化培植,最终造就以师德学识吸引人、以品牌形象凝聚人、以职教文化感召人的职教办学机制。